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哪些食物有利于保护眼睛?
(1)养肝明目的食物
①山药:既可粥食,又可做菜,还能蒸吃,可常食之。
②猪肝:能补肝、养血、明目,每100克猪肝含维生素A8700国际单位。可用猪肝100克,枸杞子50克,共煮熟,食肝喝汤。
③羊肝:味甘苦,性凉,能益血、补肝、明目,尤以青色山羊肝最佳。可用羊肝做羹,肝熟入菠菜,打入鸡蛋,食之。
④青鱼:鱼中佳品,滋肾益肝,对视物模糊效果较佳,可常做菜食之。
⑤蚌肉:味甘咸,性寒,滋阴、养血、明目,可炒食或煮汤。
⑥鲍鱼:虽称作鱼,其实乃是一种单壳贝类,其营养和药用价值都非比一般,其壳称“石决明”,有平肝明目之效。用时研末,同猪肝共煎,有益于眼。
(2)富含胡萝卜素的食品。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身,在人体内能转变成维生素A。维生素A有维持眼睛角膜正常,不使角膜干燥、退化以及增强在无光中视物能力等作用,此类食品主要有青豆、南瓜、西红柿、胡萝卜、绿色蔬菜等。
(3)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维生素B2能保证视网膜和角膜的正常代谢,若缺乏,则易出现流泪和眼发红、发痒等症状。一般来说,瘦肉、扁豆、绿叶蔬菜含维生素B2较多,应多吃一点。
(4)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因为维生素A缺乏,可致角膜干燥、怕光,流泪,重者眼睛结膜变厚,甚至夜盲或失明。鸡蛋黄、羊奶、牛奶、黄油、猪油、各种鱼类肝脏、苋菜、菠菜、韭菜、青椒、红心白薯以及水果中的桔子、杏子、柿子等含维生素A较多,可多食之。
(5)其他。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对眼睛也有益。因此,应该在每天的饮食中注意摄取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比如,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其中尤其以青椒、黄瓜、菜花、小白菜、鲜枣、生梨、桔子等含量较高。钙对眼睛也是有好处的,钙具有消除眼睛紧张的作用,如豆类、绿叶蔬菜、猪皮含钙量都比较丰富。烧排骨汤、松鱼、糖醋排骨等烹调方法可以增加钙的含量。
上述一些食品对保护小儿眼睛非常有效,要多吃一些,尤其是眼功能差时,更要注意。而辛辣、太热、肥腻之食不利于眼睛,最好少食。
50.出牙期应该如何护理?
婴儿在6个月以前没有牙齿,吃奶时靠牙床含住母亲乳头,进食其他半固体无渣食物时也靠牙床将食物压烂,牙床是一道半圆形黏膜突起,比较坚硬,可以上下合拢。到6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出牙,出牙是牙齿发育和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牙的过程是覆盖牙齿上的牙槽骨自动吸收,牙根生长,将牙冠顶出牙龈。当牙冠将牙龈顶开一个小口以后,牙冠与牙龈之间的潜在间隙与口腔相通,口腔里的细菌就会进入这个间隙,可使牙龈发生轻度炎症,出现红肿痒痛。出牙的时间和顺序是有一定规律的,下牙略早于上牙,常常是成对萌出,6~9个月出门牙,12~14个月出第一颗大牙,14~18个月出犬齿,第二颗大牙则要到2岁时才长出,但是不同孩子经常有差异。若1岁时未萌出门牙,或3岁时未出齐20颗乳牙,则要到医院检查是否发育有障碍。
婴儿出牙时一般无特别不适,但个别婴儿可出现突然哭闹不安,咬母亲乳头、咬手指或用手在将要出牙的部位抓划,口水增多,甚至有的婴儿会发烧,食欲不振,腹泻和生口疮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牙龈轻度发炎有关。此时,母亲要耐心护理,分散婴儿的注意力,母亲不要用手或筷子去抓划牙龈。若小孩自己咬破或抓破牙龈,可涂少量龙胆紫药水,一般不需服药。因为一旦牙齿萌出,牙龈红肿和上述症状就会自行消失或减轻。
由于出牙与婴儿添加辅助食品的时间几乎一致。婴儿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能是出牙的反应,也可能是抗拒某种辅食的表现,可以先暂停添加,观察一段时间就可知道。
婴儿在6个月后,开始对小食品感兴趣,大人可把蔬菜果条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示范给他看如何吃,让他学习,他可随时拿来咬嚼,在进食时,他如果要吃,也不要阻拦。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婴儿就会脱离只会吮食物的阶段,而学会咀嚼。婴儿经常吃些蔬菜果条,不但有利于改掉吮手指或吮奶瓶嘴的不良习惯,而且还使牙龈和牙齿得到良好刺激,减少出牙的痛痒,对牙齿的萌出和牙齿功能的发挥都有好处。婴儿在咀嚼食物时,必然增强整个牙颌系统的运动,这种功能性运动对整个颌面和牙齿的生长发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使颌骨变得更加强大和与其他部位更加协调,以便乳牙和将来的恒牙能整齐地排在上面,保证成年时有一口漂亮的牙齿。
51.婴儿长牙时吃什么最好?
中医认为:“牙齿为骨之余”。维生素A、C、D三种维生素是构成牙釉质、增强牙齿骨密度和钙化的重要物质。蛋白质、钙、磷是牙齿的基础材料。在出牙期间,这些营养成分必须充分,尤其是要补充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比如鲜果汁、菜汁、乳类、带骨肉汤等是不可少的。
在小儿出牙期间,吃些什么东西比较好呢?一般认为吃一些点心或饼干可以锻炼婴儿的咀嚼能力,促进牙齿的萌出和坚固,但同时也容易在口腔中残留渣滓,成为龋齿的诱因,因此在食后最好给些凉开水或淡盐水饮服代替漱口。
婴儿的牙齿要从小就保护好,不能没有规律滥用甜食和点心,这些东西除了使孩子的食欲不振外,还对细菌的生长造成了有利的环境。甜的东西还有脱钙的作用,使牙质疏松。在食物中脱钙作用较强的有:奶制糖果、炸面包、巧克力、蛋糕、香蕉等。还有些脱钙作用较弱的食品,比如苹果、胡萝卜、黄瓜、元葱、甜脆饼干、米饭等,所以给小儿食用时应注意。
52.保证大脑发育的营养食物有哪些?
婴儿从第3个月起脑细胞发育逐渐趋向高峰。为促进脑发育,除了保证足量的母乳外,还需要给母亲添加健脑食品,以保证母乳能为小儿的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
常用的益智健脑食品有:动物脑、肝、血、鱼肉、鸡蛋、牛奶;大豆及豆制品;核桃、芝麻、花生、松子、各种瓜子;金针菇、黄花菜、菠菜、胡萝卜;桔子、香蕉、苹果;红糖、小米、玉米。
53.添加辅食要注意什么?
(1)不可勉强。刚开始添加辅食时如果孩子不愿吃,切不可勉强,应马上停喂,若是硬逼着吃的话,孩子会越喂越不吃。食物的软硬、冷热及味道的浓淡,都可能是不吃的原因。
喂孩子辅食以前,有必要让他饿一饿。比如到外面走走、呼吸室外新鲜空气、晒晒太阳等,回来以后再喂往往会顺利些。不过,孩子有时饿极了,不先喂点儿奶也会不肯吃辅助食物,总之,刚开始给孩子增添辅助食品,切不可勉强、急躁。
(2)不可太教条。到了一定的月龄,就要开始添加辅助食物。但不能太教条,给孩子规定好每次必须吃多少,必须吃哪种食物等,要尊重孩子的食欲和爱好。有的孩子食欲旺盛,吃的就多;如果孩子食欲差,吃的就相对少些;有的今天吃了,到了明天就不愿吃。所以在喂养孩子时必须灵活掌握。
(3)不可过早。刚离开母体的婴儿,消化器官很娇嫩,消化腺不发达,分泌功能差,许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时还不具备消化辅食的功能。如果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婴儿消化功能的负担,消化不了的辅食不是滞留在腹中“发酵”,造成腹胀、便秘、厌食,就是增加肠蠕动,使大便量和次数增加,最后导致腹泻。因此,出生4个月以内的婴儿忌过早添加辅食。
(4)不可过晚。有些家长怕小儿消化不了,对添加辅食过于谨慎。有些小儿早已过了4个月,还只是吃母乳或牛奶、奶粉。殊不知小儿已长大,对营养、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牛奶、奶粉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应合理添加辅食了。同时,小儿的消化器官已逐渐健全,味觉器官也发育了,已具备添加辅食的条件。另外,此时小儿从母体中获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耗殆尽,而自身的抵抗力正需要通过增加营养来产生,此时若不及时添加辅食,小儿不仅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还会因缺乏抵抗力而导致疾病。因此,对出生4个月以后的小儿要开始适当添加辅食。
(5)不可过滥。小儿虽能添加辅食了,但消化器官毕竟还很柔嫩,不能操之过急,应视其消化功能的情况逐渐添加。如果任意添加,同样会造成小儿消化不良或肥胖。让小儿随心所欲,要吃什么就给什么,想吃多少就给多少,又会造成营养不平衡,并养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见添加辅食过滥同样也是不合适的。
(6)不可过细。有些父母过于谨慎,给小儿吃的自制辅食或市售的婴儿营养食品都很精细,使小儿的咀嚼功能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不利于其牙齿的萌出和萌出后牙齿的排列。食物未经咀嚼也不会产生味觉,既勾不起小儿的食欲,也不利于味觉的发育,面颊发育同样受影响。这样,小儿只能吃粥和面条,不会吃饭菜,制作稍有疏忽,就会恶心呕吐,于是干脆不吃或者吃了也要吐出。长期下去,小儿的生长当然不会理想,还会影响大脑智力的发育。
(7)注意卫生。小儿各系统尚未成熟,对于细菌的抵抗能力差,制作辅助食物时必须特别注意卫生。要将手洗净,原料要选新鲜的,做出来后尽早喂食,如小子不吃,不要放到第二天喂。
有的小儿一吃鸡蛋,湿疹就长得厉害。经常会有这种吃动物蛋白导致湿疹的现象。先查一下长湿疹的缘故,如果是因为吃了某种食物所致,则暂停喂这种食物。
54.母乳喂养有哪“四忌”?
(1)忌提前哺乳。婴儿吃奶后约需3小时在胃里消化才能转入肠道。如果胃里还存有消化的食物,再加上乳汁,两者混合进入小肠,食物就得不到充分消化,必然会影响养料的吸收,同时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
(2)忌喂而不饱。一次喂不饱,就很难使孩子吃奶有规律,特别是托在乳儿室的孩子,一次不喂饱,到下次喂奶时,孩子早就因饿而哭得很累了,吃几口就又要睡觉。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3)忌喂奶时间太长。倘使母奶不足,即使喂奶时间再长婴儿也不会吃饱,而且,孩子也不能得到合理的营养。因为乳房每次先分泌出的乳汁里含蛋白质多,含脂肪少,以后越吃脂肪含量就越高。婴儿对较高的脂肪不能适应,会出现消化不良。
(4)忌长期食母奶。6个月以上的婴儿如果单纯吃母乳而不添加其他辅助食物,则有可能热能和营养素供应相对不足,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但是,天气炎热或婴儿患病时,不宜添加食物,避免引起消化不良。婴儿10个月至1岁半时就该断奶,假使到年龄还不断奶,孩子总想吃母奶,辅食就喂不进去。应该注意的是,切忌突然断奶,这样会因其他食品还吃不进去而影响健康。炎热的夏季和孩子患病时,消化功能减弱,也不宜断奶。
55.牛奶为什么不能与钙粉同服?
人工喂养的小儿到了3个月后便应开始加喂一些钙片或钙粉,以防止小儿缺钙。应当注意的是钙粉不能和牛奶一起喂。因为钙粉可以使牛奶结块,影响两者的吸收。有些父母图方便、省事,常喜欢把钙粉混合到牛奶中一起给孩子吃,这样的补钙方法是不科学的。
56.小儿为什么不宜喝豆奶?
小儿不宜喝豆奶。豆奶是健康饮品,对此人们已达成了共识。然而,美国专门从事转基因农产品与人体健康研究的人士近期指出:喝豆奶长大的小儿,成年后引发甲状腺或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系数较大。对于成年人,经常食用大豆是极为有益的。大豆能使体内的胆固醇降低,保证体内激素的平衡等。然而,小儿食用大豆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小儿对大豆中高含量抗病植物雌激素的反应与成人相比完全不同。成年人所摄入的一般植物雌激素可在血液中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有助于防止乳腺癌的发生。而小儿摄入体内的植物雌激素只有5%能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其他未能吸收的植物雌激素在体内积聚,如大量饮用就有可能对将来的性发育造成危害。因此,小儿要尽量少喝或不喝豆奶。促进健康发育的牛奶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57.小儿为什么不宜多喝果汁?
果汁的特点是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较多,口感好,因此乐于为小儿接受,但最大的缺陷在于果汁中没有对小儿发育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和脂肪。如果喝很多果汁,由于果汁强占了胃的空间,因而正餐摄入减少,而正餐(如母乳或牛奶)才有小儿所需的蛋白质、脂肪,这样小儿饮果汁可破坏体内营养平衡,招致发育落后的恶果。年龄越小,此种恶果越易发生。不足6个月以上者也要限制饮用量,以每天不超过100毫升为宜。
58.适宜食用何种糖类?
一般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蔗糖、麦芽糖(米糖或称饴糖)、蜜糖(蜂蜜,非蜂乳)、葡萄糖和薯糖。蔗糖由于食用方便、口感好和相对便宜,其食用量居糖类之首。但小儿食用蔗糖太多,容易损坏牙齿,影响消化功能,使小儿饮食乏味,助长肠道寄生虫的繁殖和生长。
根据中医“水谷精微乃人体精气之源”和现代医学“粮食是营养的主要成分”的理论,适宜小儿食用的糖类应以米糖为佳。米糖具有健脾胃、助消化、增进食欲、和胃止痛等功能,并还有健齿作用。其次是蜜糖,蜜糖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学物质,不含激素,是小儿食用的理想甜味剂。蜜糖分生、熟两种,生者性寒凉,熟者性平和。小儿内服均须用熟蜜。蜜糖具有润肺止咳和开胃助消化的作用,当小儿患肺热咳嗽,咽干口燥时,用适量熟蜜以温开水冲服或加入到奶粉、稀粥、藕粉等流质食物中服食,能减轻或缓解症状。大便干燥时,也可用上述方法润肠通便,均能得心应手。另外,蜜糖也不会损坏牙齿,而且由于它的抗菌作用还能护齿和清洁口腔。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小孩是过敏性体质,或者是1周岁以内的婴幼儿都不宜食用蜜糖。
乳糖是乳品中惟一的糖,对小儿有许多好处。天然的乳糖可以提供热量,也能促进肠内有益细菌的繁殖,有利维生素B的合成;乳糖可以转换为乳酸,有助于溶解矿物质,促进钙、铁、磷、镁及其他矿物质的吸收。此外,许多病菌都无法在酸性的环境中生存;乳糖也不会使婴儿肥胖。
婴儿奶粉中大量添加其他的糖,如玉米糖浆、麦芽糖或一般的蔗糖,足以造成重大的伤害。这些糖对于有益细菌的繁殖不利,无法促进维生素B的合成或矿物质的吸收,甚至刺激小肠中碱性消化液的分泌,阻碍其他矿物质的吸收。
与乳糖相比,这些糖都太甜了,容易使小儿增加赘肉,并且吃糖成癖,会造成日后严重的蛀牙。小儿躺在床上自己吸奶,或以奶瓶喝果汁,牛奶及果汁中的糖累积在牙床及牙齿上,形成酸性并适合蛀牙细菌生存的温床,最后只好拔除蛀坏的牙齿。因此,不要让小儿躺在床上自己吸奶。
59.小儿为什么不宜多吃蜂蜜?
蜂蜜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但蜂蜜在生产、运输和储存等一系列过程中,极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而肉毒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甚强,既耐严寒,又耐高温,能够在连续煮沸的开水中存活6~10小时。因此,即使经过一般加工处理的蜂蜜,也仍有一定数量的肉毒杆菌胞芽存活。这些胞芽无法生长和释放毒素。然而,这些胞芽一旦进入婴幼儿体内,尤其是进入1岁以下的婴儿体内,因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它们便迅速发育成肉毒杆菌,并释放出大量的肉毒素。平时这些毒素毒性甚强,据说1毫克即可致万名婴儿于死命。另据调查,目前婴幼儿急死症中,有5%的婴儿是因肉毒素中毒而引起死亡的。所以,婴幼儿最好不要多吃蜂蜜,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更不宜食用蜂蜜。
60.如何适当吃些猪肝?
猪肝有些腥味,小儿不太喜欢吃,这就需要在烹调方法上下点功夫,去其腥味,变不好吃为好吃。
为小儿制做猪肝泥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生猪肝横剖开,或剥去外皮,用刀刮下如酱样的猪肝泥;二是先把猪肝煮熟后,再剁成细碎泥状。然后加葱、姜、黄酒等用油炒,同时去腥味,烧好后加些味精提鲜。如果孩子还是不肯吃,可用7份猪肝泥和3份肉糜一起炒,有利于去掉猪肝腥味。
对小儿来说,最好每周能吃上1~2次猪肝,能预防营养缺乏症。因此,更要强调烹调方法。采用猪肝与其他动物食品混烧,如猪肝丁和咸肉丁、鲜肉丁、蛋块混烧,或猪肝炒肉片等,小儿大都喜欢吃。将猪肝制成白切猪肝片或卤肝片,可以给小儿当零食吃。
61.补钙为什么不可过高?
因为钙对人体的重大作用,有些商家利用人们对补钙的渴望,在推出自己的产品时往往夸大其作用,给消费者以误导。研究表明,人体对各种钙补品的吸收率只能达到40%,而有的厂家将高达99%以上的动物实验结果直接用于人体吸收率加以宣传,欺骗消费者。因此购买时必须弄清产品的钙含量、吸收率、有无副作用等,不能轻信“高效、高能、活性”等词。
补钙虽然重要,但并非多多益善,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标准,要严格遵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人每日钙的供应量。如果一个正常人每天补钙超过2000克,不仅造成浪费,且还会产生副作用。
科学家曾追踪调查发现:小儿摄取热量为1000卡路里的食物中,每含有100毫克的钙,他们的收缩压就会降低2毫米汞柱。由于小儿年龄小,舒张压的变化不易测出。现代医学认为,动脉血压是循环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血压偏低,血流迟缓,影响机体组织的血液供应,妨碍正常活动,尤其对头部影响更大。小儿处在发育期,如前期血压偏低,不仅精力不集中,思维迟钝,智力低下,而且还容易患心脏病,因此小儿切不可高补钙。
62.山楂有何妙用?
由于小儿脾常不足,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功能较差。因此,小儿宜多食能消食化积、散瘀行滞的山楂。常用的山楂食疗方如下:
(1)山楂汤:即山楂一味煎汤饮。尤宜于食肉不消的儿童。
(2)山楂饼:用山楂、白术各120克,神曲60克,均研末,蒸饼丸,梧桐子大,每服70丸。可治儿童食积。
(3)山楂粉:用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为末,用蜜和砂糖拌,每服3~6克,水送服。尤宜于小儿痢疾赤白相兼者。
(4)山楂丸:茴香、山楂各等分,研细末,盐、酒调和,空腹热服,可治小儿小腹痛。
63.怎样适宜食用点心?
实际上,点心不能算为一种营养品,它的主要成分是糖,只要小儿能吃粥、面,从营养学上看就没有必要吃点心,但点心好吃,小儿喜欢吃,所以,可以把点心作为一种增进小儿生活乐趣的调剂品给予。既然作为调剂品就不能像主食那样给得多,一般的点心太甜,不适合多给小儿吃,也不利小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小儿长牙后,含糖多的点心往往会导致龋齿,因此,父母在选购点心时注意不要买太甜的点心,也不要买夹心的点心,夹心的大多是奶油、果酱,贮藏不好会使细菌繁殖,危险性大。一次也不能给小儿吃得太多。
有些食量大的小儿、长得过胖的小儿,本来就要限制他的进食,就不要再给他点心吃了,可用水果来代替点心,一样能满足他的旺盛的食欲。相反,有些食量小的小儿,平时只能吃上一点粥、烂面等,体重增加不理想,这些小儿只要他喜欢吃点心,父母就可以满足他们,选择一些不太甜的点心,即使放开给他们吃,食量小的小儿也不会像食量大的小儿吃得让人担心。如果加了点心小儿就不想吃粥了,这没关系,本来点心与粥是同等的。吃完点心,父母要记住给小儿喂些水,相当于漱漱口,这样,可以将食物残渣冲走,防止龋齿的发生。
64.如何做到平衡膳食?
在小儿哺育过程中,经观察分析有两种情况:一种只要小儿能吃就无限制地喂小儿。另一种迁就小儿挑食、偏食、吃零食的坏习惯,正餐吃得很少。长期下去,前者营养过剩患肥胖症;后者导致营养不良症。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对平衡膳食的认识不足。
所谓平衡膳食也叫营养平衡,就是要使小儿摄取的营养能符合小儿生长发育、智力发展的要求。做到平衡膳食可以预防各种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性疾病。
为了达到平衡膳食的目的,须注意以5个方面的平衡。
(1)保证热能供给的平衡。因每人每天所需的热能随着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
(2)保持产热营养素摄入平衡。把产生热能的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糖均称为产热营养素,也叫必需营养素。在人体内产生热能时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蛋白质供给的热能应该占总热能的10%~15%,脂肪占15%~25%,糖占60%~75%。小儿所需的蛋白质量可较成人高一点。
(3)保持产热物质与人体必需的物质(维生素)之间的平衡。维生素是不产热的营养素,产热的营养素需要这些非产热营养素的配合。如吃糖多了,所需的维生素相应也要增加。故也需要保持平衡。
(4)微量元素与宏量元素之间平衡。微量、宏量元素都称矿物质。这些元素在体内都有一定的比例,并且是按人体需要量而定的。过多会中毒,过少也会患病。各种元素之间正常的比例,称之矿物质之间平衡。
(5)水和营养素之间的平衡。水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有重要作用,故也要保持平衡。
以上5方面的平衡,可使小儿摄入的营养素做到全面、平衡。
65.为何不要嘴对嘴喂辅食?
成人口腔里有许多细菌,通过嘴对嘴喂食小儿,就会把细菌带给小儿。尤其是患肺结核、肝炎、伤寒、痢疾、口疮、龋齿、咽喉炎的人,更容易把病菌带给孩子造成传染。小儿的身体抵抗力弱,很容易因此而患病。另外,嚼过的食物势必影响小儿的唾液和胃液的分泌,降低小儿食欲和消化能力,自幼就造成了胃肠消化能力不强,阻碍了生长和发育。另外,经常嘴对嘴喂小儿,使小儿形成一种依赖性,并习惯成自然,不利于锻炼其咀嚼能力和使用餐具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
66.过“补”会导致哪些疾病?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合理的补充营养供其机体和智力发育所需,很有必要。但补之不当则适得其反。
(1)补参害处多。“少不食参”,人参和含参食品健康儿童不宜使用。健康儿童服用人参会削弱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容易感染疾病,会出现兴奋、激动、易怒、烦躁、失眠等神经系统亢进症状。人参可促进人体性腺激素分泌,健康儿童长期补参会导致性早熟。服参过多对心脏也有害,可导致心收缩力减弱,血压、血糖降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儿童因身体虚弱等需要用参,需在医生指导下确定合适剂量酌情使用。
(2)多吃橘子易生“橘子病”。儿童每天吃橘子以2~3个为宜。过多吃橘子可致皮肤中胡萝卜素增加而引起全身皮肤发黄,出现呕吐、恶心、食欲下降等症状。
(3)多吃糖类易致“儿童嗜糖精神烦躁征”。儿童每日以摄入15~20克糖类为宜。过食糖类可致“儿童嗜糖精神烦躁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易冲动,睡眠差,常在梦中惊醒,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面色苍白,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等病。此外,过多吃甜食还可引起腹泻、腹胀、厌食、呕吐、消化不良、水肿、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疾患、龋齿等。
(4)多补鸡蛋易致腹泻、维生素K缺乏症。儿童每日吃1~2个鸡蛋即可。过多吃鸡蛋会增加儿童的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还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症,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面部皮疹、嗜睡、毛发脱落等。
(5)可乐型饮料和酸梅粉能引起多动症和溃疡病。可乐里含咖啡因。可乐型饮料对儿童记忆有干扰作用,并可兴奋儿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儿童多动症。儿童长期食用酸梅粉,会使其胃酸含量增高,胃黏膜被腐蚀,发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67.为什么母乳喂养不能代替打预防针?
尽管母乳对小儿所起的防病保健作用不可低估,但这种保护作用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仅有3~6个月。因为母乳为婴儿提供的抗体属于自然被动性保护抗体,很容易从肌体消失。再加上抗体都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某种抗体只有某一方面的作用,而对其他无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单纯依赖母乳来维持小儿体内的免疫保护功能是不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儿要进行免疫接种的原因。
免疫接种也叫预防接种,俗称“打预防针”,是通过打针、吃药、喷鼻等方法,有计划地将疫苗或者苗种接种到人的身上,刺激人体产生抵抗相应传染病的抗体,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样产生的抗体,较母乳中的抗体效价稳定,持续时间长,防病效果可靠。它是母乳和其他任何具有保健作用的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由此可见,母乳既要喂,预防针同样应该打,两者皆对孩子有益,不可互替。
68.如何认识和预防断奶综合征?
断奶,传统的方式往往是当决定给小儿断奶时,就突然中止哺喂,或者采取母亲与小儿隔离几天等方式。如果此时在小儿断奶后没有给予正确的喂养,孩子需要的蛋白质没得到足量供应,长此下去,往往造成小儿的蛋白质缺乏,可出现小儿铣停顿,表情淡漠,头发由黑变棕,由棕变红,兴奋性增加,容易哭闹,哭声不响亮,细弱无力,腹泻等症状。这种小儿脂肪并不少,看上去营养还可以,并不消瘦,但皮肤常有浮肿,肌肉萎缩,有时还可见到皮肤色素沉着和脱屑,有的小儿因为皮肤干燥而形成特殊的裂纹鳞状皮肤,检查可发现肝脏肿大。这些都是由于断奶不当引起的不良现象,医学上称为“断奶综合征”。
其实,有些母亲把断奶理解为一个截断过程是错误的。小儿如突然断奶而改喂粥及其他辅食时,心理上和精神上的不适应要比消化道的不适应远为严重。如果母亲因断奶而与小儿暂时分开,则小儿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更大。蛋白质摄入不足和精神上的不安会使小儿消极,抵抗力下降,易患发热、感冒、腹泻等病。预防断奶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合理喂养和断奶后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
按每日每千克体重给予1~1.5克蛋白质哺喂小儿,同时多给予些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足维生素,这样小儿就会很快获得好转和痊愈。
69.如何锻炼吃“硬”食?
吃惯了流质的婴儿,虽长了几颗牙齿,也像是有了些咀嚼能力,但要吃“硬”食(固体食物),还应有个实习的过程。
儿科专家向妈妈们建议:孩子在12个月大时,就可以开始吃固体食物,因为在这个阶段,小儿通常已能掌握拿东西、嚼食物的基本技巧了。当然,在开始时可将固体食物弄成细片,好让小儿便于咀嚼。可以先吃去皮、去核的水果片和蒸过的蔬菜(如胡萝卜)等。
当小儿已习惯吃这些“硬”东西后,便可以使食物的硬度“升级”,让他们尝试吃煮过的蔬菜,但不宜太甜、太咸或含太多的脂肪,以免“倒”了胃口,产生厌恶、拒食行为。
在让小儿逐渐适应不同硬度的食物时要有耐心,不可过高估计他们牙齿的切磨、舌头的搅拌和咽喉的吞咽能力。固体食物应切成半寸大小,太大时很容易阻塞咽喉。
硬壳食物,至少要到4~5岁时才适宜吃。试吃时先破成4份,以防“囫囵吞枣”,酿成意外。
70.怎样给奶瓶消毒?
家长总是担心细菌会侵袭孩子,因此,不论什么用具都要消毒,像碟子、杯子、羹匙等,这是不必要的。因为细菌根本不可能在清洁干燥的器皿上生长繁殖。孩子的玩具和奶嘴,洗干净后,除非掉在不干净处,一般无需再消毒。因为这些东西上的细菌也是孩子自身的细菌,而对自身的细菌孩子是习以为常的。
但是,由于小儿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对细菌的抵抗力特别弱,所以餐具应彻底消毒。家庭消毒最简单的办法是煮沸。
把奶瓶、匙子等用清洁剂和清水洗净,放入锅内。锅内的水要没过餐具。水开后,保持沸腾状态10分钟。因为奶嘴容易损坏,可在停火前3分钟时放入即可,最后把餐具取出来,放在清洁的地方保存,上面蒙上一层消毒纱布,以防污物。
孩子6个月以后,用刷子蘸洗涤剂刷干净,再用清水认真冲洗过就可以了。不必再天天消毒,一般隔一段时间集中消毒一次即可。
71.喂酸牛奶有什么好处?
酸牛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无毒乳酸杆菌放入全脂鲜牛奶,牛奶发酵成酸奶;另一种是用酸类,一般为乳酸、枸橼酸等加入牛奶制成。酸牛奶的营养成分与鲜牛奶基本相同。
酸牛奶味道可口,小儿特别喜欢吃。吃酸牛奶有下列好处:酸牛奶中酪蛋白凝块比鲜牛奶小,有利于消化、吸收;酸牛奶使胃内酸度增加,有促进消化作用;酸牛奶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对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腹泻、消化不良患儿尤为适宜。
家庭制作酸牛奶的方法:先将鲜牛奶煮沸、冷却,然后将食用乳酸缓慢地滴入牛奶中,边滴入边均匀地搅拌,牛奶与酸的比例为100毫升鲜牛奶加乳酸10滴。也可用橘汁代替,因橘汁中含有枸橼酸,每100毫升鲜牛奶加橘汁6毫升。制作酸奶时,为避免凝成大块,加酸速度要慢。制成的酸牛奶,不能再加热煮沸。
72.怎样提高钙的摄入?
钙是人体骨骼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小儿这个时期身高增长较快,又要长恒齿,对钙的需求量要达到每月1克的标准,但由于我国的饮食配备不当的习惯,这一标准很难达到,所以小儿在这个年龄时期,仍应补充钙剂。
如果小儿每日保证摄入400毫升牛奶,可增加0.4克的钙的摄入量,此外合理的烹饪也可以增加钙的摄入,到必要时也可补充钙剂。下面介绍几种增加钙摄入的烹饪方法:
(1)醋泡蛋:将鸡蛋洗净放在醋中,使蛋壳中的钙溶解在醋中,将醋和蛋全部服用。
(2)炖稣鱼:用葱、姜铺底,将鱼排放在上,加醋慢火炖烂,使鱼刺和鱼头都酥了,可完全吃下。鱼鳞也是很好的钙剂,可不去。
(3)吃鸡骨:压力锅炖鸡或肋软骨,可使鸡骨炖酥,在吃时可将骨头嚼碎咽下。
(4)虾皮内馅:在做肉馅时可调入虾米皮。
73.含铁较高食品如何制作?
(1)肝末蛋羹:将猪肝切成片,放入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剁成肝末,放入碗内。再将鸡蛋磕入此碗中,加入葱末、细盐,放少量水调匀,在碗内蒸熟,加点香油即成。
(2)炒三丁:将鸡蛋黄放入碗内调匀,倒入抹油的方盘内,上笼蒸熟,取出切成小丁。将豆腐、黄瓜切成丁。将热锅放点油,用葱姜末先炒,再放入蛋黄丁、豆腐丁、黄瓜丁,加适量水及细盐,烧透入味,勾淀粉汁即成。
(3)麻酱拌茄泥:将茄子洗净去皮,切成小块上笼蒸熟。将麻酱加入细盐及适量水搅成糊状。将蒸好的茄块捣成泥,浇入调好的麻酱即成。
(4)四彩珍珠汤:先将面粉放入盆内,用干净软帚沾水拌入面粉中,边抖水边拌匀面粉,使之拌成小疙瘩。将猪肉剁成肉末。菠菜用开水焯一下,控去水,切成小段,紫菜用温水泡软后撕碎,并准备好鸡蛋液。热锅放油,下肉末煸炒,放点葱、姜末及酱油,添入适量水烧开。再把小面疙瘩投入,用勺搅拌均匀,煮片刻。甩入鸡蛋液,放入菠菜、紫菜及适量细盐,稍煮即成。
74.含钙较高食品如何制作?
(1)肉末豆腐干油菜丝:将瘦猪肉剁成肉末,豆腐干(或豆腐片)切成小丝,油菜洗净切丝。热锅放点油,下肉末煸炒,随后放入葱花、豆腐干丝,添适量水,烧片刻,再投入油菜丝,翻炒片刻,加入细盐即成。
(2)虾皮肉末青菜粥:将虾皮、瘦肉、青菜(大白菜、小白菜均可)分别洗净、切碎。锅内放适量油,下肉末煸炒,再放虾皮、葱花、酱油炒匀,添入适量水烧开。然后放入大米或小米,煮至熟烂,再放菜丝煮片刻即成。
(3)奶味软饼:取标准粉、黄豆粉、牛奶粉,其比例为10:1:2.将黄豆粉用凉水化开后,充分加热煮沸,略放凉,再将沏好的奶粉倒入,并磕入鸡蛋,调匀备用。将晾凉的豆奶蛋汁倒入面粉中,加入适量细盐和水,充分调匀使成稀糊状。平锅加热后放点油,将面糊摊成软饼即成。
(4)虾皮菠菜骨头挂面汤:将虾皮洗净切碎,菠菜开水焯一下后,切成小段,紫菜泡后撕碎。热锅放点油,下虾皮、葱末、酱油,添入骨头汤,下挂面煮熟,放入紫菜、菠菜及适量细盐即成。
75.婴儿怎样进行体格锻炼?
(1)体格锻炼的意义。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改变婴儿的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增强婴儿的胃肠道、呼吸道等生理功能,并可调节血管的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可促进婴儿神经心理的发育,有利于婴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和抑制趋于平衡;有利于体弱的婴儿及患儿的机体康复;改善机体体温调节的能力。
(2)体格锻炼的原则
①循序渐进。应根据婴儿的生理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进行。结合婴儿的年龄特点和机体的健康状况,合理地安排锻炼方式及运动强度,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短到长、由小量到大量的原则逐步进行体格锻炼,以保证婴儿神经、呼吸和心血管各系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婴儿的神经活动,主要是经皮层下中枢进行的,只有经反复多次以及经常的刺激,才能在大脑皮层产生并建立有机的联系,所以只有持之以恒的锻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③在锻炼的过程中注意“5结合”。锻炼与营养相结合、锻炼与生活制度相结合、锻炼与睡眠相结合、锻炼与护理相结合、锻炼与教育相结合。
④要进行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体格锻炼前要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锻炼后要有整理活动,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利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适应性。
⑤仔细观察婴儿锻炼后的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体格锻炼的方法
①日常生活中的体格锻炼。开窗睡眠。2~6个月的婴儿可养成室内开窗睡眠的习惯,最好从夏季开始;户外活动。婴儿满月后即可抱到户外去接触室外的新鲜空气,以夏季开始为宜。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天1~2次,每次由15分钟渐增至2小时。一年四季户外活动的时间要以气温的变化来决定婴儿活动的时间。
②体操——婴儿被动操。2~6个月的婴儿适合做婴儿被动操的锻炼。即婴儿在妈妈有节奏、有口令的帮助下完成被动体操。其目的主要是促进婴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一般每天可做1~2次,每次4~5节,以后渐增至7~8节。
③“三浴”的锻炼。
空气浴主要是利用气温与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之差形成刺激。气温越低、作用时间越长,刺激强度越大,可达到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目的。空气浴也应从夏季开始过渡至冬季,从室内过渡至室外。一般每天1次,从每次2~3分钟起,以后渐增至10分钟左右。
日光浴日光中的红外线可扩张皮肤血管,增加血液循环,对心肺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抗佝偻病的生物学作用。所以日光有益于婴儿的健康。对于2~6个月的婴儿,以每天1次为宜,每次开始为2分钟,以后渐延至10分钟。气温在22~26度左右,上午10时是进行日光浴的最佳条件。
水浴水浴有5种方法,即温水浴、冷水洗脸、冷水擦澡、冷水冲淋和游泳。然而对于2~6个月的婴儿则以温水浴为宜。此期婴儿脐带已全部脱落,可进行全身的温水浴,又称为浸浴。浸浴要求室温应为20~21度,体温应为35~36度,每次浸浴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
此外,“三浴”锻炼的顺序应为空气浴在先,然后是日光浴,最后才是水浴。
76.怎样按摩?
按摩是母爱的体现,是母子亲密感情的交流,是小儿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品,按摩不但能促进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智商,增加体重,还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因此按摩是父母送给婴儿的一件珍贵礼物。
按摩最好在两次喂奶中间进行,室温在22~26度,室内最好阳光充足。按摩前,操作者应卸去身上的装饰,包括戒指和手表,指甲应剪短,防止损伤婴儿皮肤。然后用热水洗手,可用一点消毒植物油作为润滑剂。帮小儿脱下衣服,让小婴儿躺在床上或母亲大腿上,母亲可采取适合的姿势进行按摩。按摩的顺序是从头到脚,先从头部,接着是脸、脖、颈、肩膀、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腿和脚,最后再从脖颈到脚左右对称地进行按摩,按摩时动作要轻柔,刚开始是轻轻地抚摩,然后观察婴儿还似有不满足时可增加一点手力,轻柔地推动皮下肌肉。按摩时如果婴儿有舒服的表情,表明他需要这种按摩,一般每个身体部位可按摩2~3遍,小的区域可用手指尖或手指按摩,大的身体部位可用掌心或整个手掌按摩,每次按摩数分钟,逐渐延长至20分钟。按摩时也可放一点柔和的音乐,让婴儿全身自由放松。大人也可边按摩边和婴儿说话,这时候是母子交流的最好方法,可以让婴儿感受到你的按摩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77.如何做体操?
在婴儿满月后长期坚持每天做婴儿操,不但可以促进婴儿的生理发育,提高婴儿对外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小儿动作发展,使小儿的动作变得更加灵敏,肌肉更发达,同时还可促进婴儿心理的发展。长期坚持做婴儿操,可使小儿初步的、无意的、无秩序的动作,逐步形成和发展分化为有目的的协调动作,为思维能力打下基础。做操时伴着音乐,让小儿接触多维空间,促进左右脑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小儿的智力发育。做操前,可把婴儿置于一张铺有垫褥的木板床上,尽可能少穿衣服,并用温和的声音和婴儿说话,使之心情舒畅。做操时间可选择在每次喂奶前后1/2~1小时。要坚持每日1次,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操的同时可放一些轻音乐、小提琴曲或钢琴曲,音乐的声音以中下音量为宜。
做操时大人动作要轻柔,不能用力过猛,做操运动量要逐步增加,每套操从每次4×1拍渐增至4×4拍。做操时家长也可配合使用一些语言,从而促进小儿语言的发展。小儿的动作刚开始不要求规范,训练一段时间就能变得规范,做操时也应注意观察小儿有无不良反应,如小儿情绪不好、面色苍白、出汗过多,就应停止训练。小儿生病期也应停止做操,做操完毕后,应让婴儿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如身上有汗,应用柔软的毛巾把汗擦掉。
78.系列健身操有哪些内容?
(1)2月婴幼儿健身操
①屈腿运动:两手分别握住婴儿的两个脚腕,使婴儿两腿伸直;然后使婴儿两腿同时屈曲,使膝关节尽量靠近腹部。连续重复3次。
②俯卧运动:使婴儿呈俯卧姿态,两手臂朝前,不要压在身下,母亲站在婴儿前面,用玩具逗引孩子,孩子自然将头抬起。为了避免孩子劳累,开始一次只练半分钟,逐渐延长,1日1次即可。
俯卧不仅能锻炼颈肌、胸背部肌肉,还可增大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并能扩大孩子视野范围,从不同的角度视察到新的事物,有利于智力发育。
③扩胸运动:婴儿仰卧,母亲握婴儿手腕,大拇指放在婴儿手心里,让婴儿握住。首先让婴儿两臂左右分开,手心向上,然后两臂在胸前交叉,最后还原到开始姿势。连续做3次。
(2)3月婴幼儿健身操
3个月的孩子要保证有室外活动的时间,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可以在室外活动10~30分钟,家长要坚持给孩子做操,除了前面学过的动作外,可以增加2个动作。
①伸展运动:婴儿仰卧,母亲双手握住婴儿手腕,把婴儿两臂放在体侧。拉婴儿两臂在胸前呈前平举。掌心相对;然后使婴儿两臂向两侧斜上举;再拉婴儿两臂在胸前呈平举,掌心相对;最后还原。以上动作重复2遍。
②两腿上举运动:婴儿仰卧,母亲拇指在下,其他4指在上,握住婴儿小腿,使两腿伸直。把婴儿两腿上举,与腹部成直角,然后还原,连续做两遍。
(3)4月婴幼儿健身操
4个月的孩子可以做后屈运动和仰卧起坐健身操了。
①后屈运动:让婴儿俯卧,两手握住婴儿小腿将腿提起,然后放下,连续做2遍。
②仰卧起坐让婴儿仰卧,两手握住婴儿手腕,拉孩子坐起,然后还原,连续做2遍。
(4)5月婴幼儿健身操
为了孩子的健康,要坚持给孩子锻炼身体,做操和室外晒太阳都是必不可少的锻炼方法。这个月除了坚持以前学过的几套动作外,可以增加1个动作。
两腿轮流屈伸运动:婴儿仰卧两腿伸直,母亲用两手轻轻握住婴儿脚腕,推左腿屈至腹部,然后还原,再推右腿屈至腹部,然后下放还原,连续做2遍。
(5)6月婴幼儿健身操
下肢放松运动:婴儿仰卧两腿伸直,母亲用两手轻轻握住婴儿脚腕,轻抬腿成45度,然后还原,连续做2遍。
(6)7月婴幼儿健身操
腰部运动:婴儿仰卧两腿伸直,家长右手托住孩子腰部,左手按住两脚踝部,右手用力将孩子腰部轻轻托起。托起腰部时,应注意孩子的头部不要离开床面,用力不要过猛。
(7)8月婴幼儿健身操
腿部运动:让宝宝成俯卧状态,家长在孩子后面,两手握住其手腕部,扶着宝宝跪起,然后再扶其站直。重复2遍。应该注意,当宝宝跪直后应该尽量让他自己用力站起来。
(8)9月婴幼儿健身操
提腿抬头运动:婴儿俯卧,两肘支撑身体,家长在其身后用双手握住他的两只小腿,将双腿提起约30度。此时应让孩子双手用力支撑,并向上抬头。可锻炼臂力和颈肌。
(9)10月婴幼儿健身操
俯卧直立运动:让婴儿俯卧在床上,家长在其身后用双手握住孩子两臂肘部,轻轻扶着婴儿让他自己用力站立起来。反复几遍。
(10)11月婴幼儿健身操
弯腰运动:婴儿直立,家长在后面一手扶住婴儿腹部,另一只手扶住两膝,在孩子前方放一玩具,让孩子弯腰捡起玩具。反复几次。
(11)12月婴幼儿健身操
跳跃运动:婴儿直立,家长用双手扶住孩子腋下,让孩子跳跃。开始跳时,家长双手可稍用力向上托,逐渐过渡到孩子自己跳跃。
79.被动操有哪些内容?
此套被动操共8节,每节可做4~8次。
第1节:胸部运动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操作者用双手握住婴儿双腕,把大拇指放在婴儿掌心里,使婴儿握拳,两臂放在婴儿体侧。
动作:
(1)两臂体前交叉。
(2)两臂左右分开,婴儿掌心向上。
(3)两臂胸前交叉。
(4)还原。
注意事项:婴儿两臂分开的时候,操作者应稍用力;婴儿两臂胸前交叉的时候,操作者的双手不要太用力。
第2节:上肢肩部和胸部运动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操作者用双手握住婴儿双腕,把大拇指放在婴儿掌心里,使婴儿握拳,两臂放在婴儿体侧。
动作:
(1)两臂左右分开掌心向上。
(2)两臂向身体前方平举,掌心相对。
(3)两臂上举,掌心向上。
(4)还原。
注意事项:婴儿两臂前举、上举的时候,两臂的距离应与肩同宽。动作要柔和,用力不要太大。
第3节:上肢伸屈运动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操作者用双手握住婴儿双腕,把大拇指放在婴儿掌心里,使婴儿握拳,两臂放在婴儿体侧。
动作:
(1)弯曲婴儿左臂肘关节后,还原。
(2)弯曲婴儿右臂肘关节后,还原。
(3)再交换做。
注意事项:肘关节弯曲的时候,手要接触婴儿肩。婴儿屈臂的时候,操作者要稍用力,伸直的时候,不要太用力。
第4节:肩部运动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操作者用双手握住婴儿双腕,把大拇指放在婴儿掌心里,使婴儿握拳,两臂放在婴儿体侧。
动作:
(1)把婴儿左臂拉向婴儿胸前。
(2)左臂由婴儿胸前向外侧环绕。
(3)把婴儿右臂拉向婴儿胸前。
(4)右臂由婴儿胸前向外侧环绕。左右臂轮换做。
注意事项:婴儿手臂回旋的时候,应以肩关节为轴心。转动的时候,操作者的手不要用力太大。
第5节:下肢运动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两腿伸直,操作者用两手握婴儿脚腕(踝部),但不要握得太紧。
动作:
(1)把婴儿两腿同时屈至腹部。
(2)还原。
注意事项:婴儿的腿屈至腹部时,操作者要稍用力;伸直时不要太用力。
第6节:两腿轮流屈伸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两腿伸直,操作者用两手握住婴儿脚腕(踝部),但不要握得太紧。
动作:
(1)让婴儿左腿屈缩至腹部,还原。
(2)让婴儿右腿屈缩至腹部,还原。两腿轮换做。
注意事项:婴儿腿屈缩至腹部时,操作者要稍用力;伸直时不要太用力。
第7节:两腿伸直上举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两腿伸直,操作者用两手握婴儿脚腕(踝部),但不要握得太紧。
动作:
(1)把婴儿的两腿上举与腹部成直角。
(2)还原。
注意事项:婴儿两腿伸直上举与腹部成直角时,臀部不要离开原位。
第8节:股关节活动
预备姿势:婴儿仰卧,两腿伸直,操作者用两手握婴儿脚腕(踝部),但不要握得太紧。
动作:
(1)把婴儿左侧的大腿与小腿屈缩成直角。
(2)再把婴儿左腿屈缩至腰部。
(3)再把婴儿左腿向身体侧转动。
(4)还原。两腿轮换做。
注意事项:婴儿回旋的时候,应以婴儿的股关节为轴心转动。操作者的动作要柔和,不要用力太大。
80.什么是主被动操?
婴儿主被动操是在成人的适当扶持下,加入婴儿的部分主动动作完成的。婴儿主被动操的动作主要有锻炼四肢肌肉关节的上、下肢运动,锻炼腹肌、腰肌以及脊柱的桥形运动、拾物运动,为站立和行走作准备的立起、扶腋步行、双脚跳跃等动作。用于7~12个月的婴儿。这个时期的婴儿,已经有了初步的自主活动的能力,能自由转动头部,自己翻身,独坐片刻,双下肢已能负重,并上下跳动。婴儿每天进行主被动操的训练,可活动全身的肌肉关节,为爬行、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础。
81.眼保健操有哪些内容?
第1节揉太阳穴
位置: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约1寸处,手指可摸到凹陷。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2节揉攒竹穴
位置:攒竹穴在眉毛头端处。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3节捋法
此法是按摩手法。
方法:共捋4次,捋的速度要均匀。
第4节揉睛明穴
位置:睛明穴在内眼角处,手指可摸到皮肤下有隆起的结。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5节揉四白穴
位置:四白穴在眼下3厘米处,直对膜仁。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6节揉头维穴
位置:头维穴在额角进入头发边界1.5厘米处。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7节揉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在颈后两旁凹陷中。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揉。
第8节点压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在虎口处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边缘,用手指压迫时感到酸沉。
方法:四八拍,一八、二八拍右手压左手合谷,三八、四八拍左手压右手合谷。
第9节按光明穴
位置:光明穴在小腿外侧脓骨前缘,距足外踝约16厘米处。
方法:四八拍,一八、三八拍向里按揉,二八、四八拍向外按揉。
第10节远眺
两眼向正前方看,在远处找一个比较大的目标,注视时两眼要放松,不可用力细看。远眺时间大约四八拍,也可多看几分钟。
82.如何做定时健康检查?
一次健康检查的结果只能作为小儿生长发育的一个剖面反映小儿当时的健康状况,即使当时体重和身长的数字稍低,也不能就此认为孩子发育迟缓、营养不好或有其他问题。只有通过定期多次的连续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前后对比,才可以看出小儿生长发育和其他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才能对小儿的健康状况作出较准确的评估。
定期健康检查的检查次数和时间一般是:1岁以内查4次,分别在生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1~3岁,每半年检查1次;3~7岁,每1年检查1次。如有问题,应根据医生要求增加检查次数。通常,在孩子生后3个月内,就应带孩子到当地的儿童保健部门进行健康检查,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康档案。
健康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询问小儿的生活、饮食、大小便、睡眠、户外活动、疾病等一般情况;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等并进行评价;全身体格检查;必要的化验检查(如检查血色素)和特殊检查(如智力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向家长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和宣教,如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如何添加辅食、如何进行疾病预防等。
通过定期健康检查,既使家长获得了科学育儿知识,也提高了家长对婴儿的自我保健意识。家长能自觉地与医生配合,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使婴儿得到及时治疗,对促进婴儿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83.如何观察小儿是否健康?
正常的婴儿在睡眠时比较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没有声响,有时小脸蛋上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有些婴儿,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可以说大多数婴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婴儿入睡后大汗淋漓,睡眠不安,再伴有四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这便是患了佝偻病。
若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婴儿正常脉搏是110次/分),便预示即将发烧。
若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这时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
若睡觉时四肢抖动,则是白天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不过,睡觉时听到较大响声而抖动则是正常反应;相反,要是毫无反应,而且平日爱睡觉,则当心可能是耳聋。
若在熟睡时,尤其是仰卧睡时,鼾声较大、张嘴呼吸,而且出现面容呆笨,鼻梁宽平,则可能是由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所引起的。
要是睡觉后不断地咀嚼、磨牙的话,则可能是蛔虫,或白天吃得太多,或消化不良。
若睡觉后用手搔屁股,且肛门周围有白线头样的小虫在爬动,则是蛲虫病。
若婴儿睡着后手指或脚指抽动且肿胀,要仔细检查一下,看是否被头发或其他纤维丝缠住。
总之,平时应当多观察小儿是否有异常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
84.怎样可以提高抵抗力?
抵抗力是人类抵抗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侵袭的能力,其中包括免疫力和体质状态。
影响小儿抵抗力的因素有3种:年龄、营养和习惯。
年龄是影响抵抗力最重要的原因,小儿因为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容易生病。刚出生的新生儿,只能借胎儿期通过脐血输入的母体免疫球蛋白对抗感染,此类球蛋白在出生后逐渐代谢,到4个月的时候含量已经不足,直到6个月的时候,婴儿本身免疫球蛋白才逐渐上升,在6岁以后追上成人的水准。
饮食的目的是让身体获得各种营养素,而营养素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饮食、营养、健康三方面息息相关。身体健康与否,不是与生俱来、靠运气,而是可借正确的饮食来达到。孩子厌食、偏食,抵抗力会下降。研究证明婴儿缺铁质,免疫功能将会较差。
提高抵抗力应从多方面着手,具体方法如下:
(1)喂食母乳。母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可增强小儿抵抗力。一般认为喝母乳的小儿较少生病,这是因为母乳中含有防止细菌、病毒入侵体内的免疫物质IgA抗体。除此之外,还含有能培养肠内益菌的比菲德氏因子、有杀菌功效的乳铁蛋白、溶菌酵素、白血球等许多保护身体的物质。
(2)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因此能够接种疫苗的孩子都应接种疫苗。
(3)均衡饮食。均衡营养是健康的基础,任何年龄的人都要注意饮食,以维持生命、预防疾病。均衡饮食是指进食4大类食物,包括五谷类、肉蛋豆类、蔬菜瓜果类、奶钙类及其他食物,每天的食物都应包括这4类食物,并注意份量的适当。蔬菜瓜果类可以供应纤维质、维生素A、C和矿物质,增强身体抵抗力及防止便秘,多吃无妨。
(4)适度运动。任何动作都应该从小儿的安全考虑,绝对不可做出任何超过小儿能力的运动。不要因做体操而造成小儿的不适。最好的时间是在两餐之间。时间太短健身效果不好,时间太长则会使小儿太累,所以建议每次进行20分钟左右较适当。
(5)正确洗手。婴幼儿是探索期,双手到处摸,将东西送进嘴里是司空见惯的事。凡是传染性的疾病,都是接触口鼻入侵,所以洗手可以在第一关就排除病原,洗手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
85.哪些情况不能打预防针?
注射预防针等于得了一次小病,因此会有些反应。当孩子发烧、感冒或有其他病时打针,可能使反应加重,同时也可能加重原来病的症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进行预防接种。有湿疹、皮肤病的孩子不能接种牛痘,以免发生全身性牛痘反应。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的孩子,不能注射乙脑预防针和百白破疫苗,以免引起抽风,使原来的病加重或发生脑病,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不应注射任何预防针。
86.如何接种乙脑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乙脑病毒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人畜间流行。常累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轻重不一,重型患者病死率很高,幸存者常残留有明显的后遗症。注射乙脑疫苗预防乙脑能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接种对象:乙脑流行区1周岁以上健康儿童。初次注射1周岁,接种2针。间隔7~10天,第二年及6周岁各接种一次,作为加强免疫。接种后一般无反应,少数人局部红肿,偶有发热和过敏性皮疹。如发生过敏性皮疹、发热要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87.影响听力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影响听力的高危因素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后及出生过程中使听力受到影响的危险因素。常见的有:耳聋家族史;父母近亲结婚;怀孕期尤其是早孕期感染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胎儿宫内窘迫,出生后窒息;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新生儿期重度黄疸;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头颅外伤:如坠床、头部撞击等。
家长要注意小儿的听力情况,如果婴儿睡眠过分安静,不怕吵闹,对叫名字无反应,听力语言发育落后于同月龄婴儿,家长就应与保健医生取得联系,以进一步检查,监测及排除听力的异常情况。
88.如何早期判断视力障碍?
观察婴儿的眼球运动,如果眼球有震颤,即眼球快速度的左右抖动,则很可能存在视力障碍。
把一个直径10厘米的红色绒线团放在距婴儿眼睛15厘米处,1个半月婴儿,眼睛能随着红绒线团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跟至中线处。4个月的婴儿,两眼能随着红色绒线团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移动180度。
2个月的婴儿,当有人面对着他并逗他,但不能发出声音,也不能触及婴儿身体,婴儿会出现应答性微笑。
4个半月的婴儿能两眼注视放在桌面上的有颜色的小丸,如糖豆。
专家叮嘱:婴儿如果在4个半月时达不到上述几项检查标准,可能存在视力障碍,一定要及时去眼科做进一步检查。
89.为什么要检查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能使血液呈红色,其主要功能是将肺部吸进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供其所需。我国儿童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4个月儿童为大于或等于90克/升,4~6个月儿童为大于或等于100克/升,6个月~6岁儿童为大于或等于110克/升,如果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低于上述各年龄组的标准即为贫血。
因此,小儿应定期检查血红蛋白,第一次检查一般在生后4~6个月时,因这段时期小儿生长发育快,饮食比较单调,在孕期从母体获得的储备铁已基本耗尽,小儿很容易发生贫血。对查出的贫血患儿应及时治疗。但不管是否患有贫血,这个年龄段的小儿一般都应开始添加辅食,并逐步增加辅食的种类和数量。
90.婴儿心脏病有何征兆?
小儿患有心脏病,一般多在周岁以内便能发现,如果小儿出现烦躁不安、哭声高尖、吮奶无力、呼吸急促、哭闹和活动时容易气喘、口唇发青,这些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稍大点儿的孩子能诉说胸闷、心区痛、心慌,在活动时更为明显。病情严重的还可出现指甲、口唇、面颊显暗紫色,医学上叫做“青紫”或“发绀”。有的孩子还可出现下肢浮肿、杵状指(也叫“鼓槌指”,手指指端变粗,像打鼓的槌子)。另外,心脏病患儿还常有几种特殊的姿势:抱着时双腿不伸直,而是屈曲在大人的腹部;坐着时,爱把腿抬到桌面上;站立时,下肢常保持弯曲姿势;走路时,走一段就想蹲下来休息片刻。因为这些姿势都有利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缺氧状况。
以上这些情况,在其他疾病中也可见到,所以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可借助心电图、超声心动等方法,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91.免疫球蛋白有什么作用?
半岁以内婴儿的血液中,具有从母亲体内带来的免疫抗体,这种免疫抗体医学上称之为“免疫球蛋白”,有中和病毒的作用。一般来说,6个月以内,这些免疫抗体足以使婴儿抵抗多种传染病菌的侵入。例如,这种免疫球蛋白中的抗麻疹病毒抗体,能与入侵的麻疹病毒结合,使麻疹病毒失去繁殖和扩散能力,从而制止麻疹的发生。所以,半岁以内的婴儿很少患麻疹、白喉、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92.怎样预防疾病传播?
细菌病毒是非常微小的微粒子,它们可以任意漂浮在空气中,伴随着空气被吸入人体内产生各类疾病。因此,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避免孩子接触刺激性气味及烟雾。例如:屋内尽量少用蚊香、燃香、油漆、樟脑丸、杀虫剂等有刺激气味的物质,甚至有些孩子对香水味也会有反应;厨房内宜使用抽油烟机,以减少油烟散漫;厕所也要经常清洗,防止臭味产生。这些刺激性的物质很容易刺激小儿的眼睛、呼吸道及胃肠,增加生病的机会;小儿房间内可使用空气滤净器,以减少空气中的杂质、灰尘;照顾小儿者,或者家中的其他人感冒时,应该尽量避免与小儿“亲密接触”,如果小儿暂时无法托旁人照顾时,也要避免与其面对面的呼吸、咳嗽、打喷嚏;帮小儿冲泡牛奶或调理食物时,应先洗手,避免对食物说话、咳嗽、打喷嚏;疾病感染流行期间,尽量使小和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及人潮拥挤之处,如游乐场、戏院、百货公司等,避免呼吸道直接的感染及接触传播;天气变化较多的季节,如春夏之交、秋冬之交、早晚温差变化很大时,应注意小儿保暖,以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93.克汀病在新生儿期有什么症状?
克汀病是由于小儿体内缺少甲状腺素而引起的一种病。甲状腺素是人体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分泌激素。小儿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小儿脑细胞和骨骼的发育。若在出生后到1岁以内不能早期发现与治疗,则会造成孩子终身智能低下和身体矮小。
克汀病主要病因有两种:一是某些地区缺乏微量元素碘,缺碘的妇女怀孕后,供给胎儿的碘就不足,导致胎儿期缺乏甲状腺素。二是孩子先天甲状腺功能发育不良。
母亲应注意,在新生儿期,如果孩子黄疸持续不退,吃奶不好,反应迟钝,爱睡觉,很少哭闹,经常便秘,哭声与正常孩子不一样,声音嘶哑,便应请医生检查。如果延误诊断,到2~3个月时会发现更多的症状,例如舌大且常伸出口外,鼻梁塌平,脖子短,头发干而黄且稀疏,皮肤干燥粗糙,肚子相对较大,这时便不可再耽误,一定要尽早请医生诊治。
治疗克汀病,必须争分夺秒,早一天给孩子用上甲状腺素治疗,孩子的智力发育就要好一些。
94.什么是早期肥胖症?
医学上通常把超过同龄同身高儿童正常体重20%的儿童称为肥胖儿童。
肥胖的小儿不爱户外活动,在小儿群体中易成为同伴们取笑的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出现自卑感,形成孤僻的不良性格,成年后还会给生理健康带来许多隐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肝胆疾患及其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的疾患。
肥胖小儿由于脂肪组织过多,皮肤皱褶加深,若护理不当容易因局部潮湿引起皮肤糜烂或产生疖肿。
小儿肥胖是不健康的表征。在婴儿期尤其是从胎儿第30周至出生后1岁末,是脂肪细胞增殖活跃期,若此时营养过盛,可使过多脂肪细胞一直留在体内,因为这些脂肪细胞体积大,基数过大,引起的肥胖症难以治愈。因此肥胖症应早期预防。
此外,小儿肥胖与遗传有关。父母中1人肥胖,孩子出现肥胖率约为40%。若父母双方均为肥胖者,小儿肥胖率可达70%。预防肥胖对有肥胖家族史的孩子尤其重要。
预防方法主要有:坚持母乳喂养至少4个月;最好6个月前不喂固体食物;合理喂养。营养品种多样化,均衡热量摄入,应按照月龄需要喂养,保证正常生长发育为好;1~3岁期间饮食需要有规律,不要用哺喂的方法制止非饥饿性的哭闹;控制其动物性脂肪和糖类的摄入,注意及早锻炼身体,多活动。
95.如何预防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主要是指维生素D2、D3.人体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可形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功用是调节体内钙、磷的正常代谢,促进钙吸收和加强钙利用,因此对婴儿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缺乏时将导致佝偻病。
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甚少,婴儿所需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一是鱼肝油,二是靠阳光紫外线照射,动物肝脏、蛋黄中含量较多,夏季动物奶中含量也较丰富。婴儿每日需维生素D10微克。
2岁以下婴幼儿常因日光照射不足,或喂养不当,导致食物中维生素D供给不足,而使钙磷的代谢失常,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以致骨骼发生病变,使小儿罹患佝偻病。在3个月时,易发生颅骨软化(乒乓头),即顶骨与枕骨中内部分用手按压时稍有凹陷,并且颅缝加宽;6个月时,可发生肋骨串珠和骨外翻;开始学走时,可有“O”型腿或“X”型腿出现。这些婴幼儿,往往多哭、多汗、神情呆滞以及出牙推迟,约在10个月以上才萌出乳牙。
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开始就注意预防,孕妇应多进行户外活动,并吃些富含维生素D与钙磷的食物。婴幼儿应注意不可单纯用乳类喂养,要适时、合理地添加辅助食品,在婴儿喂养中,要坚持除供给鱼肝油外,还要供给含维生素D、钙丰富的鸡蛋、蛋黄、奶油、奶类、动物肝脏、小虾、虾皮、芝麻酱、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同时,要注意,平时多晒太阳。
96.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症?
幼儿缺铁性贫血以7个月到2岁的孩子为最高。幼儿缺铁时可导致听觉和视觉发育及学习能力下降,甚至会出现“异食癖”,喜欢吃粉笔、土块等异物。血清中铁的含量与智商成正比。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应以饮食中补铁为主。严重贫血幼儿需要在医生监护下服用铁剂。
虽然许多食物中都有铁,但有些食物中铁却不易被吸收,如菠菜中虽含铁,但草酸易与铁结合从而使铁不易被吸收。动物的血红蛋白易于吸收,动物血和脏腑类食物对防治贫血有良好效果,每周至少应安排1~2次肝之类的食物,以保证幼儿有容易吸收的铁元素供应。
97.如何预防碘缺乏症?
碘是人体中所不可缺少的元素,缺少了碘不仅能使甲状腺肿大,而且还会影响大脑的发育。碘缺乏症在我国非常常见,全国约有81%的县水源中缺乏碘,由于当地的粮食、蔬菜中也严重缺碘,人群体内也因此而缺碘,每年因缺碘引起的痴呆儿约有80万人,其中有的人到了青年,还不会数数,不会认字,不会说出自己的名字,严重的人连生活也不能自理。
应保证小儿的饮食中含有充足的碘,多吃含磺丰富的海带、紫菜等。海带紫菜要泡发好,切碎煮烂,以利小儿食用。
使用碘盐是解决碘缺乏的好办法,碘盐即在食盐中加入微量的碘。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因为碘和盐结合得并不是很紧,在敞开存放的情况下,放置一定时间后,碘就会自行挥发,使碘盐中含碘量降低。碘盐应该随买随用。在食物做好后再放碘盐,以保证碘盐的正常吸收。
将海藻中的有机碘制成的有机碘糖片,在服用后比单纯补充碘盐更容易被吸收和利用。
98.如何预防锌缺乏症?
锌虽为微量元素,但参与很多的重要的生理活动,与蛋白质、核酸及70多种酶的合成有关。婴儿期每日需锌3~5毫克,人乳中锌的含量高于牛乳,初乳含量尤高,鱼、肉、虾等动物性食物也含锌丰富,故一般不易发生锌缺乏。哺母营养不足和未给婴儿按时增加辅助食品等可造成锌缺乏。缺锌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挑食的婴儿常可因锌缺乏而出现食欲减退、生长停滞。缺锌的婴幼儿一般表现食欲差、生长慢、容易感冒,不少孩子还有反复的口腔溃疡和脂肪泻。在味觉敏感度的测定中发现锌缺乏的孩子,一半以上对甜、酸、苦、咸4种基本味觉都很不敏感。缺锌还会给免疫功能带来不良影响,因此缺锌的孩子容易发生咳嗽、发烧、腹泻、头疖等疾病。
预防缺锌的关键是合理安排膳食。孕妇、哺乳母亲应注意营养的全面摄入以及按时为婴儿添加辅食,是预防婴儿缺锌的主要措施。要保证肉、鱼、蛋类动物性食物与粗粮及蔬菜的供给。发酵食品如馒头、面包等能促进锌吸收,要鼓励孩子食用。婴儿在4个月后可添加蕃茄、鱼、虾、肉泥、黄鱼小馅饼等,这些食物均含丰富的锌。
99.母亲患有乙型肝炎该怎么办?
乙型肝炎不同于甲型肝炎,因带有乙肝病毒,不发病的患者都是乙肝的传染源,所以,乙肝的发病率要比甲肝发病率高出许多倍。妊娠期乙肝病毒携带者也并不少见。
急性期或慢性期出现肝硬化、肝癌时不适合怀孕,一旦怀孕应在早期做人工流产。如果有明显临床表现,但抗原,尤其e抗原阳性,肝功能不正常者也应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最好等抗原转阴,出现抗体后再怀孕。
如果妊娠中、晚期发现乙肝抗原阳性者,要密切注意肝功能变化情况,包括转氨酶、血浆蛋白、胆红素等的变化,还要注意监护肝脏受损情况。如肝功能表示肝损害明显,应及时终止妊娠。
另外,在围生期要加强保健工作。凡孕妇血清试验阳性者,应在传染科及产科共同监护下度过孕期,并进一步查e抗原及e抗体。临产后严密观察产程,在隔离产房分娩,所有的血、分泌物、胎盘要单独消毒处理。分娩时尽力保护新生儿少受损伤,少受羊水和阴道分泌物污染。产后不哺母乳,母、婴均应严格隔离。
此外,还要进行乙肝免疫预防,凡产妇乙肝表面抗原和e抗原阳性者,所生小儿均属乙肝免疫预防对象。乙肝免疫可分为3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法;乙肝疫苗主动免疫法;上两者联合应用。3种免疫方法中以第3种较合适。
100.什么是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儿童、青少年感染为主要对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临床特征为腮腺单侧或双侧肿大、疼痛、发热,也可波及附近的颌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并发症可见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脑炎。腮腺炎病毒是后天获得性耳聋的重要病因之一,且此种耳聋往往是不可逆的。对腮腺炎的预防更为重要的意义是在于预防其合并症。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有效方法。接种对象:8个月龄以上腮腺炎易感者。接种后一般无局部反应。在注射6~10天时少数人可能发热,一般不超过2天。目前,我国已进口了美国默沙来公司研制推广的三价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M~M~R2疫苗),可同时预防三种传染病。常见的接种反应是在接种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感及刺痛,个别受种者可在接种疫苗5~12日出现发热或皮疹。
101.哪些情况容易导致脑震荡?
婴儿脑震荡不单单是由于碰了头部才会引起,有很多是由于人们的习惯性动作,在无意中造成的。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入睡,就用力摇晃摇篮,推拉婴儿车;为了让孩子高兴,把孩子抛得高高的;有的带小婴儿外出,让孩子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等。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做法,可以使孩子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严重者可引起脑损伤,留下永久性的后遗症。小儿为什么经受不了这些被大人看做是很轻微的震动呢?这是因为婴儿在最初几个月里,各部的器官都很纤小柔嫩。尤其是头部,相对大而重,颈部肌肉软弱无力,遇有震动,自身反射性保护机能差,很容易造成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