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和谐型校园文化的建构
“摘要”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谐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立校兴校之本。环境和谐、管理和谐和特色和谐是学校创造和谐校园之基。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归根结底靠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和谐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特色文化
所谓和谐,就社会而言,就是要着眼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教育而言,和谐意味着民主、法制、宽容、发展,其内涵是尊重人,宽容人,发展人,最大限度地激活人及集体的创造力,关注共同发展。何为学校文化?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积淀下来的,并为主体成员所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是一所学校的立校兴校之本。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使绣林小学这所百年老校生发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如何使学校文化与育人目标完美融合,使学校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成为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学校管理者一直思考的问题。绣林小学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走过百年沧桑岁月,积淀起深厚的文化底蕴,融铸起厚重的道德感召,具备了厚积薄发的稳健与长袖善舞的从容。在努力实现“办优质教育,创品牌学校,育大气孩子”的办学目标的指导下,创建了“以人为本,环境为基,管理为导,特色为轴,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高效率地打造了具有绣小特色及人文气息的精神家园,让师生的生活因教育而温馨,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一)环境文化:涵养“灵性”和谐之美。
和谐雅致的环境,蕴含着哲学和文化的理念,对人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古代诗人谢灵运写道: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入,游于憺忘归。
环境以其潜移默化的方式感染人,影响人,人的精神在耳濡目染中受到陶冶。所以要营造和谐的环境文化,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追求校园环境的审美化,让师生产生愉悦的内心情感体验,因而生发智慧,滋养灵性,是我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
1.和谐雅致的“景观”文化
学校以关注师生的生命价值与人生追求为宗旨,营造了积淀绣小百年底蕴及充满浓郁时代气息的校园景观文化;学校建筑整体布局合理,分“三自”实验寄宿部、“新生活教育”实验部及普通教育区三大主体建筑群,主体建筑呈三角形稳固状,并且依据建筑自身的功用,展示其审美特征,使其功用性与审美化达到和谐统一。学校绿化美化布局合理,整个校园以独立与内涵相互依存的四大景观组成:一是“新生活教育”实验楼前两棵参天的雪松,傲然挺拔,苍翠欲滴,充满了绿色生命的活力,昭示着绣林小学教育科研强劲的生命力。其西面绿绿的爬山虎掩映着铸造绣小师魂的“求真、至善、立美”六个醒目大字,它像一面镜子,时时督促老师锤炼心智、能力,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提高教师的个性品位,并通过自己的思想、言行、学识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二是普通教学区中间的中心花园,四面环绕着多边形大花坛,十几棵棕树与花坛中的红花绿叶相映成趣,假山喷泉以及“司马光砸缸”的雕塑诉说着一个古老动人的故事。“博学、多思、勤问、深究”和“尊重学生、关注生命、完善人格、追求崇高”的校训与教育警言,在花团锦簇的中心操场南北两栋教学楼上熠熠生辉,它启迪着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求知;唤醒教育关注儿童,关注儿童的个体生命。三是校园主道左边的宣传橱窗,是我校宣传的一个主阵地,“选择方法、参与过程、体验情感、珍爱生命、感悟人生、创新生活”在宣传橱窗的上方,闪闪发亮,它像一位智者,每天与全校师生对话,引导教师要唤醒儿童的主体意识,激活儿童的生命活力,让他们感觉到学习的欢乐与成长的愉悦。四是普通教学区与教师宿舍中间的后花园,其中四季常青的乔木环绕着一片小竹林,中间的几座造型别致的蘑菇亭下散落着休闲的桌椅,在竹林的掩映下如童话中的世界,这里是师生课余小憩交心的场所,被师生们称为“怡心园”。学校还在校园内不同的地点,依照地形特征,恰到好处地建造一些人文景点,如中心花园正中间的雕塑台,两个少先队员,男生拿锹,女生提桶指着前方,神情惟妙惟肖,象征着绣林小学师生热爱环保、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趣,展示着一种文明礼貌的行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2.温馨理性的“室”文化
(1)温馨满溢的教室文化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的“家”,教室的环境布置不仅要温馨美丽,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板块都能以学生为主体,成为展示学生风采的平台。因此,我们的教室文化融趣味性、教育性与主体性为一体,除了有栩栩如生的卡通画面,孩子们自己的书画作品,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更以“五有”文化建设为切入口,组成班级文化建设。
①每班有班名、班徽、班歌——构建班级主体文化
②每班有班训——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③每班有评价栏——打造班级赏识文化
④每班有公约——形成班级制度文化
⑤每班有书柜——打造班级书香文化
(2)特色各异的功能室文化
学校在阅览室、电脑房、语音房、图书室、舞蹈室等二十多个功能教室里都设计有适合各室特点的宣传图文。
(3)底蕴深厚的校史陈列室文化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建立一个校史陈列室,把学校的发展史陈列其中,可以处处透溢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辉煌的办学渊源,并定期向学生开放,进行校史教育。
绣林小学的环境文化正是在百年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累中积淀形成的,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赏心悦目,更是对师生心灵的润泽,灵性的涵养和人性的沐浴,它体现了绣林小学的办学理念和我校“十五”课题“新生活教育”的思想精髓——即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对人生命的终极关怀。
二、管理文化:彰显“人性”和谐之美。
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从人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尊严出发,把相互平等和尊重作为基本关系准则,以满足人自身的最优化发展为目标,实行民主化自主式的管理。
学校管理的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前提。因此,把大写的“人”放在首位,是一所学校生机盎然的根本,是具体形成管理理念的动力源泉。绣林小学始建于1906年,现有学生三千人,教职工近二百人,学校规模大,师生多,管理较为繁杂,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学校领导一直致力于学校管理的创新。在传承“四全管理”(即全员德育、全员教学、全员科研、全员管理)的基础上,科学高效的“扁平式管理”正式启动;以“人人育人”为理念的学校德育导师制已成功实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年级小校长”负责制已全面铺开;构建“和谐简约”的人际关系的文化意识已逐渐形成。
在“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政令越来越畅通,教师的凝聚力越来越强,班级管理越来越规范,学生们活力越来越高涨。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主导文化,正充溢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哪得妙艺开金石,惟有精诚溢心怀”,这便是科学的管理文化所产生的魅力。正是这种积极的主流文化,让每个师生都尽量做到了“以服务为本,理解先行,尊重是宝”,在自主与合作并存的团队氛围中达到了师生“双赢式”的和谐发展。
1.深入人心的“服务文化”
我们将“管理就是服务”、“教育就是服务”观念落实到日常教育工作中,并倡导“微笑服务”,即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微笑面对,互相关心爱护,让师生之间更多地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为此,我们推行了绣林小学教师承诺制,即:
(1)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
(2)与孩子交谈——与学生建立“我”“你”的对话关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
(3)帮助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
(4)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5)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倡导学生作业个性化。
(6)给孩子机会——让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7)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孩子完成学业,对学生实施个别化辅导。
(8)为家长分忧——保证孩子校园生活愉快、安全,家长无须挂念。在此制度中,师生之间更多地感受到人性的光明与和煦,感受到仁慈、宽容、敬业的力量。在教师微笑服务的人格引领下,孩子们在回应着,每天,晨曦初露的校园门口,小校长们一句句“教师,您早”,“教师,您辛苦了”的小小问候,弹奏的却是充满感激的和谐的心情。校园展示牌上,每天一句教育感言,那是教师们对教育发自肺腑的内心告白。师生们真正做到了“微笑服务着,服务微笑着”……
2.积极倡导“合作文化”
在学校这个文化生态圈中,自由表达与自主探索应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我们让每个教师根据个人的意愿和自身的潜能,自主选择适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活动。我们通过“能者为师”营造合作气氛,提供互教互学,鼓励互相进步。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做到了“备课人性化”、“做课全员化”、“听课交叉化”。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教师合作的基础上,使学校成为一个既有民主生活,又有自我表达,既有相互协作,又有个人探索的空间。
此外,我校以建立“和谐简约”的人际关系理念为指导,使教师认识到,同事之间的合作不是对与错的较量与交锋,合作更多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的沟通、理解和接纳,合作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吸呐彼此的长处,从而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我们尤其强调教师要做到当面沟通,杜绝背后议论,不搞“窝里斗”。这种和谐简约的人际沟通理念和技能改善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基本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是每位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塑的过程。
(三)特色文化:凸现“个性”和谐之美。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校的发展也存着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办得有特色。它是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决定着学校的身价地位,是学校的生命。
学校特色实际就是学校办学实现个性化,实现特色强校。真正的学校特色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是与学校文化相一致,相匹配,相融合的。要打造学校特色,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就应考虑学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特别要珍视并传承学校文化传统。近年来,学校新一轮领导班子,秉承传统并积极发展,打造学校特色,使学校三大特色品牌“英语学科”特色、“三自”寄宿部特色、“书香型校园”特色品牌越擦越亮。
1.面向未来的“英语学科”特色
绣林小学要打造学科特色,形成“拳头”学科,既要继承传统,更要面向未来。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加剧,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校校委一班人敏感地意识到英语学科在小学教育上有着广阔的前景,为此,确定了以英语学科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学科均衡发展,全力缔造英语学科精品,创建英语特色学科,并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与其紧密联系起来,达成全校教职工的共识,即一年初见雏形,拟订方案,广泛传播,让社会、家长、学生重视英语,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两年形成特色,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小学水平,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影响;三年凸显特色,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达到初中水平,使我校“英语学科”特色声名远播。形成共同愿景后,仅两年时间,学生英语成绩显著:2008年小学英语成绩在全市遥遥领先,五年级王琳等多名同学在湖北省英语口语竞赛中获一等奖。一时间,社会、家长、领导对我校英语特色创建给予了高度评价。“英语学科”特色表现了空前的辐射作用。执果溯因,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学校以环境为突破口,注重英语学习氛围的整体设计,逐步形成了以英语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是“景点育人”,即只要是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均设置英语标志,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广播育人”,即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利用广播,播放轻松愉快的广播歌曲或学生自己举办表演英语情景对话、英语广播剧、讲英语小故事、英语口语秀等节目;三是“电视育人”,即学校每周星期三下午的电视播放时间,向学生播放英语卡或英语教学片;四是“橱窗育人”,即在学校宣传橱窗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设计英语板块,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这样使学生置身于英语乐园中,看英语,听英语,用英语,讲英语,学英语,使学习英语的氛围弥漫整个校园。
(2)创设“相互激励”的对话情境。我国的英语教学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口语却难以过关,这是公认的事实。因此,我校摆脱应试英语教学的单一模式,时时处处创设师生、生生的英语对话情境。每天早晨师生的问候,你都会听到“Good morning teacher!”“Good morning students!”还有教室里的问题探讨,走廊内的活动对话,你都会听到师生饶有兴致的口语交际。在英语特色文化的影响下,我校教师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间周例会前20分钟便是我校全校教师的英语培训时间。教师们为了更好地和学生对话,提高英语水平,认真学习,用他们的行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现在,我校师生把英语学习当成了生活,当成了习惯,英语已逐步成为校园内交际的工具之一。
(3)构建“快乐英语”课堂模式。课堂是英语学习的主阵地,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以“快乐英语”为理念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成雏形。主要采用“沉浸式”教学法,即在起始阶段实施“全部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动作中全身心感受英语,在活泼优美的歌谣旋律中体验英语,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活动中内化英语。其课堂特征是轻松活跃,参与面广,参与强度高,整个课堂在“快乐学习、快乐英语”的氛围中,师生互动,激情洋溢。
(4)搭建“多元互动”活动平台。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地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为使英语特色日益凸显,给师生搭建展示平台、发展平台,学校努力创设温馨的人文环境和活动环境,开展了多元互动的英语活动。
①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每月一次竞赛。活动形式有书写、口语竞赛、英语歌谣演唱比赛、讲故事比赛等。
②别开生面的“英语角”活动:针对爱好英语的学生,我们开设了英语角,主要是就1—2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
③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主要针对英语国家的重大节日,以年级为单位举办小型的英语游艺活动。
④热烈隆重的“英语节”活动:以“美丽英语,快乐英语”为主题的英语节,设在每年的圣诞前夜,师生共同参与,节目丰富多彩。从环境渲染,过程的板块设计,到节目的表演形式,都经过精心的设计与编排,体现了师生集体的智慧。
打造“英语学科”特色体现了学校“关注人,关注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让师生在品牌特色文化中,不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能,从而在自信中孕育新的希望,在希望中憧憬梦想,在追求梦想中创造更为和谐精彩的人生。
2.完善人格的“三自”寄宿特色
绣小的寄宿部经过十几年的办学,积淀下来最深厚的文化是什么?
是爱,是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是母爱与师爱交织在一起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寄宿学生最渴刻得到的爱。这种“爱”形成了我校寄宿部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的成长”。为此,我们根据寄宿学生特点,以“塑造人性、完善人格”为寄宿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新、立体的生活、学习、交往的教育情境,达到“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强人格”的目的,促进学生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三自”目标具体转化为教育行为,主要体现在“六学会”的培育目标上。即:
(1)学会自理,培养生存能力;
(2)学会自律,培养良好习惯;
(3)学会关爱,培养高尚情操;
(4)学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5)学会评价,促进自主发展;
(6)学会自信,体现成功快乐。
我校寄宿部创办十几年,为社会、家庭、解决了留守儿童及单亲儿童就学问题。现在寄宿部由创办的十三人,已发展到了八百多人。这充分证明了我校寄宿制办学,有强劲的生命力,这生命力来自于绣林小学科学的办学理念,来自于绣林小学独有的教育魅力,来自于绣林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3.芬芳四溢的“书香型”校园特色
新课程呼唤着绿色的校园、人文的校园、诗意的校园,“绿色”、“人文”、“诗意”都离不开书香文化的浸染。“有琅琅的读书声,有浓浓的书香味”,这是教育家朱永新理想中的校园。为树立“学习即生活、学习即工作”的终身学习理念,让读书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习惯,一种爱好,让读书融入到绣小师生的整个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提出了“让书香飘满校园,让学校永驻书声”的工作目标。
(1)加强图书室建设。我们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有针对性地大量添置图书,以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读书欲望。为把师生吸引到图书馆,给师生提供舒适温馨的阅读场所,我们建设了富有童趣和充满文化气息的阅览室,每周定时向学生开放。
(2)建立班级图书角。为营造“书香班级”,设立了班级图书角,学生个人藏书在这里可以自愿共享,孩子们可以随时借书、读书。这样,不仅开拓了阅读资源,开放了阅读空间,而且拓宽了他们的课外阅读领域,激发了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3)设立读书时间。一是设立“晨读二十分钟”。晨曦微露的清晨,是我校“师生共读”时间,教室里、办公室走廊书声琅琅,中心花园、蘑菇亭内都有绣小师生沉醉在书香中的身影。书声让绣小的清晨绽放着活力,阅读让绣小人的生命如此美丽。二是增设“古诗词鉴赏”活动课。我们将每周星期四下午的第二节课设为“古诗词鉴赏课”,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园中的奇葩,我们引导学生与经典为友,与古典文化对话,让他们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三是倡导“睡前放松读”。我们倡导师生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轻松打开书本,悠闲地读上几页,放松紧张的心情,让书香伴随着入眠。
(4)开展读书节活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如果说绣林小学全体师生平时读书,收获的是“散落的珍珠”,那么,绣林小学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收获的便是“一串珠珍”,它是绣小人一年以来通过阅读之后精神与思想沉淀的硕果。“这串珍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散发着诱人的芬芳,绽放着生命的美丽。
“六一”前三天为我校一年一度的读书节,为期三天的读书活动分为“展评活动”和“现场活动”两种形式。
展评活动分三大展区:
一是《读后感悟》展示区:来自家长的一百多份读后感悟,是亲子阅读的成果,反映了家长们内心的感悟,细腻的思想和饱食精神大餐吸收的“营养”。家长们纷纷表示,和孩子们读书真好,不仅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更充实了自己的生活。二是《手抄小报》展示区:三—六年级学生将阅读收获浓缩在一份小报上,那构思别致,设计精美的小报,闪耀着孩子们创造的智慧,凝聚着孩子们收获的艰辛。三是《摘抄笔记》展示区:师生摘抄本上隽秀的笔迹,记录着师生心灵的感悟,成长的足迹……
现场活动分三大板块:
一是编故事、讲故事。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知识字量小,阅读困难的特点,我们开展编故事、讲故事比赛活动。为丰富活动内容,中间穿插了童谣、儿歌的诵读和表演。二是读书演讲。为使高年级学生更好地吸取书中精髓,我们在五、六年级开展读书演讲比赛,他们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用演讲诠释着读书的收获。五、六年级在演讲中穿插的古诗词诵读和表演,更是将读书活动推到了高潮。三是成语接龙。三、四年级的成语接龙比赛,一个个妙“词”连珠,再配以肢体语言,将成语的内涵演绎得惟妙惟肖,融趣味与知识性于一体。三、四年级“成语接龙”中穿插的童话剧表演,趣味盎然,特别是《皇帝的新装》表演,引得笑声一浪高过一浪,使学生们洋溢在欢乐的海洋。
在经历了第一届读书节后,一位教师在博客中写道:“在读书节期间,书香的芬芳流淌于我们每个绣小人的心中,读书的快乐洋溢在我们每个绣小人的脸庞,我们与经典为友,和书本拥抱,与博览同行,吸取知识的灵性,描绘着前程似锦的壮丽画卷……”
的确,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读书节,我们全校师生攀登书山,畅游书海。因为我们有了自己的展示平台,我们浸润书香,享受着学习的快乐,享受着生命的快乐,追寻着心中的梦想……
“美是和谐的”,文化的和谐应该是一种立体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流动的美,一种厚重的美……它体现在校园文化上,应该是涵养生命“灵性”的美,彰显生命“人性”的美,凸现生命“个性”的美……校园的主体是“人”,因此,让菁菁校园成为师生心灵及精神归依的家园,是绣林小学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永远不懈的追求。
(此文获国家级论文评选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