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军如今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一万五,又在牛渚缴获了堆积如山的粮草甲械,论装备之精良,已经不亚于刘繇军了。以牛渚的易守难攻,留下五千士卒足以防御薛礼、笮融。程普也是良将,除了能尽防守的本职外,也会主动袭扰秣陵,牵制秣陵军,使其无法回援曲阿。
孙策自己带着一万士卒,从东南方向绕过秣陵县,穿插湖熟、句容二县,也不攻城掠地,一路不停,直穿过去,闯入吴郡境内。首当其冲的,便是曲阿县西南的神亭岭。
神亭岭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型山脉,孙策在岭南扎下营寨,召集诸将道:“神亭岭上,有世祖之庙,我等身为汉臣,理当参拜。”
虽然孙策正在攻击汉室宗亲的刘繇,但对中兴大汉的世祖光武皇帝,没有丝毫不敬之意。孙策此时的志向,也不是推翻汉朝,而是建桓文之功业。
什么是桓文之业?上显忠义,下除凶害,这就是桓文之业。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霸主,会盟诸侯、匡扶天子、尊王攘夷、讨伐不臣,而不是取代周天子。
此时真正有不臣之心的,是袁绍、袁术、公孙瓒之流。其他野心者,最多也只是想着,若是将来如何如何,或许有“彼可取而代之”的机会,但还不至于立刻将其作为现实的目标。
当然,现在就有不臣之心的,还多了一个小小的吕蒙。不过吕蒙也只是因为知道大势,汉朝必然灭亡,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不如顺势而为地取之。如果他穿越的不是这种乱世,而是汉朝鼎盛时期,他可不会吃饱了撑着去推翻大汉。
张纮立刻谏道:“主公,我们过句容时,有快马向东而去,想来是向刘繇急报。如此说来,刘繇应当已经知晓我军兵锋所向,察曲阿地形,他定然会在神亭岭北侧列阵而待。此刻神亭岭上,或有刘军伏兵,主公不可上岭。不如待击败刘繇,再行参拜世祖不迟。”
孙策笑道:“便有伏兵,我又何惧之有?子纲先生,我欲登岭,一则祭拜世祖,二则俯察刘繇军阵,以作决断。诸将可有胆略,愿随我同去?”
各部将领轰然应诺。
孙策当下留张纮镇守营寨,点选了周瑜、吕蒙、韩当、黄盖、蒋钦、周泰、宋谦、贾华、孙暠、孙辅,再加常从左右的徐琨、孙河,连他自己,披甲上马,十三骑出营登岭。以这十三骑,便是岭上有数百伏兵,也能杀将出来。
这神亭岭,说是山脉,其实只能算土丘,跃马奔驰,如履平地。很快来到岭上,到了世祖庙内。如今天下大乱,光武皇帝的庙宇都没人打理,变得破落不堪。孙策见了不由叹息:“此庙地属曲阿,刘正礼就在本县,却不遣人修缮扫祭,枉为汉室宗亲啊。”
当下与诸将亲自动手,拔除杂草,抹去灰迹,整顿一番后,孙策焚香,正衣冠,行大礼,带着诸将肃然而拜:
“世祖皇帝在上,臣吴郡富春孙氏子策与诸将拜上。世祖中兴大汉,如今已一百七十一年,天地崩溃,群丑并起,先有黄巾乱贼,后有董卓残暴。臣亡父坚,忠心大汉,勇挚刚毅,先讨黄巾,后伐董卓,所向皆克。惟各路诸侯多有不臣之心,暗中掣肘,未竟全功,臣父后亦不幸。”
“今天子流落董卓余孽李傕、郭汜之手,朝廷播越,宗庙残毁。关东诸侯,无心王室,只知兼并。贼袁绍、公孙瓒,交征河北,民不聊生;贼曹操,屠戮徐兖,生灵涂炭;贼袁术,狂悖无道,肆虐江淮;贼刘备,冒称宗室,鸠占徐州……”
“刘璋据益州,作威作福;刘表据荆州,苞茅不贡;刘繇据江东,勾结妖人。虽为汉室支脉,不知赞翼天子,扫荡奸邪,亦无益于大汉。”
“臣策不才,愿承亡父之志向,扫平群逆,迎奉天子,复兴汉室,安定天下。”
“愿世祖皇帝佑之。”
孙策深深拜伏,良久方起,又对诸将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世祖此庙破落至此,是我们这些臣子失职。回去之后,当拨出军资,重修庙宇,四时祭贡。”
吕蒙等人纷纷应是,出庙时,吕蒙回首而顾,不由叹息。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在华夏历史中,虽然不是最有名的几个皇帝之一,却是做得最好的皇帝之一。人无完人,史上也没有绝对完美的皇帝,但如果一定要评出一个相对最完美的,或许就是刘秀了。可惜这位皇帝开创的东汉,现在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前世熟读史书,如今身处历史之中,吕蒙不仅有兴亡一念的感叹。
“走,我们去看看岭北刘繇军营。”
神亭岭北边山脚下,刘繇军果然扎营于此。孙策等人俯视片刻,不由笑道:“刘正礼也是名士,但观岭下营寨,毫无章法可言。”
周瑜道:“刘繇非是无能,只是不知军事,若是承平之世,或能位至卿相,如今乱世,却是天与授伯符也。”
吕蒙也知道刘繇并不是真正的无能。
刘繇十九岁时,叔父被贼寇抓走,他能杀入贼中,救回叔父,可见是有武勇;出仕之后,铁面清廉,初为小官,州郡高官贪腐,刘繇不畏其背后的权阉,上奏揭发。刘繇的哥哥,曾任兖州刺史的刘岱,也是宗室名士,在讨伐青州黄巾余孽时兵败殉国。他们兄弟俩,便如后来的卧龙凤雏一般,被称为“龙和麒麟”,深受推崇。当然,这或许如那些“万夫不当之勇”一样,都是吹捧之言,但他们确实并非真正的无能之辈,只是有治才而无军才。
刘繇驻扎岭北,岭上有他的斥候,早在孙策登岭之时,斥候已经回报。
“来得真快。”刘繇放下书简,诸将正以为他要发布军令,哪知等了半晌,刘繇又拿起书简,继续读书。
“使君,孙策轻骑而至,正该发兵袭击啊,若是抓了杀了,孙军就完了。”樊能大声叫道。
自江北渡口之败,张英嫌樊能碍眼,愣是将他赶回了曲阿。现在张英失了牛渚,樊能表面上也是唉声叹气,心里却是大乐。张英惨败,刘繇差点将其斩首,只是下面将校苦苦求情,才免其死罪。刘繇仍有余怒,眼不见为净,将张英打发去增援秣陵了。现在张英失势,如果他樊能立功了,相形之下,就能彻底压倒张英了。所以听说孙策在岭上,樊能最想去抓人。
刘繇摇摇头,道:“孙策虽是小儿,但多年前就随孙坚征战,怎么会如此无智?他现在出现在岭上,定然是狡计,好引诱我大军出动。敌人想要的,我们就不该去做,传令下去,不要理他。我有大军在此,堂堂正正,阵列而战,才是兵法正道。”
樊能本是蠢笨之辈,听刘繇一说,顿时做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使君果然高明,一眼就看破孙策狡计。”既然是狡计,他也就不想去了,省得像历阳一样中伏。
一旁太史慈听了忍无可忍,大叫道:“此时不捉孙策,更待何时!”也不等刘繇说话,直接出了帅帐,披甲取弓,持戟上马,对着军营内外大喝道:“有胆气的,都跟我来!”
刘繇将士嘿然冷笑,你太史慈是什么玩意,不过是主公同郡而已,多半是在青州混不下去,跑来江东投靠。平时自以为是,说我们这些将校操练不勤、布阵无方,竟然还向主公自荐做大将来操练我们?你以为你是谁啊。好在主公明智,根本没有重用,主公私下都说了,“如果把一个没多少资历名望的人提拔为大将,说不定会被许子将评论为不懂用人。”
刘繇将士纷纷冷笑,忽有一人叫道:“太史慈真有勇气,我来助你。”诸将冷眼看去,见只是一个骑卒,连伍长都不是的卑微家伙,不由哈哈大笑,看来太史慈也就配和这些小卒为伍了。
两人追上岭时,孙策已经开始下岭,太史慈不由大叫道:“孙策休逃!”
孙策回首望去,见是两骑追至,不由一愣,旋即对左右诸将大笑道:“便是千军万马,我也不怕,竟然只有两骑就敢追我,胆子倒是不小,不知那两人是谁?”
吕蒙目光熠熠地盯着飞速追来的两骑,那个铁甲持戟大汉,应该便是太史慈了。史载他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吕蒙看在眼里,果然是一员威风凛凛的大将。至于另一个,身穿皮甲的少年,应该就是史书上跟随太史慈的那个骑卒,《三国演义》中所谓的曲阿小将。
不过吕蒙对这个小卒同样大感兴趣,前世论坛上,有人戏言三国时代被埋没的无名小卒,说此骑卒实力深不可测。要知道孙策和太史慈单挑,剩余的十二将在干什么?论坛中人戏言,说十二将被那曲阿小将一人拦住了。这十二人可都是周泰、蒋钦、韩当、黄盖之辈,能以一敌此十二,便是吕布也难!所以那曲阿小将,才应该是三国第一猛将,如同武侠小说中的少林寺扫地僧一样。
这等戏言,当然是听着好玩,其实不可能的。但不管如何,这个骑卒既然敢追上岭来,至少说明他是个勇士,看其大约只有十六七岁,就算武勇不足,也有锻炼提高的余地,这样的少年勇士,吕蒙当然欢喜。太史慈这样的大将,以目前的吕蒙是不可能招纳到的,但这位无名骑卒,想来孙策也不会放在心上,不妨收降之。
吕蒙悄悄靠近周泰,手一指,轻声说了一个“太”字。周泰立刻眼睛一瞪,拍马而出。
此时太史慈已经大叫道:“我乃东莱太史慈,哪个是孙策,可敢过来一战?”他听说孙策英武不凡,但眼前十三骑,相貌英武不凡的足有四五人。
“太史子义!”孙策立刻大喜,自酒宴上吕蒙说了,他便挂着心中,正要出马一战,却见身旁一道黑影闪过,得了吕蒙提示的周泰已经抢先出击。
“幼平回来,这是找我相战的。”孙策顿时急了,连忙催马前行。
周泰大笑:“主公,待老周擒下姓太的,你到时想和他怎么打都行!”仗着先行一步,他已经冲到太史慈马前,挥刀劈去。
眼看两人已经交手,孙策自诩英雄,当然不肯围攻太史慈,不由有些怏怏不乐。瞥了眼一旁的骑卒,心想这人也敢追来,莫非也是猛将?孙策铁枪一扫,那骑卒用的是环首刀,挥刀迎战。才一交手,孙策已经发现此人武力只能勉强说不错,打了三合,不由意兴阑珊,发力将骑卒逼退,也不追击,策马回返,观看周泰、太史慈之战。
太史慈已经从之前的言语中知道,和他交手的便是周幼平了,他虽初至江东,也听过周泰的名声,一交上手,顿时发现是个劲敌。虽然此行是来抓孙策,但现在想来,光是周泰便足以纠缠,看来小视江东英雄了。十三个敌人显然都是武将,若是合围而来,只怕糟糕。太史慈心念转动,引着周泰边战边走,慢慢寻觅机会。
孙策看得眼热,这太史慈果然厉害,只想把周泰换下。眼见他们向后山方向而去,不由策马跟上,周瑜等人也随之而进。吕蒙落在后面,却是叫道:“将军,吕蒙留此擒杀这人。”
孙策挥挥手,此时他的眼中只有太史慈,根本不在意其他。
那骑卒正欲追随太史慈往后山而去,吕蒙已经跃马挡在他面前,满脸笑容:“道友请留步,你与我有缘。”
一时高兴,竟然拽起文来了,不过脸上笑咪咪,手上却不含糊,说话间已经一刀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