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小男孩玩得高兴极了。
正当他拿着小铲子准备为他的小火车修出一条轨道来的时候,他发现在他的沙箱中部,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这实在是个讨厌的家伙。小家伙决定把它弄开。于是他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想要把它从泥沙中弄出来,虽然他还很小,可是在手脚并用以后,他还是把它推到了沙箱的边缘。这块石头相对于小男孩的年龄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要想把它推出沙箱,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还没有足够的力气。
可他似乎一定要把它弄出去,于是他用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动了攻击。可是每当有一点起色的时候,岩石便滑脱了,重新掉进沙箱里。
小男孩最后真的急了,他使出吃奶的劲儿对岩石猛推猛挤,但是最后的回报是岩石又一次的滚落了下来,并且砸痛了他的小脚丫。
最后,小男孩伤心的哭了,这整个的过程,都被小男孩的父亲看的一清二楚,当小男孩哭泣的时候,他的父亲来到了他的身边。父亲的话温和而坚定,“孩子,为什么不用上你所有的力量呢?”“可是,”小男孩回答道,“我已经用上了我所有的力量,爸爸,真的。”“不对,孩子,你还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还没有寻求我的帮助。”说完,父亲弯下腰,将岩石从沙箱搬了出去。
有时候,我们的想法常常同小男孩一样,想不到去求助别人,独自一个人在那里苦苦支撑,最后却可能落得个惨败的结局。这其中一种情况是没有想到去求助别人,另一种情况是当事人认为求助于人是示弱的表现。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与人合作,借助别人的力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很多俗语都表明了这个道理,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等。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个人不可能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的不靠别人帮助,例如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一切都是在别人的协助下才得以完成的。我们在得到别人帮助的同时,也为别人提供着帮助。
人类过的其实是一种群居生活。一个人脱离了别人,那么也就不具备了社会性,也无法存在了。世界是合作的世界。没有人可以单枪匹马,独自闯荡。现代社会更需要那种能把周围力量凝聚起来的人才。
一位在海外留学多年的老总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件事。
当他还是一个普通留学生的时候,有一次,他的导师要求他们四个人一组到企业去实际参与编写系统方案。由于同组的另外三个美国人对系统开发都没有什么概念,所以他这位组长只好一肩挑起,几乎是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方案上交后,厂商和老师对他们的(其实是他的)方案相当的满意,第二天当他高兴的跑去看自己的成绩时,却发现自己竟然得了一个B,更令人恼火的是,那三个几乎没干什么的美国人竟然都得到了A,他很不服气,于是怒气冲冲的找到他的导师。
“老师,为什么他们什么都没做却得到了A,而那个方案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做的,却只得到了B,您不会是对我有什么偏见吧?”
“哦,那是因为你的组员认为你对这个小组没什么贡献。”
“什么,您知道,那个方案是我一手做出来的,怎么叫没贡献。”
“可是他们都这么说,所以……”
“说起贡献,您知道每次我叫彼得去开会,他都推三阻四不愿意参加吗?”
“是的,可是他说那是因为你每次开会从来都不听他的,所以他才对你的会议没有兴趣。当然就不愿意参加了。”
“那杰克呢,他写的那些烂东西几乎不能用,我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得负责为他改写厂”是呀,就是这样他才觉得你根本就没有尊重他,当然就越来越不喜欢参与,而且他认为之所以搞成这样,主要责任都在你。
“那么琼呢,她每天除了能帮我们叫外卖以外,几乎什么都不做,为什么她也能得A?”
“哦,是这样的,她本人和另外两个人认为,她对于挽救这个小组的分崩离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她也得了满分。”
留学生简直忍无可忍。他生气地对他的老师说:“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我无话可说。”就在他要转身离开的时候,他的老师叫住了他。“等一等,亲爱的,我知道,你确实很优秀,也许你在国内参加过高考,那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验,无论你的父母、你的亲戚、你的朋友多么地想要帮助你,可他们都无能为力,因为这一切都要靠你一个人来奋斗。”
“可是当你走上社会的那一天起,你会发现,这种一枝独秀型的人才竞争是非常少见的。更多的时候,很多完美的工作都是通过你与别人的合作完成的,无论你是工程师、经理人,还是多么杰出的教育者,你的成功必须依赖别人与你的合作才能获得。如果你总是这样孤立无援的独自作战而不自知的话,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到了那时,你将得不到任何援助,因为可能给你援助的人早已经被你否定掉了,他们不会认为你还需要他们的帮助。”留学生站在那里哑口无言。
他说那一次的谈话影响了他的一生,从此他改变了自己,他变得看重自己的人际圈子,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合作。也因此,他带领的团队获得了很多项国际大奖,而他本人也从中受益匪浅。他说:“坦白地讲,虽然我的团队里不是每个人都是精英,但可以肯定的说,脱离了他们,仅靠我个人,我无法获得今天的成绩。”
无论是多么矫健的运动员,只要他的项目是团体的,那么他就需要与全队的密切配合,保持他与队友的良好的默契,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众多篮球明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每进一个球,都会与队友示意,表明这份功劳是大家的。没有了团队的整体协调,任何一个运动员都不可能单枪匹马的抵挡所有对手的围攻。一个好的将领,绝不可以没有士兵的协助而杀退敌人,不论他的身手有多么矫健,面对如潮的大军,他的最终命运一定是失败。民间有句俗话,形容一个人孤立无援,最终一定失败的说法叫做光杆司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有人愿意并乐于帮助你,为你提供各种资源,你才能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只有团结他人,你手中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强大。
不幸的是,在企业管理中,常常有很多领导者会犯这样的错误,他们事必躬亲,不但让自己精疲力竭,还让周围人对他产生不满。
迪斯尼公司的迈克尔·艾斯纳可以说是最典型的“事必躬亲”的人物。谁都无法否认,艾斯纳确实曾经带领迪斯尼公司创造了传奇般的增·
长,他使迪斯尼公司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媒体巨人,因而他也成为了迪斯尼公司第二个灵魂人物。但是后来,因为他的管理方式,使得他被指责为好管闲事的“微型管理者”,而且脾气暴躁,无法留住人才,导致迪斯尼公司经营状况下滑。
艾斯纳有着自己鲜明的管理特点。他事必躬亲,亲自阅读剧本,参加每周的例会,时刻关注美国广播公司的动态。在饭店设计中他甚至亲自挑选家具,“我和每一个油漆工、设计师都探讨过。我看了建筑师的四个设计方案,但它们看上去摩洛哥风格太浓,有些则是非洲的老一套。”这是他的一贯做法。也许这是因为他是一个富于创造力和精力非常充沛的总裁,但是,公司里有能力和才华的人不止他一个,因为没有了权力和自主,所以那些精英们纷纷离开了公司,转投其他公司门下。“人们对放马后炮和被打压已经感到厌倦,”一位原制片厂主管如是说。
不管艾斯纳对此是如何的不能理解,那就是他付出的最多,却得到了这样的回报,但他的事例说明,管理者的这种做事风格是很悲哀的。综观商界,无数杰出的企业家都在向人们证明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学会借助他人力量的重要性。比尔·盖茨曾说过,“微软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我身边有很多比我优秀的人才。”著名的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志铭上是这样写的,“这里长眠着一位先知,他勇于用比自己强的人才!”而对于自己集团的管理人物——查利斯斯瓦布,卡内基亲自为其撰写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位知道如何把那些比自己聪明的人团结在身边的人。
没有人会成为超人,一个总是幻想着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解决任何事情的人,最终一定会失败,甚至是失落。
慧眼看世界
你可以有能力,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妨碍了别人能力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到因为你的存在而生不逢时,那恐怕你很快就会遭遇到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