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临近复活节的一天,贝多芬在礼拜堂弹完风琴,正要走出来的时候,被一个青年给叫住了。
那个青年,很斯文,头戴一顶大学的制帽。
“你好,贝多芬先生。”那青年很亲热地向贝多芬打招呼说,“抱歉,很冒昧地打扰你,有件事想同你商量,我是波昂大学的学生,名字叫佛朗士·格哈德·威多拉。”
“是什么事情呢?威多拉先生。”
“有一户人家,想请你去做钢琴家庭教师。不知道您可不可以答应?威多拉对着这个比他还小5岁的小伙子说完话,还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贝多芬因为家境艰难,小学没有毕业便中途退学,专门学习弹琴。所以,他非常羡慕那些能上大学的骄子。现在居然有一个大学里读书的青年,这样礼貌地拜访他,他心里自然骄傲不已。
“好,我随时可以去教钢琴。”
“谢谢。能得到您的允许,实在非常感谢,请你去教钢琴的那家,姓拜赖宁,也就是已经辞世的顾问官的家。请问你什么时候能去呢?”
“后天去吧!”小贝多芬想了一下说。
“那后天1点钟的时候,我到府上来接你,好吧?”威多拉用探问的口气问。
“好吧,那到时候再见。”
“从现在起,我们交个朋友吧!”
“我很高兴,威多拉兄。”
由于贝多芬有了固定而丰厚的收入,使得这个破败、冷清的家庭又恢复了生气。每当夜晚来临之时,欢笑声、优美的琴声和优雅的歌声又能飞出小阁楼,给左邻右舍带来欢乐。
父亲约翰也一反平日里颓丧的迷糊状,在酒馆里逢人就滔滔不绝地吹嘘一番,说他的儿子如何有出息,能挣150金币。儿子能取得如此成功,那都是出自他的谆谆教诲,所谓“虎父无犬子”嘛。
感恩节的前一天,贝多芬第一次领了自己的年薪150金币。在排练完奇马罗萨的歌剧《伯爵的诡秘》之后,这位神采飞扬的少年带着自己的收入急奔回家。
“妈妈,我回来了。”贝多芬人还没有进屋,声音早已先到了。
望着桌上的这些闪闪发光的金币,贝多芬一家兴奋不已。病中的玛戈琳纳从床上挣扎起来,望着心爱的儿子,禁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也许她自己也不清楚是喜还是悲。
在感恩节这天,贝多芬一家团坐在一起,欢度一个最快乐的感恩节日。感恩之夜越来越深了,小阁楼上的欢乐气氛却越来越浓。望着从来没这样开心过的父母,贝多芬第一次感到了他的未来,他家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过完感恩节的第二天,威多拉按照约定的时间,接贝多芬去担任家庭教师。拜赖宁家拥有一座很漂亮的住宅。
贝多芬自从担任了宫廷的风琴手以来,因为经常在宫廷里进进出出,所以身上穿的,已经不是他祖父的旧衣服了。他上身穿一件蓝色的上衣,下面是绿色的裤子,脚上穿一双打着黑色蝴蝶结的皮鞋,外面披一件锦绣的披肩。头发梳得很整齐。一顶漂亮的帽子,夹在左胳肢窝下。
这一天,贝多芬就穿着这套漂亮服装,和威多拉一起从家里出来,来到了拜赖宁家。拜赖宁全家人都到会客室里来欢迎贝多芬这个少年音乐家。
这一家的女主人名叫希莱奈·冯·拜赖宁,是个贤淑、聪慧和机敏的少妇,她的人品为人们异口同声地赞赏。1777年,当她27岁时不幸失去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宫廷顾问,在一次宫廷失火中丢掉了生命,从此留下了4个年幼的孤儿和冯·拜赖宁女士。
从此,拜赖宁女士将精力完全集中在培养子女们的成长上,为此,她从来不会感到孤独。
拜赖宁女士有3个儿子:大儿子克利斯托夫、第二个儿子斯德旺、幼子劳伦滋,都很活泼可爱,而且很有教养。此外,大女儿爱兰诺拉·白莉奇蒂,是这个家庭里唯一的小姐,性情温婉,很像母亲。不但容貌可人,而且性情随和,是一个沉默而纯洁的少女。
坐在高背靠椅上的拜赖宁夫人酷爱音乐,曾经在剧院里听乐队演奏过贝多芬的四重奏。她觉得贝多芬的曲子听起来令人难忘,风格清新,旋律流畅、优美,只是偶尔也流露出许多忧郁和悲伤。但是精通音乐的夫人听得出来,这一定是位具有崇高的纯洁心灵的人。
夫人正想着,只见贝多芬走到她的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她立刻打断了自己的思路,欠起身子还了一礼。
“啊,孩子,你就是贝多芬吧?”她问道。
“是的,太太,我就是。”贝多芬有些尴尬,苍白瘦削的脸上泛起了两片红晕。
“欢迎你来这里,我想,爱兰诺拉会喜欢你的,她是我的女儿,她一直想拜一位真正天才的音乐家为师。如果你能够把演奏技艺和作曲知识传授给她,那么你所给予她和我们这个家庭的,就远比金钱更为可贵。我们一家会永远感谢你、记住你的。”
拜赖宁夫人充满诚意的一番话,使贝多芬既感到温暖又觉得亲切动人。他站起身来,对夫人说:“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夫人,您就放心好了!”
“好的,现在,就让爱兰诺拉来见见这位新老师吧!”说着,夫人高兴地站起身,推开了通往侧室的房门。
“爱兰诺拉,快出来见见你的老师。”话音刚落,只见一张美丽的小脸展现在贝多芬的眼帘中。而此时的爱兰诺拉见到了贝多芬也不禁吃了一惊。她那双秀美的明眸首先看到的是老师那蓝如湖水的眼睛。这眼睛里不仅溢满了机敏和智慧,而且燃烧着一股奇异的野性和威力。
难以抵挡主人公的盛情邀请,贝多芬被爱兰诺拉请进了餐厅。面对着这洁白考究的桌布、精制的餐具,看着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美味佳肴,贝多芬想起了自家吃饭的情景,两个弟弟吵闹着爬到桌子上面,急着抢夺盘子里不多的几块面包。
看到贝多芬坐在那里发愣、很拘谨的样子。善解人意的爱兰诺拉热情地为他叉菜,还为他挨个介绍菜名及烹制方法。
用完餐后,贝多芬和爱兰诺拉来到客厅。
贝多芬要爱兰诺拉弹一支曲子,爱兰诺拉落落大方地弹了一支曲子,而且还自我感觉弹得很不错。
可出乎意料的是,贝多芬只是冷冷地摇了摇头说:“小姐,依我看,你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掌握,我们必须从头开始。”
“什么?”爱兰诺拉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贝多芬直言不讳地回答道,“不过,你不要灰心,只要肯努力,肯定能行。”
贝多芬开始教爱兰诺拉练习指法。
教完以后,应爱兰诺拉一家人的邀请,贝多芬开始为他们演奏巴赫的一首曲子。贝多芬弹得十分投入,在跳跃的指尖下,琴键发出了和谐美妙的声响。
爱兰诺拉和在场的人们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这琴声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到处流淌着浓郁的花香。玫瑰正在悄然绽放,马蹄莲正在含苞垂露。鸟儿在林中飞来飞去,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曲。远处,羊儿在低头吃草。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生动!
弹奏结束后,贝多芬向主人们告辞。爱兰诺拉牵着老师的手,一直把老师送到了大门外。分别时,她一再请求老师明天要早些来。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贝多芬在拜赖宁夫人家里当家庭教师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贝多芬除了教比他小两岁的爱兰诺拉弹钢琴,还教拜赖宁夫人的小儿子音乐。
这位17岁的老师非常任性,脾气又不好,跟他的男学生时常为点小事吵架。总是他的女学生出来袒护他,说弟弟不对。吵了,好了,谁都不介意,像一家人一样。
尤其是他同爱兰诺拉之间似乎有点相当温柔的情感。他没有姐姐、妹妹,就把爱兰诺拉当成妹妹,往往友谊中有了爱情的因素,也是常有的事。
就这样,贝多芬与拜赖宁一家的成员结成了要好的伙伴,也可以说他现在成了家庭里的一员了。特别是爱兰诺拉小姐,她既把贝多芬当作老师,又把他看成是自己最亲密的好朋友,因为贝多芬仅仅比她大两岁。
自从贝多芬应聘来到这儿以后,每天都按时来到琴房。一坐到琴旁,就立即给爱兰诺拉上课。他讲课一丝不苟,对待小姐的错误认真提出自己的批评意见,决不因为与小姐亲如一家人而有任何客气的态度。当然,该表扬的时候也要表扬,贝多芬的态度极其真诚。
在贝多芬和爱兰诺拉的共同努力之下,才一个多月的时间,爱兰诺拉就能够自如地弹奏巴赫、莫扎特的曲子了。她以惊人的速度,在贝多芬引导的音乐之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着。
尽管贝多芬是音乐天才,可是,在其他艺术方面,却可以说没有丝毫素养。只是在与拜赖宁夫人谈天说地的闲聊中,他才开始注意起文学这种东西来。
“钢琴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你喜欢哪一样?”拜赖宁夫人问贝多芬。
“钢琴。”
拜赖宁夫人向贝多芬建议道:“你可以用歌德新诗来谱曲。”
德国的诗圣歌德,从此成为了贝多芬努力的目标。但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竟会有和歌德当面交谈的机会。
春末夏初的波恩,简直美极了。可是,就在这美好的、生机勃勃的时节,贝多芬的家中却弥漫着一种暗淡忧伤的气息。
尽管贝多芬把每月赚到的薪水都如数交给母亲,可是仍不够用。母亲的病,经过一再治疗,仍不见好转。
父亲的酒瘾越来越大,每天晚上通宵达旦地泡在酒吧里。他不好意思向儿子张口拿钱换酒喝,却开始变卖家里的东西。直到无法再找到东西变卖时,失去了理智的父亲竟把那架心爱的钢琴也换作了买酒钱。
当贝多芬发现钢琴已经不见了的时候,他抱着母亲痛哭不已。
当他遭受这种打击的时候,拜赖宁夫人和爱兰诺拉给了他无限的温情和力量。
除了拜赖宁一家之外,贝多芬还与介绍他来的那位医学院的学生威多拉结成了友谊,此人心地善良,珍视友情。后来威多拉同爱兰诺拉结婚。他们夫妇同贝多芬的友谊持续了整个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