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29700000013

第13章 说话应变把漏儿补圆

事起仓促,说话应变不当,关键时刻往往掉链子,我们称之为出漏儿。每个人都有过说话出漏儿的经历,这说明说话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无关痛痒的小毛病,有的时候小漏儿能给你捅大娄子。说话只有在一个圆字上下足功夫,方可临机应变少出漏儿,即使出了漏儿也能及时把它补圆。

说话应变的技巧要从人情世故中磨练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过面红耳赤、非常难堪的时候,这时,只有熟谙人情世故,设身处地地想想,当别人尴尬时,以高明说话技巧应变,才不会添乱子。

(1)不要冷眼旁观,尽量帮忙解围

在生活中,让人尴尬的事总是突如其来,不管你与他是素不相识,还是相知好友,在别人突然陷入尴尬境地的时候,你都该尽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解围。

王老师前几天与爱人吵架,今早刚刚和好,不知从哪儿听说女儿受了委屈的丈母娘一早便气势汹汹地到学校找女婿论理。见此情景,同事赶忙打圆场说:“伯母,怎么您来时没碰到您的女儿啊?她说要到市场给王老师买一块西装料,还要买些肉请您全家吃饺子呢!”别的老师也随声附和,老太太一听,知道女儿女婿已经和好,也不好意思再闹下去,乐呵呵地走了。事后,王老师真的请岳母吃了饺子。假如你能够帮上忙或是为别人做出解释,你都应当尽可能地帮助他走出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而千万不要在旁边看热闹、偷嘴笑。

(2)如果不能帮忙,那就视而不见

在有些场合,别人尴尬,你不一定能帮上忙,那么视而不见是面对别人出丑时最妥当最容易让人接受的一种态度。

阿林带着小王一起去他所在的公司。阿林的上司见到他们后,为工作上的事责备阿林,冲着他大发雷霆。当着朋友的面,阿林觉得很失面子,可一时又不敢顶撞怒气冲冲的上司。小王见此情景,默默地走开了。一会儿他再来时,上司已经接受了阿林的解释,并且为刚才的失态向他们表示了歉意。在别人尴尬的时候,如你实在不便插话帮助解围,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小王一样视而不见,暂时离开,让他能够无所顾虑地处理这些意外,对自己的难堪也就能够心平气和了。

(3)如果原因在你,不妨宽容待之

在一次家宴上,小翠一直抱怨沙拉鱼丸不好吃:“要是让姑妈做就好了,她做这道菜是很有名的。”姑妈在旁边微笑不语。弟弟白了小翠一眼:“这菜是姑妈今天特地做给你吃的。”小翠大惊之下,知道自己出言不慎,一时不知如何解释,脸一下子红了。姑妈笑着对小翠说:“不用难为情嘛!这菜不好吃是事实,我把糖当盐放了,明天姑妈重做,让你们尝尝并提提意见,让我这手艺更加有名。”

这类事生活中也常碰到,别人会因为无意中伤害到你而感到羞愧万分、左右不是,这时你不妨用恰当的言辞宽容待之。有人曾经在商店把一位短发的女售货员当作男售货员招呼,当她转过身,此君才发现人家分明是黛眉朱唇的小姐。小姐看到他难为情的样子,便打趣说:“明天,看来我只得穿裙子来上班了,不然恐怕连我的男朋友从背后也认不出我了。”小小的玩笑,显示出了她善解人意和风趣,也让别人的尴尬烟消云散。

紧急情况以智补圆

人生就是战场,处理同一问题也不能总用同一种方式。在遇到危机时也一样,也要考虑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时间中,要采取不同的对策,这样才能确保在危机中化险为夷。

一般情况下我们碰到的问题往往是些人际交往中的情况,即使你应变不当,最多搞得自己没面子,或者事情办砸。危害生命涉及国家大事的情况较为少见,但这并不等于一定遇不到。

春秋时期,有一次秦兵企图偷袭郑国,大军已开到离郑国不远的地区,而郑国还蒙在鼓里。这时,郑国一个名叫弦高的牛贩子得知这个消息后,急中生智,他一面派人星夜赶到郑国国君那里报信,一面又装扮成郑国的使臣,挑选几十头肥牛,乘着一辆车,迎着秦兵而去。当与秦兵将领相遇后,弦高便自称是受郑国国君之命,备了点薄礼来慰劳秦军。并称国君正厉兵秣马,训练军队。秦军将领一听,大吃一惊,以为郑国早有准备,便改变计划班师回朝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社会竞争活动中,可能要经常面临变幻不定的客观现实。在迅速变化的形势面前,要以不变应万变才行,只会循规蹈矩,是不会成为成功者的。

一天,卓别林带着一大笔款子,骑车驶往乡间别墅。半路上突然遇到一个持枪抢劫的强盗,用枪顶着他,逼他交出钱来。

卓别林满口答应,只是恳求他:“朋友,请帮个小忙,在我的帽子上打两枪”,卓别林说:“谢谢,不过请再向我的衣襟打两个洞吧。”强盗不耐烦地扯起卓别林的衣襟打了几枪。卓别林鞠了一躬,央求道:“太感谢您了,干脆劳驾将我的裤脚打几枪。这样就更逼真了,主人不会不相信的。”

强盗一边骂着,一边对着卓别林的裤脚连扣了几下板机,但不见枪响,原来子弹打完了。卓别林一见,连忙拿上钱,跳上车子飞也似的走去了。

这是一个突发性事件,任何人都无法估计它什么时候降临,任何人也无法预先做好应变的准备。所以随机应变,怎样根据眼前环境状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是一个人应变能力与分析能力的直接体现。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玛丽小姐正在屋里休息,忽然听到门外有声。她打开门,却见一个持刀的男人杀气腾腾,恶狠狠地看着自己。

是入室抢劫?是杀人逃犯?

玛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打了一个冷颤。她灵机一动,迅速恢复平静,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卖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买一把……”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高兴,你是喝咖啡还是茶……”本来满脸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

他有点结巴地说:“谢谢,哦,谢谢!”

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拿着钱迟疑了一会儿真走了,在转身离开的时候,他说:“小姐,你会改变我的一生!”

读罢这则故事,我们不仅钦佩玛丽小姐化险为夷的过人智慧,更被她那能融化世界的爱心术所折服。不是吗?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转眼间被玛丽小姐以机智和爱心挽回了,她不但挽救了自己,也挽救并改变了这个未遂的杀人犯。这件事看起来悄无声息,回味起来则是惊心动魄。因为这两位主人公的人生在这片刻之间完成了一次由魔鬼到圣贤的净化与转折,也在各自的生命驿站中立下了一块里程碑。

后来,据说玛丽小姐与这位男人结婚了。这就是说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人生就是战场,处理同一问题也不能总用同一种方式。在遇到危机时也一样,也要考虑不同环境,不同对手,不同时间,要采取不同对策,这样才能确保在危机中化险为夷。

窘境下说话以“暗”补圆

面对变化着的情景,尤其是仓促而至的窘境,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语言表达手段,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明话暗说就是很有效的一种。

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一定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说文化层次的不同,有人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有人是博学多才的教授。知识水平不同的人,表达同样的意思,说出的话却大不相同。同样,他们理解同样的一句话的意思也大不相同。我们常常听到“三句话不离本行”这样的话,如果能针对各种人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而采取相应的应变方式与他们对话,势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往今来,以口齿伶俐、铜嘴铁舌化险为夷的例子真不少。针锋相对需要敏捷的口才,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抓住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但保持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还能使对方狼狈不堪而再也不能轻辱于你。

生活中,总是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为交际双方是一种积极的参与,而非刻板、机械的迎合,所以交际情景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面对变化着的情景,尤其是仓促而至的窘境,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语言表达手段,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明话暗说就是很有效的一种。

首先是自嘲式的明话暗说。在交际中,有时会碰上因为自身的缺点或其他原因而出现的尴尬事,要是你懂得“自嘲”,巧妙地“揭自己的短”,反而会使自己败中求胜,树立良好的交际形象。

麦克阿瑟一贯以傲慢著称。有一次,杜鲁门会见他时,他不慌不忙地取出烟斗,装好烟丝,取出火柴准备点燃的时候,才问杜鲁门:“我抽烟你不介意吗?”

麦克阿瑟显然并不是真心征求杜鲁门的意见,这使杜鲁门十分难堪。因为如果现在表示很介意的话会显得有点霸道。

此时,杜鲁门看了看麦克阿瑟,说:“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杜鲁门的这番自嘲,不但自尊心得到保护,而且还向美国人民显示他的大度与宽容。还有,他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地位上,可博得美国大众的同情与支持。

再就是借物说事式的明话暗说。在交际中,常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来说明某种道理或者摆脱困境,或以某件能与话题搭上关系的物品来进行对比,达到一种形象化的效果。

在民间,有一则关于蒲松龄的传说:

有一次,蒲松龄到王大官人家去做客,被众人推到了上座,但独眼的管家却从下席开始斟酒,有意把他落在一旁不管。王大官人也想故意捉弄他,端起酒杯朝他说:“蒲先生,喝呀!”

蒲松龄端坐不动,他笑着说:“大家先别急着喝酒,我说个笑话给大家助助兴。我刚出门那会儿,碰到内人正用针在缝衣服,就以针为题即兴作诗一首,现在念给大家听听:‘一头尖尖一头扁,扁间只有一只眼。独眼只把衣裳认,听凭主人来使唤。’”

大家听了,一齐朝独眼管家看去,极力强忍笑意,于是大声叫好。这样一来,反而使王大官人及其管家狼狈不堪。

蒲松龄借用了针的形象,尖锐地讽刺了想为难自己的王大官人及其家人,不但保全了自己的尊严,也让捉弄自己的交际对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生活与工作中,你也可以假身旁之物摆脱困境,让左右为难的自己找到台阶下。

如果某人在你的办公桌前滔滔不绝,而你却不能耽搁太多的时间。如果喋喋不休的人是下属或是朋友那还好办,偏偏又是得罪不起的人物,你怎么办呢?

你可以写个纸条给同事小林:“到隔壁的办公室打个电话给我。”

用不了几分钟,电话响了。你可以大声说:“什么,马上去!这儿有位很重要的客人,什么?不去不行!那……好吧。”

一般来说,那牢骚不已的来客会示意你,赶快去。如果他没这么说,你也可以假装满心歉意,送走来客且不会伤了他那可怜的自尊。

如果把这事看成电影中的某片断,那么,电话则是最理想的道具。这么做,既不损人又利己,实为最佳解决办法。

作为女性,经常有男士的邀请,如果想拒绝又不伤对方的心,办法有许多种,借物脱困无疑是其中的妙招之一。

例如,有位男士走到你面前,说了一句:“欢迎你参加!”然后就把一张入场券递给你。这时你想拒绝他,又要让他下得了台阶。你可从皮包里拿出笔记本,打开一看,不论看到什么,都可说:“哎呀?我和小王小张约好今天去购物,你只有和别人同去了,不过还是很谢谢你。”

使用笔记本,给人错觉上面记着自己的时间安排,婉言拒绝了对方,达到了自己的交际目的。

还有拆词换字式的明话暗说。在说话时,如果把一些完整的词拆开来讲,可以表达出另外一种意义。

一次,一位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对现实中的某些状况进行评论。突然,一位学生发问道:“现在人们对‘官倒’与‘私倒’恨之入骨。但如何区别‘官倒’与‘私倒’?”

那位教师稍加思索,答曰:“官倒’与‘私倒’的区别在于:对于前者,国家国家,国即是家;对于后者,国家国家,家即是国。”

如此作答,妙不可言,赢得了满堂喝彩。

这位教师把“国家”二字拆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很好地阐释了那一组概念。

拆词换字常是对某词的拆解而重新组合或者对对方的话稍加改造,获得了与原意迥然相反的意思,从而掌握了对话中的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险境下说话以快补圆

有时你面对一个突发事件或一个刁钻的问题,不知所措固然不行,试图一五一十地把问题解释清楚也不是一个好办法。这时最好面不改色心不跳,同时迅速做出反应,以简单而又能避其锋芒的语言化解。

1972年5月,在维也纳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弗兰克尔向基辛格提出美苏会谈的“程序性问题”。

“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地发表协定呢?”

基辛格回答:“我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顿时哄然大笑。

那位记者发问的方式是选择提问,如果基辛格照他那样选择其中一个来回答的话,都不算是妥当的。基辛格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机智地摆脱了尴尬的困境。

我们不可能乞求梦想有一种完美、和谐、符合逻辑的人际关系的存在。现实中,每个人都会经常遇到一些无法料到的困境,譬如说失言、恶意谣言、被冒犯等等。

当你拿起一件精美的装饰品,问主人关于它的来历,他回答说:“这是我曾祖母的遗物。”这时,你却不小心把它掉落在地上,打得粉碎;当你应邀参加一个家庭宴会时穿得西装革履,有头有脸,而其他人却是简单的便服时;当你在人群面前发表高论,人们却在小声散布谣言时……

这些情况显然令你面子上非常难堪,你不能够视若无睹,而应该及时补救,以摆脱尴尬的困境。

第一种情况下,你应向主人道歉,相信他会谅解你内心的难过。然后,你第二天就到商店寻购礼物,直到找到合意的为止,把它送给他,并附上一封短笺说明你知道这不能弥补你损坏之物,但你希望他能喜欢它。

第二种情况,为了更好地融洽当时的环境气氛,你可以脱去外套,并表示你必须参加另外一个约会,又必须及时到达,这样可以免去更衣的时间。

至于第三种情况,明智的做法就是不加理睬,继续你的发言。就算是下来之后,也不要辩解,因为你越是在公开场合为自己辩解,人们就会越相信那些谣言,真是越抹越黑。有许多很有才气的人,都是被恶意的指控所陷害,又拼命去解释,结果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因为只要你一开始顶嘴,马上会丧失别人对你的同情和支持。

有一次,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寄给丘吉尔两张戏票,并附了一张纸条:“来看我的戏吧,带上一个朋友,如果您有一个朋友的话。”

丘吉尔回复:“我很忙,不能去看首场演出,请给我第二场的票,如果你的戏会演第二场的话。”

丘吉尔好像总是受到来自各方的恶言攻击。一次会议上,一个女议员恨恨地对他说:“如果我是你的妻子,就在你的咖啡里放上毒药。”

丘吉尔马上说:“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就马上把它喝下去。”

面对无礼的冲撞,要掌握这样的应变技巧:

(1)探求出口伤人背后的原因。出言不逊的人,内心往往有许多痛苦要发泄。如果你猜不出他有什么真正的烦恼,不妨问问。记住,对方说的尖酸话不一定都是冲着你而来的,因此,不妨退一步,想想他这样做是否有其他原因。

(2)分析说话本身是否真的含有恶意,抑或是自己神经过敏。

(3)勇敢面对口出恶言者,不要回避。

(4)一笑了之,开点儿玩笑对付侮辱你的话。

(5)通过某一举动来警告对方,令他自动停止恶言。

(6)不予理会,人家说什么,你不要马上动怒,可以顺着他的意思说下去,令他的话落空。

(7)假装懒得理会。人最怕别人认为他无聊讨厌,你可以假装不感兴趣,眨眨眼,打个呵欠,然后用一副“懒得理会”的表情望向别处。

(8)你不可能完全避免受到尖酸话的攻击,试试把一些伤人的话看作是人们失意时的正常发泄,而失意是人人都会有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尽量不去侮辱人,不过偶尔也会犯错。

失言,是容易被人谅解的,因为有很多是出于无意的。正所谓“马有漏蹄,人有失言。”在日常交谈中,难免说滑了嘴,出现了纰漏而使自己陷入窘境。

有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在一次会议上和一位要人谈话,为了想使谈话活泼轻松,于是很随意地说道:“看那一位穿圆点花衣服的女人,看到她我就反胃!”

没想到对方这样说:“那是我的太太。”

可想而知,他听到这话时的处境是多么无地自容。

这也难怪,这样的窘境总是特别地难以补救,但并不是所有的困境都是这样。

果戈理有一句话:“理智是最高的才能,但是如果不克制感情,它就不可能获胜。”如果说,我们在遇到尴尬的局面时都是心慌意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的话,在这种特殊的场合下自然会穷于应付。这时,我们不妨来个将错就错。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快捷灵巧,机智过人。有一次,乾隆想开个玩笑为难纪晓岚,便问他:“纪卿,忠孝怎么解释?”

纪晓岚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

乾隆立即说:“我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去死!”

“这……”纪晓岚没料到他竟然会这么说,“臣领旨!”

“你打算怎样死?”

“跳河。”

“好,去吧!”

但纪晓岚走了一会儿,又跑回来了。

乾隆问:“纪卿,你怎么没死?”

纪晓岚答:“碰到了屈原,他不让我死。”

“此话怎讲?”

“我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大夫从水里出来,拍着我的肩膀说:‘晓岚,你这就不对了,想当初楚王是昏君,我不得不死。你应该先问问当今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是,你再死不迟啊!’”

就凭这一句,不仅抑制了皇帝的“圣旨”,也化解了困境。

或许人人都有好奇心,他们有时会问一些根本就不适合问的东西,也许他们是无意的,但你却可以不答。比如说,一些很私人化的问题,一件涉及某方面的机密问题等。

但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假如你较重地伤害了别人,应立即承认并向别人道歉,并作自我批评,希望得到宽容,然后闭口不语,不要在其余时间再去谈论这件事。

而我们对于别人的冒失,也应表示不在意,并迅速和尽可能地使他感到自然。

消解争端以变补圆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争端,这些争端以常法去解决往往不那么轻易能解决,这时候换一种思路,找到能消除障碍的法宝,让他想争也争不起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刘复才为江夏县知事,为人极为敏捷,常常在两方争执不下之际,他一二句话就为双方打了圆场。都督张之洞和抚军谭继洵平时意见就不太一致。这天,刘复才在黄鹤楼设宴,二公及其他客人都在座。酒过三巡,诸位都有不少醉意了。忽然,一位客人不知怎么谈起了武汉江面有多宽的问题。谭继洵说有五里三分宽,他的话音未落,张之洞就说道:“不对!我记得确实,是七里三分宽。”

两人顿时争执起来,互不相让,旁边坐着的诸位客人劝说,也无济于事。一下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任由他俩争执。

刘复才坐在末座,看见席间这番争执,感到不妙,继续争下去,搞得不欢而散可就糟了。他急中生智,徐徐举起手来,说道:“江面水涨,则宽七里三分。水落,则五里三分宽了。张公是就水涨时说的,谭公则是就水落时说的。两位先生都没有错。”

张之洞和谭继洵听到这话,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席间顿时恢复了原有的轻松气氛。

旁坐的诸客为刘复才的片语解纷的机敏而折服。

人间需要“和事佬”。有机会充当这样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事。有时候,双方陷入僵局,相持不下,顾及脸面,谁也不愿做个高姿态,给对方一个台阶。这时“和事佬”就大有用武之地了。“和事佬”最高超的功夫,就是“打圆场”。

所谓“打圆场”,是指交际双方争吵或处于尴尬境地时,由和事佬出面站在第三者角度进行调解。打圆场近似于捧场,同是圆滑乖巧之为,但它没有捧场那般肉麻,而且在了结现实矛盾、平息事端的功效上,都比捧场高上一筹。“打圆场”运用得好,可以融洽气氛,联络感情,消除误会,缓和矛盾,平息事端,还有利于应付尴尬,打破僵局,解决问题。

凡事都有诀窍,打圆场也有打圆场的学问。归纳起来,面子学大师指出,打圆场的学问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说明真情,引导自省

当双方为某件小事争论不休,各说一套,互不相让,纠缠不休时,“和事佬”无论对哪一方进行褒贬过分的表态,都犹如火上浇油,甚至会引火烧身,不利于争端的平息。因此“和事佬”此时只能比较客观地将事情的真相说明清楚,而不加任何评论,让双方消除误会,从事实中反省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引导他们各自多作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达到团结的目的。

(2)岔开话题,转移注意

如果属非原则性的争论,双方各执己见,而这场争论又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那么作为“和事佬”又如何“打圆场”呢?如果力陈己见,理论一番,恐怕不会有效。这时,不妨岔开话题,转移争论双方的注意力。

南齐太祖萧道成提出要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王僧虔比试书法。君臣二人都认真地写了一幅楷书。然后齐太祖傲然地问王僧虔:“你说说,谁第一,谁第二?”王僧虔不愿贬低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于是答道:“为臣之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之书法,皇帝中第一。”齐太祖听后,只好一笑了之。王僧虔这种分而论之的回答是相当巧妙的,表面上是顾及了皇帝的尊严,君臣不能互相比较,实际上是回避了不愿贬抑自己,又不敢得罪皇帝的难题。

(3)纳精华,公正评价

假如争论的问题有较大的异议而双方又都有偏颇,眼看观点越来越接近,但由于自尊心,双方又都不肯服输,那么“和事老”应考虑双方的面子,将双方见解的精华归纳出来,也将双方的糟粕整理出来,作出公正评论,阐述较为全面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这样,就把争论引导到理论的探讨、观点的统一上来了。但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因为,所谓“各打五十大板”是不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的,那样乱批一气不利于解决问题,不可取。

(4)调虎离山,暂熄战火

有的争论,发展下去就成了争吵,甚至大动干戈,如果双方火气正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和事佬”即可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把其中一人调走支开,让他暂时脱离争论,等他们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息了。

假如你想让两个过去抱有成见的人消除前嫌;假如你的亲人突然遇到过去关系很坏的人而你又在场;假如你作为随从人员参加的某个谈判暂处僵局……作为第三者,你应首先联络双方的感情,努力寻找双方心理上的共同点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一幅名画,一张照片,一盘棋,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句谚语,一段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乃至一杯酒、一支烟都可能成为双方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成为融洽气氛、打破僵局的契机。

息事宁人以不变应万变

应变,不一定就是快人快语、一语中的而问题解决。在某些时候你不作反应、装聋作哑,反倒是一种最恰当的应变说话技巧,事情反倒可能解决得更圆满而不露痕迹。

战国时期,楚庄王亲自统率大军出外讨伐,结果大获全胜。当班师回京城郢都时,百姓夹道欢迎,盛况空前。为了庆贺赫赫战功,庄王在渐台宴请群臣。文武百官谈笑风生,无不喜形于色。庄王举杯祝贺,与众卿同欢共乐,并召来嫔妃和群臣同席畅饮。

此时,渐台上钟鼓齐鸣,歌舞不断,人们猜拳行令,兴致极高,不知不觉中日落西山。可是庄王兴犹未尽,遂命点起蜡烛夜宴,又命宠妃许姬斟酒助兴。

不巧,忽然刮来一阵大风,蜡烛都被吹灭。黑暗中,一个人趁着混乱,竟然拉住了许姬的衣袖。

许姬恼怒,又不便声张,挣扎之中衣袖被撕破。直到她机警地扯断那人帽子上的缨带,那人才惊慌地溜掉,许姬走到庄王跟前,附耳禀报了实情,并请庄王查办那个色胆包天之人。

庄王听罢,沉吟片刻,吩咐左右先不要点蜡,然后命令众卿解开缨带,摘下帽子,纵情畅饮。群臣闻言,纷纷解开缨带,摘下帽子,这时庄王才命人掌灯点烛。在烛光之下,但见群臣绝缨饮酒,已无法辨认谁的缨带被扯断了。庄王就像没发生这件事一样,与众人饮至深夜方散。后来,庄王再也没有提起此事。

又过了几年,庄王出兵伐晋,命襄老为前军统帅。襄老回到营地后,召集属下商讨策略。其部将唐狡请命,愿为大军开道,不获全胜不返营。于是,唐狡只带几百名亲兵,连夜奔袭而去。由于唐狡骁勇善战,晋军被杀得落荒而逃。庄王的后续大军竟一路未遇到一个阻兵,直取郑国都城荥阳。

庆功会上,庄王称赞襄老用兵神速,勇敢非凡。襄老却说:“实非老臣之力,而是部将唐狡孤胆制敌的功劳。”

庄王遂召见唐狡,并当众加倍赐赏。唐狡忙跪下道:“臣受君王之恩赐已经很厚了,哪敢再领赏呢?”庄王惊讶道:“寡人并不认识你,怎么说受过我的赏赐呢?”唐狡愧色满面,低声谢罪:“绝缨夜宴上扯住美人衣袖的就是我。大王不追究我的死罪,我一直感激你,没有一天忘了这事,所以这一次我率军进攻,是准备以死相报。”

在场的大臣听了,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庄王命令人们解缨摘帽,一时间对庄王的做法,都非常敬佩。襄老不禁赞叹道:“倘若当初君王不能容人之过,谅解别人,而是在绝缨夜宴上明烛治罪,又怎能得到唐狡拼力死战呢?”

庄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没有小题大作,而是以平静的语气命大家一起解缨摘帽、息事宁人。无独有偶,唐代宗算不得一个明君,但他也曾以不变应万变的说话方式,施展装聋作哑术,平息了一件不大不小的纷争。

唐代宗时,郭子仪在扫平安史之乱中战功显赫,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因此唐代宗十分敬重他,并且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暖为妻。这小两口都自恃有老子做后台,互相不服软,因此免不了口角。

有一天,小两口因为一点小事拌起嘴来,郭暖看见妻子摆出一副臭架子,根本不把他这个丈夫放在眼里,愤懑不平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就仗着你老子是皇上!实话告诉你吧,你爸爸的江山是我父亲打败了安禄山才保全的,我父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所以才没当这个皇帝。”在封建社会,皇帝惟我独尊,任何人想当皇帝,就可能遭满门抄斩的大祸。升平公主听到郭暖敢出此狂言,感到一下子找到了出气的机会和把柄,立刻奔回宫中,向唐代宗汇报了丈夫刚才这番图谋造反的话。她满以为,皇父会因此重惩郭暖,替她出口气。

唐代宗听完女儿的汇报,不动声色地说:“你是个孩子,有许多事你还不懂得。我告诉你吧:你丈夫说的都是实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仪保全下来的,如果你公公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天下也早就不是咱李家所有了。”并且对女儿劝慰一番,叫女儿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话,乱扣“谋反”的大帽子,小两口要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在皇父的耐心劝解下,公主消了气,自动回到了郭家。

这件事很快被郭子仪听到了,可把他吓坏了。他觉得,小两口打架不要紧,儿子口出狂言,几近谋反,这着实叫他恼火万分。郭子仪即刻令人把郭暖捆绑起来,并迅速到宫中面见皇上,要求皇上严厉治罪。可是,唐代宗却和颜悦色,一点儿也没有怪罪的意思,还劝慰说:“小两口吵嘴,话说得过分点,咱们当老人的不要认真了。不是有句俗话吗:‘不痴不聋,不为家翁’,儿女们在闺房里讲的话,怎好当起真来?咱们做老人的听了,就把自己当成聋子和傻子,装作没听见就行了。”听到老亲家这番合情入理的话,郭子仪的心里就像一块石头落了地,顿时感到十分轻松,眼见得一场大祸化作芥蒂小事。

小两口关起门来吵嘴,在气头上,可能什么激烈的言辞都会冒出来。如果句句较真,就将家无宁日。杀人不过头点地,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唐代宗用“老人应当装聋作哑”,来对待小夫妻吵嘴,不因女婿讲了一句近似谋反的话而无限上纲、大动杀机,而是化灾祸为欢乐,使小两口重归于好。他的这笔利弊得失的账算得很明白。

有些事情,你非要硬去较真,就会愈加麻烦,相反你若装痴作聋,来他个“难得糊涂”,“无为而治”,也许会有满意的结果。唐代宗对郭子仪说的那番话圆滑老练之至,说明其说话的修养已达相当高深的境界。

办公室里话圆事自圆

办公室作为工作的地方,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是正常的,一个人就是再聪明,面对七零八碎又纷繁复杂的职场“事故”,也很难都能做出恰当的反应,所以事先掌握一些办公室说话应变技巧就显得十分必要。

(1)开玩笑却遭到怒骂时

开玩笑也是人际关系的交流方式,但必须得到对方的共鸣才能成立。

自己觉得有趣对方却不以为然,这样的玩笑,充其量不过是自己在耍猴罢了!

不理会对方的心情而一味地自我欣赏,是很容易激怒对方的。

如果一个职员能看清上司喝茶时那副不高兴的神情,就不至于会想到要和上司开玩笑了。

其实,上司是早上开会时,因为科里所提出的企划方案做得不好而受到批评,没心情出去吃中饭而在办公室生闷气。

当上司向部属板起脸时,大都是因为其部属的表现令他不满。这时受到斥责的部属不但要顺着他的意思,而且要赶快找出上司不愉快的原因,这样才能化不快为愉快。

所以,遭到上司这出乎意料之外的斥责时,应马上道歉:

“对不起,我竟然开了这种无聊的玩笑!”

同时,要赶快回想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上司这么不高兴。

早上,有什么事呢?早上科长不是只去开会吗?——对了,一定是开会时受到了批评吧!这么说,问题大概出在科里所提的企划方案吧!

“我们科里所提的企划方案,怎么样了呢?”

一确定问题点,就大胆地提出。

“那个企划不行!早上开会时……”

憋了一早上的闷气,上司终于可以借着这个问答发泄出来,等事情讲完时,刚才所造成的尴尬气氛,也会云消雾散了。

(2)说那个人,那个人就到时

午休时间就快要到了,科长又出去参加业界的聚会。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办公室内一派闲散的样子,几位同事也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谈,不知不觉间就开始说到科长身上了。

李君做事认真,个性又开朗,在办公室里人缘很好,只是有点冒冒失失,喜欢一高兴就恶作剧一番。

不例外地,当他听到大家都在说科长的坏话时,便趁机起哄:

“我也这样认为,科长实在是一位老古板,动不动就要拿伦理道德、礼仪规范来数说,他根本就不知道现在是流行新潮的时代……”

大家怎么突然都变得正经八百,规规矩矩的呢?

当李君发觉情形不对时,已经大事不妙了,原来科长已站在自己的后面。

“怎么,我又哪里不好了吗?”

科长当场就冲着李君丢下这么一句火药味极重的话,糟了,李君这下子万事休矣!

在会话礼节中,最忌讳的是背后说人坏话。可是大家大概都不否认,能肆无忌惮地批评别人,是最令人感到愉快的。人都有劣根性,明知说人坏话是最要忌讳的事,可是却总忍不住要说上几句。

既然如此,明知偶尔免不了要对别人说长论短,那何不在说法上多注意点呢?至少要先弄清楚说话的场合和坏话的程度。

如果是充满个人憎恶情绪的坏话,听的人可能会有“这说得太过分了吧!”的感觉。

像这样就已超过限度,说者不但会不愉快,反而会因情绪过于激动而造成反效果。李君的情形不算是说得过分,问题在说话的地点不对。

像上述的例子,尽管上司不在,但在办公室内总是不好。另外像公司同事常去的餐馆或咖啡厅,也都不是谈论同事长短的好地方。

像李君这种情况,无理地强辩只会把气氛越弄越糟。最好的方法还是赶快低下头道歉!

通常一位通情达理的上司看到下属诚心认错时,应该都会既往不咎的,至少也不会让属下难堪或下不了台。

科长听到李君的道歉后,反而装蒜似地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既然科长已经故意佯装不知了,李君这时就要心存感谢地在表面上唱和着说:

“还好刚才的话没有被科长听到,真是谢天谢地!”

换句话说,就是彼此都装糊涂,这样才能化解尴尬的气氛。

可是事后,必须谨记这个科长明明听到却放自己一马的恩惠,而在往后的工作上好好地表现以作回报。

(3)别人叫不出自己的名字时

在外面邂逅以前认识的朋友或同事,待上前去打招呼时,却因对方记不起自己的名字,致使彼此尴尬而散。这种情况应该很多人都曾有过吧!

例如参加讨论会或公司集训时,碰到过去曾经在一起工作的老同事,于是自己便很兴奋地过去打招呼:

“赵老,好久不见了,您好吗?”

对方也像看到了熟面孔似地回答,可是寒暄问候的话一讲完,对方就显得很局促不安而想找理由离开。

假如您碰这种情形,您会如何应变呢?

尤其像演说家等之类经常需要和很多人接触,虽然别人对他了若指掌,可是他却经常无法一下就叫出别人的名字。

通常遇到这种情形时,他们都会很自然、直截了当地向对方请教,譬如说:“请问您贵姓大名?”或“您是哪位呢?”

可是对一般人来说,这种开门见山式的问答,似乎令人很难启口。

还有,就是叫不出对方姓名时,既不敢开口请教,又害怕被对方看穿真相,因此,心虚、不安,于是当然就想要尽早离去。

前面的例子中,那位姓赵的老同事,说不定就是心虚而想离去。这时,你就应该很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夹在谈话中。譬如:

“最近偶然也会碰到当时跟我们在一起的伙伴,他们还是老样子,仍然取笑我叫小呆。想从前,真是多亏您的照顾……”

这样对方可能就比较能安心,至少不会急着想要打退堂鼓。

人总难免会有忘记别人名字的时候,因此将心比心,即能体谅别人的处境,尽量避免让别人出洋相。

相反地,要是自己想不起对方的名字时,怎么办才好呢?这时您可这样去应变:

“对不起,您可否给我一张名片?”

“嗯!名片吗?!”

“是的,拜托!拜托!”

或许,一开口就讨名片,别人会感到唐突,因此,您要非常不介意似地,等接过名片后,再说:

“以后有机会,我即可很快地凭这张名片和您联系了……”

然后,你就可以依名片上的姓名来称呼对方了。

(4)名字被叫错时

名字类似的同事在同一个集体内,经常会有张冠李戴的笑话发生。

像朱华先生就是这样。因为在同一公司内凑巧就有一位老同事叫做“陈华”,因此,他就经常被误叫名字。

今天一位新分配来的女职员一时疏忽,又叫他“陈华先生”,他感到非常懊恼,因此就默不吭声不理睬对方。

这样做对吗?

首先要忍住一时的气愤。

被当面叫错名字,不论是谁都会觉得不舒服。可是当事者在那一瞬间的对应,将会造成极端不同的结果。

中国字有很多同音异字的情形,譬如一个名字叫做“健”的人,难免会有被错写成“建”、“贱”……这时候倒可以说:

“对不起,我的名字是健康的‘健’呀!此‘健’非彼‘贱’哦!”

名字被弄错时,这种近乎诙谐的指正方法,反而会令大家皆大欢喜,更加融洽。

一个经常跟自己碰面的人,却搞不清自己姓氏名字,这是很令人不愉快的事。可是,这也不是什么不能忍受的事吧!既然对方记不清楚,自己干脆再报一次姓名就好了,譬如:

“我是朱华呀!这个名字也实在是太平淡了,不好记。”

其次,把自己的特征和名字连在一起。

一时疏忽而弄错姓名的事,似乎屡见不鲜。其中有很多是没有把对方的姓名和外貌记清楚,所以才造成把别人姓名张冠李戴的错误。

无论如何,对被弄错姓名的人而言,如果不想办法叫对方记住自己,以后仍会经常有不愉快的情形发生。最好的应变方法之一,就是把自己外表的特征和名字连在一起告诉对方。

同类推荐
  • 当下的修行——要敢于舍得

    当下的修行——要敢于舍得

    舍得,顾名思义,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就必须先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和态度。本书全面论述如何学会舍得,舍是放弃失恋的痛苦,放弃屈辱留下的仇恨,放弃争吵,放弃虚荣,放弃对权力的欲望,放弃对名利的争夺……该放弃的都勇敢而果断地放弃吧!这种放弃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进;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一种寻求主动的人生态度。退一步,海阔天空。当你把那些应该放弃的都放弃时,你会发现自己一身轻松,那种因为放弃而感受到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你也会因为放弃而得到更多。
  • 朋友一生一起走

    朋友一生一起走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指个人按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性,是人们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故事全集——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主动工作的24堂课

    主动工作,提升个人的品牌价值;自动自发,走向卓越的行动法则。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条前进的道路,这条道路要凭借我们自己去开拓进取,主动承担事业中的荣誉和挫折,将它们视作工作中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不要逃避,不要退缩,主动承担,勇于进取!
  • 遇见幸福的自己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

    遇见幸福的自己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

    这本《遇见幸福的自己:人生需要放下的66个理由》我们生活在世间,往往面临诸多的不如意,比如,生活的平淡、工作的压力、人情的冷漠、婚姻的痛楚……很多时候,都被烦恼束缚,苦不堪言,痛不欲生。为什么有这些心理状态?都是因为我们太执著,放不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为了繁杂琐事,眉头紧锁?佛家有云:“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放下妄想执着,放下烦恼,放下欲望,放下一切贪嗔痴,生活得自在超然,幸福的感觉定会潜滋暗长。
热门推荐
  • 星纹龙骑士

    星纹龙骑士

    如果得到了一枚幸运硬币你会使用么?一面天使,一面魔鬼!天使能让你获得三样奖励,魔鬼却会诅咒你三生三世。秦叶使用了,于是他穿越了,这便是三样奖励当中的一样。另外两样奖励被他抽中了武功秘籍大礼包,一部老得都快被人忘记的电视剧《天下第一》当中最强的两样神功《金刚不坏神功》和《吸功大法》,还有一样卷土无限流的神技——切割术。于是乎闷骚的他开始风骚了,带着一只萝莉外表的龙种星辰兽一起在异界开创了属于他的传奇……问:“一个萝莉控+一只萝莉龙=什么?”答:“龙骑士!”
  • 超少年密码之蓝眸幻影

    超少年密码之蓝眸幻影

    一年前发生的暴动是否已经平息?夏常安的突然出现又预示着什么?这又将是一场理性与感性的角逐。然而故事的尽头却是一个新开头。这是一篇很正经的同人原创续集。不喜勿入低智勿入文笔渣请轻喷。欢迎关注作者微博——@俯视星尘
  • 重起修真路

    重起修真路

    看都市少年如何在饥饿中生存,在意外中成长。重起这颗在封神之后大修士放弃的修真废星。。。。。地球。在现封神榜,众神回归。
  • 剑逆天道

    剑逆天道

    夜幕覆盖了大地,所衍生出来的就是罪恶和堕落,而在这个堕落都市里显得犹为明显。奢靡的背后,很多时候就是痛苦与无奈。但是背后就是背后,表面的繁华还是吸引了无数向往“光明生活”的年轻人来到这个城市,而墨云就是其中一个。只可惜墨云也跟随着大家从一开始的向往,到屡屡的失望,直至最后的迷茫。
  • 大法行

    大法行

    一花一木皆有影,半生半世念难平。我欲望穿天上人,忽闻凡间默默声。仙路褴褛尝寒苦,斩棘寻道至林深。唯恐神灵问归处,植种生根花果心。
  • 全能人生赢家

    全能人生赢家

    孤儿王辰本是繁华都市中一名普通的学生,却因为一次偶然结识了英雄联盟里的英雄,实现了无数英雄联盟玩家只有在梦里才敢想的事情,从此踏上了一条人生的超神之路!
  • 太子帝师

    太子帝师

    太子命运多舛,帝师殚尽竭虑,兮兮相印,共赴磨难,终成一段佳话。这是江湖,更是天下!这里是一个仙与江湖同在的世界,在这里的所发生的故事,是命运,又不是命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越王剑之天下第一剑

    越王剑之天下第一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出,天下乱,江湖再次掀起血雨腥风。传说夏朝统治者孔甲曾经有三条龙,两条交给了御龙使刘累饲养,一条则留在了自己的宫殿之中。这剑乃是夏朝帝王的传家之宝,当年夏臣邓云就是凭借这“天下第一剑”在禹州地界,屠公龙,伤母龙,捉雄雌两条小龙。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沦为阶下囚,送金银美女方才保全性命。勾践卧薪尝胆,最后复国,勾践尝的胆不是寻常胆,乃是龙胆。勾践不离手的剑,乃是“天下第一剑。”江湖传说越王勾践的“天下第一剑”重现江湖,得剑者可雄霸武林,统一天下。各大门派高手纷纷出动,加入到夺剑队伍当中。
  • 灭世天威

    灭世天威

    混沌初开,天地黑暗。由亿万年之久诞生出一个能量体,疯狂吸收周围的混沌之力--进化出混沌天神。混沌天神用身体三分之二的力量,将空间一分为三,创立人神魔三界。创造逆天神法和逆天炼器法后消失与三界。神魔自认是高等种族。誓要将此秘法占为己用,以此统治三界。而后,三界的血雨腥风从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