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生间者,反报也。《孙子兵法·用间篇》
所谓“生间”,是指来去方便,既能窥敌情况,又能亲自返回报告敌情的人。
企业派人员外出或参观访问,或旅游,或到“目的地”进修、实习,派专家参加学术讨论、技术交流等等,从中搜集情报。被派出去的这些人员可以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情报专家,他们对猎取物能一看就懂,过目不忘;也可以是一般人员,有计划地委托他们到某地某企业,某区某市场问问这,看看那,回来后你讲我凑,积累材料,随后再让处理情报信息的专门人员筛选过滤,沙里淘金。一般地讲,“生间”搜集情报的手段是公开的,他们的行动在情报被使用之前往往是所谓“光明正大”的。
据纽约《美州华侨日报》报道,日本某个首饰制造厂想仿造中国的景泰蓝,始终没有成功,最后收买了一个华侨,赋给他到中国去偷景泰蓝制作工艺的任务。那个华侨回到中国,以“代理商”的身份要求参观景泰蓝制作过程,接待部门替他作了安排。厂方除了殷勤接待这位归国的华侨“代理商”外,并让他参观工场,把工艺制作过程从头到尾拍了照片。这个华侨把照片带回日本向他的主子交了差。那企业日本工厂不久就制造出了标有日本制造的景泰蓝,在国际市场与中国竞争。这个被日本首饰厂收买和使用的华侨,就是一个归国“参观”、“生而返报”的“生间”。
1968年,日本决定发展摩托车。当时有两种意见:有人主张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法国摩托车成套设备和工艺,在日本建厂;另一些人则主张进口技术和培养人才,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后一种意见被采纳了。
于是,他们从全国各地的小厂里选出200多名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世界各国去搜集有关技术情报。每到一个工厂,就向厂主说:“我们日本要发展摩托车,有可能请你们设计,也有可能向贵厂订购产品。不过,请你先介绍一下贵厂摩托车的优点,并让我把样品带回去,我再说服我的老板。”这些厂商当然十分高兴,无保留地把最先进的东西告诉了他们,有的厂商还让日本人参观车间、实验室。日本人把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下来,还买了样品带回去。这样,一年内几个小组走访了全球80多个工厂,弄回100多辆样车。日本人把样车逐一解剖研究,集中其优点,重新进行设计,并建立了自己的新厂。
1972年,一种耐用、轻便、省油、便宜的摩托车问世了。全过程只花了两年时间。等到国外那些摩托车厂商醒悟过来时,已是追悔莫及了。
1973年,前苏联曾在美国放风说,他们打算挑选美国的一企业飞机制造公司,为前苏联建造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喷气式客机制造厂,该厂建成后将年产100架巨型客机。如果美国公司的条件不合适,前苏联就同联邦德国和英国的公司去做这笔价值3亿美元的生意,美国三大飞机制造商——波音飞机公司、洛克希德飞机公司和麦克唐奈一道格拉斯飞机公司闻讯后,都想抢这笔“大生意”。他们背着当局,分别同前苏联方面进行私下接触。前苏联方面在这三企业公司之间周旋让他们互相竞争,更多地满足前苏联方面的条件。
波音飞机公司为了第一个抢到生意,首先同意前苏联方面的要求,让20名前苏联专家到飞机制造厂参观考察。前苏联专家在波音公司被敬若上宾,他们不仅仔细参观飞机装配线,而且钻到机密的实验室里“认真考察”。他们先后拍了成千上万张照片,得到了大量的资料,最后还带走了波音公司制造巨型客机的详细计划。波音公司热情送走前苏联专家后,满心欢喜地等待他们回来谈生意、签合同。谁知这些人一去不复返。
不久,美国人发现前苏联利用波音公司提供的技术资料设计制造了伊柳辛式巨型喷气式运输机。这种飞机的引擎是美国罗尔斯——罗伊斯喷气引擎的仿制品。使美国人感到纳闷的是,波音公司在向前苏联方面提供资料时留了一手,没有透露有关制造飞机的合金材料的秘密,前苏联制造这种宽体飞机的合金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波音公司的技术人员一再回忆,才觉得前苏联专家来考察时穿的鞋子有些异样。原来,前苏联专家穿的是一种特殊的皮鞋,鞋底能吸住从飞机部件上切削下来的金属屑,他们把金属屑带回去一分析,就得到了制造合金的秘密。
《孙子兵法》中所列种种“用间”手法,发达国家的企业都采用了。我们搞市场经济的企业在竞争中,应当学会有理、有利、有节地使用“乡间”和“生间”,重视“反间”,识别“内间”和“死间”。只有这样,我们在与不法外商接触中,才能巧为周旋并战而胜之。
孙武主张,“以上智为间”必能取得巨大的成功。用具备上等素质的人才作为经济情报员,就能有勇有谋,有胆有识,在艰难复杂情况下,完成关键性经济技术情报的搜集工作。
一些专业的经济情报专家,他们对要取得的资料、情报具有极强的理解力、判断力和记忆力,并能应付错综复杂的环境,有各种专门的技能和广泛的知识,从而具备了较强的猎取情报的主要素质和能力。具有一般素质的人,若加一些优势的外在条件,如地位、职位、了解内情、社会关系,得地利之便或者有偶然的机遇,则也照样可以为“间”,并同样能取得较重大的成功。但在基本同等的条件下,则应选择智慧出众、有真本事、具备经营或专业技术知识、学识渊博、坚强沉着、灵活性强的人才为“间”。这种被选派的上智人才,在谋取情报的活动中就有较大的成功可能性,能从那些严密保卫的绝密之处不可思议地搞出情报来。故《孙子兵法·用间篇》中说:
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只有用心精细、手段微妙之人才能取得真实的情报。
具有较高智慧的情报人员能够从一些搜集来的零星材料中,分析和推理出真实情况来。任何秘密总会有些蛛丝马迹显现出来,要完全没有任何显露的迹象是不可能的。优秀的情报分析人员就善于对一些关于外在偶然现象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从沙粒中淘出黄金来。
赏莫厚于间。
孙武再三强调必须以破格的重赏来厚待情报人员。《孙子兵法·用间篇》中说:
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
吝惜官爵、俸禄和金银,以至不能“用间”以了解敌情,就是对自己国家和百姓的最大不仁。《孙子兵法·用间篇》中又说:
故三军之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孙武认为军中之事,没有比间谍更亲近的了,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事情没有比间谍更机密的。可见孙武认为“用间”是军队的头等大事,故必须给间谍以头等赏赐和待遇,尤其对于从敌方投奔过来的间谍,更是应当重赏。
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五种间谍的关键在于利用“反间”,所以不可不给“反间”以特别的厚待。孙武主张重赏间谍,是从客观的利益比较而来的。重赏间谍的费用再大,比起战争胜利的巨大收获来说,是以很小的支出换取极大的收益。而如果在这些钱上吝啬,就会使国家和百姓承担的巨大的战争费用付之东流。“反间”来自敌方,熟悉敌方内情。无论从笼络“反间”的角度,还是从论功行赏的角度来讲,“反间”都必须得到最优厚的待遇。间谍是危险而艰难的工作,但其取得的情报又具有极大的价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应以头等奖赏来厚待他们,使之忠心效力。
在现代经济、技术竞争的条件下,对于情报工作亦可从经济角度去看待。由于情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研究都需支出相当大的费用,并且为使经济情报工作者全力工作,也必须给以优厚的待遇和奖励。从有价值的经济技术情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所起的作用来看,其支出远远小于收益。故而世界各国及国外许多公司竞相使用经济间谍来获取经济技术情报,并支付相当一部分金钱作为情报搜集研究方面的开支。当今世界的竞争形式主要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战和科技竞争,今后经济、技术的情报战会更加激烈起来,一些国家及公司在这方面的开支亦会继续增长。这些国家和公司会继续以优厚待遇和高额奖金吸引一些有一定专门知识和才能的专业人员去从事工商业情报工作,并也会以重金雇佣或收买一些有关的人去搜集或让其出卖某些经济情报和技术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