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56700000004

第4章 药师佛前五大愿

药师佛的正报庄严

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

生命的优化

琉璃光明照彻众生

智慧无边方便无边

究天人之际的中国文化

禅定的最高法要

邪见的危害

小乘与大乘的区别

戒体的力量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这第一个大愿,就是药师佛的正报庄严。什么叫正报庄严?药师佛是这样发愿的,也是这样成就的,同时也是这样彰显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成就时,自身便光明炽然,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他的正报庄严,已达到圆满的果地,可以通过外在看到。在因地行愿中,心相未能达到一致,就不易观察到。比如说初发菩提心,外在就看不见。

从第一大愿到第五大愿,是依四谛的灭谛和道谛而发,针对灭苦和修道而发的大愿。你千万不要认为苦集灭道是小乘法。小乘法和大乘法并不是脱节的,说我是修大乘法的,不需要修小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很显然,四谛十二因缘是小乘法,可是药师佛发的这个大愿是大乘法。然而他的这个大乘法,并不违背小乘法,是建立在小乘法基础上的,大小乘是融通的。本无大小乘,系于各自的领受。把前五大愿再分,一二大愿是依灭谛而发,三四五大愿是依菩萨所修的道谛而发。

自第六大愿到第十二大愿,是依四谛的苦谛与集谛而发。其中,六、七、八、十、十一、十二大愿都是因苦谛而发。苦的原因何在呢?所以第九大愿是因集谛而发,放在了苦谛的正中间,包括以往的苦和未来的苦。

为什么要分得这么明细呢?这是在告诉有志行菩萨道者怎样去发愿,不是脑子一热,一激动想啥是啥,随便说的。菩萨的发愿是建立在理性和智慧的基础上的。我们应当知道,任何一个佛菩萨的发愿都是有能量的,所以才称愿力。佛菩萨的愿力不可思议,十方众生都会被其愿力所摄持。摄持就是被其吸引。真正发愿并能依愿而行的人,会有像磁铁一般的力量。这个磁铁般的力量除了可以摄持众生以外,还能消除众生的业障。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修行者心生欢喜的原因。这其中的欢喜,你得自己去体验。你还没有这个体验是吗?这就说明你还是一个门外汉,那你是得不到这种能量的摄持的。

如果是外道,你千万不要被它摄持。摄持了,便是一个外道的神神经经、颠颠倒倒的状态。但是反过来说,我们是不是非常欢迎佛菩萨摄持我们?他能不能摄持一下我,把他的能量灌输到我的身体里,使得我能当自己的家,使得自己不再造业。我被佛菩萨摄持住,我的功德不断地增长,这就是正面摄持。反向的摄持便是魔道了。在修道当中,如果你被佛菩萨的愿力摄持住了,就可以消除业障,还能够引发道行智慧,就会不断地从生命里面迸发出智慧。智慧之心一旦被打开,它将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绝不是说学习学了多少的问题。

修行人一定要在实践当中,不断地去参悟这些道理,放到自己生命里面去掂量、去体会、去玩味,然后逐渐地把这种理论变成自己生命的血液,变成自己生命的灵魂。那么这一切的智慧引发出来,它所能够彰显的是什么?怎么见证自己智慧开没开呢?那就问你周边人得到没得到利益,这就是你智慧开没开的一个见证。智慧开了,他会利用一切的善巧方便来帮助周边的人完成解脱。你能够让别人解脱,就证明你的智慧开了,或者是在开的道路上。

我们看,如果哪一个众生被佛菩萨摄持了,实在是一件多劫有幸的事情。芸芸众生都被无明烦恼所覆盖,但是本自具足的佛性,还会让他有所感知。你究竟有没有被摄持,心中是否生起了对佛法无比的欢喜和好乐,自己的修行自己知道,这是典型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的每一步,你的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是不是在不断地趋向解脱,不断地在增上,你自己也知道,你对此要有一个衡量。如果你越修越烦恼,越修事情越多,越修我执越重,你赶紧停下来观察一下,这说明已经出现问题了。一定是越修越快乐,越修越轻松,越修越有解脱感。每超越一下自我,就有一次解脱感。每一次的超越,都使得你超越了自己本有的那个平衡态,我们称它为超维。如果生命能不断地超越维度,最终可以达至究竟的状态。

世间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被佛菩萨的法所摄持,就在生命里种下了一个种子,最后会结出一个果。譬如说,你曾经听过药师佛的一句名号,等到若干年以后你皈依了。皈依是诸多的因缘造就的,而那时你可能已经忘掉了五年前十年前,曾经听过药师佛的圣号。果结出时,你都不知道它的种子是什么,因为它产生变形,有的是多重因果,更何况很多就不是这一世种的,累劫千生,最后果实现形。当这个果实现形,再度从你生命里面彰显出来的时候,你突然间开始有所感悟,这就是一个摄持状。这时,面对社会的欲海名利,你的道心和人心就开始产生撞击,先天与后天便在一体之中产生强烈的冲突。道心战胜人心便上达,人心战胜道心那就下坠,就堕落。很显然,往上走是很艰难的,上台阶是很吃力的,往上提升是要有力度的;往下滑是很轻松的。然而袁上达艰难,但趋向光明;下坠顺利,但趋向黑暗。

药师佛的第一大愿,首先是给众生带来无尽的光明。愿我未来成佛的时候,自身能发出无量无边的光明,照耀无量无数无边的世界。我们今天所生存的地球,日月轮照,充满光明,这是药师佛的愿力成就的。我们经常唱的《三宝歌》:“人天长夜,宇宙黮黯,谁启以光明?”这不是一个比喻啊,这就是一个宇宙的真如实相。不仅是日月的光明,包括现代科技下人为的电灯,都是药师佛的愿力所成就的。

所有的佛成就时彰显的都是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身者,法报化也。法身为诸法真实性,佛达至究竟所证得,已经和万法融为一体,具无量智慧光明,因此可以遍一切处。所以,药师佛说以无量无边的光明,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佛的这种圆满相,便是遍达一切处的。那么,药师佛在人间是怎么显现的呢?药师佛是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的。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是一个住世的佛、菩萨所具有的特殊的征兆,我们可以拿它作为一个分证。这三十二相每具一个功德,圆满一相。佛具足了这么多的相,就是具足了这么多的功德。三十二相是显而易见的,一眼就能看到。细微难见处是八十随形好,其中包括经络、骨骼等内容,有更多的、更细微的是看不到的,需要更细致地去辨别。三十二相与八十随形好加起来,两者具足,合称相好庄严。所以说,相好庄严不是随便称的。说这个人长得很漂亮,称他相好庄严,不能这样称,这要看他是不是具足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

今天到了末法时期,魔法林立,经常有人站出来说自己是某位佛菩萨的化身,我们拿一个标准出来衡量。你若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首先应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去对照。

足安平相。脚底平直柔软,安住地面。此相表示引导众生利益之德相。

千辐轮相。足纹呈法轮相,代表着照破愚痴与无明之德。

手指纤长相。手指纤长端直,这代表佛呵护众生的过程中,寿命长远,令一切众生生起爱乐皈依之德。我曾经在法门寺看到佛指舍利,令我感到很惊讶。我感觉到如果把那个佛指舍利套到我的中指上边,那个长度是我指头的一个半长。

手足柔软相。手非常的温暖和柔软,感觉象丝缎一样。这是慈悲摄受,没有亲疏远近之德。所以有的时候,我跟朋友们打招呼,一握手,我就好说:“哎呀,你这个人太适合修行了,手这么绵软。”手柔软不分男女。手一绵软,就说明是一个有修行的人,手一接触就应该知道。

足趺高好相。脚的趺面很高,很饱满。这是表示利益众生,大悲无上之德。

手过膝相。手非常长,垂下来可以过膝了。这表示降伏一切恶魔,且悲悯摩顶众生之德。就是经常伸出手来,给众生灌顶,所以手就会越长越长。

身纵广长相。身体高大圆满,且等量全等,很匀称。毛孔生青色相。一个汗毛孔就出一根汗毛。如果生多根,一定是一个杂乱相。这个相就比较细微了。毛发非常柔顺平整,没有杂乱。释迦佛头发不仅是一孔一毛,而且是青琉璃色的,就是深蓝色的。释迦佛生长在热带的印度,他的每一根头发都自然成卷,并有很好的弹性,看上去觉得庄严无比。

皮肤细滑相。皮肤细腻且润滑,尘垢不着,没有任何的尘垢。

四十齿相。大家可以查查自己有多少颗牙。佛有四十颗牙,而且是平满如白雪。此相能制止众生恶口业,灭无量罪,受无量乐。

广长舌相。《阿弥陀经》里说: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因为佛不断地说法,舌头广大薄软,舌尖可以上达至发髻,也因此他的法才能传得久远。

梵音深远相。佛的声音洪深圆满,如天鼓震响。

上面列举的是三十二相中的几种,还有一些内在的相属于密的,是不可说的相。这三十二相,行百善而得一妙相,所以称“百福庄严”。那就是说,释迦佛最后圆满的这些相,所彰显的是他十地菩萨修行圆满,在六度当中得的。也就是说,在佛的因地里不断地行菩萨道的过程,使得他的相貌逐渐圆满。依此,我也谈一下修行人的相貌。

在儒家经典《大学》里说:“诚于中,形于外。”真诚在心中,必然会表现在外在的面目上,或者是感得你的行为上面。我曾经讲过,三十岁以后你要为自己的长相负起责任来,到三十岁以后你还长得那么难看,你就要问你自己的行为,问问你自己的心理状况。有很多人认为我这话是唯心的,或是一番笑话。我在很多地方讲这句话的时候,下边是哄堂大笑。实际上你仔细想一想,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没办法去跟佛的状况比量,但我们可以与自己相比。我真正开始起修了,就一年比一年好看,眉头也逐渐打开了,整个长相也在发生诸多的变化。不用去美容,这才是最好、最根本的美容。

这是说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就更加的细微了。比如说手不仅绵软纤长,还光泽红润;筋骨隐而不显;肤节均匀圆妙;耳厚广大;音如洪钟,不卑不亢,听起来很愉悦,很欢喜,声音能随众生意。佛在世说法时,千二百五十人俱,所有的人都能听到,这是梵音大陀罗尼。

在很早以前,曾经有人问我,现在这么多的西方人在修行佛法,他们能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呢?我说,肯定能。因为佛是慈悲摄受,不分东方西方人,只要条件够。那位又问我,阿弥陀佛在宣法的时候说的是梵文,还是中文,或是英文?他用梵文说,汉人听不懂;他用汉语说,那些外国人怎么办呀?这是对佛的世界不了解,用人的知见去认知的。到那里,所有的人都能够听懂,而且是不用语言的语言。阿弥陀佛宣法是大陀罗尼,所有的人都能听得懂,所以我们不要用世间的思维来思维佛的境界,来思维他方世界。生命有无限的可塑性,修行就是不断地突破你是人这样的感知,让你超越现有的维度,建立新的生命意识和时空观。这才是修行的终极意义和关节点所在。

今人在讨论佛相好庄严时,说要好好研究一下关于优生优育的问题。他说的这话不是从因感果去认识的。如果从优生优育来讨论也可以,那就是正业优生,而不是吃什么营养可以优生。你想让你的孩子聪明吗?漂亮吗?聪明、智慧皆源于慈悲、仁善,父母首先要做到这一点,这是你的孩子聪明智慧的源头。你想让他漂亮吗?漂亮源于忍辱和宽厚,父母首先要做到忍辱宽厚,孩子才有可能漂亮。我们可以以此来讨论整个人类的优化问题,这便是佛法的智慧实际运用在现实人生中。

今天许多人嫌自己长得不够美,于是做种种的整形手术,这都是在果地上去徒劳,如同在一棵倒了的大树上面去插花。不去种人生美好的种子,怎么会有美好的结果呢?我想收获一片玫瑰,就要拿玫瑰的种子往地里种,但是我栽了一溜黄豆,你说这个玫瑰生得出来吗?种瓜不得豆呀!这是违背自然因果的。佛法的教义是建立在因果法则之上的。

今人听到佛教名字的时候,会冠之以迷信,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迷信地在美容。这到底是谁迷信呢?这个世界颠倒了。所以佛菩萨说要远离颠倒梦想,进入究竟涅槃。

药师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光明遍照,其身庄严,无与伦比,他的正报庄严如是。然而,药师佛不仅自我圆满,还说:“令一切众生,如我无异”,使一切众生身心美善,健康富贵。太好了!我们今天修了药师法,我们就被药师佛的光芒所摄持。我们欢迎摄持啊!如果你没有这么多自我的知见,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你便与佛自他无二。因为药师佛是这样发愿的,并且他也已经这样成就了。但是众生为何没有得到他的正报庄严呢?难道众生的业力比佛的力量还大吗?是啊,就是这样的。佛的愿力不可思议,众生的业力亦不可思议!就因为有了众生的业,才会有佛的愿。万法唯心造!自心去摄持!

药师佛所愿令一切众生如佛一般。因此,我们世人如果修药师法,便会如药师佛所愿,得药师佛的正报庄严相。因为你被他的能量摄持了,激发了你本有的佛性,你就往他的那个方向去转了。这是药师佛第一大愿的内容。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药师佛的第一大愿首先是谈广摄一切有缘。这是非常宏观的,诸佛基本相同。第二大愿开始,就是药师佛的别愿了,为药师佛所独具。

“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所谓身光可破千年暗,身光圆满利他愿。身光一圆满,你就知道,药师佛利他的愿也圆满了,这是相得益彰的。药师佛所呈现出来的琉璃智光身,没有污点瑕疵,内外明彻,不仅自身光明,还光明广大。广大到什么程度呢?你看不到他光芒的边缘。他的光能照破众生的烦恼障,所以功德巍巍,一直穿透你的身体,照到你的每一个细胞里。你可以作如是观想,这一刹那,你即是药师佛!等到具体实修药师法时,就是作如此观,先把自己变成药师身。药师身是什么样的?就是“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然后在坐禅的时候,你马上就会有感觉。今天晚上回去试。

你如果与药师佛的愿力相应,你就会被药师佛的光芒所摄受,药师佛的光芒便会穿透你的烦恼障和业障,一直达到你生命深层业力的黑暗之中。药师佛所发的光芒光光相映,结成光网,互摄互入,成因陀罗网。不仅药师佛如是成就了,他所摄持的东方药师净琉璃世界的一切众生,亦各能身善安住于这个焰网庄严中,也如是一般地成就了,所以广大光明,过于日月。

与日月同辉已经不得了了,而药师佛发的愿是过于日月。为什么叫过于日月?比如说太阳下午落山了,我们看不见了。但是药师佛的光明随处可见。你和药师佛相应了,你心中的光明就生起了。下雨了,月亮没有了,太阳也没有了,你心中的光明会丢失吗?不会丢失的。这是一种认知,它是不坏失的。

当年释迦佛作比喻说,十年前你看到恒河的样子还记得不?这十年你没有去过恒河,你对它的认知有没有坏失?没有呀,十年我可以衰老,然而对它的认知不会衰老。不会衰老的那个东西,便是你要修行的根本,是你要抓住的。凡是在生灭法中言修行,那都是修的生灭法。你只有在不生不灭的法中谈修行,才能修得不生不灭。所以说,药师佛的光明,我一认便不须再认,永远都是这个,不会因为我衰老而衰老。我的生命是会衰老的,但我的认知不会衰老,我对光明的向往也不会衰老。我们就寻求那个不会衰老的东西,就寻求那个摔不烂的东西,就修那个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东西。

佛光遍照,胜过日月,甚至能使幽冥众生都得到开晓,都能得到智慧的解脱。“幽冥”就是处于黑暗的地方。我们称地藏菩萨为幽冥教主。幽冥是什么?地狱众生啊,往下走的。包括幽冥黑暗的众生,都能够得到佛光的普照。

我们现在有日月、灯光,是不是不在幽冥众生的范围之内?其实,心灵的黑暗就是幽冥,心中不可见人、不可告人的那个就是地狱。那个地方能不能被药师佛的光芒所照射,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前边讲了,叫净无瑕秽。你干净了,一点儿私欲都没有,你一切的起心动念、所思所想,都能摆到台面上来讲,而没有不可告人的,没有可以掩饰的,这些东西统统没有,然后你才能和药师佛相应。

药师佛的光明能照射到幽冥黑暗的地方,这首先是指客观物质世界黑暗的地方;其次是指众生心灵的黑暗处。二者都能得到佛光的照耀。那么幽冥众生被佛光照耀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后边说了,就是他们在佛光的照耀下,会随着他们的意愿,可以到他所愿意去的地方,而且想做的事业皆可以成就。这就是好处啊!好处是非常明确的,不是被手电筒照一下,亮一下的概念。在世间,彼此祝福时经常说:“祝你心想事成!”药师佛的愿力就是让人心想事成。

这个幽冥黑暗不仅指的地狱、饿鬼,地球上也存在幽冥黑暗。比如说,在极地就有半年的黑夜;海底也没有光明;还有一种疾病,不能见光;还有盲人,眼睛所见,皆是黑暗,等等。然而在琉璃光的世界,有药师佛的光明,这一切黑暗,皆可破除,且能于光明之中随意所趣,作诸事业。我们只有在光明的时候,才能进行人生的选择。在黑暗的时候,我们的选择都是非常艰难的,心中充满了惶惑和恐惧,且充满了无比的凶险。因为有佛的光明,我们就可以去智慧拣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这对每个众生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人不具足智慧,就会被业风吹得七颠八倒,完全被动地随着它走,没有自己正确的选择,没有人生的航向,也没有生命的主导,这是悲惨的。当一个人失去了生命自由的时候是痛苦的。我们都认为,只有监狱里的人,是失去生命自由的。孰不知世间的人,他的自由度也是非常窄的,对一件事情作出选择要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药师法在告诉我们,药师佛用他的光明智慧,去照彻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正确的人生选择,随意所趣,作诸事业。这是药师佛的第二大愿。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这第三大愿,我们人人都愿意接受啊!太好了!就冲着这第三大愿,我们就得修药师法。前边讲过,第三大愿到第五大愿是依道谛而发。道是在宇宙的始生之前,道中自有无量无边的智慧,自有无量的生命,并且有极强的可塑性。人还没出生,就开始对未来的生命加以塑造。就像释迦佛来到这个人间前,先做了五番选择。净行法师写的《佛法》一开篇写到:“一位居于天上的大菩萨,知道自己长久的修行即将圆满、成佛的因缘已经成熟,便要下生人间应化,……这位要在人间成佛的菩萨,为了在应世度众的事业上,得到最大的成就,先作了五番观察才决定下生。”这写得多好啊!马上就把你摄受住了。我们如果把这拍成电影,就展现了一个场景,有一个伟大的圣者,拔开云头,往下一看……他是从上往下看的,不像我们是往上看的,视角不一样,这个就叫境界。释迦佛的这种拣择,就是智慧拣择,他先做生命未生以前的拣择。但愿我们日后都能去拣择我们的父母,拣择我们受生的环境,做种种的拣择。想做到这一点,那就得不迷啊!如果你被无明迷掉了,你是无权谈在今生前边拣择的。所以,药师佛说,以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去利益有情。

一切的世间法皆落边际,唯有佛法广大无边,然而并非在世间法之外,还另外有一个无边佛法。如果离开世间法还另有一个无边佛法,那佛法就落边际,世间法就成了佛法的边际。因为无量,所以无边,因此佛法含摄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其实世间、出世间法本是不分的,是人们的分别意识所致。出世法,入世修,最终是无出无入,没有出入之感的。

《楞严经》中说:“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现在未来为世。”就相当于我们解释宇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世界就是时间与空间交织而成的。时间与空间是以维度来显边际的。人在地球上为万物之灵,然而亦有不能到达处。比如说,人生命本然的能力达不到海底,那说明海底的维度太低了。人也不能到达云端,说明云端的维度高了。不管是海底还是云端,还在三维之内,只是有了分量上的小小差别,致使人不能到达。这就是维度不同。这个维度感,在人的生命体现也是真实的。譬如说,声音太小我们耳朵听不到,反过来,声音太大我们也听不到。我们人坐在地球上,“坐地日行八万里”,偌大的一个地球,二十四小时就转一圈,它的声音得有多大?然而我们也听不到。光线太暗,我们看不见,光线很强也看不见。生命的维度就在你的生理状况上作了一个明显的划分。这些能不能超越啊?能啊!这就是见地。见地不同,生命不同,修行者的见地是至关重要的。佛说了:“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就是告诉你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所以称无量无边。

中国文化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诗句。因为空间转移了,维度发生变化了,不能以人间的时间相论,所以才问“今夕是何年?”最后又很感慨地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国文化里还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时间延伸了,空间即变化,这将文化的终极目标推究给天上,所以你就能知道中国文化为什么会经久不衰的原因。因为它超越维度了。我们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能传多久呢?这是银河系时间概念。因为这说的是银河系的故事。这样推究,你就知道,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它不是不坏灭,而是等到银河系坏灭了,它才会坏灭的。《长恨歌》里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天都坏灭了,此情此恨都不会坏灭。把时空一抛,抛到我们这个世界外边去了。越久远,越说不清楚;越说不清楚了,越久远。这就是究天人之际的文化。

佛法所言的无量无边,是可以穿越一切时空的,包含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任何一维时空,无不达至,因为它显空性,无自性。我们虽然一直在讲时空,但是究竟而言是一真法界,没有时空性的。只有空了,才包含万法。只要有自性,便落边际,但有一点的执著,都是不空。不空,那便是障碍。我们从对宇宙世界的认识,对佛法的认识,乃至于自我的修行,统统要建立在这个思想基础上面。

因为佛法是空性的,所以佛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量无边,任何一维时空,无不达至。那有人会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众生没有闻到佛法?为什么还有边地?说众生不闻佛法,你认为的佛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佛法仅仅是佛说的法吗?一切自然所彰显的无不是佛法,“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日月悬空,佛法当头,你可曾认得,可曾领悟,又可曾知道这是药师佛的愿力成就的呢?人们没有这智慧啊!所以佛法不是没有达至这里,而是众生不具因缘。众生不闻佛法,是因不知回头。

九华山上的观音院有幅对联: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横批:回头是岸。这是关键呀。佛法既无边,为何会有边地受生之说?佛说法普摄三千大千世界,哪里有边地呢?一切尽显,只是佛度有缘人。佛有无量无边的大能,然而佛有三不能。佛不能转定业,佛不能度尽众生,佛不能度无缘之人。

这第三大愿说“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这句话非常重要,而不是以愚痴方便。这两者差别何在?智慧方便是无我的,是使众生得到真实利益的。因为智慧可以普观三世,辨明因果,所以,并不是众生一切贪嗔痴的需求,佛都去满足的。如果只是满足了他一时的需求,却给他的未来带来诸多灾难,那么佛菩萨是不会去帮助他做此事的。这就是智慧方便,它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础上的。如果不是对因果有深刻的观察,一味地只去牵就众生,那众生是不得利益的。愚痴方便就是违背善法的,违背因果的。譬如,一个生病的人,他说想吃一只甲鱼。为了满足他一时的要求,便得去杀生,这就是愚痴方便。杀生的后果是减寿,因为你剥夺了世间众生的生命,那么一定是要减损你的生命的。连承当者,加上操刀的人,都是要去接受这个果报。即便是病人吃上这口甲鱼,他也要背这个杀业的果报,会使他的病情加重。愚痴方便就会不计后果,而只去满足一时。所以,药师佛的愿,是以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去利益众生的。

“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这是佛的愿力行大布施。你修他的法,皆在他的摄持之下。佛想尽一切办法,使众生能得到正因收获。比如说,今天众生想挣钱,佛不会让你去抢银行,因为那样的结果是丢命。那如何才能有钱呢?换句话说,有钱这个结果是什么因造成的呢?显然是布施,去接济贫穷的人。你行的布施一定是小小的,你得的智慧、福报一定是大大的。《地藏经》中说,一个人哪怕只是在佛法中作了一毛一渧的善事,都会得到很大的福报。因此,佛教你如何去行布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什么关节点上做事,才能最快显现。药师佛是以他的智慧方便,不让众生缺少什么,一切都会随众生的心意,满了他的愿。这是正业所获。如果是恶业所获,做事的背后会有恶果,宁可不做。

在这里,当我们大家以一颗无私的心愿,共同成就这个道场的时候,希望每一位参与者,都能生起他的福德资粮,来归复于他最终的解脱,也都得到正因收获。如果是我给了你名和利,然后你为此去做事情,你便在名利之中,这便是害了你。因为不做反倒没有事情,做了反而事情大了,所以你要停下来,与其是这样,倒不如不做。因为你要的眼前的那点蝇头小利,是要把你牵到地狱当中去的。哪些是可为,哪些是不可为,我们应该冷静地去考虑,冷静地去抉择。

佛为何有此大智慧方便呢?因为佛具无分别智。佛没有分别心,所以具有大智慧。如果有了分别心,就有了亲疏远近,好坏善恶,这些一分开,智慧便不在了。而普通人的心是有分别限量的。好坏善恶,利益盈亏,全部都能算得很清楚。人因为有了分别现量,就产生了诸多的分别,也就有了差别的世界。所以,人的世界才会有成住坏空,人才会有生老病死。这一切都是因为有分别心而产生的生灭。如果了彻佛的境界,一切真俗二法本无差别,本无量无边,一切本如是。如果能把分别心拿掉,当下即不生不灭,当下即了脱生死,当下即是菩提涅槃,当下即净土。

这第三大愿便是广行四摄,勤修六度,人人平等,各显智力,无事不成,物质丰富,人民安乐。你是否被药师佛的愿力摄持了?大家各自内观,看看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有多少退缩,心中又有多少疑惑。就相当于我们在蒸馒头,里边是否掺了沙子。所以你在这个过程之中,务必要澄清自己,然后完成一个全人格的融入,你才开始正修行。如果你还有这么多自我的知见,你就还在加行位当中,就还在不断积聚资粮的过程中,还不能叫正修。

每回我在讲课的时候,会有很多人当下心生欢喜,乃至于在跟我交流眼神的那一刹那,我就知道他们有所悟了。但是,只要放到现实当中,那种感觉却又不在了,依然故我,这说明悟境没有保持住。因为没有把听课时欢喜的状态放到生命当中去,跟现实人生没有关系,这是今人修行的通病。在你的证量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过程中,我告诉你,佛成处,魔亦盛,你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对你人心的每一个挑战,都会波澜壮阔,就像剥笋一样,越剥到里边越鲜,越剥到里头越疼,越难以超越。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实相。你只要在此之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剥离自我,不断地摸爬滚打,虽然有凶险,但你道心一直不死,这样走过来,你就已经是一个修行人了。否则,即便你在这里听了十年的课,还是依然如故,没有撼动你,你就不是一个修行人。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前边是说佛无量无边的智慧,后边便是说佛无量无边的方便妙用。这第四大愿把声闻、独觉乘人统统安立大乘,即属人生大定。这里边含有一种非常积极的入世的伟大精神。菩萨的大定,是看是否能安住于济世救众,这是禅定的最高法要。不只是说看谁能够双盘,七支坐法坐得好,打坐时间长,乃至于能够闭关。这些都是声闻独觉乘的禅定。大乘禅定不是以七支坐法为禅定的根本解脱义。你能否安立在大乘,方是大乘的解脱义,这是真正的大定。

这又回到了儒家思想讲的“知止而后有定”。先将一切邪道者,都使他能够安住于菩提道中。然后,“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这是有次第基础的,并不是一谈定,马上就可以定得下来,定有定的基础,定有定的人格。很多人认为只要是能坐下来,就叫定。这不一定。很多人对我说,只要一入定就觉得自己是佛。我说,那你一出定就是众生。但有出入,即不为大定。就像一个人的心态祥和、善良一样,说我的善良是有拣择的,我对我的孩子很善良,我对我的亲人很善良,但是我对别人不善。这能叫善吗?善是无处不在的,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彰显才是善。我在这里很善,到了单位就表现不善了,那你还是不善。木桶原理,要按照最短的一块板子算盛水量,是不是?

行邪道是与正等觉相对而论的。因为佛有正等觉,所以才能发现世人在行邪道。其实一切法,在没有达成佛的究竟正等觉以前,都不免落邪道,都有失之偏颇的地方。在《瑜伽戒本》中说:“若诸有情,安住自见取中,起如是见,立如是论;唯此是实,余皆虚妄。”以为只有自己的认知是真实的,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妄的,此即为邪见师也。

我们在生命的过程当中,会发现诸多的相对真理,或者是阶段性的真理,如果你却以为是究竟真理,或永恒真理,起如此见解,立如此论,以为只有自己的认知是真实的,其他一切诸法皆是虚妄,这便是邪见师所积累的经验,还要拿来授人。成年人的思维通常都有固化的东西存在,我们称它为成见,自以为是,很难去突破。然而,这个相对真理不能带你进入生命的终极目标。因此,这个相对真理,在你不断地去认知真理的路途上,是要不断地丢弃的。这就是《道德经》中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道日损”就是你在认识相对真理的过程之中,不断地丢弃,不断地丢弃。佛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说的法,就像度人的舟船,过了河你就要把这个船扔掉。连船都要扔掉,更何况那不是船的东西了。你不要执著于一个外在的、相对的东西。佛说很多法都叫“黄叶止儿啼”。小孩子哭了,拿一片黄叶子引他一笑,不哭了。你千万不要拿着这个黄树叶子当一回事,这和你的生命没有关系,只是起到“止儿啼”的作用。

邪见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一个人,一天到晚做白日梦,想什么时候能发财,什么时候能得到金子?以至于思虑过甚,神经错乱,就像电脑存盘内容太多卡死了。

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突然看到店铺的柜台上放着金子。于是,他两眼放光,便去抢那金子,结果当众被抓住。后来审讯他时就问,你怎么敢当着这么多人去公然抢那金子?他的回答很滑稽,说拿金子的时候,只看见金子,剩下的什么也没看见。这正犹如邪见众生,不见正道,只见邪道。他所有的痛苦和烦恼都是建立在邪见上的。

一个人若在邪见之中,虽然菩提正道如日当空,但是他不生信心,不起正见。药师佛的第四大愿,就是针对此等人而发的。只有佛的大悲愿力与善巧方便,方能导众生出迷途,令生菩提正见,安住于菩提道中。能安住是非常不容易的。你能十年如一日,二十年如一日,一直安住在一个法当中,如此修行是不易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引用《地藏经》中的一段对话来说明这个问题。阎罗天子问释迦牟尼佛:“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云何众生而不依止善道,永取解脱?”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地藏菩萨于百千劫当中,一直在救度众生,他的工作一直没有了。为什么?是因为阎浮提众生难调难伏,结恶业的习性太重。后边紧接着说的“旋出旋入”更加生动。掉到地狱里了,通过地藏菩萨的救度,好不容易出来了。地藏菩萨松了一口气,心想总算从地狱里出去一个。可一转脸,又回来了,这就是旋出旋入。刚刚生起一点善的念头,突然间就被不善的念头打掉了;心中刚生一点欢喜,紧接着愁苦烦恼就来了。刚强众生,反复无常,颠来倒去,因此会不断跑到地藏王那儿去报道,这可就辛劳了地藏菩萨,久经劫数,不断地度众生。

所以,药师佛这第四大愿让众生出离邪道,安住菩提道中,实在是一件难行能行的事情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啊!说得多么容易,可是药师佛要以无比慈悲的巨大愿力,才能拉住你,让你在正道修行。今天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有一个最大的征兆,就是师父求着徒弟修。这对师父来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辛苦在什么地方?时时刻刻担心着。很多弟子跟师父叫板,对师父说,你这儿不好呆,我走了。时时刻刻拉着一个脚,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转到正法以后,这些人统统是被一脚踹出去的,该去哪里去哪里。

这第四大愿,佛是让那些自修成就者,小乘转大乘。你不要觉得,在大乘法门里修行,你就是大乘人,不一定的。你如果心眼小,没有放开,没有和上师产生共愿,躲懒,怕艰苦,怕磨难,图省事,图享乐,那你依旧在大乘法门修小乘!小乘和大乘的区别是什么?小乘是自修,大乘是以六度万行、济世救众为修行的确立点。小乘转大乘的目的是什么?佛是让所有的修行者都能够服务社会,积极入世,尽瘁人群,号召一切的佛弟子站出来,舍身救世,开辟人间净土,广修大乘法,通过利益苍生,圆满自身。这是一个极其殊胜的修行之法,也是佛伟大的精神之所在。我们应当对此有所体验,发心修大乘法。

在修行中,无论你在家里怎样念经打坐,一旦进入社会环境,你就烦恼不断,很难去掉。这是因为你没有发心回向社会人群,你周边的环境没有得到转变,那你所谓的幸福感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个人要融入集体,集体要融入社会,社会要融入整个的人类生物圈。这是彼此互相融入的关系。你要是把自己孤立,只管自己,别的都不管,你的痛苦和烦恼是去不掉的。当你外围环境没有得到一定的改善袁你是要舍弃自己的很多东西来利益他人的,这是要以大乘舍我的精神来做。

声闻、独觉二乘人修四谛和十二因缘法,了生脱死是小乘人安立的基础,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大乘是以济世救众作为安立的基础,不厌生死,不住涅槃。不回避生死,也不要进入佛的涅槃的境界,就以济世救众这种勇猛的精神面对社会人。小乘人可以了脱生死,但他了的只是人间的分段生死,他不能了变异生死。变异生死是更高一个维度的生死。不能了变异生死,就没有达到究竟菩提。所以,佛发愿让所有的小乘人回小向大。

今日到了末法时代,我们看到正法衰微,天下广信邪道,即便是正法现前,也很少有具善根者来信受。为什么?因为邪道林立,邪的力量大过了正的力量,所以信邪容易信正难。即便有人能够当时信受,到正修开始做事时却又不愿意担当,“我凭什么要这样干,要吃这样的亏呀?”真正到正修的时候,就往后退缩了。因此,正法宝幢不能够树立。但是邪法来时,却人人欢呼雀跃,高兴得很。所谓人领着不走,鬼赶着飞跑。我们看今天社会上出现的什么落降头、下蛊、碟仙、看相、看手纹,等等,五花八门,热闹非凡,皆因世人邪见太深,没有辨析正邪的能力,正知正见难以确立,才会招致邪魔外道的侵扰。

第五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有无量无边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设有毁犯。闻我名已。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这第五大愿是因戒而发。无量无边是佛发愿的广阔,他是以三千大千世界作为发愿的基础的。药师佛说,愿我以后成佛的时候,如果有众生,不论是在哪一个维度,在任何一个空间,任何道中,如果能够在药师法门当中,修行清净的梵行,我皆令行者戒体圆满,而不缺失,而能具足受持三聚戒。若一时迷惑了,而毁犯了戒法,也能由于闻我药师佛的名号,而还到清净的本体上来,不至于堕到恶道之中。

读到药师佛的第五大愿,也许有人会说:“是这样的吗?那怎么还有那么多人下堕呢!”我们反过来看,如果没有药师佛的名号在世间尚存,这个世界还不知道要堕落到什么程度。尽管现在道德水平在一路下滑,但是,佛的愿力会让任何事物达到一个状态后再反过来。所以,我们要大力弘扬药师法门,以使这个沦丧的世界不再继续下滑。

这第五大愿是针对修行人能否持戒而发的。这对大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药师佛已经用慧眼观察到未来众生大多是不肯持戒的。释迦佛说药师法,是利益像法时期的众生的。因此,药师佛用慧眼观察众生大多不肯持戒,还是针对像法时期的众生而说的,更何况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呢!

在世间修行真正受戒的人会有戒体。戒体就是身体里面的又一个生命。你千万不要想得精灵鬼怪的,就是有一股能量摄持于你。这个戒体在受戒之时就存在了。什么叫受戒之时?比如说,上师在传戒的时候说:“自皈依佛,不杀生,尔今能持否?”那边回答:“能持。”这个戒体就存在了。什么时候这个戒体起作用,你能发现它的存在呢?就是当你要犯戒的时候。这个戒体会护持你。比如说,你已经持了不杀生戒,可是有一天,一个机缘又使得你要杀生了。在操刀的一刹那,那个戒体会让你想起来,你是受过戒的,这个刀你就下不去了。能让你看到你犯戒的那个东西为戒体,它是一种内在的清净的能量。这是人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所建立起来的护持你的一种能量。它能够保护一个修行者,一路走过来,没有缺失地完成修行的过程。但是,如果持戒之人平时不严谨,戒体的能量不够大,戒体便不够坚固、有漏,修行起来就会困难重重。为此,药师佛发愿,令一切修行者得不缺戒,戒体没有缺失,是完整的。有缺失便有漏,有漏水就装不满,持持犯犯,边装边漏,白忙一生。

《大智度论》上说:“凡夫持戒至于佛地,如渡海浮囊,中盛空气,无少缺漏,方渡彼岸。”囊即喻戒,就是我们说的救生圈。戒行无缺,方至佛地。若稍有漏,就像浮囊有孔。救生圈一有孔了,那就会沉没,故戒也者袁不可须臾离也。否则,你到不了彼岸。实际上到最后这个戒是没有的,是无所谓戒不戒的。可是在过程之中,戒是非常重要的。你在渡海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戒体的护持,救生圈一直在漏气,最后一定要沉沦的。因此,传戒者须如法传授,受戒者须如实受持,方能具足,无所缺漏。

我曾经走过一个寺院,位于一个偏远的山区,生活条件很清苦,徒弟们护持着这样一个道场非常辛苦。然而,唯其有这些徒弟们的护持,师父才能在那里讲经说法。但是我发现了一个状态,徒弟跟师父说话的时候非常随意,不起恭敬心,我心里就万分地替他可惜。一个大冬天,一个徒弟用自行车从山下很远的地方弄来了一篮子的菜,一身的汗,非常辛苦。回来后把菜篮子往地上一扔,就对师父说:“让我坐一会儿,我都累死了。”那一刹那,他白累了,可惜不可惜啊!护持了一个清寒的道场,有了如法的师父教授,然而,就这么一点点的事情,什么都不在了。等到做饭的时候,师父对他说:“不早了,你也歇了半天,该去做饭了。”这个徒弟出来的声音更厉害:“你怎么不做?天天都是我做饭!”一肚子的埋怨。所以得不缺戒非常不容易,你做了一百件事情,一句埋怨的话,就把你前边做的所有的事情都给否定掉了,一件事情足够你漏完。只需要一念之中,就退回到零。退回到零还倒好,就怕是退回到负数,这就有业障了。于是,我对这个徒弟说:“师父啊,你少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那该多好啊!”他回答说:“你看他们都不自觉,就我一个人在干。”我说:“那你就不要干,你做它干什么?你做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今人的状态。

佛菩萨给每一位寻找一个机会,希望你顺着这个台阶积累资粮往上走。你千万不要想反掉了,不是佛菩萨有事求你呀!你算老几?一定要以这种心态:给我机会了,我就一定努力,别的什么都不想。不要去讨价还价,该得的我得,不该得的我不得,那是后边必然的结果。讨价还价便生怨恨,怨恨一起,就造业了,资不抵债,那还不如把做事的机会留给别人。得不缺戒,无所缺漏,你才能真正地谈修行。

三聚戒,一是摄律仪戒;二是摄善法戒;三是饶益有情戒。

摄律仪戒,即是持身口意七支等戒,包括你一切的行为、举止,身口意三业之戒。摄善法戒,就是修一切善。我遇到很多修行人,往往摄善法戒做得很好,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摄律仪戒时就不去在乎了,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把持摄善法戒所做的功德又放出去了。上面说的那个徒弟,就是这个状态。具三聚戒就是只往里边充气,没有向外漏失。摄善法戒,就是道资粮戒。

一谈戒律,不出止持二法。摄律仪戒是止法,摄善法戒即是持法。止即是止一切恶行,叫诸恶莫作。持法即是修一切善法,所谓众善奉行。遇到了善事你没有去做,依旧是犯戒。尤其大乘菩萨戒,这个更是非常重要的。菩萨戒非常严格,是在心念当中去体现的。但得有我,但得有私,即犯菩萨戒。举心动念都在戒的约束之中,菩萨戒是在生命自我革命之中的。如果你是修小乘罗汉果的,诸恶莫作是基础;如果你是发愿修大乘菩萨道的,那你在此基础上还要努力去做事,众善奉行是重点。

饶益有情戒是在菩萨行中广行四摄,利益众生。如果你不行利益众生的事情即为犯戒。戒是修行者一道严格的墙。定慧你可以慢慢来,戒不可以,不存在我慢慢地持戒。犯了永远就是犯了,在你的生命里边就是一个业点。本来戒不出自身,是以自己的行为作为戒的基础的。也就是说,一个修行者的本分在戒体之中。而菩萨是以度生为本分,度生是他的基点。因此,菩萨的戒是以度生为持戒,是以能否舍我利他为基准的,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药师佛的第五大愿,是让无量无边的众生,凡修佛法者,都能得戒行圆满,没有缺失。当然这个众生也包括你我。前边我讲过了,愿是有能量的,这个能量是可以摄持众生的,你只要跟它同体,你就被它摄持。但是,药师佛还是不放心,即便是在他的能量的摄持下,他知道还会有修行者犯戒,于是佛显婆婆心肠,接着说,如果有人在我发完这个愿,被我的能量摄持以后,业力不可思议,还会再犯戒的话,那他只要听到我的名号,立即会还回到清净本然之地,而不会令他堕在三恶道之中。你那个时候如果犯戒了,赶紧持药师佛的名号,不至于因你在修行中犯了戒而堕到三恶道。否则这不是太亏尧太可惜了吗?

药师佛这是又往下放了一层,在后边又托了一下。你看看,佛这是在给我们上保险。左一层、右一层的保险给我们上了,但是还有人堕。为什么还会有三恶道?大家千万不要误会,认为有佛的愿力所在,因此我就是犯戒也不要紧,不会堕到恶道之中。不是这样的,这是有前提条件的。第一是在药师法中修行梵行,在此过程当中,无意间犯了过失。第二是要如法忏悔,永不再犯。你首先要看到自己有所毁犯,戒体有所损失,有忏悔心。忏悔心是作为弥补戒体损失的条件。你忏悔的时候,要看到自己的问题,并且警醒自己千万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这个时候,你才能得不缺戒。如法修行,如法忏悔,才能不堕恶道,而获得解脱。

药师佛的第二、三、四愿是依定慧而发,这第五大愿是依戒而发。

同类推荐
  • 《神圣家族》导读

    《神圣家族》导读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第二辑的一种,主首先介绍了《神圣家族》的写作缘由及其成书过程,然后分析该书的文本结构及其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理论要旨,随后依照原著结构逐节进行解读。书稿主要阐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变化脉络和理论发展逻辑,描绘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初始形态,进而指出《神圣家族》的理论意义及现实影响,提倡真正理解和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星云日记42:检查心念

    星云日记42:检查心念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四十二册。收录星云大师1996年7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检查心念”、“拥有一切”、“开发心田”、“包容力”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星云日记20:谈空说有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册。收录星云大师1992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谛听谛听”、“竖穷三际”、“谈空说有”、“宁静致远”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新竹

    新竹

    上学的时候,每次去办公室,老师们之间的悄悄话永远都是我们好奇的对象。而现如今想进一家公立学校教书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名普通二本学校毕业又不是师范专业的王嘉树,到底是怎么教书育人,让年薪达到几十万的?
  • 洪荒第三者

    洪荒第三者

    准提“我佛渡化东土,乃天定之术,何人敢拦?”李渊“紫霄宫大门焊上了,鸿钧老祖一时出不来了,天定也没用。”接引“我师弟二人乃天定胜人,你能奈我何?”李渊“我本体混沌魔神成圣,一会儿就来,你别跑。”QQ群:628310008
  • 天狐守候

    天狐守候

    随着天空的巨响,天空出现了黑洞,平静终于被打破,人们终于看到了真相——他们能够安心生活都是建立在“那些人”用血肉建起的城墙上。边境的出现,人们的守望,域外的生物……这些真相一直由“那些人”守护!那些在边境守护着人类的未来的“那些人”被称为守候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花开茉语香:美男坠入琼花帐

    花开茉语香:美男坠入琼花帐

    莫名穿越,竟然成了女尊国中最不受宠的小公主,爹不疼娘不爱也就罢了,奴才也敢狗眼看人低?这双眼睛留着也没用!尊贵公主们组团来找茬?让他们后悔从娘胎里生出来!后宫里训刁奴斗恶姊,朝堂之上指点江山,曾经的受气包公主如今风华绝代!咦咦咦,身边怎么多了一堆颜值高气质好的痴情美男,各个都缠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空碎片集

    时空碎片集

    短篇虽短,细思极恐!这是一本写给忙碌者的短篇科幻小说集。
  • 公子倾城倾国倾天下

    公子倾城倾国倾天下

    未央宫,浩浩荡荡,在数国之中独具一格,傲然挺立,不涉当代政局。而因为十五年前一次难断是非的相遇,隐事的庞然大物在浑浊的大陆上搅动着。那年,少年们初遇,携手共战。那个病弱的狠毒少年,和那个健壮的阳光少年一起,倾覆天下!
  • 盛妆世子妃

    盛妆世子妃

    【狡猾狐狸VS温柔大灰狼】她:一个出生于现代百年世家的鬼医天才,凭心情决生死。她有一个秘密:她的血是冷的,每发作一次,生命就会被消耗他:一个尊贵的王府世子,幼年时送去敌国作质子。他有一个秘密:遇见你时,我就喜欢上你了他弱冠之年,皇帝指婚,娶公主。一场阴谋,阴差阳错,她误上花轿,她成他妻。她成宠夫狂魔,天天情话,撒狗粮他不知道,因为他,她感受到了温暖她不知道,因为他,他不再无家,有她的地方就是家一段温情,一对人,一世情。(甜,爽,双宠,男强女强)
  • 星空之年

    星空之年

    人族至高军力掌控者,拥有弑神之力的星空第一英雄白灵被众神设计,传送到了两百年后。失落的两百年间,曾拥有的无敌军势与庞大舰队已不复存在,力量的法则亦被新生的神祇改写,所剩的,只有名为英雄的骄傲......还有随身携带的金手指。恶魔领主,怒焰过后万物成灰。七色龙神,一声轻吟群星破碎。绝巅神祇,亿万信徒执掌星空。白灵的金手指,不,金萝莉根本不把那些放在眼里,她只是实事求是的说,“生命无需信仰,只需存在。一切源自源自生命的力量,都是属于我的,因为,我便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