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595900000090

第90章

【補】端坐。解見十卷。念無相之相者。觀慧現前。萬法皆如。相無念之念者。慧日高懸。能消諸暗。仁王云。說智及智處。皆名為般若。皆名為實相。四明云。處即實相。智是般若。能觀之智。與所觀之處。同是般若。智外無如也。二皆實相。境外無智也。境智雙冥。其狀如是。又了惑即般若。故言性惡照明。光明記云。以無念念。念罪實相。念與實相。能所名別。其體不二。如是念之。罪相既亡。實相亦泯。此慧如日。消罪如霜露也。體修惡即性惡者。修惡。即事造九界煩惱。性惡。即理具九界法門。全性惡起修惡。故體修惡即性惡也。

二明事懺二。初正明五。初懺悔二。初正釋三。初法二。初滅惡。

言事懺者。晝夜六時。三業清淨。對於尊像。披陳過罪。無始已來。至於今身。凡所造作。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邪淫偷盜。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瞋癡等。如是五逆十惡。及餘一切。隨意發露更不覆藏。畢故不造新。

【註】晝夜六時等四句。明首伏法。殺父下。明五逆罪。殺。音弒。下殺上也。妙樂八引俱舍云。五並業障攝。約處人除北。約人除扇搋。(此云黃門勅佳反)四身一語業。三殺一處誑。一殺生加行。(出佛身血)無間一劫熟。隨罪增苦增。八比丘分二。(破僧)以為所破僧。具如補注九(五)釋。

【記】此示五逆並業障攝也。唐譯俱舍第十七卷十二。明三障何處有中云。三障有無間。非餘扇搋等。少恩少羞耻。餘障通五趣。長行云。且無間業。唯人三洲。非北俱盧餘趣餘界。又三洲內。唯女及男造無間業。非扇搋等。所以者何。即前所說。彼無斷善不律儀。即是此中無逆之所以也。搋。與差同。翻譯名義云。扇搋。或云扇茶。此云生。言天然而生。男根不滿也。有言。北洲。黃門。二種。於父母念子。少於恩愛之心無重恩故。縱使殺之。非無間受苦也。四身一語業等者。俱舍云。五無間中。四身業。一語業。三是殺生。一虗誑語。根本業道。一是殺生業道加行。如行。即方便也。以如來不可害故。破僧無間。是虗誑語。何緣名破僧。因受果名。或能破故無間一劫熟等者。明破僧果熟時處。論云。此必無間大地獄中。經一中劫。受極重苦。餘業不必生於無間。若多作業罪。皆於次生熟。如何多業同感一生。隨彼罪增。苦還增劇。謂由多逆。感地獄中大柔軟身多猛苦具。受二三四五倍重苦也。八比丘分二等者。俱舍云。唯破羯磨僧。通三洲八等。論云。要八苾蒭分為二眾。以為所破。又云。唯破羯磨。通在三洲極少八人。多亦無限。通三洲者。有聖教故。要一界中。僧分二部。別作羯磨。故須八人。過此無遮故亦言等。五分律云。要於界內八比丘以上。分作二部別行僧事。乃名為破。是中作主者。一劫墮大地獄不可救。有師標云。北洲無佛羅漢僧。又不識父母。無殺逆事。以除之。扇搋縱殺父母。思幼時割棄。父母無恩。故亦除之。殺生加行者。凡殺盜淫等業。於一業中。具有三種。一加行。二根本。三後起。且以三業論之。如未殺前。備殺生之具。或至綑打出血。但未盡命。名加行罪。若斷命根。名根本罪。斷命之後。或稱量而賣。及殺已埋棄等。均後起業也。八比丘分二者。以在一處羯磨同修。或至得果。今誑言哄至他處。致果不得成。故約果論因。其罪重矣。罪增苦增者。造一逆。當一劫。若至五逆。則有五劫也。翻譯名義云。般吒。翻黃門。扇搋。翻生。與原註有異。然此似指黃門說。以父母少愛。故殺非無間業。若造餘三業。即黃門亦當同報。

【註】光明文句中(三)云。人從父母稟身。十月懷抱。三年鞠養。撫念惟惟。始能升頭戴髮。教方教數。始解作人。那忽違恩背義。而行弒逆。天雖大。不覆此人。地雖厚。不載此人。此人命終直入地獄(文)。

【記】此別示為父母而行弒。天地之不能容其受生。故須入地獄也。謂人生天地之間。莫不從父母以稟其身。然人稟父母有身。而母恩尤為重也。何者。如古云。懷躭十月居娘腹。乳哺三年費苦心。痘瘖固然驚破膽。些須小病亦勞神。可見母恩最重也。撫。拍也。惟惟。憐子專切之意。教方教數。是禮記篇名。則云六年數之數與方名。數者一十百云萬億也。方者。東西南北上下也。是則父母為子。廢寢忘餐。唯欲長大成人。榮宗耀祖。若為子者。不念劬勞之德。全違恩義之心。乃以父母邊。而加之白刃。豈天地所覆載乎。是故命終。直入地獄更何疑焉。

【註】十惡中應明殺生。釋十惡名。如法界次第上(九)云云。口有四惡。或云五者。加無義語。

【記】此明十惡也。初二句。出文說略殺生一惡。次二句。指釋十惡之文。言十惡中首即殺生。儀文脫略。故云應明。法界云。一殺生。斷一切眾生物命。二偷盜。盜他財物。三邪淫。於非妻妾而行欲。四妄言。以言誑他。五兩舌。鬥搆之言間他。致令得失分乖。六惡口。惡言加被。令他受惱。七綺語。綺側語辭。言乖道理。八貪欲。引取順情塵境。心無厭足。九瞋恚。若對違境。心生忿怒。十邪見。撥正因果。僻信邪教。次應出四重。五逆。七逆。謗方等經。用僧鬘物。作闡提行。乃至十六惡律儀等。諸輕重業科目。皆從十惡中離合。分別其麤細而說者。今欲論諸入道要門。故此並具明也。末三句。明口業之惡。或四或五。諸家開合之不同耳。

【註】發露者。要旨四云。罪根宜露。則眾罪皆滅。(文)若不發露。犯覆藏罪。如律中說。

【記】要旨云。懺悔者。謂發露眾罪也。何故爾耶。如草木之根。露之則枯。覆之則茂。故善根宜覆。眾善皆生。惡根宜露眾罪皆滅。如戒本云。若有罪。當懺悔。懺悔。則安樂。次明不露犯罪。戒本云。不懺悔。罪益深。莫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末句指治覆藏。準光記云。對治有四法。一。治覆藏情過。謂梵云波利婆沙。此云覆藏。或言別住。謂別住一房。不與眾僧同處。設入眾中。不談不答。行此法者。須滿一百日。不憶元覆藏日數故。乃以百日為限。二。治覆藏罪。謂犯已覆藏。得吉羅之罪。不覆藏。得僧殘。若覆藏者。先懺吉罪。後與別住。三。治僧殘情過罪。謂六夜行摩那埵。此云善喜。前但自意歡喜。此亦使眾僧歡喜。由前喜故。與其少日。即六夜也。故云意喜。僧眾歎曰。此人改悔成清淨。故僧眾喜也。四。治僧殘。謂二十僧中。白四羯磨出罪。然覆藏不經明相。直行摩那埵。然後入眾出罪。或半月作法者。謂行別住時。每至半月說戒。須白眾僧云。我犯僧殘。對首作法者。懺重吉也。責心者。懺輕吉也。摩夷論云。故作者。對首一說。悞作者。責心而悔也。

【註】畢故不造新者。斷相續心也。已作之罪。願乞消滅。未起之惡。更不敢造。

【記】言畢故者。懺其前愆也。不造新者。悔其後過也。

二生善。

若如是。則外障漸除。內觀增明。

【註】若如是等者。光明文句中云。若純用正懺。亦不須助。若正道暗昧不明了者。修助以助之。所謂灰汁。澡豆。皂莢。木槵。以助清水爾(文)。

【記】此明正助兼修。是故生善獲益也。言外障漸除者。助道之功也。內觀增明者。正修之力也。前明正助。內以三觀為正。外以五悔為助。今此即懺悔一法。而分正助之殊。謂無生理懺為正。作法等事懺為助也。若於五逆十惡等罪。過去業根既深。今生難以頓拔。是故正道暗昧。不得速成。故須修助以助之。所謂下。引喻發明助道之能也。

二喻。

如順流舟。更加擄掉。豈不速疾到於所止。

【註】如順流舟等者。光明文句記三(十二)云。正解如順水。正觀如順風。可喻正道能趨妙理。篙棹。可喻旋禮等善。助於風水。舟豈不疾(文)。

【記】此節立喻顯明。如文可見。

三合。

修圓行者。亦復如是。正觀圓理。事行相助。豈不速至妙覺彼岸。

【記】此節舉法合譬也。謂以旋禮之櫓棹。助於觀解之風水。則正道之舟。剎那而至彼岸。可謂運力於一時。成功於頃刻也。

二斥非二。初總斥。

莫見此說。便謂漸行。謂圓頓無如是行。謬之甚矣。

【註】此斥偏執理性無修證者。謂即心是佛。若加修習。則成漸次。非圓頓行。輔行七下(十八)云。圓教位次者。先明五悔。為入位之方。他人圓修都無此意。將何以為造行之始。但云一念即是如來。空談法界。委檢心行。全無毫微(文)。

【記】此釋斥執也。初句。總明斥執。次四句。出能執情。輔行下。明圓融行以斥偏執。意謂此偏執理性之人。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所謂聽其言也。超乎三賢十聖之前。撿其行也。落於盲龜跛鱉之後。欲誰欺耶。是故言過于行者。君子耻之。

二別斥二。初明無因有果斥。

何處天然彌勒。自然釋迦。

輔行七下(二十二)引彌勒問經云。彌勒昔行菩薩道時。但晝夜六時勤修五悔。而得菩提(文)。

【記】彌勒問經云。佛告阿難。彌勒往昔不修苦行。但修善巧方便安樂之道。積習無上正等菩提。阿難言。云何名為善巧方便。佛言。彌勒昔行菩薩道時。但晝夜六時勤修五悔。而得菩提。輔行云。彼經悔文有三十二行。亦無別列五悔辭句。但數數請佛。數數說悔。餘三亦然。如言有罪悉懺悔。是福皆隨喜。我今請諸佛。願成無上智是也。

【註】彌勒釋迦既是果人。由因克故。非天然等也。

【記】比承經意而言古今諸佛。原是從因尅果。非天然而有也。

【註】謂今天台建立解行。了修即性。全性起修。正助兼行。從因至果。故清涼國師云。撮台衡三觀之玄趣。使教合忘言之旨。心同諸佛之心。不假更看他面。

【記】此示台宗建立解行之妙也。且如止觀一書。要在解行。解則解於諸法本真。行則立行定境修觀。故十章中。前六章以生妙解。第七方便正修。是為所建解行也。今言了修即性者。解也。全性起修者。行也。如十不二門云。性雖本爾。藉智起修。由修照性。由性發修。指要鈔云。性雖具足。全體在迷。必藉妙智解了。發起圓修。故言性雖本爾。藉智起修。由此智行。方能徹照性德。而此智行。復由性德全體而發。若非性發。不能照性。若非徹照。性無由顯。故由修照性。由性發修。是知了修即性。全性起修。即圓解行。而行有正有助。或先正後助。或先助後正。今者正助兼行。正觀圓理。事行相助。如順流舟。更加櫓棹。豈不從因至果到於妙覺彼岸耶。故清涼下。指賢宗巧用今家解行妙義。以淘南北二宗之禪說也。台。即天台。指智者大師。衡。即衡嶽。指思大師。皆宗三觀玄趣。而疏文撮以釋經。言三觀玄趣者。大懺悔。以中為趣。莊嚴以俗為趣。罪福無主。以空為趣。名為玄妙之趣也。使教合忘言旨者。言教契于佛心也。心同諸佛之心者。禪心合于教意也。不假更看他面者。瑜伽云。不觀他面。不看他口。於此正法毗奈耶中。一切他論所不能轉。意云既自通達。不隨他語。亦不看他顏面。別覔一句一偈。謂是忘機之法門。以依法不依人故也。

二舉謬執能所斥二。初舉謬計二。初計所執法。

若纔聞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即心是佛。不動便到不伽修習。便成正覺者。

【註】舉所執之法。須知理雖平等。事有迷悟。何得便謂即是。不加修習。凡言即者。以顯於離。如冰不離水。理須融冰。義同於離。

【記】此節勸知事理有離即之旨。古德云。眾生即迷中諸佛。諸佛是覺悟眾生。則迷昧凡夫。望覺悟聖人。霄壞難以喻其高低。何得便謂無修無證。儼然古佛耶。又復當知。見凡即之一字。以顯離義。假如池中之冰。不離池中之水。是為即義。若欲成水。理須融冰。是為離義也。故曰識冰池原是水。賴陽氣以消融。悟自心即是佛。假觀行以修成。烏可妄執耶。

二計能執情。

十方世界盡是淨土。觸向對面無非覺者。

【註】十方世界盡是淨土。此是依報論即。觸向對面無非覺者。此是正報論即。謂三土皆即寂光。九界無非佛界。理實如然。非修莫克。故即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皇汉

    皇汉

    我们的民族叫“汉”,皇汉!无论曹操、刘备,还是孙权,都只能服从于一个王朝:汉!大汉的旗帜,从主人公穿越的那一刻起,势必永远飘扬下去!杀!为大汉杀出一条血路!杀!为大汉民族杀出一条血路!顺汉者昌,逆汉者亡!皇汉!!
  • 夜里的雨好像是泪

    夜里的雨好像是泪

    十多岁的迷茫,恰似五月盛夏雨水来临的大旱,过后,便是悲凉和沧桑
  • Gone With The Wind

    Gone With The Wi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凡奇传1

    仙凡奇传1

    原本安静和美的武林,却被野心勃勃的魔教一夕分崩,男主角沈崇凛因为在武当派资质最高,体内又附有神秘力量,被师傅器重,从而和师弟(苏辰逸)联合峨眉派的弟子一起拯救苍生,途中相遇女主阿九,并许她一世。阿九为风陵师太爱徒在峨眉有着颇高地位,故自持高傲。殊不知阿九早就心有所属。一路上爱而不得的心酸,看见幕后boss就这样欺骗和占有自己心爱之人以及危害苍生,前路漫漫,他应该何去何从?
  • 追逐着他的光

    追逐着他的光

    我不悔于今生今世,待来生无需你长发及腰,我必拥你入怀,归来娶你。——战炎我会带着你的祝愿与期望而战,不畏前方,披上白衣,逆行!只为守卫那你我之信仰。——译霏
  • 斗罗大陆之死神修仙

    斗罗大陆之死神修仙

    芸汐因系统出错,误被系统送到斗罗大陆中。她在斗罗大陆中是个孤儿,在危险中渡过三岁时被圣魂村的村长老杰克捡回家因为一捡回村子里,村中伯义天空异象在加上老杰克突然生病,所以村子里认为她是天弃之子,老杰克因为村中的事还没有办完,所以误认为她是一个男孩子。她也只好用男孩子的身份,所有的人因为一靠近她便浑身发冷再加上她身边有一些植物或者小动物它们就会莫名的死掉所以还没有渡过几天便被扔在了一个偏僻的大房子里不管了。她将会带来怎样的故事?
  • 恐怖之极度恐惧

    恐怖之极度恐惧

    也许你不知道,我们周边都有灵魂的存在,而它们生存只能如同寄生般的生存,它们可能存在于人的思维里,它们可能存在于广播之中,或者它们会变得很强大,然后如病毒般的传播,却只由一个大脑掌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活那些事

    生活那些事

    。。。。。。。。。。。。。。。。。。。。。。。。。。。。。。。。。。。。。。。。。。。。。。。。。没什么好介绍的
  • 诸天地铁

    诸天地铁

    诸天,花开花落。万界,潮起潮落。李伟只想静静地做一名“诸天学者”,看遍大千世界,游遍洪荒混沌,踏遍鸿蒙亘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