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指导孩子备考
考试是最令学生担心、害怕的事情,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考试也是很多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真实地反映出应试教育盛行的年代里,考试成了唯一的指挥棒,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成了考与被考的关系。现在整个教育界都在对现行的考试体制作重新的思考,但可以想象得到,这种考试制度在相当一段时间之内还会继续存在,纵使以后对考试制度作了改革,考试也必然还要存在。所以让小学儿童具备一定的备考常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真实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1.身体准备
有些孩子在考试来临之前,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低烧、失眠等焦虑症状。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对考试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个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考试产生了焦虑,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焦虑很可能会越来越强。这要求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就考试的问题予以正确的指导,特别是在备考期间对于他们的身体方面要更加照顾。
即使是复习迎考阶段也不要“开夜车”。有些家长认为考前是黄金时间,多看一点书就能多拿几分,因此常常陪着孩子熬到深夜。这种心情固然可以理解,其动机也是好的,但要知道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方法,不会取得好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小学儿童有他自己的生理发展规律,这个阶段的孩子每天必须有8~10小时的基本睡眠时间,才能保证精力充沛,头脑清醒。另外,睡眠不足会影响大脑的灵活反应能力,打乱大脑细胞活动的规律。人类大脑的活动规律是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转换,遵循一张一弛之道。如果在晚上让大脑持续保持兴奋,就会迫使大脑改变原有的生物节奏,造成白天的兴奋期变成了抑制状态,所以,不少熬夜的学生在白天上课时常常哈欠连天,课堂学习效率极低。这种状态带到考场上,会给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家长们可想而知。
当然,充沛的精力不仅仅要求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还要有足够的能量补充。在复习迎考阶段,孩子除了体力上消耗比较大之外,脑力的消耗也非常大,因此,除了一般的日常饮食之外,适当地给孩子补充一些健脑的食品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帮助。有人在这方面作了多年的研究,认为以下五种健脑食品很有效:①牛奶,含有钙和氨基酸。②沙丁鱼,含有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③菠菜,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C。④胡萝卜,含有多种维生素辅助代谢,改善脑机能。⑤橘子,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A。
复习迎考要有认真的态度,但也不要排斥适度的休闲娱乐活动。大量研究表明,不间断地学习并不科学。我们已经知道,大脑的工作状态总是抑制和兴奋相互交替的,在抑制状态下学习,只会徒劳一场。一般早上6:00~7:00,上午8:00~11:00,下午2:00~4:00,晚上7:00~10:00,这些时间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工作效率极高。家长应当指导学生尽量在这些时间段里把作业做完,完成大部分的复习任务。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掌握好个人大脑活动周期和规律,对学习和活动进行适度调节,不仅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心理准备
我们一切活动的完成都要以身体和心理作为基础。以往人们往往只看到身体对小学儿童的重要作用,认为只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应付学习就没什么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习困难学生。有人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生理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与正常的学生相比,阻碍他们学习的主要是一些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小学儿童也同样面临一些阻碍学习的心理问题,在迎接和进行考试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情绪状况和态度与考试成败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考前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对待考试的问题上学生往往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不正确的观点,一是无所谓,极不重视考试;二是过分紧张,引起焦虑。
不重视考前复习的人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人是那些平时很用功学习的学生。或许他认为该掌握的已经掌握了,该记的已经记住了,觉得备考对他来说多余的。但家长们要注意,应该让孩子知道即便平时已经很用功,也不能轻视考前的冲刺复习。考试前一段时间适当去了解考试信息,如考试时间长短、题量、题型和范围有益于他们考虑相应的对策;在备考过程中进行针对性复习,有利于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弱点所在;进行考前强化记忆和强化练习,有利于使他们慢慢进入考试状态,这样才能适应考场那种比平时稍紧张一些的气氛,不致使他们“马失前蹄”,“阴沟里翻船”。
第二种人是那种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或许他会觉得学习毫无意义,对看书、学习也没有兴趣,自己来学习是父母强迫的,因此不在乎考试成绩。现代社会是充满激烈竞争和挑战的社会,家长要告诫孩子,永远不要认为学习无用。虽然随着社会发展,每个人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但不难发现,只有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而没有知识和学问的人更多地只是面临严峻的考验。
考试紧张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不适,几乎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感觉,但程度较低的不足以成为对考试不利的考试焦虑,只有足以导致学生考试过程中不能正常发挥水平的、程度较重的紧张感才是我们要研究的考试焦虑。这种人表现为在复习阶段焦虑不安、心神不宁、情绪波动较大,有些甚至在考场上怯场,思维迟钝,一些很简单的题目都解答不出来。家长们应该注意,小学儿童在考前或考试过程中,适度的紧张感是正常的,而且还有好处,能促使他们学习更主动、更全面。但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有害无益。家长此时要注意调节好他们的情绪,使其有一个恰当的焦虑程度,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较好地完成复习阶段的学习。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个人的焦虑水平与工作、学习成绩有密切关系。以焦虑水平为横坐标,以成绩作为纵坐标,这样就能够得出一个“倒U形”的曲线,即当一个人的焦虑水平过高(造成紧张感)或过低(不加重视,漫不经心)时,他的成绩都很差,而当他把焦虑水平保持在中等程度,“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时,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实际情况,认清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根据强弱不同,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精力进行复习,还要认清自己在班级中所处的水平,确立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使之能体验成功,以增强信心,避免因目标的不切实际而产生压力和负担。
3.知识准备
考前做好了身体保证,调节好了情绪状态,但这些准备到底能不能发挥预期效果,有效提高考试成绩,又取决于知识准备的好坏。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脑子里“没货”,无论他身体再怎么健康,心态再怎么好,也同样不能取得好成绩。广大家长要知道,指导小学儿童做好考前准备,最主要的是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只有把它做好了,其他方面的准备才有意义。
很多儿童或许有这种想法:我平时一直在坚持复习,现在考试了,只要静静地等着考试,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了,这正是所谓“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但家长应注意,要教育小孩千万不能忽视考前的复习。这种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复习能显著地提高考试成绩。学习考试犹如长跑,虽然从开始都在坚持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到了该冲刺的时候还是要冲刺。因为这时的冲刺能直接地、显著地提高成绩。所以,尽管孩子一直都是认真学习的,但在考试前却消极等待,导致未能取得原本应该更好的成绩,是很不值得的。
在考前一段时间小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复习以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呢?显然,这时的复习与平时的复习不一样,考试前的复习更多是一种整理性、针对性、突击性的复习。
(1)全面复习,不要心存侥幸。有些学生喜欢在考前去猜题押题,希望以此来减少复习内容,但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没用,反而会由于复习不全面造成很大的失误。正确的考前复习应该力求全面、详尽。
(2)归纳总结,力求融会贯通。考试前的复习不是平时那种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而是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系统的、突击性的复习,这时的复习应该是进行整理、总结,使这门学科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3)寻找弱点,务必及时弥补。考前的知识准备不是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那些已经掌握较好的内容可以适当少花些时间,而那些自己原本就不很清楚的地方,要重点突破,强行把它拿下来。只有把自身存在的问题、弱点找出来,及时加以弥补,考试时才不至于大面积地丢分。
(4)确定重点,加深理解领会。在进行了前面的复习程序后,最后家长应鼓励小学儿童去进行有重点的复习。要注意的一点是,重点复习一定要以全面复习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重点复习有效果。没有全面复习而只有重点复习,只能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猜题押宝而已;而如果有全面复习作为基础,则此时的重点复习就成了有的放矢,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什么是考试焦虑
前面我们讲述了如何进行备考、迎考,其中涉及了一些考试焦虑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在考试过程中的焦虑问题。有些小学生临近考试时,往往心情焦躁,忐忑不安,精神紧张,思绪烦乱;考试中,平时可以解答的题目,此时却难以做出,心神不宁,东张西望;有的在考试前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这些都是考试焦虑的表现。
对小学生来说,考试总是存在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如果考生认为自己在将要进行的考试中会失败,并认为这一失败将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如老师或家长的失望与责备、前途无望等),那么,考生就有可能因此产生紧张、焦急、担忧、害怕的压力感和紧张感。这种由于对考试的担心而引起的紧张、焦急、忧虑等情绪感受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就是考试焦虑。
例如,有的小学儿童在考前一段时间就有很明显的反应,茶饭不思,睡不好觉,平常很有规律的生活完全乱了,到了考试时非常害怕,一进考场就发晕,拿到试卷后手哆嗦得厉害,字也写得歪歪扭扭。一位曾经在考试时晕场的学生说:“我在考试时,心不住地怦怦乱跳,遇到难题时,心跳得更厉害,甚至连一些容易的题也不敢相信自己做对了,提心吊胆地做了又做,做好后总是放心不下,又小心翼翼地复查了好几遍,结果是时间过去了一大半,我还没做完几题,顿时似乎听到了一连串可怕的声音‘你完了!你完了……’于是,我的心跳得越来越厉害,手也不停地颤抖起来,渐渐连笔也拿不稳了,终于昏倒在考场上。”
还有的学生一次考试失败后,失败的阴影总是驱除不掉,结果“一想到去年失败的情况,就感到恐惧害怕,精神负担压得我几乎绝望,好几次躲在暗处痛哭,仿佛一张无形的恐惧之网紧捆住我,使我摆脱不开”。
考试焦虑出现的时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考试前的复习阶段便开始出现。担心自己考不好,或有过考试失败的经历,因而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害怕考试,害怕失败,心理压力很大,往往在考试到来之前,已感到痛苦不堪、疲惫不堪,上考场后也很容易出现怯场情况。另一种是在考场上才表现出来的。由于遇到的“难题”很熟悉却又回忆不起来,心里着急、害怕而导致心理失衡,致使神情慌乱,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晕场。
考试焦虑是由考试情境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紧张状态。一般有以下一些表现:茶饭不思、失眠多梦、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足颤抖、多汗、头昏脑胀、面色苍白,甚至胃痛、恶心,连呼吸都感到困难,有窒息感,经常感到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这些主要是生理上的表现,如果一个儿童有这些表现,说明他可能已经有了考试焦虑。其实,我们还可以在更广泛的背景下来判断小学生是否有考试焦虑。如果一个小学生在下述几方面或所有方面感到困扰,说明他正在遭受考试焦虑,具体表现为:
(1)感到考试是一种威胁,而不是一种挑战。
(2)有许多消极的想法,怕考不好遭别人的白眼,家长的打骂,认为“一切都完了”,等等。
(3)考试前有某些生理反应,如失眠、恶心、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
(4)对新近学的知识回忆困难,并且难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题目上。
(5)担心其他同学会比自己考得更好。
(6)对考试的担忧并没有随着自己的成熟而减少。
考试焦虑有轻、中和重三种不同的程度。①轻度考试焦虑的表现,是在考试前的复习阶段,考生并不感到害怕和紧张,最初可能只对所要复习的各门功课的内容较多而感到忧虑,心里不踏实。随着考试的临近,考生又会产生一种紧张感,害怕自己复习不全面。但这种紧张和害怕,并不影响考生的睡眠、饮食、身体健康。②中度考试焦虑的表现,是在考试前一段时间,考生较多地想到考试的情景,经常感到害怕和不安。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紧张感越加严重,以至于影响到复习的正常进行。考试结束后,考生的紧张情绪也逐渐消失,睡眠、饮食等都逐渐恢复正常。③重度考试焦虑的表现是在离考试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时,就产生对考试的恐惧和焦虑情绪,会出现前述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它会严重影响到复习和考试的正常进行,对考试成绩的威胁很大,必须进行心理调节,有时甚至需要求助心理医生。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考试焦虑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考试焦虑越高,学习成绩越差。当然,这不等于说,考试前一点心理反应都没有,学习成绩就会很好,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了,它们的关系是一个“倒U形”,而不是一条直线。
(三)如何应对考试焦虑
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生理方面,它包括遗传素质、健康状况、过度疲劳。第二类是心理方面,它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①心理压力过大;②个性差异;③知识技能;④认知评价;⑤考试失败的经历。第三类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那就是考试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①考试形式与学生预期的差别过大;②考生不适应考场环境;③监考人员过于严肃;④发生在考试前或考试初的其他一些突发性事件。以下是应对考试焦虑的一些建议,家长和老师可利用这些方法来调节好小学儿童的考试心理。
1.调整自我认识
这种方法最适合调整轻度考试焦虑。家长应让孩子明白,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过是展示和检验自己才能与所学知识的机会。考试是对自己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是对教学过程实施的调节和控制,又是促进教和学两个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应教育孩子别把考试看得太严重、太神秘,把它当成平常的作业好了,唯一的区别是考试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而作业可以反复研究、推敲,还可以与别人讨论。通过考试可以展现自己的真实水平,哪里学得不好、哪里是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应怎样加以纠正,这些都可以通过考试来加以诊断。其次是要让孩子正确认识考试的难度。让孩子知道,一般的考试中很少特别难、特别偏的题目,绝大多数题目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放松,不用害怕。还有,要让孩子对自己的应试能力有正确估计,对自己学习中薄弱的环节要重点复习,制订适当的考试目标和复习计划。
2.注意学习生活的节奏感
复习时要特别注意休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孩子知道平时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如果平时不复习,到了考试的时候所有的内容都是陌生的。俗话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想想到了这个时候,“佛”还能保佑吗?所以要指导孩子平时狠抓及时复习,到了快要考试的时候,再辅之以系统复习,这样效果一定会更好。幻想“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的儿童总是在考试来临之前加班加点,殊不知,如果考试前不注意休息,甚至在考试前几周把学习时间延长到占用睡眠时间,那么,在考场上就有可能出现身体疲劳现象。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在考试前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使大脑兴奋和抑制保持平衡,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考试焦虑。
3.学会调节情绪
当孩子对考试产生紧张情绪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不断提醒自己,功课已经准备好了,没什么可怕的。通过自己对自己说理来排除紧张情绪,对自己说:我能行。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准备好了,能够应付这次考试并取得好成绩。不要太在乎别人的备考情况。有些小学儿童喜欢在备考时和人比较,而结果反而是让自己更紧张,复习部署被打乱。这时家长可以教孩子想象愉快的事,想象自己在考试中取得优良成绩,想象自己充满信心、精神十足地参加考试;用积极的、肯定的词来暗示自己,用内心独白来化解紧张情绪。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
4.掌握应试的方法和技巧来消除考试焦虑
有的小学儿童在复习时并不紧张,也根本没有在意考试焦虑的问题,但到了考试的那一刻,卷子拿到手上一看,发现有些题目根本没有见过,于是自乱阵脚,影响了其他题目的解答,最后是自己打败自己。家长和老师要教导小学儿童在碰到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告诫自己不要慌,先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或许是由于过分紧张,出现了记忆堵塞的现象,说不定待会儿就能灵光闪现。万一经过分析确信自己不能做出来,也不要紧张,可以先把它放在一边,把其他的题目先完成再说,到后面若有时间再来思考也不迟。况且还可以这样想,自己做不出,别人也未必做得出来。还要教导小学儿童的一点是,在一张试卷里面,由于题目量很大,彼此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相关联的。有时解答一个题目能对另外一些题目有启发作用,因此一道题目解答不出来时不要太过悲观,更不能因此而耽误了对其他题目的解答。碰到这种情况时保持头脑冷静,理智分析,才能较好地避免由这种原因引起的考试焦虑。
5.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这是一种调节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的训练方法。其操作要点是:先全身放松(主要是肌肉放松),心中默念一些鼓励自我的话语,如“我能行”“不用怕,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或想象自己在考试之初进入了状态,安如泰山,聚精会神地思考,解题又快又准确,充满信心……这种自我暗示,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种“心理体操”,效果良好。
当然,以上所讲的这些方法,只适合那些轻度考试焦虑的小学儿童。焦虑过度的孩子如果生理反应过于强烈,应请心理医生介入,进行适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