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51900000013

第13章

觀法餘論下

論曰。明觀法者。必辨乎祖承。蓋本諸止觀。示觀有所傳。則不迷宗緒故也。或問。今論觀法。而不言祖承何邪。曰此直以例論文祖承。其文既略。無得而明也。若欲知者。按止觀。凡明二種祖承。謂金口則本付法藏傳。文列二十四祖。自迦葉而下。以次傳至師子尊者。遇難而絕。法藏無傳焉。今師則始由北齊。探論悟旨。因宗龍猛。即前第十三祖。自此推而上之。亦本金口。推而下之。得有今九祖囗。故曰云云。此其大略爾。今原祖承。所以付法者。非直付法。付其能任持法藏者耳。然則法藏。何以任持。必其內有實證。外通經論。德為時宗。緣與物合。世傳一人。以掌其任。如是則可以任持此道。至於來世。久而不失。其正使無異端澆漓之患。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虗行。此之謂也。抑所當論者。三說而已。一曰所傳法。二曰傳法處。三曰禪教異。論所傳法者。按止觀云。始鹿苑。中鷲頭。後鶴林。法付摩訶大迦葉。而記有以法驗證。以處顯法。即所傳之法。正指於斯。又曰。己心所行法者。即章安密說。從大師得所行之法。故舉所行。以顯所傳。自昔於是。有傳教傳觀之論。或謂。三乘教外。別傳心法者。今謂所傳之法。未易輙定。若即言教是所傳法。又何假云以法驗證。若捨言教。別有所傳。則又不可。故知所傳言教。無在不在。要必契悟得旨。師資道合。始可言傳。是則傳者。傳其自心所得之妙。必與經論合者。故一代能詮教法。莫非所傳。如其不然。則教迹行門而已矣。世舉知之。又安在其次第相傳邪。故知苟得其妙。謂之別傳可也。謂之傳教傳觀亦可也。若夫教外之心。心外之法。皆非今所謂傳也。雖然。若謂實有法有心。為所傳者。又安得乎。唯通見者。必能訂之。傳法處者。舊亦言之不同。(云云)今謂若如來異時。親傳密付迦葉法藏。則不可得而知。所可知者。即付衣時。是付法之時。文見西域記(五)。乃將涅槃時也云云。其涅槃會上。付囑之言。對告大眾耳。迦葉不預也。若論此事。何必親傳。然後為付。況迦葉後至。佛現雙足。自可表之。不在苦諍也。所謂禪教異論者。其略亦有三。一則彼以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為付法之說。二則七佛相傳。各有偈句。(云云)三則所傳人數。此但二十四祖。彼則二十八祖者。(並出寶林傳)教家評之。以謂無據。今謂苟有其理。何必求文。若直以文而相攻者。殆無窮已。抑彼此皆祖也。在彼與此同。在此與彼同。又何禪教之間。而[牙-(必-心)+?]相譏毀哉。今姑以理折中之。庶兩家之難解。夫道一而已矣。禪教二門也。道不一。不足以為道。門不異。不足以為門。故道非門不通。門非道不會。以一道而統二門。禪教所以兩得。以二門而蔽一道。禪教所以兩失。夫是則何彼何此。孰是孰非哉。但彼尚機用故。或以花笑示。或以句偈傳。苟從之而會道。或徒傳而無得。吾不知其果虗果實也。而此尚論實故。或以衣法傳。或以雙足表。苟因之而契理。或徒傳而無得。吾不知其孰當孰否也。至於列祖。或言二十四。或言二十八。則自師子之後四祖。在所取舍之間。以今言之。亦不必定論。使此四人者。果可以繼祖。雖絕而復傳可也。使不足以繼祖。政令相續。謂之絕傳可也。要知傳不傳。在乎得人可否。政不必以世系論也。但傳尚實錄故。止於師子。遇難而絕。而寶林傳等。必於授受相繼。乃巧為之說。至以年代論者。或以歲曆考之。則反致譏評。(見北山錄等文)故莫若今論人不論世之愈也。抑六祖之前。未唱別傳之說。猶得以經教印心。雖謂絕。而復傳無害也。自別傳之說行。經教不得以印心。固當授受相繼。或不得其傳。則遂絕無及矣。嗚呼其殆哉。由是言之。凡論是非。當道之為尚。不當門之為尚。門之為尚。則或未免以私情諍。道之為尚。則庶幾乎以通見明。通見明。則是非得以定。亦得以絕也。或問。凡觀必有境。故一家明觀。境有真妄。陰有立否。三科辨揀境之要。二境分內外之殊。是皆觀境邊事。自昔議論多矣。此特不言何邪。曰據理合明。今此不言。亦順乎集者之意。以謂此名觀法。則觀正境傍。故所類文略。雖有觀陰揀境及心等文。相帶來耳。非委出正文也。自來多不知此。例汎明之。殆非集者之意。若欲委知。則余甞著真妄十篇揀境十策。此不復論也。或問。其真妄等。固已論著。二境之說。義復如何。曰此本無它。直以諸師各定內外法相不同。今謂得其全者。當如四明會釋可也。如觀音玄記云。一家明境。不出二境。四念處心。對陰色而分內外。此文心。對生佛而分自它。荊溪特會兩處之文。立外境云。外謂託彼依正色心等。則其義約而周。簡而當也。然則輔行有曰。迷謂內外。悟唯一心。豈今順迷耶。曰今之內外。非彼之內外。彼以迷情而言。則成定有內外。今約法相。乃於非內非外。言內外耳。如曰祇一非內非外之三千。隨乎觀慧。趣內趣外是也。故知悟一心後。不妨總別宛然。終日同趣。終日不失。即其理也。或問。止觀初乘不思議境。輔行有所謂三境者。(云云)修相可否。頗多異論。今若何示之。曰此亦不易曉。至下二空。正出其文。別以例論。(云云)或問。止觀云。天台傳南岳三種止觀。而輔行曰。南岳唯授圓頓之理。約行須以漸不定助。如是則果三果一耶。曰縱云三一。亦不相違。三言其行。一言其理。一理通三行。三行顯一理。但圓理與行為一。餘二則理與行異。故輔行。一往以圓理。對二行言之。然言圓理。則行在其間。故知三種皆為所授。而曰唯者。蓋對餘理而言。非從行說也。助之為言。猶曰助顯第一義之謂也。或問。修漸次者。還解頓理否。解則何以文曰。圓頓難解。漸次易行。故說漸爾。豈非漸人有所不解故邪。曰非也。須知文意。一往以難解。顯其難行。解且尚難。行尤不易。故為其人。說漸次也。後刪定止觀。特以難至易之。深有旨哉。政恐學者。作此疑故。(云云)或問。妙記云。中論四句觀法。但被末代鈍根。此何四句耶。曰或云是因緣所生法之四句非也。豈有一家所傳觀法但被末代鈍根者乎。正言不自它生等四句爾。然則何以知其為彼四句。蓋本文所自。則可知也。此因敘古釋見寶塔品。有為根見識見之說。故曰云云。又如妙疏。釋知法常無性。作性相二空解記。因問云。今文何故。不立斯觀。答經從利根者開。然經為利根。不須斯觀。則知論文。性相四句。專為鈍根明矣。此本易曉比見。人或固昧。紊亂為甚。因得以正之。或問。山家觀門。既以龍樹為師宗。何以玄云。天竺大論。尚非其類。震旦人師。何勞及語。曰此記固簡之矣。如曰但承觀法。不承論所破勢。然則所破勢者。蓋論釋般若。唯得以衍破小。故不同天台宗自法華。徧破徧立之勢。使不以論所破勢。而妨所傳觀法。則文不為難矣。餘有文義。瑣瑣疑難。苟無妨觀門大體。雖略之可也。

二空論第六

總篇上

論曰。甚矣眾生情著之難離也。不唯著實。亦著假名。則生與法俱執。不著於有。則著於空。則性與相俱病。出彼入此。舍一取一。未始暫離也。惟其未始暫離。是故不能與畢竟空理相應。矧乎末代根鈍。情執尤堅。縱自它之轉推。猶共無而起計。觸境生著。更執名相。故入道所以尤難也。非夫佛祖為物心切。示以破性破相之要。其孰能使之忘情蕩執。契無生之至理哉。抑有以見觀法之極至乎。以四性推撿。不可有加也。苟於是又不能入。則亦已矣。雖有深慈痛悲。亦無如之何。故二空之道。尤切於末代修門。然不可不了。觀相通別。教門進否。對諦破顯之旨。用觀同異之相。至於圓論性相。兼涉三境。總彼諸文。而有餘義者。是必待論而明。例而顯也。然則論之者。罔象也。由象罔。而得玄珠。其在乎人而已矣。

別例中

右二空類文。總五十有四。示性相生法觀相通別者十八。對教明觀進否者九。約觀對諦。破顯不同者六。圓論性相。兼涉三境者九。總明二空餘義者十二。凡五例。

示性相生法觀相通別例(七。八。十。十八。二十一。二十六。三十。三十一。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四十二。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

論曰。空一而已。言則有廣略焉。略唯二空。廣則無量。然皆從所破。有境言之。故曰空無十八。十八自境耳。今置其諸。姑準經論。以明二空。先別次總。別明又二。曰性相。曰生法。性相本乎大品及中智等論。(云云)言其觀相。則不自生等四句。破性也。(或有無等四句。或內外等四句。其義大同)不不自等四句。破相也。性謂性實之執。相謂名字之相。又性者情也。有也。病也。相則假也。無也。藥也。苟為不破。皆惑也。惑不破。則理無從顯。故善修空者。是句非句。皆離而一。無所住著。故性相所以皆空也。故曰如前火木等云云。然則大體雖爾。而修者有利鈍焉。利者或推一句二句得入。鈍者轉計極至無因。至有推而不入。更約續待三假推之。兼修萬行以助之。皆不失其為二空也。雖有利有鈍有性有相。言之次第。而修必同時。所以離則俱離。破相必破性。破性未必破相。若但破性。而相不破者。雖性亦未也。於是應知。有善用不善用者。若善用性空。於觀無著。斯即相空。無別有也。其不善用者。雖相猶性。豈真所謂相空哉。何則蓋空非至言也。觀亦方便耳。觀可因之破惑入理。非可守而不忘。觀而不忘。猶情而已矣。直須此空亦空。情無所寄。忘情則證理。此先德所以有云。無一法當情。而吾宗則曰。境觀雙絕之處。是已。然若實謂有理可證。還成未忘。何由證理。故諸文處處。點示俱時之意。政恐學者失旨於此。而或者固迷。作異時說。其不足與議也亦明矣。抑甞深求其旨。而又得餘意焉。所以於空見不空。而得進於中道者。由此故也。又離相似法愛。而得入於真證者。亦其理也。是皆能空其空。不住於觀故然爾。所謂生法者。其文本光明。而亦兼出釋論等文。(云云)其言觀相。要亦不過以一空觀。空其假實。假破即生空。實破即法空。而生空亦曰人空我空等。推言之凡十六。我人知見。皆生空境。實法雖局五陰。通言凡陰界入。皆法空境。此等假實皆空。使計我我所情忘。由情忘故惑破。惑破故會理。此則生法二空。觀成之相也。論其同異。則小教或有前後。大教決無異時。縱有始終之言。亦非次第之觀。餘如類文。此其大略爾。(云云)次總明者。然則性相生法。觀門修相。為一向別。為亦通乎。謂通則乖於名相。謂別則妨乎文旨。故自來所以異論。今謂。兩者既難定一。是應從容論之。要不出二義。謂佛世被機觀門。末代示觀用與。所以初義。則性相生法。名相不同。有如光明大品文各異出。而不相濫也。若末代示觀用與。則文旨互通。如光明本示生法。而疏約性相推之。止觀元明性相。而乃推於生法。又如妙樂正釋生法。乃引性相結顯。皆其例也。四明得是意故。會彼諸文。合而明之。則曰觀性相二空。破生法二執。顯真俗二諦。是則性相生法。雖各有境觀及所顯等。以相對故。偏得其名。用文之巧也。由是言之。佛世生法。未必性相。所以立門不同。末代觀空。必推四性。所以義必相有。夫惟必相有。則生法之空。即性相空也。性相所執。即生法境也。雖或異同。大率如此。故曰中論四句觀法。但被末代鈍根。佛世當機。何勞設此。又曰。經從利根者開。是故不立斯觀。然而佛世不無鈍根。末代非無利者。且一往耳。不然。其於此等文相。凡興幾疑難。如費幾答釋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鬼王狂妃:神医纨绔大小姐

    鬼王狂妃:神医纨绔大小姐

    她,云清雅,是华夏国的第一女神医,没想到,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凤鸣国将军府上的大小姐云清雅身上。这女子竟是个不能修炼的废物。好吧,不能修炼就算了,还文不成武不就。不过现在的她已经不是原来的她了,她誓要俯瞰整个天下。他,是凤鸣国的王爷,因手段狠辣,性格阴晴不定,所以人称鬼王。而当他们两个相遇,会擦出怎么样的火花呢,能够相守到老吗?
  • 王妃来种田

    王妃来种田

    穆语是一个博士,在一次实验里面不幸遇难,于是就穿越到了一个不知道是什么朝代的小村庄里面,那心酸模样,真是一个可怜,不过,她运用自身所学,发家致富,并且捡回来一个相公……
  • 废柴修真路

    废柴修真路

    一个从小被别人视为丑八怪,被家人视为煞星,一直以来都生活在别人的嘲笑中,谁知道就这样的废柴,终有一天也成为了一名强者,改变这一切的都只是一道雷而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回古代顺便攻略王爷

    穿回古代顺便攻略王爷

    王怡诺—娱乐圈少有的动作戏女明星,凭借清冷的长相和一流的打戏,被大导演们青睐。但是让王怡诺骂脏话的是,这次的大导演居然想……?WTF?千钧一发之际,王怡诺自杀了……天地良心她不是故意的,真的是气氛烘到那了……再睁开眼睛的时候,王怡诺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还是在原身结婚的时候??听说原身所嫁非人,不仅没权没势,还是个丑八怪?王怡诺靓仔语塞了……“算了,都这个时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梁修言—先帝最宠爱的儿子,但是先帝的突然驾崩让他落入深渊,还被迫成婚。梁修言表示,就当她是个摆设吧,自己还有大事要做。但是谁能告诉他,这个功夫有点了得的小姑娘是哪位?果然,世人都逃不过真香。男女主互相扶持,互相给予对方温暖“夫人,修言一直在。”外表温文尔雅实则内心腹黑脆弱的王爷成+外表清冷实则内心沙雕的欢乐女主且看女主怎么攻略男主并且帮着男主打天下最后救赎男主。
  • 只唯你暖我花季年:勿忘我

    只唯你暖我花季年:勿忘我

    我们是很好的一家人!我,夏芊,我哥,夏旭,我异父异母的姐姐,童妍…………我们这些人的梦(??.??)……begin
  • 开家赚钱小店

    开家赚钱小店

    本书内容包括:开小店圆创业梦想、开小店走好筹备第一步、开小店个性经营最重要、开小店管理有门道等。
  • 黄金瞳翼

    黄金瞳翼

    一双眼睛,犹如黄金,挖出来如灯一般亮,呆在眼眶,像星星。
  • 混沌拼图

    混沌拼图

    天地初生如卵子,众人皆知盘古开天辟地,但是谁唤醒混沌中沉睡的盘古,却鲜有人知,如今末法时代,科技树愈点愈满,仙灵精怪成为虚无缥缈的传说。然而某一天悄然出现的神秘巷弄,成了天地元气复苏的契机……
  • 柔情似毒

    柔情似毒

    温柔纯净,天真烂漫的白柔柔小姐从遇到“大灰狼”的那一刻开始,整个世界逆转了。挡不尽的温(wei)柔(xie)缠(kong)绵(he),哼,谁说自己是小白兔,现在就给你变身,等着接招吧。鲜花,不要。钻戒,不要车房,不要“有一样东西,你不要也晚了。”恶狼玩味的看着眼前的小白兔。“什,什么?”白柔柔傻傻的一步一步走进大灰狼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