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墨子传》很有难度。
大秦帝国一头一尾的两把大火,几乎烧毁了秦之前的华夏炎黄文化。秦初,秦始皇为了一统舆论,巩固专制统治,烧起了那把震撼后世的“焚书坑儒”之火,春秋战国时期曾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付之一炬;楚霸王项羽攻入咸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火烧阿房宫”烧毁了劫后余生的宫廷“洁本”。“城头变幻大王旗”却是殊途同归,两把火直烧得百花凋零,“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先秦诸子的典籍多是由汉朝人整理流传后世。但在汉代的诸多典籍中,已经很少能见到墨家的踪影。从西汉初年的贾谊、晁错,到西汉末年的刘向、东汉的王充,在大量著述和典籍里,可以看到儒家、道家、法家等连篇累牍的记载,但对墨家却或是置若罔闻地只字不提,或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汉初司马谈在论述先秦诸子的《论六家要旨》里,只是对墨家学派作了简单分析介绍,同时进行了理论上的批判。司马谈的儿子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史纲,记述了自黄帝始到汉武帝止,三千多年来帝王的十二本纪、贵族的三十世家,还有对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重要人物的七十列传。一向被看作秉笔直书的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孔子老子庄子,韩非张仪苏秦吕不韦都有列传,甚至连孔门弟子也多有列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偏偏只在《太史公自叙》中提到一下墨家,只在《孟子荀卿列传》中,捎带着写了墨子二十四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有学者考证,认为司马迁《史记》中原本是有墨子传的,只是在后代失传。像墨子这样的思想巨人,在《史记》中竟然没有专门立传,应非司马迁的本意。不管这一说法是否成立,既成事实已然向后人透出不同寻常的历史信息:对于墨子学说,舅舅不亲,姥姥不爱。执政当权者视如寇仇,文人士大夫讳莫如深。
墨学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学,韩非子《显学篇》中有言:“世之显学,儒、墨也。”《孟子》也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创立墨家学派后,经数百年发展,用吕不韦的话说是“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墨家曾有过辉煌鼎盛的时期。先秦时代,墨子与孔子齐名,墨学与儒学并称,其影响力远在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之上。清代学者汪中在《述学.墨子序》中写道:“九流之中,惟儒足与之相抗,其余诸子,皆非其比。”墨家是能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另一座高峰。
韩非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站在法家的立场,向执政者点明了儒、墨学说从文武两端对统治的危害。秦始皇以法家为师,“焚书坑儒”并非只是针对儒学一家,而是把百家之言统一为一种声音。暴秦之后,“祖龙魂死秦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中国专制集权主义高度发展,在政治上各种封建制度日趋完善,学术的自由空间急剧遭到挤压,曾经“条条大道通罗马”的学术之途只剩两条路可走,要么“学成文武术,货卖帝王家”,为巩固专制集权出谋划策利益共享,如儒家;要么躲避进“桃花源”,悠悠南山采菊东篱不问时事空谈玄理。
自汉武帝采纳了大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寻找到了一条与统治者契合的轨道。尽管历代君王的专制统治术实际上呈现出“半法半儒”“儒表法里”“阴法阳儒”的策略,但儒学终究一枝独秀成为此后几千年的“主流话语”。而出身底层的墨子与其他诸子相比,显得那么的特立独行,它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流派,而且是一种准军事组织,准政治组织,是民间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把关于墨子的讲座定名为《墨子——挑战帝国的剑侠》,可见墨子为何两千多年来不会得到任何一个专制帝国的接纳和容忍。可以说墨家学派的亡失,是专制集权政治的必然结果。
墨家不能“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顺应时世而变化。于是,曾经名赫一时的“显学”无可奈何花落去,墨子的许多历史记载被刻意遮蔽和无情湮灭,墨子的生平和学说留下许多空白和谜团,甚至连墨子姓甚名谁生卒年月出身籍贯可配妻室有无子女,也成为一桩历史谜案。陈独秀曾遗憾地这样评说墨子:“假若墨学不绝,汉以来的历史绝不会如此。”
在当权者与儒法的上下合力围剿下,墨家濒临绝境,数百年间无人敢于问津。直到西晋时,鲁胜才大胆站出来,作《墨辩注》。方授楚在《墨学源流》中指出:“惟鲁胜治墨学于举世不治之日。”鲁胜对墨学的研究具有兴绝学的开创性。但是,鲁胜的《墨辩注》一书在其后的战乱中遗失,仅留存序篇于《晋书.隐逸传》中,使我们只能“窥一斑揣度全豹”。
据《汉书.艺文志》载,《墨子》一书原有七十一篇,但在各种典籍中已然是“黄鹤知何去”,只留下了一个篇目。值得庆幸的是东晋时葛洪创立神仙道教理论体系,推崇墨子。在《神仙传》中尊墨子为“地仙”。此后,道经在唐汇集成“藏”,于宋刊印《万寿道藏》,阴差阳错地在《道藏》里保留下博大精深的墨家学说。只可惜墨学的内容已经从原来的七十一篇缩减到了五十三篇。正是这珍贵的五十三篇,成为后人了解墨子的唯一历史资料。
撰写《墨子传》又很有价值。
诸子百家中,唯有墨家学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获得了显著成就。墨子学贯文理,注重实践,推崇科学,是一个汪洋恣肆博大精深的亚里士多德式的集大成者,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墨子的人生经历在多方面都为历史刻下印记:在思想史上,墨学思想对中国历史有着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其一,如果说儒家是代表了庙堂意识,那么墨学则代表了民间话语。其二,墨学思想成为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从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明显可以看到墨学思想的影响痕迹。其三,墨学思想成为中国秘密会社的精神支柱。墨家的组织形式和钜子制度,成为后世秘密结社借鉴的范例。其四,墨家思想在近代一些革命家身上得到弘扬,孙中山就是一个十足的墨家推崇者,他把墨子奉为“平等博爱”的宗师,在“三民主义”的一系列论述中,每每推崇墨学。在逻辑学上,鲁胜在《墨辩注叙》一文中,这样评价墨子的逻辑学:“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墨子所创的墨辩逻辑,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古印度的因明论,为世界上三大逻辑流派,可称之为人类逻辑学发展史上鼎立的三座高峰。墨子的逻辑学注重概念,亚里士多德侧重于命题,古印度的因明学强调推理;另外,墨子在科技史、军事史等领域,也有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