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向你保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总有一天,毅力会为你培养一种新能力。而事实证明,这种能力是多么有用!
7.在进行所有这些苛刻的练习期间,也要练练耳功。也就是说,当某人向你说话或者从你正在学习的学科中找篇文章读给你听时,你要尽可能自然地拿着报纸,而且匆匆浏览。要在不将目光从报纸移开的前提下,尽量注意听对方讲话。
8.接下来,让3个人同时对你说话。你要练习在不同时间段倾听三人中每个人说话。要求说话者说话像尽义务一样:每个人都选与你正学习的学科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从中选出一段话,大声念给你听。当然,所有这些段落都必须不为你熟悉。朗读者朗读时要保持同一速度、音调和音量。将该测试分成多个阶段,每阶段1分钟。在第一阶段,注意倾听第一位朗读者,第二阶段注意倾听第二位朗读者,如此等等。你要离朗读者大约10英尺远。
如果参加大型集会,现场有许多人同时讲话,你要练习以这种方式随时倾听其中某个人说话。每半分钟左右换个人的话来听。这样做将提高你的倾听能力——而这是一件好事。
9.如果对这种新型能力有兴趣,你可以在吸引你的任何场合进一步运用它。比如,当有人喋喋不休地对你说话时,你也许要练习对另一个人说某些你最近学习方面的话题。这种练习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很难!但有人仍然做不到,这只是由于它涉及一种略有不同的专注形式。同样,你也许可以在周围有多种干扰时,练习凝神思考自己内心的想法。我发现这样做特别有益。当无奈地参加无聊的宴会或茶话会时,我总是用大部分时间来思考意义重大的事;而周围吵吵闹闹的无聊喧嚣声根本无法给我造成太大干扰。别人说我似乎玩得很开心。是啊,我很开心。但并非他们想像的那样,是为当时的场面开心!
最辛苦的人收获最大
对任何人(除非是那种视吃喝玩乐为快活的人)来说,有一点不言自明:那些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知识的学习者进步最快。但是,会不会有人认为:最辛苦的劳动者即便大部分辛劳都花在所学的学科之外,与其他人相比也能体现出优势呢?师范学院的罗伊.N.安德森在1930年的一项研究中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安德森发现,在该学院的学生中,每周工作43小时或更长时间(用于潜心学习或从事某种高薪业余工作)的学生,考试成绩比那些每周总共才花23个小时学习的学生更高。他断然认为,这并不表示工作繁忙的劳动者智力高人一筹。相反,这似乎证明:工作繁忙的劳动者是那些从事业余工作的人,而这些业余工作能使他们学会某种与大学课程相关的知识。
同样,干业余工作最卖力的人在学校选修的课程更少,因此学起来也就格外有效。
事实也许正是如此。但是,抛开安德森的细致观察不说,还有没有观察家能发现:对任何形式的学习而言,工作量越大,是否意味着体力消耗更大、付出的努力更持久、压力更小,从而学习效果更佳呢?
不要以白日梦自欺欺人
有些人天真地以为,无论何时有模糊的图像从脑海飘过,他们可能都在思考。当看到某个人沉迷于空想时,他们会说:“唉呀!这可是个深邃的思想家!”问他们对伟大科学家怎样定义,他们很可能描绘某个绅士静静坐着、一只手托着下巴、双眼凝视前方——就像著名雕刻家罗丹那著名而不幸地给人以误导的雕塑作品“思想者”一样。
如今,这种定义本身只是对传统思想者的描述,这主要是人们对诗人、艺术家不了解引起的。你几乎可以参观所有大型疯人院,在里面找到时刻都若有所思、但从真正意义上讲一点行动效果也没有的人。他们也许不费力就能装得像罗丹的“思想者”雕像一样。相反,你可以观察并检验为科学作出巨大思想贡献的人;而且肯定能发现,在他们中间,许多人声称自己根本不知道脑子里的模糊图像是什么。还有许多人认为,自己即便做了白日梦,也没有真正留意过梦里的内容,而是以最务实的方式忙着摆弄蒸馏器、酒精喷灯和检流计。
因此,我们有无懈可击的证据表明,思想并不只是图像的流动。许多脑海闪现图像的人,从未得到过任何有用结果;另一方面,许多成就辉煌的人却从不做白日梦,也不注意脑海中的所有图像。这种现象应该能永远推翻这一错误认识——无论如何,一个人的思想水平都是以脑海中闪现的图像为标准来衡量的。
在60年生涯中,我认识一个最有意思、从某些方面看也算是智商最高的人,但他学到的东西却少得出奇——只是因为无法阻挡空想带来的喜悦。他一会想这,一会想那,总喜欢闲坐着,苦思冥想毫无意义的事。他对任何事物的兴趣都不强烈吗?不,他对好几种事物兴趣强烈。而他也积极追求这些兴趣,直到付诸努力行动。然后呢,也许在70%的情况下,他还是没能经受住白日梦的诱惑。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现在,我们面前是一场争论!许多读者会对以下几段说教持反对态度。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观点。
每天都要在所学的学科上花点时间。我是说,你每年365天每天都要钻研它,除非是闰年。如果是闰年,那就钻研366天吧!我并不要求你将每天的特定时间用于学习。我劝你做的,不过是永远不要将这件事搁置24小时不做,除非身体太难受、学起来就头疼,或者陷入某种危急时刻。
除此之外,都要坚持做这件事,就像每日三餐要吃饭一样!
为什么要如此强烈地要求?是否有点狂热?也许有一点。但是,请让我提出自己的主张,供大家评判。
理想的学习,其目的在于将所学内容变成一种反思,或者某种与反思尽可能相像的东西。当然,自发而无意识的回忆、判断、感觉和行动也是学习的目标;因为只有接近这种状态时,学习才能得到巨大收益,即真正掌握知识带来的经济效果。对善于学习者来说,所有这些就像呼吸那样容易。
学过的知识唾手可得
但是,怎样做到这一点?要通过长期的强化学习。超过24小时不回头复习,显然会带来危害。有些知识消失了,有些联系削弱了,记忆链上的某个连接处断开了。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美国的公学制度有两个最严重的弱点:第一是周六和周日的假期,第二是漫长的暑假。学习中的这两个暂停阶段,几乎会完全破坏老师在整个星期或学期辛辛苦苦为学生打下的基础。每位老师都对此心知肚明。
周一早上学生多么呆滞啊!当他们10周或更长时间没有上课,于秋天回到学校时,许多学生都显得那么傻乎乎!开学头两周,小傻瓜们总是打不起精神。大学生也好不到哪儿去,只不过他们对学习的总体看法更明白一些。懒散的毛病甚至会蔓延到成年工人身上,他们“周一早上的消沉”已经臭名昭著。他们把商品弄坏、被机器伤害、销售业绩糟糕,干什么都笨手笨脚,而这种表现的下滑,部分原因(就算不是全部原因)完全是由于48个小时没有上岗。
让我以著名钢琴家、政治家帕德莱乌斯基所说的关于自己学钢琴的话为例,再次阐述以上现象:
如果一天不练,我会看出自己水平的区别。如果两天不练,批评家会看出我水平的差别。如果三天不练,观众会看出我水平的差别。
我相信,这一法则在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技能如帕德莱乌斯基的演奏中具有同样奇特的力量,在学习语言如掌握某种与母语完全不同的语言中,也同样如此。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学语言最好要到说该语言的本地人当中,与他们一起生活。你总不能连续12个小时不张嘴说话,除非晚上睡觉的时间比这12小时还要长。这种语言如影随形,它在广告牌上闪现,通过沿街小贩嘶哑的嗓门,从服务员、推销员和金发女士的嘴里向外冒,诱使你去倾听。出于同样原因,我们还能解释为什么在具有高度灵巧性的职业中,与业余爱好者相比(这更为显著),专业人员总能把很难做的事做得炉火纯青。专业人士必须通过严格的日常练习,每天都坚持表演特定技能,“拿出看家本领”,以此混碗饭吃。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他才能在水平上超过那些过得逍。自在的对手。
理论与实践
这里同样能看到所谓的学术思维和实用思维之间的一个最深层区别。比如,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决定将毕生精力用于研究金融。他像一个业余爱好者那样(也就是说仅仅是喜欢而已)专注于这一学科。他既不为利也不为名,只是为了长见识。他接受了一个大学教授职位,每周对在校大学生发表3次演讲,每年大约演讲32周。他可能每周总共花4天时间研究该学科的某一方面。夏天,他到海滨去玩,过个愉快的暑假。与某个在银行供职、每周六天都与金融打交道、智力与此人相比不相上下的人相比,此人对金融学的掌握如何呢?实践的不断重复和持续,能加深对所应用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的反思。在银行供职的人可以很快、很有把握地处理这些事,而他那只有学术头脑的老兄思考问题时则缩手缩脚,摸着石头过河,只拿知识的一般性来瞎吹,而且得出的结论中经常考虑不到实质性因素。
长时间停止学习的害处,至少在学习某门课程的最初阶段十分明显,因为相对整个学习过程而言,在这一阶段你的进步最快。当学习过程快要结束,你对全部知识及娴熟灵巧性的最微妙之处苦思冥想时,这些害处便无法让你容忍。人在快接近目标时,进步总是最慢。
我们说,任何人都能学会玩时下流行的台球游戏,但是,只有天才才能对球桌下面那18英寸的限线把握得恰到好处。任何身手敏捷的年轻人都能在几周之内掌握网球入门知识,从而玩得特别开心,然而,没有哪个人好几年不练球,却能成为蒂尔登或科奇特那样的网球高手。说这些话时,我们都承认“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正确性。当然,如果学习某学科只是为了取乐,你就不必将我现在的劝告放在心上。然而,大部分学习者之所以学习,都是出于某种比取乐更强大的动力。对最优秀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以此谋生的专业人士就更不用说了。
鲍比.琼斯和哈罗德.范德比尔特
目前,对所获得的各项殊荣都当之无愧的两位最著名的业余爱好者是鲍比.琼斯和哈罗德.范德比尔特。前者爱好高尔夫,后者则是一位曾击败著名游艇选手托马斯.利普顿先生“三叶草V”号游艇的赛艇爱好者。这两个人都证明了我的观点的正确性。如果你知道他们二人在练习爱好的灵巧性上花了多少时间,就不会对他们展示的纯熟技艺大惊小怪了。范德比尔特差不多从小就开始掌舵。“三叶草V”号舵手泰德.赫德在赛艇练习上每花4个小时,范德比尔特差不多就会在同类帆船上花去足足5个小时。据说,特德得到的薪水在同行业最高。鲍比.琼斯在练习击球技巧上所花的时间,无疑比多数专业高尔夫球员所花的时间要多得多。很多普通专业球员要花一天中的多数时间用于学击球的动作,还要说服大腹便便的经纪人和俱乐部协调,求他们为自己修好损坏的铁头球杆。
正是磨炼让你的技艺炉火纯青。无论学习者身上具有什么潜质,除了练习,没有什么能使他发挥出最高水平。而练习必须一天也不间断,任何停歇都使你的水平退步。
明智的学习者吃得好、睡得香
如果你想进步慢、变得笨、眼光不准确、决定不合理,在饮食方面亏待自己就行!比如,本来想吃糖,却将摄入的糖量减少一半,而且将每日摄入的热量从3000卡路里降到大约2000卡路里甚至更少。这样做将很快使你堕落到傻瓜级别。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得到了充分证明。多年来我们知道,公学里表现最差的小学生都是那些营养不良的孩子。学校供应的午餐已经提高了数万名可怜少年的成绩评定等级,这些孩子过去几乎一口饭不吃就向学校跑。空空的肚子催生了空空的头脑。我们在纵情畅游知识的海洋之前,必须首先关心自己的生活需要,这是大自然的规矩。
科尔盖特大学唐纳德.莱尔德最近对成年人进行实验室试验。这些试验都与学校老师的经历相吻合。一直想通过饮食减肥的女士会变得笨手笨脚,对平常的事作不出正确判断,而且在忙着填饱肚皮之前,做起事来总是慢吞吞的。对于这一点,请允许我举亲身经历为证。我发现自己如果空着肚子,什么脑力活都干不成,哪怕是一点小事。而许多人都对我说他们的体验与此类似。我总是可笑地把数字栏填错,或者按错打字机上的键。这种水平的下降几乎有吸烟带来的影响那么严重。
人的饮食习惯各不相同,而如果一个人想制定适合所有人的饮食原则,那他肯定是不成功的。我所说的话只适用于普通百姓。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毫无疑问,也能看到个别罕见的例子,证明人在吃不饱时学习效果最佳。难道没有伟大的苦行僧式的学者吗?可能这种人只用吃一点就行,因此,他们即使毫不节制饮食,也照样能达到那些食量是他们三倍的人所能达到的生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