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拿破仑的30万精兵在西班牙深陷泥沼时,奥地利已渐渐走出奥斯特利茨会战的噩梦。对于这样一个一贯反对法国的欧洲强国来说,肯定是不甘于向拿破仑俯首称臣的,这一点拿破仑很清楚。此时,他不大在意其他小国是否因西班牙问题而萌生摆脱法国统治的念头,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奥地利在这时突然对法国用兵。于是,他决定立即会晤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巩固两国此前的同盟,使奥地利看到其胆敢发兵的后果:俄国将从东方攻打奥地利,而法国也将从西方进攻维也纳。
1808年9月27日,拿破仑在埃尔福特会见了亚历山大一世。拿破仑要求俄国在西班牙战争结束前随时阻击奥地利对法国的入侵,而亚历山大一世此时却对法国迟迟不从普鲁士撤军而耿耿于怀,因为法军现在正威胁着俄国的边境。此外,在土耳其的问题上,拿破仑也一直不按《提尔西特和约》行事。鉴于法国皇帝的态度,以及奥地利作为法俄之间的缓冲带的特殊作用,亚历山大一世拒绝了拿破仑的请求,他很清楚,一旦奥地利沦为拿破仑的附庸国,那么,俄国必定成为拿破仑的当然打击目标。正所谓唇亡齿寒,拿破仑的称霸野心,不得不提防。
亚历山大的态度让拿破仑甚为不悦,他又提出想同现任皇后离婚而娶沙皇之妹为妻的请求。亚历山大对此未置可否,只是说妹妹们的婚事都是皇太后做主。不过,沙皇返回圣彼得堡没多久,他那唯一一位适婚的妹妹便成为了别人的未婚妻。拿破仑最后不得不做少许让步,与俄国达成秘密协定,将芬兰和多瑙河沿岸各省让给俄国;俄国必须接受拿破仑针对奥地利的请求。尽管如此,拿破仑心里清楚,若真到了奥地利出兵的那一天,俄国也不见得会援助法国。
就在法俄两国互相猜疑之时,奥地利已经历了一场政治改革而重现异彩,奥地利人对于拿破仑的步步紧逼已然忍无可忍,国内反法呼声高涨,军队士气倍增。1809年4月9日,14万奥地利雄师在查理大公的率领下攻入巴伐利亚,与当地法军交火。这一未经宣战的突然军事行动令拿破仑及法军措手不及,此时拿破仑尚在巴黎,他的精锐部队也在西班牙难以脱身,形势异常危急。4月17日,拿破仑来到多瑙河上的沃尔特,他发现这一次的奥军在作战能力上已今非昔比,在法军的猛烈炮火轰击下仍勇敢拼杀。与之相比,现在的法军则在战斗力上下降了很多,这让拿破仑甚为担忧。虽然法军在阿本斯贝格、艾克缪尔、莱根堡等五次大会战中歼敌甚众,但法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5月13日,拿破仑又一次进入维也纳。但正在这时,查理大公将军队带出了维也纳,并毁掉了连接多瑙河的桥梁。拿破仑果断下令,命法军向多瑙河中一处延伸到洛伯岛的浅滩架设浮桥,然后再从洛伯岛渡河到多瑙河左岸。法军的先头部队在拉纳和马塞纳的率领下成功过河,占领了左岸附近的艾斯佩恩和埃斯林两个村庄。可是,后续法军却遭到了查理大公的突然袭击。拉纳急忙率骑兵增援,但搭设的浮桥突然崩塌,法军的弹药落入河中。拿破仑见状急令全军撤退,此间,法军大量伤亡,拉纳元帅也壮烈牺牲。
埃斯林战役的惨败,使整个德意志地区都嗅到了拿破仑军事走下坡路的气息,这一地区开始不安分起来。拿破仑迅速重整旗鼓,在7月份时与查理大公再次交锋。面对奥军的合围攻势,拿破仑集中火力攻击位于瓦格拉姆和阿德尔克拉之间的奥军中枢,同时命法军右翼横扫鲁斯巴赫的奥军全线。最终,奥地利的援军没能及时赶到,查理大公合围法军的计策没有成功,他只得下令撤军。这样,第五次反法同盟的奥地利部队同法国的战争以法国胜出结束。
1809年10月14日,法奥两国签订《肖恩布鲁恩和约》,奥地利再一次割地赔款,失去了所有海洋通道以及350万居民。
凯旋的拿破仑可谓意气风发,他的帝国疆界线在不断延伸,他惩办了所有反抗他的人,所有附庸国再不敢乱起骚动,他还夺取了罗马教皇的领地,使教会再不敢反对他。英国这时候也被“大陆封锁令”搞得百业凋敝。这些怎不令他心下畅快,但有一件事却令他愁眉紧锁。原来,约瑟芬到现在也没有给他生下皇嗣。拿破仑毅然于12月15日与约瑟芬离婚,再于1810年4月娶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为皇后。
新婚的拿破仑很快便投入到国事处理中,他要彻底把英国击垮,然后对付土耳其,施行他的东方征服计划。正当他踌躇满志于帝国大计时,1811年3月20日,新皇后生下皇子。欣喜若狂的拿破仑立即封皇子为“罗马王”,他还兴奋地宣称法兰西帝国巅峰时刻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