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请求并不熟悉的人办事,也是一样,不要一次把礼送完。想想看,把10万元分成10次,每次一万元送出去,是不是比一次送10万元效果要好很多?把礼物分成多份,可以加深对方的印象,混个脸熟。
许多人缘好的人,正是因为懂得在人际交往中制造双方多接触的机会,提高彼此的熟悉度,从而使彼此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一位推销员就因为懂得这一道理,取得了良好的业绩。谁都知道,想取得一家公司的团体保险,必须要先说服公司的领导。不过,这些领导通常忙得没有时间坐下闲聊。因此,一般的推销员只要遇到某领导有一点空闲时间,便抓住不放,结果,虽然得到了长谈的机会,却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导致推销失败。
而这位成功的推销员不同。他不求与客户一次见面时间长,而只求见面次数多一些。只要见到公司的领导很忙碌,他便迅速离去,对方心存感激,就对他产生了好感。这样三番五次后,对方就想,“这人满热心的,又来了”,终于感动而答应入保。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到:如果想缩短与对方的距离,增加对方喜欢自己的程度,可以多制造见面的机会。
比如,你想通过向上司汇报工作,赢得上司的注意与重视,那么与其一次汇报很多,不如经常汇报。
报告,是一个人对自己工作业绩的总结,也是与上司交流的一种方式。上司通过报告了解下属的工作状况、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是否经常汇报,是下属能否得到发展机会的关键所在。有一句管理名言是这样说的:下属的报告永远少于上司的期望。上司都期望从下下属那里得到更多的报告,因为下属及时的汇报能让上司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有的下属会想,经常向上司汇报,不如一次汇报的时间长一些,更便于与上司进行深入交谈。但是上司通常很忙,找到长时间汇报的机会并不容易,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相反,经常汇报,与上司接触的次数多了,表现你的能力的机会也就多了,上司了解你、提拔你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此,你最好经常向上司汇报:完成工作时,立即汇报;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按时汇报;预计工作会拖延时,及时汇报。这样,与上司越熟悉,上司越可能喜欢你、提拔你。
男女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一般女性喜欢的男性,除了体贴,还需要有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次长时间的见面,效果不如多次较短时间的见面。而且男性不考虑女方的立场滔滔不绝地说话,只会引起女方的反感。聪明的男人不会一开始就来个长谈,而是分成好几次短时间的见面,使女方认为他是个很懂得人心的男人,而逐渐喜欢他。
心理妙计
亲人、朋友之间,要经常见面、沟通,保持各种形式的联系,情感才能不断加深,所谓“大事小事勤商量,有事没事常来往。”对于初次见面或很忙碌的人,如果想要说服他,也不要认为这是最后的机会,而应该努力创造多次接触的机会,拉近彼此的距离,才更容易成功。
20.交往适度效应:不能对人“好”过度
什么是交往适度效应
我们讲过互惠效应,就是人们对别人给予的好处,总想要同等地汇报。于是有的人以为,他如果对对方特别好,对方也会对他特别好。其实,互惠效应如世间一切规律一样,就是适度最好,过犹不及。
心理学家发现,你对别人过分地好,在人际交往中“过度投资”,其实反而会对自己不利,或者对彼此的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叫做“交往适度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交往适度效应
为什么说,对别人的“好”不能过度呢?对别人过度地好,可能引起三个不良后果。
对一个有劳动能力、理智健全的人来说,独立和付出是个性成长的需要。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心理学家霍曼斯曾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一样,就是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这也是我们在互惠效应中阐释过的。
正因如此,虽然人有自私的本性,不希望得到的少于付出的,但出于互惠效应,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让人心理失去平衡。因为这会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对方,而在心里感到愧疚,感到欠对方的情,这种心理负担会使受惠的一方只好选择疏远。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更融洽、密切。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人如果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所以我们不要把好事一次做尽,要留有余地,或者给对方回报的机会。
第二个不良后果是,对对方过好,会令对方对这种恩情感到麻木,时间长了,就不觉得你对他有多好。
中国俗语说,“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说,你对别人适度地好,对方会感激你,也会回报你;但如果你对对方过好,对方时间长了就麻木了,而你某一次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反而会引起他的不满而得罪他。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把对方给“惯坏”了。
这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中经常可以看到。如果你对子女过好,娇惯子女,会让他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一旦将来让他独立解决困难,他就觉得你对他太不好了。
法国文学家鲁索曾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中国古代也有一句话,叫做“惯子如杀子”,是说娇惯、溺爱、放纵自己的子女,也就等于是杀了他(她)。事实上,正是为数不少的父母亲手把孩子送上绝路——或好勇斗狠、或飞扬跋扈,最终违法犯罪以致高高站在了断头台上。
父母虽然爱孩子,但是一定要注意爱的有“度”,超过了这个度,反而害了孩子,而且孩子将来也不会感激你对他(她)的这种“好”。相反,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适当的严格教育,反而可能促使孩子成才,也会在将来感激你的教育。
夫妻之间也存在这个规律。有时候,妻子对丈夫太好,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什么事都对他百依百顺,反而让对方轻视她的感情。因为人们对于太容易得到东西就不懂得珍惜了。而对方对你付出的不珍惜,反过来可能引起你的怨恨,结果在感情上形成了恶性循环,不利于夫妻感情的健康发展。所以,在爱情关系里面,一个人不能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而应该适当地向对方提出索取,以保持感情付出的平衡。而且你要让对方注意到你的付出,这既可让对方感到你对他(她)的爱,也促使他(她)在情感上回报你。而这种互相付出和回报,又会逐渐加深彼此的感情。
在管理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有的老板一开始比较仁慈,给员工较高的工资。可是市场风云变幻,后来生意发展不顺利,公司财务吃紧,只好又降低员工的工资。这就导致了员工的抱怨。作为老板,应该在开始的时候就避免过于乐观,不能把员工工资定的太高,因为你提高他的工资他高兴,你一旦降低,他就怨你,人大多如此。为了鼓励员工的积极性,可以许诺年底的奖金,同时以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为前提。
对别人过好的第三个不良后果,就是容易让别人觉得你心太软,不怕你,对你无所忌惮。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之辈,所以让自己有点威严,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让自己更有影响力。如果你总是对别人太好,会让人觉得你善良而软弱,容易利用。尤其是作为领导,尤其要懂得恩威并施的手段,既要有软的一面,也要有硬的一面。
心理妙计
我们对别人好的过度,会使别人难以承受,或者不懂珍惜,或者觉得我们心太软,对人际关系起到负面的作用。因此我们对别人的“好”要适度。
21.皮肤饥饿效应:爱他,就多抱抱他
什么是皮肤饥饿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皮肤饥饿”,是指那些在小时候很少得到母亲的拥抱、亲昵的孩子长大后形成的一种潜在而又深刻地对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渴望感,如果这种感觉过于强烈,就会导致一种病态的情感需求。
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时能充分地享受到母亲的“皮肤接触”,就不会形成心理的“皮肤饥饿”,他会对自己所获得的爱感到满足。这对培养日后的情绪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关爱别人的能力都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不仅对于孩子,即使对于成人,皮肤的接触也是非常重要的。成年人如果缺少了皮肤接触,同样会产生“皮肤饥饿”的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中的皮肤饥饿效应
众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抚养婴儿,除了要给他们及时周到的以外,心理上、感情上的关怀和爱的抚慰同样十分重要。
一般人都认为,刚生下来不久的婴儿不会有什么情感和心理活动,其实不然。很小的婴儿就已经具备了情绪反应的能力、无意识幻想的能力。从这时开始,母亲和婴儿就会通过一种“亲情”的纽带来交流感情。如果婴幼儿能够充分地感受到母亲的爱的表达,就会对日后健康的身心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实验表明,孩子与母亲的身体接触(肌肤接触),对消除孩子的不安和形成孩子情绪稳定的性格发挥着重要作用。婴儿和母亲(或照看者)之间亲密、持久的依恋关系,是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需要。孩子与母亲依恋关系的质量,将会影响到他今后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等方面。
其实,“皮肤接触”不仅仅包括与婴儿肌肤的接触,它同时包括通过皮肤接触让婴儿感到的母体的温暖和柔软,包括母亲注视小宝贝时的眼神、表情、温柔的话语,轻轻的摇晃产生的韵律感以及母亲的呼吸、气味和微笑等。婴儿正是通过这些细节来感受母亲的爱的。所以说,我们要重视对该子早期的情感关怀,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拥抱、抚慰自己的孩子,多与他们说话、与他们逗笑和戏耍。
皮肤的接触也可以促进性格智力的发展。国内外许多人类行为学家研究证明,一个从小在妈妈拥抱中成长的孩子,他的性格和智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相反,缺少妈妈拥抱的孩子,不仅性格容易偏向孤僻,其心理和智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作为妈妈,当你的孩子张开双臂希望得到你的拥抱时,就应当尽力去满足他的要求,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特别重要的!
实际上,在长期的人类进化史中,肌肤接触一直是人类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人类的欢欣、快乐、悲伤、怜悯、情爱、关怀、帮助等等多种复杂的情感,都是可以通过皮肤间的相互接触、爱抚来传递的。
不光是婴儿与小孩需要温暖的爱抚,成年人同样需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成年人面对着沉重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外表多么强悍,内心中其实都有柔弱的一面,都渴望被他人关爱,尤其是来自亲人情感上的安慰和交流,弥足珍贵。
许多女性抱怨她们的男友或丈夫不懂温柔,不够浪漫,因为他除了在性生活时会爱抚她之外,其余时间就不懂或不愿爱抚她了,所以她认为他不关心、不爱自己。对此,婚姻研究专家的建议是:女性需要被爱的感觉!女性需要得到爱人的爱抚,尤其需要不是以性交为目的的爱抚,只有这样,她才会觉得自己被关注、被重视。所以,作为男性,如果爱一个女人,就多给她一些拥抱、一些亲吻吧,不要让你的爱人感到“皮肤饥饿”。当然,反过来,对于男人来说也是同样如此。
在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大量的拥抱,来缓解彼此的皮肤饥饿,来给彼此带来心灵的温暖。拥抱是人类心理和精神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精神抚慰的需求。西方人把拥抱作为人们日常交往的礼仪,他们认为:一个长期不被别人拥抱的人,是孤独的;一个长期不去拥抱别人的人,是冷漠的,他的感情也是枯竭的。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对老年人来说,他们历尽人世,饱经沦桑,他们的心灵也需要通过拥抱去滋养,去抚慰。可是现时的中国老年夫妻由于陈旧观念在作祟,常常分床而眠,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只有通过拥抱才能最快捷地传递和渗透相互的情感。
所以,拥抱是慰籍心灵的“鸡汤”,是治愈各种身心伤害的良药,更是发展身心健康的最佳滋补品。因此,我们大家应该一起来重视拥抱和最大限度地开发拥抱的功能。
心理妙计
要想让关系亲密的人感觉到自己的爱,就要经常抚摸、拥抱他们。这样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22.瀑布效应: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什么是瀑布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信息发出者的心理比较平静,但传出的信息被接收后,却引起接收者不平静的心理,从而导致其态度行为的变化。
这种心理现象,就像大自然中的瀑布一样,上面平平静静,下面却溅花腾雾,所以叫“瀑布效应”。“瀑布效应”使我们对别人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可能引起对方比较大的心理波澜。
人际交往中的瀑布效应
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随便说出一句话,却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其他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
一位母亲说过关于他儿子的故事:儿子刚考上大学那阵儿,并不像有些大学生,来个彻底放松,只知道痛痛快快地玩,不顾学习,而是踌躇满志,为自己定下了新的奋斗目标,准备干一番大事业。他通过班级竞选,当上了班上的文艺部长。一年来,工作勤勤恳恳,大学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在第二学年,他还准备再大干一场,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正当他满怀信心地再次预备上台竞选时,新上任的辅导员在竞选会上很随便地说了一句话:“在过去的一年里,文艺这方面没出什么成绩。”这句话,犹如当头一棒,抹杀了他一年的功劳,打击了他的自信,同时也浇灭了他的理想与追求。母亲说,儿子干脆也不上台参加竞选演讲了,工作也不主动了,更别谈学习的积极性了,“60分万岁”也成了儿子的口头禅。
一个学生对老师不经意的话,会产生这么大的触动,这正是“瀑布效应”造成的。教育学家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面部表情,都可能在学生内心掀起巨大的感情波澜,它既能让学生鼓起自信的生命之帆,也能让一个学生彻底失去前进的动力。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没有骂他们、打他们、讽刺他们、侮辱他们啊?但是他不知道,小小的言行,可能在别人心里激起很大的反应。因为我们可能不知道别人在乎的是什么,在说话的时候没有考虑太多,结果一句看似不严重的话,却可能严重地触动对方。
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多。你也许从来也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其他人的心灵产生多大的影响。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词语,可能效果也会大不一样。再比如,有的人心直口快,说话直肠子,却想不到这话让别人听着并不顺耳,得罪了人自己还浑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