提起“糊涂”两字,你是否想到了郑板桥的一句名言:“难得糊涂”:短短四字、言简意赅,它道出了糊涂生活的大智慧。糊涂与清醒本在一念之间,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果自然也不同。别人所认为的糊涂,你自己可能觉得清醒;你自己以为的糊涂,人家又说你清醒。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适时地糊涂,以便在生活中能来去自如,逍遥自在。
人有聪明人和糊涂人之分;同是聪明人,又有大聪明和小聪明之分;同时糊涂人,则又有真糊涂和假糊涂之分。
智和愚对人一生命运的影响极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说聪明人有时也会办蠢事;“大智若愚,”“难得糊涂”,说确实聪明的人往往表面上愚拙,这是一种智慧人生,真人不露相;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揭示了耍小聪明者的报应。
甘于从平凡小事做起
比尔·盖茨在被问及他心目中的最佳员工是什么样时,他强调了这样一条: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热情,当他对客户介绍本公司的产品时,应该有一种传教士传道般的狂热!一句话,将你的职业当成一门事业来做,它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会立即将你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一扫而空。工作越干越有劲,人越活越年轻,道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越来越美好。
新职员要有从平凡小事做起的糊涂精神。新职员进人公司之初,常常要从最低层干起,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志向高远的你可能会很失望,这是大错而特错的想法。要知道,每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要依赖所有部件毫无故障地发挥作用。假如某个齿轮或螺丝钉突然失灵,整台机器都会连带受损。新职员和企业的关系也是这样,如果你缺席或怠工,对于整个工作的进步和效益必然会产生或大或小的不利影响,有时也可能会误大事。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既然支付薪金聘请你,自然认为你所承担的工作别人无法替代,你的劳动成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公司新进了两位员工,分别是剐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一位是刘先生,另一位是于先生。
在公司里,他们的学历是最高的,本以为到公司就会受到重用,进入重要岗位。可是安排下来的工作,令他们大失所望。他们仿佛成了杂务工,包括厕所卫生,补充办公用品,等等。于是他们便开始私下埋怨。刘先生开始厌倦这份工作,常常打电话和留意招聘信息,随时准备跳槽,工作扔到一边,常常缺勤;于先生虽然心里不痛快,却仍然安心工作、任劳任怨,把它作为锻炼自己的机会,相信总有一天会赢得认可。他还深入了解公司情况,学习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
这样工作五个月后,结果可想而知,于先生终于被调到重要岗位,结束了单调而讨厌的工作。而刘先生还没另外找到工作,却已经被辞退。
在工作中,如果你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不要忽略小事。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放在这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大事是由众多的小事积累而成的,忽略了小事就难成大事;二是由小事开始,逐渐长才干、增智慧,日后才能干大事,而眼高手低者,是永远干不成大事的;三是从干小事中见精神、得认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赢得人们信任了,才能给你干大事的机会。
一个好高骛远的人是很难成功的。我们只有先接受了困难,才能最终做好自己的工作,你如果小事都做不好,何谈大事?我们只有睁大双眼,才能看清每一份工作都具有独特的挑战性,工作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时候都不要惧怕从小事做起,只要认真做好了你手边的工作,才能获得最真实的劳动成果。
你要从日常工作中做起,养成一个甘于从平凡小事做起的工作态度。你就这样想,我现在一无所有,认认真真去做好每一件事,你做得好不好,后面都有眼睛去看着你,做得好有人表扬,做得不好,大家眼睛都能看到。如果你做每件事,都会想到该这样去做,慢慢地养成了习惯,那你也就成功了。
拒绝拖延工作
拖延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由于惰性心理,今天得过且过,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一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等等。带着这样的念头工作只会感觉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拖延的恶习还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感。首先,恐惧失败。似乎凡事拖一下,就不会立刻面对失败了,而且还可以自我安慰:我会做成的,只是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同时,拖延能为失败留下台阶,拖到最后一刻,即使做不好,也有借口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有如此表现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其次,恐惧不如人。拖到最后,能不做便不做了,既消除了做不好低。人一等的恐惧,还满足了虚荣心,告诉别人,换成是我的话,做得肯定比他们好。
牛先生是一个办事拖拉的员工。例如,在工作中牛先生常常积压一大堆来信。如果第一封信中牵涉到一个棘手的问题,他就把它搁置一旁,找一封容易答复的信去处理,结果,没过多久,他就积攒了满满的两三包没有答复的信。但是他觉得自己无法改变这种习惯。
对此,时间管理专家赵教授警告说:“不要以为拖拖拉拉的习惯是无伤大局的,它是个能使你的抱负落空、破坏你的幸福、甚至夺去你的生命的恶棍。”
赵教授对他说:“牛先生,你不该认为你的这种拖拉作风是你固有的个性,或者也许是一种不可救药的毛病,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是一种坏习惯,正如所有的别的习惯一样,它也同样可以被克服掉。所以,你不应当回避那些棘手的信,应当首先处理它们。你因此而得到的鼓舞会使剩余的任务迎刃而解的。”
这番警告使牛先生受到震惊。他决心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彻底战胜它为止。在赵教授的指导下,牛先生学到一个原则:如果有一件事情要做,立即就干。最后,终于成功地改掉了拖拉的恶习。
拖延常为“有空再做、明天做、以后做”、“拖”、“等”、“研究、商量”等等找借口,这是一种很坏的工作习惯。
拖延是成功的最大敌人。一个企业家可能因为拖延没能及时做出关键性的决策而遭到失败,一个学生可能拖延没有及时掌握应有的知识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拖延到头来只会导致问题铢积寸累,难上加难。
工作中好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有如昙花一现。如果当时不善加利用,错过之后就后悔莫及。今天你把事情推到明天,明天你就把事情推到后天,许多机遇就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中失去了。我们应当记住,一年中每一天都是珍贵的时光。因此,在工作中要今天的事,今天做完。
能拖就拖的人心情总不愉快,总觉疲乏。因为应做而未做的工作不断给他压迫感。拖延者常感到时间压力。拖延并不能省下时间和精力,刚好相反,它使你心力交瘁,疲于奔命。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
塌实工作不糊涂
放眼当今社会之现状,埋头苦干的人似乎正在受到冷落。君不见,埋头苦干的人得到的褒奖和重用越来越少,埋头苦干的行为得到的关心和支持越来越少,埋头苦干的精神得到的提倡和弘扬越来越少。其实。工作中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自己愿意埋头苦干,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认为反而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生活中如此,工作上也一样,只要好好干,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朱先生原来在某公司的营销部当经理。一天他突然接到人事部门的调令,调他去供应部当经理。在公司,供应部的地位哪里比得上营销部呢?朱先生心想如此一调,不就是明摆着对自己不满意嘛,看来前途不妙。以前朱先生从事销售工作,整天往外跑,很合乎他的个性,如今,要他整天呆在办公室里搞物资调动,和那些器材报表打交道,实在是有些受不了。
开始的时候,朱先生一直闷闷不乐,心灰意冷。后来他自己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以前对自己信心十足,当上了供应部经理后就没有了呢?他思之再三,突然醒悟过来:“这是因为我自己的期待值无形中随着部门的调动而降低了,我失去了自我上进的动力。”于是,他开始把精力投入新的工作,慢慢地发现供应部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而且,供应部对整个公司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朱先生重新找到了“工作的意见”,一改以往消极拖沓的作风,变得充满自信,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他的积极态度也感染了下属。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成绩,供应部获得总公司颁发的两次特别奖金。不久,朱先生收到一张人事调令,他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经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其实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持一种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积极心态,而不要一味地在自己的消极意志中沉寂下去。因为机遇只会给那些思想解放、勇于开拓的人,只会给那些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人,只会给那些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人。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不可能完全如意地挑选那些又重要又体面的工作,很可能要被动地接受一些工作安排。这时候要心中清楚:不要让自己降低标准去适应工作,而应按自己的才华提升工作标准,不要干削足适履的傻事。
工作中,一个人要表现聪明其实很简单,但是要把聪明表现得糊涂,那就难了。这个时候机智的最高水平就是糊涂。糊涂一点,不是对人间世事不闻不问、麻木不仁,而是大智若愚、宽容大度。
勇担责任不糊涂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交往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种事情明明是上一级领导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面却指责自己没有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
其实,领导者既然是人不是神,决策就必然会有失误之时。即使一贯正确,群众中也可能出现对立面。这时,也许有些人站在群众一边,同领导对着干,这可就糟透了。这样做无疑是掉进了晋升道路中难以自拔的陷阱。聪明的做法是,当领导与群众发生矛盾时,你应该大胆地站出来为领导做解释与协调工作,最终还是有益于群众利益的。但作为领导人,当最需要人支持的时候支持了他,也就自然视你为知己。
公司里新招了一批职员,上司抽时间与大家见个面。
“黄晔”
全场一片寂静,没人应答。
上司又念了一遍。
一个员工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我叫黄晔,不叫黄晔。”
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
上司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报告经理,我是打字员,是我把字打错了。”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上司挥了挥手,继续念了下去。
这位打字员真是个“补台”“能手”。相信他以后一定仕途亨通,任谁也挡不住。
果然,一周之后,他被升为公关部经理。
从个人感情上讲,每个上司都喜欢有一个为自己工作上“拾遗补缺”的下属。如果你能够与上司结为知己,在适当的时候,为上司填补一些工作上的漏洞,维护上司的威信,对自己的事业及前程当然大有好处。
某保健品厂研究所的办公室主任郭亮先生,就是因为不懂为上司“补台”而毁了前程的。
数年前,郭亮从某名牌大学毕业分到这家保健品厂。由于郭亮学历高、办事利索,很快就从车间的技术员调到保健品厂研究所。没几年,又从一名普通研究员晋升为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已过而立之年的郭亮,被一帆风顺冲昏了头,在关键时刻办了一件傻事。有一次,研究所经认真研究、认证,出台了一套改革方案,由于在设计工艺流程时出了差错,致使整套方案全部“泡汤”,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上司追究责任,郭主任说:“这套工艺流程是在所长主持下完成的,其他人只是具体办事。”郭主任说这番话时,他手下有个职员一字不漏地记了下来。
翌日,所长把郭主任叫到他的办公室,冷冷地说:“郭主任,你真会谈话啊,有了过错往上司身上推……”一席话说得郭主任目瞪口呆。
没过多久,郭亮被莫名其妙地免去了办公室主任的头衔,调到公司关系协调办去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上司也是如此。工作千头万绪,用人管人千难万难,疏忽和漏洞在所难免。这时候,作为下属就应该主动出击,帮助上司更改差错,往自己身上揽些责任!无论哪个上司都喜欢给自己补台的人,如果你在关键时刻给上司来个“落井下石”,那么你就要小心你的前程问题了。有时帮上司背黑锅,也不失为以退为进的方法,但这黑锅怎么背?帮谁背?都是学问,黑锅背得好,哪天上司翻身,你也会鸡犬升天;但若遇人不淑,碰到黑心的上司,要不认栽赶快走人,要不只能无语问苍天了。
正视缺点不糊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人“闻过则喜”,有面对缺点和失误的勇气,并且努力纠正自己的缺点,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美。有的人“闻过则怒”,像蔡桓公那样,对自己的错失无改过之意,甚至否认自己存在着的错失,结果,缺点和失误越来越严重,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佛教的《百喻经》中,有这样一则可笑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印度有一位先生娶了一个体态婀娜、面貌秀丽的太大,两人情如金石,恩恩爱爱,是人人称羡的神仙美眷。这个太大眉清目秀,性情温和,美中不足的是长了个酒糟鼻子。柳眉、凤眼、樱桃嘴、瓜子脸蛋上,却镶了个酒糟鼻子,好像失职的艺术家,对于一件原本足以称傲于世间的艺术精品,少雕刻了几刀,显得非常的突兀怪异。
这位丈夫对于太太的鼻子终日耿耿于怀。一日出外去经商,行经一贩卖奴隶的市场,宽阔的广场上,四周人声沸腾,争相吆喝出价,抢购奴隶。广场中央站了一个身材单薄、瘦小清癯的女孩子,正以一双泪眼,怯生生地环顾着这群如狼似虎、决定她一生命运的男人。这位丈夫仔细端详女孩子的容貌,突然间,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好极了!这女子脸上长着一个端端正正的鼻子,不计一切,买下她!
这位丈夫以高价买下了长着端正鼻子的女孩子,兴高采烈,带着女孩子日夜兼程赶回家门,想给心爱的妻子一个惊喜。到了家中,把女孩子安顿好之后,以刀子割下女孩子漂亮的鼻子,拿着血淋淋而温热的鼻子,大声疾呼:“太大!快出来哟!看我给你买回来最宝贵的礼物!”
“什么贵重的礼物,让你如此大呼小叫的?”太大疑惑不解地应声走出来。
“嗨!你看!我为你买了个端正美丽的鼻子,你戴上看看。”
丈夫说完,突然出其不备,抽出怀中锋锐的利刃,一刀朝太太的酒糟鼻子砍去。霎时太太的鼻梁血流如注,酒糟鼻子掉落在地上,丈夫赶忙用双手把端正的鼻子嵌贴在伤口处,但是无论丈夫如何的努力,那个漂亮的鼻子始终无法粘着于妻子的鼻梁。
完美主义者在做事的时候总是力求不存缺憾,哪怕是无关紧要的细节也不肯放过。却不知要求完美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做过了头,反而比不完美更糟糕。那位可怜的妻子,既得不到丈夫苦心买回来的端正而美丽的鼻子,又失掉了自己那虽然丑陋、但是却货真价实的酒糟鼻子,并且还受到刀刃创痛。而那位丈夫的愚昧无知,更是叫人可怜!而发生这事的原因就是由于丈夫无法正视太太的缺点所至。
一个人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是勇气的表现,更是智慧的体现,只有自信心不强、缺乏责任感的人才把自己的缺点造成的失败当成是别人的负面影响所致,而在遭遇失败时,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并理智地评价自己和别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人生是不完满的,所以我们对于生活中种种不如人意的事不必介意,不必介意!要使我们的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除了感受幸福以外,还需要大家自制。
勇于表现不糊涂
一般来说,上司都不太喜欢平庸无能的部下。所以让你的上司知道你的工作能力、真才实学就显得非常重要。除非在某些可有可无的官僚机构,否则仅有心地善良、态度认真、唯命是从等“特长”是不会受到上司器重的,而必须有“真本事”才行。比如在商界,这是个讲求效率的世界,如果你做事慢吞吞,谨小慎微,无法提高效率,那么无论你心地如何好,工作态度如何认真,上司也不会看重你。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对于上面礼司交给的任务,不仅要一丝不苟地对待,更要干脆果断地圆满完成。如果你被上司认定是工作不紧不慢、萎靡不振、爱发牢骚或只会说恭维话的人,那么你作为这位上司的部下,就永远难以翻身。“事实胜于雄辩”,只有你干出真实的成绩,才能让上司认为你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安德烈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座停车场的电信技工。一天早上,调车场的线路因为偶发的事故,陷于混乱。
此时,他的上司还没上班,该怎么办?他并没有“当列车的通行受到阻碍时,应立即处理引起的混乱”这种权力。如果他胆大包天地发出命令,轻则可能卷铺盖走人,重则可能锒铛入狱。
一般人可能说:“这并不干我的事,何必自惹麻烦?”可是安德烈并不是平平之才,他并未畏缩旁观!
他私自下了一道命令,在文件上签了上司的名字。当上司来到办公室时,线路已经整理得同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一般。这个见机行事的青年,因为露了漂亮的这一手,大受上司的称赞。
公司总裁听了报告,立即调他到总公司,升他数级,并委以重任。从此以后,他就扶摇直上,谁也挡不住了。
安德烈事后回忆说:“初进公司的青年职员,能够跟决策阶层的大人物有私人的接触,成功的战争就算是打胜了一半——当你做出份外的事,而且战果辉煌,不被破格提拔,那才是怪事!”
此外,关于领会上司的意图也非常重要,上司一般是不喜欢哕哕嗦嗦、反反复复地下达他的指示的。善于领会上司的意图,也表明了你是一个精明果断的部下,因而更易引起上司的好感。如果一件事情需要上司反复交待几次,直到最后明确说出他的意图时你才“茅塞顿开”,那么你给他的印象也就不太妙了。正因为如此,作为下属向上司汇报工作时也应该力求简洁明了,避免拖泥带水、婆婆妈妈。其实,上司在听取你的汇报时,同时也在考察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老虎也有打吨的时候,上司也有迷糊的可能,一个好下属就是在“老虎”打盹的时候为他放放哨、站站岗。
言传身教不糊涂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以认真负责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孩子,就能使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当然,父母不能指望孩子一朝一夕就转变成做事有条理的人,家长不妨在这个过程中来点小惩罚。比如宝宝上幼儿园没带手帕和绘画具,家长不必为他“雪中送炭”,让他自己去面对丢三落四带来的麻烦。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势必因此多长个心眼儿,适当的惩罚有时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宋先生就是这样教孩子有条理地做事的:宋先生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他发现自己的女儿做事非常没有条理,常常是乱放东西,用的时候又拼命地找。为了使女儿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宋先生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有一天,宋先生对女儿说:“一个人如果爱好收藏,他就会感到很快乐。”
女儿有些怀疑地看着宋先生,说:“是吗?那应该收藏一些什么呢?”
宋先生说:“什么都可以,比如你喜欢画画,那就可以收藏各种美术作品。”
女儿说:“那很容易,我会收集好多好多画片的。”
谁知,宋先生却说:“收‘容易,’藏就不容易了。”
女儿有些纳闷了:“怎么不容易?”
宋先生说:“藏就是会分门别类,就是要学会条理化。”
然后,宋先生就给女儿介绍了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藏书条理化的“资料十进分类法”。这个分类法就是把所有的资料由粗到细分咸类、纲、项、目四个层次,每一层次以0到9为记号分咸10等份。于是,全部资料便可分得更有条理了。
在宋先生的指导下,他的女儿把自己的图书分门别类地整理了一下,而且把经常要使用的书放在比较醒目的地方,把暂时不看的书放在其他地方。这样,她就做到心中有数,在寻找图书的时候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在宋先生的指导下女儿学会了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生活中,父母应该随时留心观察孩子,看看他做事是否有秩序,是否知道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通过观察,如果发现孩子这方面能力差,应立即给他指出来,并告诉他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按步骤完成,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如果有许多事情要做,必须先安排好顺序。如星期天,父母给孩子提出哪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然后让孩子自己安排可以让他用画将要做的事及先后顺序表示出来。一次次地强化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同时,想要孩子有条有理,还要适当地灌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放手让孩子学着做事,自己的小房间自己管理,从房间的布置到被子的叠放,全让孩子做主。如果孩子的房间乱糟糟,客人来了,他也会不好意思的。当孩子意识到拖拉习惯已经影响到自己的脸面时,自然也就会有所收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做事一定要有条理、有计划。比如,家里要整理得井井有条,东西不要乱放,看完的书要放回原处,衣柜里的衣服要分类摆放等,这些细小的行为都可以影响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当然,让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恒心,还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适时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