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成功者就是善于抓住和创造机遇的高手,他们总是在努力,总是在奋斗,绝对不放弃生命中的任何一次机遇,即使形势仿佛已经对自己不利,即使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他们总能从“不利”中发现“有利”。从“错误”
中找出“正确”,从没有机会的地方挖掘出机遇!这就是他们高人一筹的真正原因所在。
开始时他们是在追寻机遇,而一旦当他们自身的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机会便会自动登门来访,而且,随着他们自身才能的不断提高,知名度的不断增加,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也会相应地有质和量的提高。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这些主观努力,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良好机遇。从这个角度上说,机遇是那些有准备的人创造出来的,是对其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回报。
如果机遇被每个人轻而易举地得到,那么这种机遇便显得没有多少价值了。
事实上,机遇往往是一种稀缺的、条件苛刻的社会资源,要得到它,必须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和成本,必须具备相应的足够胜任的资格,其实,一个人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探索未知领域和发明创造、乃至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关键在于要变坏事为好事。犯错误后能反省,能变错误为正确,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表现,也是一个人发掘创造才能的保证,因为抓住机遇正是这种综合效应。而“将错就错”,能够在错误中找寻机会,无疑就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关卡。
机遇不会从天而降,但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大大小小的机遇总会来临,那么如何抓住这些机遇呢?抓住机遇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素质和品质。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洞察机会、抓住机会。在这些素质和能力中,你只要具备了其中一项,在某一领域,你就能够占有先机,如果你多具备几项,将大大提高你抓住机会的可能性,成功也会随之而来。
机遇需要你耐心地等待,不是你想要的时候就会到来的,如果没有一点忍耐力,做事毛糙,是绝对抓不住机会的。
人生总不可能一帆风顺,逆境与困难总会接踵而至,面对种种人生的不如意时,如果急于求成,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相反,静下心来,从长计议,忍一步海阔天空,事情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变化。
事实上,忍耐力是为人的一种基本素质,这项素质修炼得越好,所得到的机会也就越多,就会比别人获得更大的成功。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瞬时性,由于机遇稍纵即逝,所以往往难于掌握,形势变化创造机遇,但也能抹杀机遇。此外,由于竞争的激烈,只要你稍一迟疑,机遇就会被别人抢夺去了。
因为机遇的稍纵即逝性,所以要求人们在面对机遇时一定要果断行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只会让机遇一次又一次从自己手中溜掉。
西方报业巨子麦克斯韦尔曾一度失意至极。当时他不仅得不到工党政府首脑的青睐,反而被下议院推举为国会膳堂事务小组组长,实际上成为英国政客眼中的笑料。麦克斯韦尔意识到,如果自己继续在政坛混下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1979年,麦克斯韦尔看准时机,毅然退出政坛,并果断地收购了亏损的英国印刷公司,配合当时雷厉风行的撒切尔主义,与强悍的印刷工会抗争,在短短数年间转亏为盈。1984年,他又以一亿英镑的巨资收购了《镜报》集团。继而他横渡大西洋,到纽约收购了《每日新闻报》,成立了麦克斯韦尔通讯公司,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麦克斯韦尔的成功之道就在于他的果断行事,如果他当时依然犹豫不决,进退徘徊,机遇就会从他手中悄悄溜走。
在培养果断的品质中,我们要分清和杜绝两种情况:一种是鲁莽行事。在自己还没有认清情况之前,遇到事情不加分析与判断,急匆匆就入手去做,这样的人,即便机遇能够降临到他的身上,也会被他放掉。
做事果断和鲁莽行事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在冷静的思考和深入分析上做出决策,前提是打有准备、有把握之仗;而后者则是像一只没头的苍蝇一样,只会横冲直撞,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目标。
要杜绝的另一种情况就是“三思而不行”。我们经常说“要三思而后行”,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的人最终的结果却是三思而不行,因为他思考得太多,反而难以决定。
做事情之前,任何人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的把握。
所以,在抓机会的过程中,就会存在这样一个逻辑公式:成功的可能性越小,愿意和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人越少,付出的努力更多,最终获得的成就更辉煌。
果断的慎重的关系并不矛盾,当我们面临某种选择时,慎重应该是第一位的,没有细致深入的分析,永远也不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做出了选择,就要立即着手实施,任何的犹豫和反复都有可能导致机会的擦肩而过。真正的果断所要求的不仅仅是作事和决策的迅速,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有价值的选择,然后再以最短的时间着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