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80年代的最后一年。
经过持续不断的研发,QD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光源的流明数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克斯达公司也将相关的专利保护工作做到了滴水不漏。直到此时,克斯达公司才允许孙鸿运博士发表第一篇关于QD发明及相关技术的论文。
这篇论文的发表,起初并未引起欧美国家的重视,倒是RB韩国等国家的一些科研人员很快便登门拜访,迅速切入了研究。这倒一下子推动了全球同行对QD材料技术的相关研究。
孙鸿运开始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许多学术团体邀请他前往演讲。在此期间,他陆续发表了数十篇科研论文,拥有了70多项发明专利,尤其是他在小分子QD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明了高分子发光层的QD材料技术,其低成本、高清晰、自发光、低能耗等优良的特性,使QD技术进入实际应用成为可能,并初步具备了较高的商业潜值,从而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QD应用技术研究的热潮。
“我们做科研最重要的精神是,研究不应循规蹈矩,探索必需富有创意,实验必需踏踏实实,最重要的是,自己能根据现象提出问题……。”
在欧洲的一所大学,孙鸿运的演讲多次博得了热烈的掌声。他刚下讲台,就有一位教授向他介绍一名德国知名跨国公司的总裁弗格森。
弗格森所在的公司,在研发、生产照明产品上独树一帜,在全世界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此次专程会见孙鸿运,就是想与之合作,共同开发QD材料新型光源产品。
此时的孙鸿运已今非昔比了,由于他的科研成就,一些知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聘请孙鸿运担任教授、顾问等,不少国际知名企业都许以高薪、配备专门的团队和豪华实验室,以拉孙鸿运加盟。有时,为了找到他,还通过他太太的关系进行联络。
当然,孙鸿运的头脑还是十分清醒的,他总是先了解情况,然后有选择地接受相关头衔。他对直接参与企业对QD产品的应用研发已经不太感兴趣,更喜欢到大学做兼职教授、到国际性研讨会上去进行演讲,他喜欢过相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他推辞了许多邀请,此次弗格森的提议,他也在致以“非常感激”的基础上,礼貌地拒绝了。但他还是很热情地陪弗格森就很多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讨论。
谈话结束的时候,弗格森耸耸肩膀,摊开双手,拥抱了孙鸿运,非常遗憾地说:“见到您很荣幸,我们不能合作真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但也只好这样了,希望下次有合作的机会。”
“能够得到贵公司的重视,是我的荣幸,我非常珍惜这一点。”孙鸿运握着弗格森的手继续说:“但是,毕竟我的能力、精力有限,所以也只能对您说万分的抱歉了。希望我们保持联系。”
“OK!OK!”
……
此时的克斯达公司也十分重视孙鸿运,先后授予他资深高级研究员、杰出发明家等称号。通过克斯达公司的推荐,孙鸿运还获得了美国化学学会等多个奖项,并成为美国物理学会和国际信息显示学会的会士。
许多国际性的科学报刊、杂志的封面上、文章中,也经常出现孙鸿运的大幅照片和他的研究成果,他的科学论文在全球的引用率也相当之高。
从此,在全世界,“QD之父”的美名落在了孙鸿运的头上。
然而,孙鸿运出名之后,由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性学术活动非常频繁,在克斯达公司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推动QD技术的完善工作已难以交给他来实施。最终,他离开了克斯达公司,转而到大学去当教授了。
但是,在克斯达公司,围绕QD技术的应用研究却能有条不紊地展开。因为QD的专利使用权在克斯达公司的手中,因此,克斯达公司专门成立了QD显示和照明两个应用研发项目组,丁成博士成为照明项目组的组长。克斯达公司组织人员,划拨经费,专门研制出了一套QD中试实验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投入使用,使QD照明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当然,这与丁成工艺研究的扎实功底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材料应用研究科学家,丁成博士与大学里的科学工作者有诸多不同之处,说到底,就是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有所不同。他推动科技转化的能力特别强,尤其是在科研项目的应用工艺研发上,有独到之处。大学教授往往是对科学现象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一定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对原理的研究就比较多;而丁成的研究方法则不同,他知其然,不一定要完全知其所以然,原理可以让别人去深入研究,他所要做的是一定要将已知的东西通过研发实现应有的功能,并尽可能放大,从而进入应用。
丁成对此曾经形象化地比喻道:“就如一棵枣,教授们研究的是这棵枣为什么会这么小,我研究的则是怎样才能把这棵枣做大了。”
丁成原本是研究太阳能电池的专家,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转而研究QD照明技术,并没有因半路出家而影响技术的研发。自从加入QD照明技术研发项目组,并担任组长后,经过十多年的研发,他带领团队一路披荆斩棘,攻克了许多难关,使这一技术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系统。他的专利数也在不断的上升。在欧美和RB各项专利的总数已突破200项。
丁成在进行QD材料应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时不时地会与孙鸿运进行联系,希望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给予帮助,毕竟作为“QD之父”的孙鸿运对QD材料研究有二十多年的经历,毕竟这项发明是由孙鸿运首先实现的。所以,孙鸿运对一些细节研究有许多独到之处,往往能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
但是,就QD照明技术而言,的确仍然有不少关键的技术问题一直难以突破,丁成经过多年的攻关,也仍未找到症结所在。因而,虽然早已有人说这项技术已经具备了很高的商业价值,但丁成内心十分清楚,要真正实现商业价值,估计还要走不少路。
(第二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