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让·吉罗杜说过:“从我们的幼年开始,每个人身上就编织了一件无形的外衣,它渗透于我们吃饭、走路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之中,这件外衣就是我们的性格。”
性格一词英文中叫Personality,其词源一般被认为来自希腊文中的Persona,该词的原意是指希腊人在演戏时戴上的面具,后指演员在戏中扮演的角色,并指扮演该角色的人,有时也指具有该角色特征的人。
那么,性格是什么呢?性格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在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的含义,是一种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人格特征。性格主要体现在对别人、事物以及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中。
心理学界把性格定义为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于性格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就是对社会、集体、他人及自己的看法和评价,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对各种事物的看法、选择,行为方式上,都不可能是一致的。在对待各种事物不同的看法和行为过程中,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性格。比如,“拔苗助长”的故事,反映出了一个人愚顽、懒惰的性格特点;“孔融让梨”反映了一个人利他、谦让的性格特点。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总会在他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中体现出来,而且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共同构成了人的性格:对生活持有消极态度的人,对人冷漠,缺少同情心,而且自私自利;而对生活抱有积极态度的人,待人热情、坦诚,工作认真、踏实。
2.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
每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在行为的表现上也有着独特的地方,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是由于每个人具体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不同造成的。
一般来讲,性格的表现是比较稳定的,如果只是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一时的、偶然的、不经常有的行为,是不能构成人的性格特征的。比如说,平时一向少言寡语,比较内向的人,突然在某一个场合中表现出大胆的行为,这并不能说明这个人具有勇敢、活泼的性格特征。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性格,要从他平常的表现和生活细节中去观察,才能找到可靠的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只有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后,才能够预测出这个人在某种情况下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想法。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因为掌握和了解到司马懿多疑、优柔寡断的性格,所以才敢于在司马懿军队进攻的时候摆出“空城计”。司马懿多疑的性格让他迟迟不敢进攻,延误了时间,等到援兵到来,诸葛亮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当然,性格的稳定也不是绝对的,它是具有可塑造性的,除了遭受重大的事情影响外,性格的改变需要较长时间的环境影响。
3.核心地位的性格特征
核心地位的性格特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方面,性格是一个人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对社会有着直接的作用。人对现实的态度直接构成了个体人生观体系,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也是在这种态度体系的影响和指导下逐渐形成的。一个人好坏的区别,是根据社会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进行评判的。所有的个性心理特征里面,只有人的性格和世界观的联系最为密切。
另一方面,性格的发展对能力和气质的表现有直接影响,并且制约着能力和气质的发展。有这样一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可以说,性格对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一个人完全可以通过性格的优点去改正或者掩盖缺点。因此,想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应具有良好的性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