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篇》
如果民众与国君的意愿想法一致,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以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兵战如此,商战亦然。如果一个企业“上下同欲”,荣辱与共,那么它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就能克敌制胜。
“上下同欲”的内涵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组织内部的和谐,而且还涉及诸如战争的性质、起因以及战争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等若干与组织相关的外部因素。放在经济谋略的角度,我们有必要对企业的目标和使命有一个明晰而客观的认识。
人们对企业使命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过去人们往往认为,企业的存在主要是它迎合了追求利润、创造财富的投资者需要,但现在人们对企业使命的认识已经不再仅局限于“利润”的范畴。实际上,企业并不是一个孤立而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造系统,它不仅应对市场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要兼顾到企业内部的各种需要。怎样用人,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企业“上下同欲”,是大有诀窍的。
管仲: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所谓“上下同欲”,是说不能将外部的与“上”面的“欲”强加于员工,而是要“以欲从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从所欲,“上下同欲”。它们反映在企业经营中,就是要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互相支持,彼此和谐。
现在许多企业都已经注意到“民心”的价值,他们把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一致性关系给员工阐释得清清楚楚。打破“铁饭碗”后给员工带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是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企业经营不善,那么员工利益必然会受到损害。因此,这个“饭碗”无形中成了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于一身的有效纽带。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形成,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由此,制定企业目标,除了要根据市场和企业资源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也要让各目标之间、总体目标与部门目标之间、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协调一致;与此同时,还要做到目标鲜明,具有鼓舞和动员作用,能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上下齐心,共同完成企业的目标。
深圳有一企业名为索泰克的公司,在短短3年里发展迅猛。其产品文字处理机还获得了“全国火炬计划新技术应用”优异奖,在“珠江三角洲名优新产品”交易会上,其成交额连续两年高居榜首。1992年国庆前夕,索泰克公司又登上了深圳市“经济效益十佳企业”的领奖台。这除了该公司的市场导向正确、产品质量优良、拥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外,还跟该公司“泥饭碗”的观念和“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在索泰克公司,每个正式职工在自己的生日都能收到公司的一份价值60元的生日礼物,“礼轻情义重”,公司对每个职工的关怀与尊重尽在不言中。
企业当然是要赚钱的,但若只求赢利而忽视人性,企业不见得就能长久。人性化的管理已为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所认同。
企业立足于内外大小环境,一定要全面分析企业面临的市场前景和行业竞争环境。
《文韬·上贤》中,文王问太公曰:
“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
太公曰:
“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
在这里文王提出了一个作为老板应该尊崇什么人,抑制什么人,任用什么人,除去什么人的问题。太公的回答很巧妙:作为老板,应当推崇德才兼备的人,抑制无德无才的人,任用忠诚信实的人,除去奸诈虚伪的人。
“上贤”,就是尊重德才兼备的人。所谓“举贤”,就是主张用人唯贤,举贤为用,排除选贤干扰。这在《六韬》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文韬》的重点。上海第一百货公司(简称“上海一百”)的成功经营和管理,无疑是现代商企业的成功注释。
一个企业的成功关键在于,一要有好的老板,二要有好的机制。“上海一百”改革之初,即从调整老板做起。1984年,“上海一百”以“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的“四化”要求来选择新的老板。以此为起点,“上海一百”的老板虽然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他们都有共同特性:勇于开拓,敢为人先,都抱着同样的信念:自信自强,敢争第一。
“上海一百”营业员有铁的纪律——“营业员守则”,其内容包括操作规范“四句话”、柜台纪律“五必须”、柜面服务“六不准”。由于规章明确,奖罚分明,这“四句话”、“五必须”、“六不准”成了每个营业员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柜面服务因之得到极大的改善。由于“警惕六种坏事,七种坏人”(《文韬·上贤》),正如一位哲人说过的:“企业即人”。有什么样素质的人就有什么样素质的企业。正因为有了一大批“自信自强,敢争第一”的素质较高的员工,才有了“自信自强,敢争第一”的“上海一百”。
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
将相分工,根据各级官吏应具备的条件选拔贤能,再根据各种官职应具备的条件考核在职人员,甄别其才智的高低,考察其能力的强弱,使其德才与官位相称,官位与德才相当,这就掌握的原则与方法举贤了。
得人才者得商场。一个聪明的企业老板总是十分注重网罗人才,为己所用;开发人才,备己所需的。1993年夏天,“上海一百”一下子招收了56名大中专学生,这在“上海一百”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如今,这批学子早已活跃于“上海一百”不同岗位,他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装扮着“上海一百”,使其更加生机勃勃。
引进竞争机制并不仅针对一般员工,而且更在管理层中展开。早在1985年,“上海一百”的调整老板机构时就采取了竞选、竞聘办法,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做到任人唯贤,从制度上、机制上让广大员工从切身利益上体验到提高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威力日显。“上海一百”在兼顾多种提高员工素质方法的同时,还大胆引进了竞争机制。他们努力树立劳模典型,通过先进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挖掘员工潜力。
运用“上贤、举贤”之道,凝聚人心,发掘员工潜力,提高全体员工素质应该是老板恒久思索、不断探求的课题,应该成为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如果企业掌握了这种企业精神,必将开创灿烂的未来。
利益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最高准则,亦是管理企业、衡量企业经营战略、评价执行计划成败的标准。但利益不等于利论,企业不应以纯粹赢利为目的,而以消除人类贫困,建立人间和平幸福为己任,“为社会创造无尽的财富”,目前这种思想已进人许多企业家的心灵。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务。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对话八:孙子因粮于敌与老板借鸡生蛋
胜敌而益强。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