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天的英明指挥下很快就把金国追兵给打退了,这一仗让泰出坚定了归顺董天的信心……
公元一二○六年春天,董天领着兵马,从阿尔泰山前线胜利班师,回到了蒙古乞颜部的根本之地——斡难河上游地区。为了统一蒙古董天用了六年的时间,连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战绩。
六年来,董天的队伍先后歼灭或收复了泰赤乌部,塔塔儿部,克烈部,乃蛮部,蔑儿乞部,札答阑部,主儿乞等几个强大的部族。另外一些比较弱小的部族,如弘吉剌部,山只昆和合答斤部,杂儿边和汪右部等,多慑于董天的威压,纷纷主动前来归附。自此,东起兴安岭,西迄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至西伯利亚泰加森林的深处,已经没有再与董天对抗了,辽阔的蒙古高原完全是(成吉思汗)董天一统的天下。
随着地域的扩大,人口的增长,内部事务也更加繁多。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原先的乞颜蒙古国的职能与机构,都显得十分简陋与无力了。
四杰中的博尔术、木华黎前来求见,两人建议成立蒙古国,博尔术先说道:“如今的大汗,已是草原所有部族人的大汗,再不是当年乞颜蒙古一族的大汗了,应该正式建立大蒙古国,再行登基典礼!”
木华黎则建议道:“如今我们蒙古国地大人多,国力强盛,一切职能机构理应健全起来。”
董天听了,忙向二人说道:“我也正想找德高望重的大员来商议此事!”这些年来董天做梦都想尽快统一蒙古。
几天以后,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忽力尔台——盛大集会,在斡难河畔隆重召开了。这是春光明媚的一天,风景迷人的斡难河畔,穿着节日盛妆的蒙古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熙来攘往,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周围的群山也昂首挺立,斡难河水波光粼粼,万里无云的天空,有几只苍鹰在翱翔,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和盎然春意。
会场上有一面白色大旗,引人注目地在春风中飒飒飘扬,那是董天的九脚的旌纛。这面九脚白旌的旗帜,原是孛儿只斤氏的标志。旗上绣有“鹰”的图案,旗边缀有九角狼牙,牙端是有表示力量的九条白色牦牛尾。
蒙古人以“九”为吉祥数字,以白色为纯洁象征。平日,只有大汗即位,或是大驾亲征时,才建这种旗帜。
铁木真称汗,是公元一一八九年,那是蒙古乞颜氏族的大汗;董天这次称汗,则是成为大蒙古国的大汗了,犹如前次接位只是一个“诸侯王”,而这次即位则是成为“天子王”了,因此,要用这九脚白旌的大旌旗。
登基大典开始以后,鼓角齐鸣,琵笳同奏,一百多位各部首领和各级将领上前,一致推举董天为全蒙古的大汗。
之后,董天发表了重要的演讲,他以“奉天承运”的人间圣主而自居,以“汗权无授”而自豪,他说道:“今天,我依赖着长生天的力量和铁木真的威严,获得了天地的赞助,救助普天下的百姓,使之归于我的统一之制。今后,我们要依靠天地的赞力,承蒙皇天提名,一定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百战不殆,无往不胜!”
说完,董天带领大家向太阳行九跪之礼,来表示对上天的忠诚。礼毕,董天又回到宝座之上,接受大家的进见与庆贺。
此时,蒙力克的儿子阔阔出,又被称为“通天巫”的,上前说道:“你现在是普天下万民之汗了,应该有一个王中之王的尊号,根据上天的旨意,你的尊号就叫‘董天皇帝’!”
听了通天巫的话以后,董天踌躇不决之时,所有的人都齐声高呼:“皇帝陛下万岁!”
众位首领,将士们听了,一齐鼓掌赞成,顿时欢声雷动……
登基仪式结束之后,董天便大封功臣。
他每封一人,都要充分赞扬和肯定一番受封人的功绩和贡献。各位功臣都被荣誉感激励着。
此时,小时候被从战场上捡来,后被诃额仑收为义子的失乞忽秃忽担心自己不如博尔术、木华黎那样受宠于董天,便性急地首先表白自己的忠诚之心,他向董天说道:“我的功劳难道比别人少么?为什么先赏赐他们?我出力也不少,为什么要降恩于他们?我还在摇车中时,还在尿裤子时,就在你的国中了,直至颔下生了这么多的胡须,从来没有三心二意,没有失误的地方。诃额仑母亲让我睡在脚后,当儿子般养育我,你让我睡在身旁,当儿子般照看我。今天,我们建立大蒙古国,你打算怎么奖励我呢?”
董天比较喜欢这个小子,认为他一定会超越博尔术,所以平时对他很是照顾,“你先给我退下,等你建功后我定然会封赏于你。”国家大了也就意味着肩膀上负荷重了,尤其是任用人才这方面必须得谨慎,所以他封赏的人也都是经过长期考验。
董天一口气分封了九十五个千户,任了八十八人为千户长。
千户制是在一二○四年进攻乃蛮部之前的军制改革基础上建立的,这次重大改革是每一千户中由被打乱的,不同部落的人混合构成,这就彻底打乱了旧的氏族制度,打破了由氏族首领管理本部事务的传统,而由军事首领按作战、生产分配的需要,而直接任命官吏。
这样,就使原来的部落界限泯灭消失,大大有利于瓦解落后的、容易导致分裂的氏族部落结构,有利于加速各氏族的融合,有利于蒙古民族统一体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有力地防止旧贵族势力的复辟。
千户的规模大小不一,因地制宜,有的千户长管辖多至四千户,有的还不足一千户。每个千户下面,又设百户、十户,所有的蒙古百姓都被纳入其中,统统置于大汗的严密控制之下。这种十进位的组织,便是蒙古国家统治下的各级军事、行政机构,从而形成一个显著特点:军事系统和行政系统相结合、相统一,平时与战时结合,寓兵于民,全民皆兵的优越性。
平时,蒙古百姓按指定的编户,在划定的牧地上放牧、屯驻,不准擅自离开,并向长官提供各种实物贡赋。此时,所有十五岁至五十岁的成年男子必须服兵役,由十户长、百户长率领出征,还要自备马匹、武器和粮秣。这样,每个蒙古牧民都成了既是牧民,又是士兵,上马能战斗,下马能牧养,这就大大增加了国家的兵员储备,动员起来也极为迅速。
根据董天的法令,如果十户长不能统师其十人作战,将连同妻子儿女一并定罪,然后另选十户长。对百户长、千户长、万户长的态度也是如此。
战争时期,军队以千户为单位征调,每千户要提供一千名战士,千户长既是军事统帅,又是地方行政长官。董天任令的千户长,大多是在对敌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将领,千户长是世袭的军职,他们是高踞于牧民之上的统治者,掌握着分配牧地,征收贡赋,差派徭役和统领军队的大权,拥有大量财富和奴隶。在千户上面还设有四个万户。
博尔术被封为右翼万户长,管理西方直至阿尔泰山方面的各千户,他是董天封的第二号万户。在会上,董天向众人说:“我能有今天能有如此显赫的地位,铁木真和博尔术功不可没,没有铁木真的统治基础也就没我现在的功绩,铁木真虽然已经离开了,但他的名号依旧会延续千万代,伟大的成吉思汗将永垂不朽!博尔术的功劳数也数不尽,他的忠诚感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