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届乌洽会上,展示在中外客商们面前的新疆令他们惊羡不已:新疆存:它5400多公里的漫长边境线上有与8个国家接壤的20个边境口岸,这为对外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的地卜。、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未开垦荒地1.3亿上,有人说它是中国的最后块农耕储备地;在目前世界上发现的50多种矿藏中,新疆占了40多种,而目储景丰富;新疆的能源资源尤为引人瞩目,大然气储量有一:7多亿吨,煤炭资源占全国的39%。
天山北坡已初步建立了比较齐今的石油工业体系,克拉玛依成为西部最重要的石油基地。沿大山北坡,一些新兴的城市I上在崛起: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石河子、奎屯、昌占、五家渠……
还有满布天山南北的广阔草原、森林资源,以及享誉国内外的瓜果和畜产品……
旅游资源当然不能忽略:,山、大漠,天池、哈纳斯湖、高昌古国、楼兰古城、罗布泊……
一条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横贯整个新疆,加上便捷的々屮运输,使交通不再成为制约新疆对外开放的障碍。
有远见的中外企业家、财团不难掂量出新疆潜在的巨大商业利益,他们瞄准了这个新的投资地区。
然而,在立项签约的最后一一刻,一些精明的企业家最终犹豫了。
当他们拿着手中的电话向外羿联络时,他们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通信障碍,有人诙谐地说在新疆打个闰外电话,拨得你满头大汗,仍然是“千呼万唤出不来”。
落后的通信设施使新疆的投资环境大打折扣。
一位被东道主的热情而感动的美国客商临走时说出了自己的考察结论广新疆的其他投资环境,资源优势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可通讯联络跟不上,就无法把握市场。什么时候这种现状改变了,我会立即来的厂拒绝得合情合理。
东道主只有把尴尬的微笑凝固在脸上。
仅此,新疆每年因通讯设施不完备而使洽谈项目流产的不计其数。
有识之士发出慨叹,要使新疆经济腾飞,必须打破制约它的瓶颈落后的通信设施。
实际上,自治区的决策者们也早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992年9月,也就是第一届乌洽会举办的那个月份,一个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倡导发起,独联体五国和我国邮电部代表关于兴建亚欧陆地光缆的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并不引人注意的重要会议,《中央电视台》也只是用简短的画面报道此事,会后便悄无声息了,然而,它就是后来引起举世瞩目的亚欧通信光缆工程的前奏。
1993年4月,亚欧光缆沿线口国的邮电部长们云集乌鲁木齐,正式签署了《亚欧光缆建设协议》。
1993年口月,有关部门将亚欧光缆兰乌通信工程正式定名为“9311”工程,承建资金将由澳大利业政府贷款并提供光缆设备。一次次商议,一项项协定都在向实质性方向推进着……
1994年3月,北京。
参加第八届全M人大一次会议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代表显得格外兴奋,他们敏感地意识到,他们所关心的亚欧陆地光缆工程将在会议期间敲定了。
3月屮旬的天,****总理兴致勃勃地来到新疆厅听取代表们的发言。当莩鹏总理询问代表们还有什么建议时,代表们关心地问:亚欧光缆兰乌段工程什么时候才能开通?
****想了想说1995年底。
能不能再快些,能赶在1994年9月1日的洽洽会之前开通就好了,代表们说出了心中蕴藏已久的想法。
新疆想抓住一个丰硕的9月。
他们想在9月到来之前改变一下新疆的通信现状。
总理凝神听着,不时点着最后表态说:你们的建议很好,我把你们的建议跟邮电部的同志谈一下,会议还末结朿,便传来了国家邮电部的意见:同意将兰光缆共程建设计划由原定的1995年底开通改在94年8月25日开通。新疆代表欢呼雀跃。
投资力澳大利亚也密切地关注着北京的大会。
就在人大会传出将原定的1995年底开通的兰乌光缆通信工程改为94年8月25上开通的信息时,谨慎而注重实际的澳方专家首先作出的反应是惊愕:兰州至乌鲁木齐2200公里,全是戈壁荒田,70%地段是沙砾和石质结构,施丄难度极人,况且大部分地段还远离城镇和村落……
“在六个月的时问内完成施工任务,靠贵国的财力和施工设备,这简直是在和上帝丌玩笑,完全不可能办到的。”
澳方政府官员明确表示了他们的异议。
中国人不相信上帝。
我国政府正式通知澳方:将原定海上运输光缆设备计划改为提前两个月从空中运输,并承担为此造成的一切运输费用。
至此,澳方专家们又一次睁大了眼睛:
“上帝会给你们派天兵来吗?”
“等着瞧吧!”
兰州军区施工部队就是在这种怀疑的目光中走向施工地点的。
红军师也就是在这了光的扫描下,派出一支由8000人组成的施工大军,分乘500多辆汽车,从各个地域开进绵长的800公里施工区。
红军师的官兵都记得,出征那天刮着大风,太阳像个昏暗的火球,懒洋洋地挂在光秃秃的白杨树上……
在1994年那个令人亢奋的早春,红军师8000名官兵几乎人人都成了光缆专家。
他们清楚,自己正在亲手建造一条“信息高速公路那是邮电专家告诉他们的。
他们知道,光缆是由儿十根直径只有。左右的光纤细芯加以多种保护涂层精制成的缆绳。它是以光波为载频,以光导为纤维传输媒质的通信方式。它的发明权属六七十年代的几个美国人和一个英籍华人。光缆通信的研制成功,使光纤进行远距离传输成为可能。光纤通信的实施,是人类通信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交换大容量信息的信息网络将由光纤网络来构成。一对光纤可以使数以千计、万计的人同时通话而不受干扰,而且可抗强磁雷击,它不仅可以传递声音,同时也吋卨速度、大容量地运载文宇和图像。依扉这种几乎有尤穷传输能力的光缆逋道,人们可以把不计其数的电话机、计算机、有线电视以及银行會务、购物、远程教学、咨询等许多内容瞬间传递出来,形成巨大的信息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整个世界都被拉近了……
红军师的官兵们为自己参弓的建设工程而自豪。
为了西部不再遥远,他们穿“风库”,过“火洲”,越过“永冻区”,庄严地向戈壁大漠、黄尘狂风宣战了。
1994年4月初,在一处地名叫十二间房的戈壁滩上,红军师某团500多名官兵刚刚进点,就遇上几乎是灾难性的一场12级大风。
仅一夜工夫,这个团的所有帐篷被风撕成丫碎片,支撑在地上的雨布被刮飞。团长程锋、政委周法武首先想到的是不要把人刮走了。于是他们组织团里的干部把大家都聚集到能抗住大风的几十台汽车车厢串和车厢下面,大家抱成团在汽车的防护下度过丫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风停了,太阳出来了,戈壁滩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十三间房,旧名叫三间房,是“百里风区”的尾部,风力遒劲。1989年5月,列满载运输物资的火车就曾被狂风掀翻在这里。有经验的司机想从这里通过,必须在它的前站三道岭或哈密停下来,等待广播里的天气预报之后才敢前行。因冒失而在此丧命的大有人在。于是,这里也便多了两个名字:“丧命谷”、“死人沟”。
民族英雄林则徐谪贬伊犁,途经此地,遇大风,有感而发,留下了一薛五言古诗《二间房遇风》,有这样状景言物的句子:
百里三间房,屋低墙半圯。
我读西域志,风六乃在此。
狂风人上天,疾卷车如纸。
今来日正中,清绝无尘滓
决战在这里的500官兵也留下了自己的诗句:
“决战三间房,任凭狂风来吹我!”
“汗洒三岔口,不怕身上掉皮肉!”
都是诗人,一个哀绝,一个豪迈。
当红军师的官兵舞镐舞锹,大战三间房的时候,“风穴”也失却了它的狞野与威风。光缆沟在战士的脚下一天天向前推进。
总政治部军事检察院的一位副厅长,到红军师代副政委职务的刘巍东大校刚赴任,就赶上了这次施工,他穿上迷彩服,走进了红军师施工的队伍。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他与大家一起风雨麋战,那身迷彩服再没离过身。
红军师的作风给这位既是现场指挥员又是普通战斗员的军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这样评价他亲历的这场光缆施工:
“红军师在亚欧光缆通信工程中的施工,其艰苦情状,其险恶的环境,其顽强的作风以及其施工的规模场面,动用的兵力,等等,都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仅仅没有死人而已。”
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那种场面,你会感到这话并非夸张。
吾休是个会说两种语言的维吾尔族战士,1992年12月从哈密地区人伍,施工前被提升为副班长。施工的决战阶段,别人一天挖20米,他挖37米;等到大家干到35米的时候,他早巳超过了40米。大家跟他开玩笑,在他的名字中间加了一个“不”字,即“吾不休”他虽然懂汉话,但这名字有些冷避,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战友们就给他解释吾”是我,“休”是休息、停止。整个名字连起来用汉话解释就足“我不休息,我不停止”的意思:吾休说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加的这个“不”宁我不想去掉了。
吾休的家离施工地点很近,出发前,他收到过家里来信,说父母都在生病,想让他冋去看石。他悄悄把信收了起来。现在到了家门口,考虑到工期紧张,他还是没有张口请假回去。
“到了家门口,说不想家足假的。我当兵二年,阿大阿娜(即爸爸妈妈笔者注)想我,我也想家。”在施工结束的报告会上,吾休讲得声泪倶下。
吾休的一双手谁看谁掉泪——掌心血肉模糊一片。那是他脱下子套时被战友偶然发现的。因为他体质好,铁锤、十字镐从没奋离过手,一大十几个小时在手上挥舞,这样干,铁拳也会磨烂的。座落在鄞善县七克台乡的一座简易小楼,红军师的师指挥听就设在这里。
此时,师长雷光银正站在一台计算机前,专注地看着操作贝调出的一连串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