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西吉如意料之中一样睡得十分安稳。就在他沉睡梦之乡,蒙军的另一部已于黎明前到达永定河的另一侧,在湍急的河面上强行搭起浮桥,直奔他大营杀来。
当完颜西吉从睡梦中惊醒时,他的永定河防线已被冲得四分五裂。他侥幸杀出重围,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中都。
回到京城,完颜西吉直闯金銮宝殿,看见高辉,二话不说,挥剑便砍。高辉吓得慌忙躲到宣宗身后。
宣宗连忙拉住完颜西吉,阻止道:“元帅息怒,元帅息怒!二位爱卿乃朕之左膀右臂,缺一不可,无论高辉有何过错,都望元帅看在朕的分儿上,饶过他这一次吧!”
在宣宗苦苦哀求之下,完颜西吉手中的宝剑终于垂了下来。他强压怒火,冷冷地盯着高辉,怒喝道:“蒙军已至城下,明日你出城迎战,胜可赎罪,败了嘛,我灭你九族!”说完便怒气冲冲地扬长而去,根本不将宣宗放在眼里。
高辉自觉理亏,直到完颜西吉离去才敢从宣宗身后出来。他回头偷觑皇上一眼,只见宣宗脸色苍白地斜坐龙椅上,呆若木鸡。
“皇上……”
“不要再说了,你明日务要奋力杀敌,败了恐朕不好再保你。”
“是!”高辉躬身退出。
宣宗力保高辉,也有他难言的苦衷。他在霸州为王时,并未奢望过自己会与皇位有份,侥幸真的做了皇上,不料又仅仅是个傀儡而已。自登基以来,完颜西吉对他呼来唤去,全没将他看在眼里,个中滋味,真是一言难尽。纵观满朝文武,只有这个高辉与完颜西吉还有得一比,倘若他再死了,自己的处境可想而知,所以他必须力保高辉。
高辉不敢违抗帅令,第二天率禁军出城,与蒙军激战于桑干河畔。董天不听部下劝阻,亲身冲杀于敌阵之中。看着他跃马驰骋、英勇绝伦的身影,高辉两眼发直:怪道蒙军百战百胜,皇上身先士卒,士气焉能不盛?倘若大金国主有他一半,不,哪怕只是站在城头督督战,我军也不致衰败如此。
这一阵,高辉很快就败回城中。想起完颜西吉昨天的话语,高辉回城后也不去见皇上,径直引兵包围了元帅府。完颜西吉惊闻变故,知道来者不善,慌忙欲走,却不料在翻墙时被松枝挂住衣襟,加上伤腿不便,让高辉的士兵追上乱剑斩杀,割下头颅。
第二天一早,高辉带完颜西吉的人头上殿叩见皇上,痛诉完颜西吉罪状,并称自己是为社稷而杀逆贼。宣宗开始还吓得心惊胆战,面色如土,至明白完颜西吉已死,始才面露喜色。完颜西吉始终是宣宗的心腹之患,何况也确有弑君之罪,高辉杀他,也算他罪有应得。宣宗当即在金殿之上宣布了完颜西吉的罪状,并张榜天下,同时任命高辉为元帅,固守中都。
完颜西吉被杀的消息不出午时便传遍蒙营。各军主要将领齐集董天的大帐,商议下一步行动。
大部分将领主张乘胜攻下中都城,但董天不为所动。他耐心分析了眼下攻打中都的利弊优劣,最后决定:继续挥师南进。于是,蒙军依然兵分三路,挥戈南下,沿途势若破竹,所过城郭皆攻掠而下。
……
第二年春天,三路蒙古大军再次兵临中都城下。
一连数日,董天对中都城都围而不打,除每日派出数十骑绕城转上几圈外,再无其他动静。
宣宗摸不透成吉思汗的真实意图,整日里愁眉不展,茶饭不思。早朝议事时,大元帅高辉认为蒙军南下刚返,必定人困马乏,如今屯兵城外按兵不动,定是养精蓄锐,趁此时机,不如引军杀出,与蒙军决一胜负。宣宗哪敢同意!他生怕中了董天的调虎离山之计,坚持固守城池,静观其变。正当中都城内君臣惶恐不安时,蒙古使臣带来了董天的劝降诏书。诏书由董天口述,内容只有几句话:汝之国土,黄河以北尽归朕所有,汝所据唯中都耳。天意亡汝,然朕念故旧,不忍过分迫汝。汝当作何表示以消弭我军将士之心头仇恨?
宣宗不敢立刻答复,他将使臣送下去休息后,集群臣商议为之谋策。群臣立即分成战和两派,围绕董天的劝降诏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主战派以高辉为首。他说:“蒙军春季马瘦,将士自南而返,多不服水土,据传军中正在流行瘟疫。如今,董天突然主动议和,想来传言非虚。蒙军不堪再战,我军却以逸待劳,纵无十分把握,亦有十分士气。不如与其决战,倘或一战成功,也可一劳永逸。”
右丞相完颜承晖表示反对:“元帅此言差矣。想我军将士,多居诸路,纵使战胜,也会思念父母妻儿哗变而去;倘若战败,后果更加不堪设想。依臣之见,不如权且同意与蒙古议和。待蒙古退兵,再重整旗鼓,从容收复失地。”完颜承晖所虑确是实情。金朝廷为守住中都,尽驱城外强壮男子充军守城,而将其亲人留于城外。若决战,只怕将士虑及城外亲人安危,不肯真心卖力;若兵败,或再产生哗变,大金江山更是岌岌可危。争来争去,终是主和派占了上风,甚至一向对高辉言听计从的宣宗也坚决反对同蒙古决战。至此高辉不再言语,心里想的却是,议和就议和,反正与我丝毫无损。我身为主帅,倘若公然主和,必为世人不耻。今我主战,世人皆知我非贪生怕死之辈,只不过朝中主和派的势力占了上风罢了,正好全了我的声名。倘若真依我与蒙古决战,成吉思汗和木华黎实难对付。胜了还好,败则本人威风丧尽,再被政敌抓住把柄,只怕费尽千辛万苦到手的功名利禄也会付诸东流。一旦如此,所为何苦?
宣宗见群臣再无异议,当即派完颜承晖随蒙使往见董天,商谈议和条件。
董天接待完颜承晖的礼节倒还隆重,但议和条件相当苛刻:金国必须充当蒙古的附庸;废金帝帝号,退为河南王;平时进贡,战时出征。
完颜承晖表示同意转告国主。董天又说:“朕闻汝主有女,何不遣来侍朕?”他此意也是想看看金国朝廷的诚意度。
过去游牧民族进攻定居国家时,为化干戈为玉帛,定居国家以女和亲多有先例,所以完颜承晖依然答应。议毕,董天派铁嘎尔送完颜承晖出营。昔日同殿之臣,现在一个为兴盛的帝国效劳,一个为失败的国家奔波,二人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待完颜承晖离去,董天对众臣说道:“朕观完颜承晖不愧忠义之士,只可惜失于软弱。国势强盛时以其治理国家,必为贤臣良相;国家危难时以其为相,则难以支撑局面,收拾残局。”
宣宗完全接受了董天提出的条件,当即备办贡品:黄金、白银、丝绸等不一而足,又将已故的先帝允济之女歧国公主冒充己女一并献与董天。
董天依约退兵。完颜承晖亲自将他送出居庸关外。蒙军夜晚下营后,董天想起去看看他的“战利品”:歧国公主。
歧国公主年方十五,高高的额头下一双圆圆的眼睛,虽算不上十分标致,却显得异常聪明。她见到董天,竟无惊惧羞怯之意,跪倒施礼,落落大方。
董天觉得她挺有趣,赐座后问道:“你是宣宗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