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97600000046

第46章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篇十一 正纪十五 附见四

唐越州静林寺释法敏传一

唐襄州光福寺释慧璇传二

唐襄州神足寺释慧眺传三

唐绵州隆寂寺释灵睿传四

唐京师弘福寺释僧辩传五

唐京师普光寺释法常传六

唐泽州清化寺释智徽传七

唐泽州清化寺释玄鉴传八

唐京师弘福寺释玄会传九

唐京师慈悲寺释行等传十

唐蒲州仁寿寺释志宽传十一

唐相州慈润寺释慧休传十二(昙元 灵范)

唐京师弘福寺释灵润传十三(净元 智衍)

唐京师慈恩寺释道****十四

唐京师慈恩寺释义褒传十五

释法敏姓孙氏。丹阳人也。八岁出家。事英禅师为弟子。入茅山。听明法师三论。明即兴皇之遗属也。初朗公将化。通召门人。言在后事。令自举处。皆不衷意。以所举者并门学有声。言令自属。朗曰。如吾所举乃明公乎。徒侣将千名明非一。皆曰。义旨所拟。未知何者明耶。朗曰。吾坐之东柱下明也。明居此席不移八载口无谈述身无妄涉。众目痴明。既有此告莫不回惑。私议。法师他力扶矣。朗曰。吾举明公必骇众意。法教无私不容瑕隐。命就法座对众叙之。明性谦退泣涕固让。朗曰。明公来吾意决矣。为静众口聊举其致。命少年捧就传座。告曰。大众听。今问论中。十科深义。初未曾言。而明已解。可一一叙之。既叙之后。大众惬伏。皆惭谢于轻蔑矣。即日辞朗。领门人入茅山终身不出。常弘此论。故兴皇之宗或举山门之致者是也。敏采摘精理出听东安。言同意异更张部别。年二十三又听高丽实公讲大乘经论。躬为南坐结轸三周。及实亡后。高丽印师上蜀讲论。法席雕散陈氏亡国。敏乃反俗三年潜隐。还袭染衣避难入越。住余姚梁安寺。领十沙弥讲法华三论相续不绝。贞观元年。出还丹阳讲华严涅盘二年。越州田都督。追还一音寺。相续****。于时众集义学沙门七十余州八百余人。当境僧千二百人。尼众三百。士俗之集不可复纪。时为法庆之嘉会也。至十九年。会稽士俗请往静林讲华严经。至六月末。正讲有蛇。悬半身在敏顶上。长七尺许。作黄金色吐五色光。终讲方隐。至夏讫还一音寺。夜有赤衣二人。礼敏曰。法师讲四部大经功德难量。须往他方教化。故从东方来迎法师。弟子数十人同见此相。至八月十七日。尔前三日三夜无故闇冥。恰至二十三日将逝。忽放大光夜明如日。地为震动因尔迁化。春秋六十有七。身长七尺六寸。停丧七日异香不灭。莫不怪叹。道俗庄严。送于隆安之山焉

释慧璇。姓董氏。少出家在襄州。周灭法后南往陈朝。入茅山听明师三论。又入栖霞听悬布法师四论大品涅盘等。晚于安州大林寺听圆法师释论。凡所游刃并契幽极。又返乡梓住光福寺。会乱入城。卢总管等请在官舍讲华严经。僧徒拥聚千五百人。既属贼围各怀翘敬。不久退散深惟法力。唐运斯泰又住龙泉。三论大经镇常弘阐。兼达庄老史子谈笑动人。公私荣达参问繁结。蒋纪诸王互临襄部。躬申敬奉坐镇如初。王出门顾曰。迎送不行。佛法之望也。由此声誉又逸汉南。贞观二十三年。讲涅盘经。四月八日夜。山神告曰。法师疾作房宇。不久当生西方。至七月十四日讲盂兰盆经竟。敛手曰。生常信施今须通散。一毫以上舍入十方众僧及穷独乞人并诸异道。言已而终于法座矣。春秋七十有九。惟璇立性虚静不言人非。宾客相投欣若朋友。面常含笑慈育在怀。涉猎玄儒通冠文釆。襄荆士素咸倾仰之。闻其长往无不堕泪。初住光福寺。居山顶引汲为劳。将移他寺夜见神人。身长一丈衣以紫袍。顶礼璇曰。奉请住此常讲大乘。勿以小乘为虑。其小乘者亦如高山无水不能利人。大乘经者犹如大海。自止此山多佛出世。一人读诵讲说大乘。能令所住珍宝光明眷属荣胜饮食丰饶。若有小乘前事并失。惟愿弘持勿孤所望法师须水。此易得耳。来月八日定当得之。自往剑南慈母山大泉。请一龙王去也。言已不见。恰至来期七日初夜。大风卒起从西南来。雷震雨注。在寺北汉高庙下佛堂后百步许。通夜相续至明方住。惟见清泉香而且美。合众同幸。及亡龙泉渐便干竭。据斯以言亦感通之奇致矣

释慧眺。姓庄氏。少出家。以小乘为业。游学齐徐青海诸州。数论之精驰誉江汉。开皇末年。还住乡壤之报善寺承象王哲公在下龙泉讲开三论心生不忍曰。三论明空。讲者着空。当发言讫。舌出三尺。鼻眼两耳并皆流血。七日不语。有汰律师。闻其拨略大乘。舌即挺出。告曰。汝大痴也。一言毁经罪过五逆。可信大乘方可免耳。乃令烧香发愿忏悔前言。舌还收入。便舆往哲所。誓心敛迹惟听大乘。哲之云亡。为设大斋于墓。又建七处八会广请道俗。百日既满。即往香山神足寺。足不踰阃常习大乘。每劝诸村年别四时讲华严等经。用陈忏谢。常于众中显陈前失。独处一房常坐常念。贞观十一年四月三日。在寺后松林坐禅。见有三人。形貌都雅赤服。礼拜请受菩萨戒讫。白曰。禅师大利根。若不改心信大乘者。千佛出世犹在地狱。闻此重嘱。涕泗交流大哭还寺。在讲者房前宛转呜咽不能得言。以水洒醒。乃更大哭。绕佛忏悔。用此为恒。又劝化士俗。造华严大品法华维摩思益佛藏三论等各一百部。至十三年三月九日中时。佛前礼忏因此而终。春秋八十余矣。自终七日。林树变白大泉浑浊。过此方复。斯亦知过能改无过者同。诚可嘉矣。寺去城邑将五十里。从受归戒者七千余人。填赴山河为建大斋于墓所。三十法师各开一经。用津灵造

释灵睿。姓陈。本惟颖川。流寓蜀部。益昌之陈乡人也。祖宗信于李氏。其母以二月八日道观设斋。因乞有子。还家梦见在松林下坐有七宝钵于树颠飞来入口。便觉有娠。即不喜五辛诸味。及其诞已设或食者母子头痛。于是遂断。八岁二亲将至道士所令诵步虚词。便面孔血出遂不得诵。还家入田。遇见智胜法师。便曰。家门奉道。自欲奉佛随师出家。即将往益州胜业寺为沙弥。一夏之中。大品暗通。开皇之始。高丽印公入蜀讲三论。又为印之弟子。常业大乘。后随入京流听诸法。大业之末。又返蜀部住法聚寺。武德二年。安州暠公上蜀。在大建昌寺讲开大乘。睿止法延三年。后还蜀本住。常弘此部经二年许。寺有异学。成实朋流嫌此空论。常破吾心将兴害意。睿在房中北壁而止。初夜还床栖遑不定。身毛自竖。移往南床坐。至三更忽闻北壁外有物撞度达于卧处。就而看之。乃漆竹笴槊。长二丈许。向若在床身即穿度。既害不果。又以银挺雇贼入房。睿坐案边觅终不获。但有一领甲在常坐处。睿知相害之为恶也。即移贯还绵州益昌之隆寂寺。身相黑短止。长五尺。言令所及通悟为先。常讲大乘以为正业。贞观元年。通州骞禅师作檀越尽形供给。三百听众。至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夜。睿梦有衣冠者来迎骞往西方去。徒众钵中皆空无物。至三十日。寺钟大小七口。铜磬十余一时皆鸣。至三更据绳床加坐而终。睿自此后。周流讲唱传化不绝。至二十年八月二十一日四更大风忽起。高声言曰。灵睿法师来年十月。往南海大国光明山西阿观世音菩萨所受生也。至期十月三日。合寺长幼道俗。见幡华菩萨满寺而下。晚讲入房看疏读经。外有僧告。幡花异香充寺及房。睿闻捉经出看敛容立终。坚持不倒。扶卧房中。三更忽起加坐如生刺吏以下躬手付香供养其尸。道俗相送归东度山。设大会八千人。时年八十三矣。然其洁清。童稚过中不饮。荤辛莫履。具尽报云

释僧辩。俗姓张。南阳人也。渚宫陷没入关住于冯翊焉。年甫七岁日诵千言。时以奇之。声于乡壤。十岁欣仰道法思欲出家。局以公宪。未蒙剃落。乃听维摩仁王二经。文义俱收。升座覆述。宣吐教理有称于时。先学大德相顾曰。吾等没后不足忧也。此人出家绍隆遗法矣。开皇初年。敕遣苏威。简取三千人用充度限。辩年幼小最在末行。轻其行业召令口诵。言词清啭章句契断。神明朗正。见者属目。由是大蒙嗟赏。余并不试。同得出家。受具已后专寻经论。时有智凝法师。学望京华德隆岳表。辩从问知津乃经累载。承席覆述允合同伦。遂使旁疏异解曲有正量。识者佥悟击其大节。大业初岁。召入大禅定道场。众复屯之欣其开解。武德之始。步出关东蒲虞陕虢。大弘法化。四远驰造倍胜初闻。尝处芮城将开摄论。露缦而听。李释同奔序王将了。黄巾致问酬答乃竟。终诵前关。辩曰。正法自明邪风致翳。虽重广诵不异前通。黄巾高问转增愚叟谓其义壮。忽旋风****径趣李宗。缦倒掩抑身首烦扰。冠帻交横衣发紊乱。风至僧伦怗然自灭。大众笑异其相。一时便散。明旦入文。赧然莫集。辩虽乘此胜。而言色不改。时共服其[异-己+巳]度也。贞观翻经被征证义。弘福寺立又召居之。虽屡处以英华而情不存得丧。约时讲说不替寒温。异学名宾皆欣预席。故使海之内外僧杂华夷不远万里承风参谒。俱舍一论振古未开。道岳法师命章构释。辩正讲论废而听之。随闻出钞三百余纸。或闻初开法肆或中途少闲。但有法坐无论胜负。咸预位席横经而听。斯渴法之。深良未俦矣。而谦让知。足不重荣势。名满天下。公卿咸委。而不识其形也。皆来觅之。辩如常威仪不变其节。任其来去曾无迎送。时侪伦诸德。以此怀尚而不能行也。以贞观十六年六月十三日卒于弘福寺。春秋七十有五。于时炎曦赫盛停尸二旬。而相等生存形色不变。迄至于葬日亦不腐朽。于时亢旱积久埃尘涨天。明当将送夜降微雨。故得幢盖引列。俱得升济。七众导从不疲形苦。殡于郊西龙首之原。凿土为龛处之。于内门通行路。道俗同观。至今四年鲜明如在。自辩置怀慈济。爱法为功。路见贫苦不简人畜。皆尽其身命济其危厄。讲听之务惟其恒习。其摄论中边唯识思尘佛性无论。并具出章疏在世流布

释法常。俗姓张氏。南阳白水人也。高祖隆仕魏因移于河北郡焉。少践儒林颇知梗概。而厌其諠杂情欣出家。奉戒自守不郡非类。霜怀标举为众所推。年十九。投昙延法师。登蒙剃落既预听限。大阐宏猷。学不逾岁。即讲涅盘。道俗听者咸奇理趣。自尔专亲侍奉晓夕咨谋。每击幽致。延欣其情理深当。乃摩顶曰。观子所涉。必住持正法矣。于即研精覃思无释寸阴。时年二十二。摄论初兴。随闻新法仰其弘义。于时论门初辟。师学多途。封守旧章鲜能回觉。常乃博听众锋校其铦锐。秦齐赵魏靡不周行。时积五年钻核名理。至于成实毗昙华严地论。博考同异皆为轨辙。末旋踵上京慨兹异叙。随讲出疏示显群迷。隋齐王暕。召结时望盛演释经。登预法座敷陈至理。词义弘远罕得其门。佥共美之嘉叹。成俗遂有。胥徒归凑。相续依承。四时讲解以为恒任。大业之始荣唱转高。爰下敕旨入大禅定。相寻讲肆成济极多。唐运初兴遐迩清晏。四远投造增倍于前。每席传灯播扬非一。贞观之译证义所资。下敕征召恒知翻任。后造普光宏壮华敞。又召居之。衣服供给四时随改。又下敕令为皇储受菩萨戒。礼敬之极众所倾心。贞观九年。又奉敕召。入为皇后戒师。因即敕补兼知空观寺上座。抚接客旧妙识物心。弘导法化长镇不绝。前后预听者数千。东蕃西鄙难可胜述。及学成返国皆为法匠。传通正教于今转盛。新罗王子金慈藏。轻忽贵位弃俗出家。远闻虔仰思睹言令。遂架山航海远造京师。乃于船中梦瞩颜色。及睹形状宛若梦中。悲涕交流欣其会遇。因从受菩萨戒。尽礼事焉。十四年。有僧犯过。下敕普责京寺。大德纲维因集于玄武门。召常上殿。论及僧过。常曰。僧等蒙荷恩惠得预法门。不能躬奉教网。致有上闻天听。特由常等寡于训诲。耻愧难陈。遂引涅盘付属之旨。上然之。因宥大理狱囚百有余人。又延设供。食讫而退。及李道居先。不胜此位。率僧邀驾随顿表上。既不蒙遂。因染余疾。的无痛所右胁而终于住寺。春秋七十有九。即贞观十九年六月二十六日也。至七月二日。葬于南郊高阳之原。时炎景陵天游尘翳日。逮至发引之前。夜降微雨。及于明旦。天地清朗云雾四除。纤尘不飞道路无拥。京寺僧侣门人子弟等。各建修幢三十余车。前后威仪四十余里。信心士女执素幡花列侍左右。乃盈数万。卿相傧从。佥以荣之。初常涉诣义门妙崇行解。故众所推。美归于摄论。而志之所尚慕涅盘。恒欲披讲未之欣悟。遂依众请专弘此论。陶冶理味精贯匈怀。依时赴讲全无读诵。才有余暇课业行道。六时自励片无违缺。有大神王冠服皆素。率其部从随其旋绕。道俗时见。密以高之。又曾宵夜至佛堂中。壁画乐天一时起舞。后于中夜又在佛堂。观音菩萨从外入户上住空中。身相瑰奇佩服璎珞。晃发希有良久便灭。后经五年。天将欲曙。又感普贤菩萨从东而来。去地五六丈许。常之专精。征应为如此也。故立志清峻逾久逾剧。所获法利多造经像。但务奇妙不言其价。岁建檀会终尽京师。悲敬两田无遮供养。自所服用粗弊而已。讲扬别供一不受之。还布众中持操无改。着摄论义疏八卷玄章五卷。涅盘维摩胜鬘等。各垂疏记。广行于世。弟子德逊等。为立碑于普光之门。宗正卿李百药为文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伪装者之明楼传

    伪装者之明楼传

    这是一部以《伪装者》明楼为主角的小说,原名为《挥斥方遒》。这部小说讲述以明楼为主的一群年轻人在历史的动荡和时代的大变革中,指点江山,书生意气,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为了自己心中的追求,一往无前,激扬青春的故事。
  • 万界修者

    万界修者

    无限流修真,魔法,斗气,战舰,机甲,尽在其中
  • 那年青春,我们还在

    那年青春,我们还在

    小时候离奇的相遇,又无意的分开。长大后,在不知对方的情况相遇。本书讲了夜落轩和夕沫柠的故事,专属【1v1】,微虐,希望大家快来看哦
  • 金手指缔造者

    金手指缔造者

    草草完结,我很抱歉。新书《欢迎来到幻灵世界》已经开始上传,欢迎大家。
  • 云归暮色

    云归暮色

    一个盗贼与一名龙组成员同时穿越在黎明大陆,会发生什么?一个贵为王子,一个贵为公主,又会发生什么?夜色笼罩,曙光又在何方?老者又是什么身份?棋子,棋手,月影,百家又该何去何从?
  • 隔壁的静静小姐

    隔壁的静静小姐

    他说: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她说:何必太多情。
  • 系统上上签

    系统上上签

    还只是一颗小蝌蚪的吕浪就已经穿越了。系统正在绑定……系统正在为宿主清理身体辣鸡……清理失败,系统毒发身亡!吕浪:(?????????)系统小姐姐:系统绑定成功,并和宿主开了一个玩笑!这是一个神奇的人带着神奇的小姐姐,穿越到一个传奇的世界发生的神奇故事!吕浪:好了,上面这些都在和读者开玩笑!
  • 溺宠百分百:暖男的专属霸道校花

    溺宠百分百:暖男的专属霸道校花

    那个夏天,那段青春,那个站在柳树边下的你和我,那时,我们没有误会和生气,就像一个繁花似锦的世外桃源,可,命运却终究是没有放过我们,就好像世外桃源外过后的眼前是一片遍布荆棘的丛林,我们浑身布满致命的伤痛,哭着走了过去……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如果,当初我没有那么决绝,是不是不会是这样的结局?如果我们再次相遇,请让我说声,对不起!!
  • 大澳帝国

    大澳帝国

    穿越成为康熙六皇子胤祚,祚寓皇位,为众人所不容,为了逃避名字带来的必死命运,决定逃亡欧洲。但在逃亡中发现自身最大的秘密,通过这个秘密,在澳大利亚建立起大澳帝国。
  • 随身空间之古代逍遥

    随身空间之古代逍遥

    一觉醒来回到古代,随身悠闲空间相伴,养花种水果修修仙,没事逗逗古代美女,有事骗几个徒弟玩玩,逍遥在古代悠闲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