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51900000002

第2章

旁出涅槃五章例(十八。十九。二十。廿一。廿二)

論曰。因經體。而有五章。因五章。而廣二十五章。此文所以旁出涅槃五章。蓋其類也。疑者曰。諸經玄義。皆明五章而已。何獨至於涅槃。必章章結成五義。其故何也。說者曰。順題故也。又曰。何直順題。兼順文也。非特順文。抑經旨也。良以此經。專唱秘藏。具足三德。不縱不橫。微妙秘密。是為如來究竟安住。故曰直法身非法身等。又曰。法身亦非等。一部始終。莫非此理。故覽而為題。則曰。大般涅槃。即大滅度。三法之名也。雖然此知結成。異於它文而已。若曰二十五章。則未之敢聞。何也蓋其名數未正故也。今先覈而非之。凡五不當。且凡五章之法。必曰名總三法。教判前四。體宗用三。別論三法。信如其言。苟例為五章。則總別不便。一不當也。若例各開五。合引當科之文。而釋名五章。乃引玄序。及辨體中文。驗是牽強遷就。二不當也。況所引玄序。既亦結成。而非釋名之五。當何所屬。三不當也。至如辨體章中。既約五法釋體。一一結成。是則體中自具爾許。四不當也。又若歷而數之。恐不止此。通總而言一五可也。進退皆非。五不當也。然則不許二十五章。其一一結成之文。當何所名。以今言之。謂之圓具五章可也。蓋其義從容既足。揀異餘文。而又不失通理。如離三成九。豈非圓具乎。但結不結異耳。試更以一義例之。如彼明離合之義。亦異常途。乃准經有兩番遣非之文。(云云)則曰。今作三番九義。淺深別異。乃至云。法身亦非。那可單作三身釋大等。據此以明。既未為盡理。似不止於三九法相而已。是亦符順經旨。彰究極玄秘。名融體即故也。玄文曰。三法具足。名大涅槃。三法即三智。三智即三點。三法即九法。九法即三法。縱使圓融妙極。克實言之。不過三九耳。若如先達。因之加至二十七法者。有三不便。一者空增名數。二者反劣常途。三者還成定法。正同其失也。故今不取。蓋得中焉。

諸經指體同異例(廿三。廿四。廿五。廿六。廿七。廿八。三十。三十四)

論曰。性不得不至。至則盡矣。理不得不極。極則一矣。是故諸經明體。雖或名言之殊。其為至極一也。然而異指者。則隨文用與故。復以四例論之。謂約教有通局。約名有單複。約法有一多。約義有進否。今會之卒歸於同而已矣。如維摩玄疏。對古釋義。以不思議真性解脫為體。是固順其題旨。從用彰名。而體歸一。性不違常論也。至於約教示體。則又取三種真諦者。蓋彼部旨。以彈呵為本義。須通釋故也。故曰。此經猶帶通別二種方便故。理內三種真諦皆得為體。而有傍正焉。旁義雖通。正唯局圓也。然則光明。亦帶三教。而就圓釋體何也。蓋取經中如來遊於法性之言故。揀因取果。以尊極為體。文各有意。不可槩論。故曰。約教有通局也。何謂約名有單複。如請觀音疏。以靈知寂照法身為體。別行玄義。以靈智合法身為體。此竝約於觀音化用。從題得名。而觀音之號。名從智立。二身明義。此當真身。故特從智兼合法身。似有單複之異。其實還取所照所合法身為體。故靈智之言。即寂照異名。大體無別也。而闡義鈔。乃謂以所從能。取照義為體者非也。應云以能從所為體。以所帶能得名。其說方圓。彼又論普門合義。謂之以報合法。作共合義釋者亦非。今謂。當如四明玄記。以契合釋之。故文云云。義方盡理。則無二體之失也。何謂約法有一多。如涅槃玄。以五法釋體。異乎諸文者。蓋顯經體。徧通一部。雖名言不同。而體義無別。然亦不出三德之旨。如玄及鈔釋云云。准此而言。凡諸經有體同名異者。皆得作此推廣釋之。亦隨作者之意。非謂體有增減也。何謂約義有進否。如教有小衍真中偏圓開廢之義。法有因果九一迷悟之殊。而法相則有修性離合寂照體用之異。故使諸文取體。各隨義別。進否不同。至於所揀。亦未始有定法。故或約法相義門。或揀其教。或揀其情。或揀其智。若夫體性。則尚不當取。況得論揀。是則揀者。揀無所揀。取亦無所取。無揀無取。常揀常取。故取無不周。揀無不盡。非揀非取。其理圓通。議或有窮。旨不可盡。

餘論下

論曰。別例既明。固可總知。諸文大旨。但文未必盡通。理未必盡究。意義未必盡彰。宗途未必盡判。故於是申之以餘論焉。或問。一切不出法性。又曰。一切法皆佛法。是則十界三諦。通對別對。揀則俱揀。否則俱取。今何故以開權論。則九界無所揀。約三諦而必揀二取中何也。曰各當其義。理不相違。何者。蓋開顯則其理猶通。所以十界無非妙境。論體則其旨甚局。所以必須揀二取中。是則雖揀。而法無所遺。還依十界。而顯經體。雖取而體必究極。不約三諦。無以明性。故一切法。即空即假。但是經之宗用。要必十界即中。始彰一性之體。然則十界三諦。互有通別。無得據橫而難竪也。或問。一切不出法性之文。舊不以此而為開權。今何取之。曰縱非正論開廢。其如文旨。非廢耶開。豈全不可定邪。既示十界通依。又曰。咸歸實體。非開而何。或問。所引一經二論。以證經體之文。謂之引同。考其文旨。則能所義別。觀智非性。其同義何在。曰同異之說。初無定論。因其所同而同之。則文莫不同。惟異義亦然。今取同義以證。則壽量正取所見為體。二論例之。可以意曉。然則亦有異乎。曰異義非無。然非文意。或問。辭異意同之言。為二論對說。為當偈自明。曰後義為善也。至云此亦與中論意同。方會二論耳。或問。籤云應以畢竟空不思議假相對。應以之言。何謂乎。曰亦此難曉。當作伏疑釋之可也。蓋四句中。後二三諦顯然。前之二句。直空假耳。那成圓融三諦。故釋云云。又從而揀之。亦因上二句。通示三諦圓融爾。或問。此空假即中等。雖與下被接義別。其如名言一同。何以甄別。曰名言雖同。文旨各異。今就圓中自論。故得三諦互即。而並揀二取中。後約共位而說。兼於二接。故得一據一取。然則二接。以能接莫非中道。所接莫非空假。至於能即所即。何偏言之邪。曰通義則然。今約淺深對形而說。故一約能即。一約所即云爾。是則二接之釋。其義益明。或問。開權釋體之文。為約何義。以論權實自它。而所顯之實。猶帶權名何邪。曰若且約當文明之。當是真中以論。自它權實。則隨義而辨。所以化它權實。就當分為實。對自行名權。自它權實。則相望而論。自行權實。約別圓揀。(云云)其次意者。直文相次第相望義耳。至自行文中。方權實的顯。然則文曰。況自行之實。而非實邪。此為指今。為指昔乎。曰祇由昔圓帶權。故須況釋。今圓本實。何須況之。人不見此。直讀而已。或問。玄有廢權顯實。如前所用之言。而籤有曰通論開權顯實。亦如後揀舊皆疑。其所指未決。若為定之。曰。前用之文。義已顯然。但以私謂有妨。未為然耳。殊不知筆由章安。故前後無在也。若使大師自指餘文。合云前說。何用之云邪。後揀之言。按文本以前後文為問。祇應答中。仍以二文為釋。而指言後揀者。即通論下二句。已酬前文之意。而相猶未明。故復指下。就偏揀中最後文是云云。然則開文。何以言揀邪。曰揀是通指。開乃別文。況若得初問答意。開揀本不相妨。或問。法華明體。每以三軌為言何也。曰今以意求。既以三軌。為三法妙。即果人所證之法。今明此體。亦極果所證。故得約之以明焉。或謂順題軌。則為義者。其義稍踈。或問。章安片古引證之文。雖籤文反覆釋之。而義猶難曉。其說如何。曰若釋茲文。應先知單複之義。單言則實相為體。因果為宗。古師既以因果證體。所以非也。若複言之。則因果皆指實相。是體家之宗。實相不離因果。是宗家之體。據經祇是體家之宗。云何反證之邪。若如古師所證。乃將實相。證於因果也。義既反經。引證何在。或問。玄籤釋三譬之文。有通別旁正等義。與今離合。帖釋如何。曰玄固顯然。但釋籤有以通揀別之問。至答中則曰。正顯體已者。領上三義皆體之文。此離義也。復順此三者。復以三譬。用對三法。即合義也。故曰皆取法身。以為經體。豈非離乎。恐體濫故。故約三德。揀出二德。豈非合乎。若據顯體。亦祇應是法身德者。豈非離亦揀修取性乎。故知立理既當。無適而不合矣。或問。光明疏記二文。向以離念妙契示之。為複同耶。亦有異乎。曰此可意知。難以言示。若言同異。大約少殊。所以一就中道。示於心路絕處。一約不即不離。則曰思議泯淨。至於所彰經體。則二處無別。祇此二文。便知四明經體。無非從悟處說出。豈彼尋文相者所及。然則文曰。良以經體未始離文。而文不到者。復何謂乎。曰此亦不可容易而談。若欲言者。祇由理性虗通。無法不在。直從事說。文不及理。若約即真。文字解脫。何不到之有。然猶心路之說絕。則不容擬議矣。或問。所引十不二門。不出修性離合。故類見於此。與今所論。同異如何。曰大旨無別。但今約揀取。以論離合。故當如向示。若約離合。以論揀取。則如常所明耳。如曰法身攝一切法等。文曰。合彼性三為一法身。是也。或問。據向所明。離合揀取。似濫南屏之說。皆已非之義。今何反同邪。曰苟同先達。何幸如之。如其不然。豈可見其少濫。而例弗取乎。且彼還有即合論離等義乎。有今對論各論之義乎。有以所顯能申彼難文之旨乎。有離合竝須揀修取性之說乎。有以體從義等意乎。既皆無之。不為濫矣。或問。廣智諸師。皆四明直下扶宗者。莫不取之。今曾無一言及之何邪。曰直下親傳。而已差失。此殆不可曉者。祇如霅川。未背宗時。親傳不少。何失意之多。雖欲取之可乎。今但以理論。而不以情故也。

經王論第二

總編上

論曰。教莫備於方等。理莫極於三諦。此金光明。所以特彰經王之號也。蓋王者尊極也。自在也。統王也。故曰。天無二日。國無二王。又曰。貫三為王。又曰。王者王(去聲)也往也。(云云)夫世之帝王。其位號力用。尚猶若此。況乎出世法門。至備至極之教理者。又焉得不即之。以彰其德用乎。故有是理。而無是教。不名也。有是教而非是理。亦不名也。惟其此經。既詮圓極之一理。復兼所王之諸教。故曰。是金光明。諸經之王。良有以也。非謂以部望部。而得稱王。如三藏所謂。亦非各有所的。而為第一。如昔人所明。(云云)是皆不善教部。輙於諸經。起優劣之論。混言經旨。無今昔之辨。所以進退咸非。未免偏。失惟吾天台。申明厥旨。則不然。若以理通論。則經經皆得有是經王之義。故曰。經王是一。隨緣設教。名字不同。但於教理。未必兼備。如方等者。所以從文的指。則正出此經。故曰。若取文為經。三種俗諦。乃至曰。若作此解。上不違佛經王之旨。下不令眾生起慢。即其義也。但所謂三俗三真三中法相。未易輙定。故不免異論。至於望法華。則彼有王中王之說。對經體。則有通局同異之辨。是皆常論。之如後也。

別例中

右經王類文。總十有四。言法華釋王涉部教者四。言光明經旨該三三法相者八。言王體同異者二。凡三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堂未婚妻

    天堂未婚妻

    阿良是男人中的神话,关于他的花边传闻有很多;小小是世上最专情的女人,她只爱过一个男人;即便那个男人拈花惹草,万花丛中过,即便那个男人夜夜搂着别的女人,即便那些女人拿着他的电话骂她,小小还是对她不离不弃!另有传闻阿良是传说中最冷酷的男人,只要好过的女人他可以转身踢开。
  • 超级战争星舰

    超级战争星舰

    我不知道什么是正义,也不知道什么是邪恶,我只知道凡是阻挡人类前进脚步的人都是我的敌人,我将发动战争讨伐之——林夕。在这黑暗森林的时代,一个异宇宙的旗舰,一位平凡的少年,带领人类走出地球,成为星海森林中的猎手。不论你是否无辜,只要对文明有利,屠你又如何!书友群576829679
  • 别把爱情不当回事

    别把爱情不当回事

    好赖不赖,偏偏遇上了这么个花花公子。好歹不歹,却和这个花花公子没完没了的产生交集。文卓雅本是一个只追求满足个人生活的现实女孩,却因一次意外的诈骗案件与鹏程集团的少东家产生交集。这么一个混蛋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着文卓雅的底线,本来是应该避而远之,却好似有一根线将两个人紧紧相连。这究竟只是一起偶然的闹剧,还是一场早已策划好的阴谋?本以为生活可以在平淡中的悄悄逝去,但命运却又不停的操控和捉弄?当友情、亲情、爱情完全失去控制的时候,生活的方向又该朝哪个方向继续迈进?
  •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大家小书:诗词格律概要

    本书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为方便读者进行古典诗词鉴赏和诗词创作而写就的学术普及经典,讲述古典诗词格律最基本的知识,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又有推陈出新的创见,严肃性与科学性并举,是王力先生在其对诗词格律研究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精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战神之斗玄天

    战神之斗玄天

    一个繁荣的世家,一名天赋异禀的少年,原本只是为自己、为家人而战,可随着修炼之路上发生的种种事件,一个个可怕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等待少年的将会是更大的挑战。
  • 我的一些想法与故事

    我的一些想法与故事

    作者有时的思虑或想法与生活,随便写写而已。
  • 龙拳小子

    龙拳小子

    多年以后的今天,丐帮已经没落,丐帮绝学“降龙十八掌”也已经失传。然而,丐帮的后继者根据自己的觉悟,在“降龙十八掌”的基础之上衍化出一套新的武功绝学,这就是“龙拳十八式”。这套武功的创始人蓝枫长老早已经离开人世,但是他的徒弟却把这门拳法继承了下来。可惜继承者一代不如一代,直到这门拳法传到了一个叫谢声浪的少年手中,这套拳法才得以重新发扬光大。故事就从少年谢声浪讲起……
  • 鸿运神宗

    鸿运神宗

    当一名拥有宇宙级BUG神体,鸿运神体的地球人意外穿越到了高武世界又意外觉醒了系统...叮~恭喜宿主成功觉醒异界最强系统。“啥玩意?”穆成天一脸懵逼的看着眼前出现的淡蓝色光屏。叮~自动检测宿主属性!姓名:穆成天修为:一品灵元境初期灵体:鸿运神体(BUG)系统:卧槽,这东西比我都逆天!
  • 妖之约定

    妖之约定

    这是个神奇的世界,人妖共处,但是大多数人类并不知情。人类虽然弱小,可以修炼。于是就有了《妖约》。妖不能主动伤害人类。妖受到伤害可以反击。反击不允许杀死普通人类。人无意伤害妖类,请按人类规则处理,如果有意请按妖约第一条处理。修炼者无意伤害妖类,请按人类修炼规则处理,如果故意挑衅,可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