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狗鹫三重奏
非洲草原上,一幕动物世界的三重奏正在上演。黄尘滚滚中,一只体衰的角马,颓然滚倒在雄狮尖利的齿爪卩。它被拖到干枯的大树旁。狮子喘口气,环顾一下四周,便大口撕啮起来。这时,暗中觊觎良久的一群不速之客鬣狗,突然成扇形包围过来。狮子一边吞撕,一边发出呜呜噜噜的啸声,瞀告这群贪婪的家伙别靠得太近。一只胆大的并不理会狮子的威胁,竟慢慢挨了上来。狮子扔下猎物,大吼一声,向这只不自量力的鬣狗扑去。鬣狗自知不是对手,掉头就逃。狮子并不穷追,回过头接着享用自己的战利品。谁知还没吃上几口,鬣狗们却一齐凑了上来。狮子被惹恼了,呜呜地扑过去,要将它们一一逐开。可鬣狗并不怯阵,它们围成一圈,向这位草原上的绝对君主发动挑战。狮子扑向一只,那只便后退逃跑,可别的却从左右或后数方继续发动进攻;狮子只得舍弃正在追扑的那一只,转着圈对付来自不同方向的攻击;狮子一时穷于应付,且战且退,而鬣狗们却声威大增,紧逼不舍。狮子虽为百兽之王,殊料形单影只,终难对付如此多点多面的集团攻击,不得已大吼一声,冲破包围,不失尊严地离去了。鬣狗们也不再追赶,回过头来,紧紧围着狮子还没来得及吃上几口的猎物,大咬大嚼起来。此刻,另一批从天而降的客人兀鹫,也不迟不早准时光临,围在狗们周围,聒噪着,哄闹着,只待曲终鬣狗散,好捡一丝半点儿残骨剩渣。只片刻,硕大的角马就只剩下一地破碎的肋骨和一摊殷红的血污;那些还带点肉的大骨头,则被鬣狗们瓜分后叼走了。吋兀鹫们并未大失所望。待鬣狗刚刚散去,它们便急不可耐地扑向前来,用尖利的弯喙,啄食起碎骨及地上的残渣剩物,不时发出短促兴奋的啼叫……惊心动魄的三重奏暂时落幕了。该怎样评价动物世界这一场演出呢?
雄狮,无疑是这出三重奏的主角。当它面对狗海战术,最终决定放弃好不容易捕获的战利品时,它一定这样掂量过:与其跟这群丑陋难缠的家伙们厮杀而使自己蒙受伤痕,还不如干脆放弃猎物,另去寻找新目标为好,也许用不了一时三刻,就会又有一只倒霉的角马,或者—丁脆就是刚才那群可恶的家伙中的一只。威猛、自信、雄心不泯,这就是雄狮的逻辑。
用狗海战术赶走了不知要比它们单个强大多少倍的狮子的鬣狗们,它们尽兴享用的却是极不光彩的成果,但它们决不会因掠人之美而感到丝毫脸红。在这个弱肉强食的荒凉世界里,哪来道德可言?凶残狡诈,自私冷酷,这便是鬣狗的逻辑。
而最后,终于得到一些残渣剩羹的兀鹫们,并未因到口的美味如此微不足道而有丝亳不快和难堪。只要有微利可图,羞耻不羞耻,又与己何干?浮躁、浅薄,而又志得意满,这就是兀鹫的逻辑。
在这场三重奏的演出中,狮狗鹫三位一体既争夺又依托,最终将这场动物世界的悲喜剧表演得如此波澜迭起、慑人心魄!狮子因饥饿而扑杀猎物,鬣狗们苦于一时扑不到猎物果腹,便赶着来搭狮子的便车,并最终反客为主:也因为饥饿,兀鹫们便紧紧盯住了狮狗们的屁股,以便借机分享一些战争红利。狮子虽稍觉遗憾,但他的不失王者风度却可圈可点;鬣狗们毕竟承担了跟百兽之王厮杀的莫大风险,因而会问心无愧;兀鹫呢?固无尺寸之功,口)71己的聒噪起哄,却也为三重奏的完善,平添了几分热闹和色彩,又有什么愧对狮王狗兄的呢?
为饥饿而扑、掠、捡食,这是三重奏角色们的最大共识。它们堪称洪荒天地中的杰出盟友,三方各得其所,当彼此心存感激。
然而,这里不得不指出:雄狮毕竟是雄狮,鬣狗到底是鬣狗,兀鹫呢?当然只能永远叫兀鹫了。
2004年1月
又到报刊扩版时
又一次年终将到,又一轮报刊征订开始,一些报刊又到了扩版提价或虽扩版而不提价的时候,而且其说同都大度或堂皇,一般读者看过听过默然过摇头过无奈过,一切便就这样过了。
可也有人一时过不去。这不,他手中就拿着一份某某晚报,点着那则“公告”说:“听听,人家报纸说得多好,净为读者着想一去年扩版价未变,仍为每月15元;怛明年因成本纸价看涨,本报也不得不提点价了,即每月涨到21元,涨幅为13。可再想想不对了,它们“扩版”属实,但内容却增加甚微,真正扩大的版面几乎全被“广告”们占领了。扩版的负担转嫁给了读者,而收益却归报纸自己了!这虽不公平可你又有什么办法?还想看,就去订;否则,另谋它报,得了……”
这位肯动点脑子的读者说得确实不错,只是他还留着一句话没揭明,那就是“公告”中所谓的“倒贴”,其实只是自己挂起的—块“遮羞布”而已。
“59现象”死后
上世纪末以来,陆续被查处的厅局级以上高宵,其犯罪时间,大都在退休前的数年,被人称作“59现象”。近几年,因腐败罪被处的高官,从级别上讲,愈来愈高了;从年龄上讲,似有年轻化趋势,但还不是十分鲜明,仍属“59现象”范畴。
“59现象”作为特定时期干部腐败的特殊印记,却随着39岁的河北省国税局局长的轰然落马而宣告死亡;一个新的高官犯罪年龄纪录诞生了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分界标。
无论从犯罪年龄骤然降低之大,还是犯罪事实之严重,腐败速度之迅捷,“39现象”都是昔日“59现象”腐败型高官大多所不及。从年龄上比,整整差了近20岁,这是两代人的坐标;从犯罪事实上看,从数十、数百万,一下蹿升至上千、几千万;从速度上讲,从“晚节不保”、终生辛劳毁于一旦,到席不暇暖即自显赫宝座跌入铁牢,其快其速,堪称腐败之最。真可谓“后生可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59现象”到“39现象”的转型,给予我们的,该是怎样的鳘示呢?
这—“转型”本身,萏先证明党和政府的反腐力度的确加强了。任何人,不管职位高低,也不管年轻还是年老,只要敢于以身试法,一旦被揭露,均在惩处之列,谁也别指望侥幸逃脱恢恢天网;但同时,却也提出了这样一些让人异常困惑的问题:为什么腐败分子会越反越年轻,越反犯罪数字会越大?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怎样做,才能使“59现象”不再还魂,“39现象”或者更可怕的“XX现象”不再孕生呢?
其实,只要认真想想,便会悟出这“39现象”的产生,恰恰说明了对“59现象”的奋力剿除,并未完全起到理想的警戒效用;甚至使人有充分理由相信,“39现象”正是借“59现象”的腐烂尸骨而滋生,它们虽不同代却同根同源,且后来者居上卜更加疯狂;而我们己有的反腐利器,还达不到治标而同时治本,欲清源却因“枪”短一寸只能徒呼遗憾。
现在,随着“39现象”的呱呱坠地,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这样一个严峻的课题了:我们的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监督、考核等一整套制度,到底还存在不存在大的漏洞,关系党和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干部这一“命门”上,还有没有被疏漏,被忽视设防的什么重要环节?
处方,大约会有百种千种,要筛选出真正能标本兼治的万应灵药,一时恐非易事。但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而且必须努力去寻找,相信穷全民族之智,这药方总有一天会以“乱臣贼子惧”的更为凜然的正气屹立在国人面前一一如果我们不再讳疾忌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