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上来说,一个人在激励的过程中达到半途的时候,因为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对目标的一种负面行为,这叫做半途效应。有些人喜欢制订计划,一开始信心满满,充满斗志,但是在制订计划后,却常常半途而废。本来计划得很完美,却因为没有耐性,缺乏长久的执行力,最后导致计划失败。
传说有两个人偶然与神仙邂逅。神仙向他们传授酿美酒之法:选中秋节那天成熟的米,加上冰雪初融时高山上的泉水去蒸。蒸熟后,放入千年紫砂土烧成的陶瓮,再用初夏第一张看见朝阳的新荷覆盖,密封七七四十九天,直到鸡叫三遍后方可启封。只要方法正确、材料齐全、时间足够,就一定会酿造出世上最甘醇的美酒。
两个人一丝不苟地按照神仙的指示,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齐了所有的材料,连同梦想一起调和,密封在陶瓮里,然后开始耐心地等待。
终于等到了第49天,两个人想着自己酿造的是世间最甘醇的美酒,太激动了,以致夜不能寐,等着公鸡打呜。他们感觉等了很久以后,终于传来了第一遍鸡叫声;又等了很久,依稀响起了第二遍。第三遍鸡鸣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响起呢?其中的一个人终于忍不住了,他想鸡鸣两遍和三遍并没有区别,于是打开了他的陶瓮;另一个人虽然也按捺不住想要伸手,却还是咬着牙,坚持等到第三遍鸡鸣。
结果怎么样呢?先打开陶瓮的,里面是一汪清水,里面的酒和醋一样酸。而坚持到鸡叫三遍的人,得到了甘甜清澈的天赐佳酿。虽然只差了一遍的鸡叫声,他们酿造出来的酒却有天壤之别。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总是半途而废,不能有始有终。这也是缺乏意志力的一种表现。这样的人往往心理比较脆弱,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容易在困难面前畏缩退让。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人由于做事情不能坚持到底,所以很少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很容易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的自卑感,或者对人对事都抱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无所谓态度。
东汉时,有一个名叫乐羊子的人,在妻子的劝说下到远方去寻师求学。一年后,乐羊子归来,妻子问他为何回家,乐羊子说:“出门时间长了想家,没有其他原因。”妻子听罢,操起一把刀走到织布机前说:“这机上织的绢帛产自蚕茧,成于织机。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有一寸长,一寸寸地积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将它割断,就会前功尽弃,从前的时间也就白白浪费掉了。”
妻子接着又说:“读书也是这样,你积累学问,应该每天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归,和割断织丝有什么两样呢?”乐羊子被妻子说的话深深感动,于是又去求学,一连七年没有回过家,最后终于学有所成。
要想避免半途而废,就应该多考虑其后果,增强信心,坚定毅力,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