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焦虑,恐惧不安中,朱允炆一天天的长大了。
两岁半。
终于摆脱了哇哇大哭的朱允炆,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父亲母亲好,允炆很爱你们。
两个年轻的贵人首先是惊愕,旋即乐得嘴巴都合不拢。
这么大的小孩,会叫人没什么稀奇的,可会说吉祥话,皇宫内院这么多的孩子当中还是头一个。
朱标还发现,小朱允炆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同龄孩子所不具备的东西,但他思索了老半天也说不出究竟是什么。
朱允炆会说吉祥话!宫内宫外很快就传遍了。
那年代没有新闻联播,没有狗仔队,但这并不是说信息传播的速度就很慢,起码在这件事上,完全是事在人为。
洪武时代的太监们显然已经具备了东厂厂公的潜质,宫内宫外的奇闻异事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芝麻蒜皮的小事也能够借他们的嘴巴得到最快速的推广,何况还关系到一位皇孙。
大嘴的太监们并不懂得什么叫非礼勿言,逢人便讲朱允炆是神童的消息,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想不知道也难。
主角是自己疼爱的孙子,那还不得赶紧过去看看。老朱家向来有出神童的传统,我朱重八小时候那可不是神童么,放牛放羊当和尚撞钟样样精通的,皇帝美滋滋的想着。
很快,銮驾到了东宫。太子,吕妃(太子妃常氏不久前挂了),七岁半的长子朱雄英,还有奶娘手中抱着的小朱允炆一起门口接驾。
“儿臣(儿媳)恭迎圣驾。”
“都平身吧。标儿,一家人不必如此拘礼了。”朱元璋一摆手显得笑容可掬,随即看到奶娘手中抱着的小允炆,连忙一个箭步走上前道:“允炆,爷爷来看你啦!”
“父皇又想允炆了?”朱标很好奇,现在应该是皇帝处理奏折的时间才对,怎么会跑到东宫,还说是看孙子。
“听说允炆和常人不同,朕心里面好奇,就赶过来一睹风采了,哈哈。”
“爷爷,抱抱。”朱允炆开始了自己富有心机而又外表拙劣的表演。
此刻的朱允炆心里乐开了花。嘿嘿,这可是天赐良机啊,皇爷爷显然是听到什么流言蜚语了,所以放下手头的公务就赶来了。
流言蜚语这种东西说白了就是以讹传讹,挺平常的一件事情过不了几个人的口就会变得万分玄乎。朱允炆打定了主意,今天就要给朱元璋心里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别的不说,史书上留下一句:“少聪慧,开口能言人所不能之事,太祖大悦。”也是不错的,起码能名扬天下嘛。
朱允炆心里想着,小手张开了要往朱元璋怀里钻。
朱元璋开怀一乐,心里面舒畅不已:“太监们说允炆是神童,传神乎其神,朕开始还不信,今日一见果然所言不虚,朕心甚慰,朕心甚慰”说着从奶娘手中抱过朱允炆,笑着问朱允炆道:“允炆年纪这么小就如此聪慧,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跟皇爷爷说,皇爷爷满足你的愿望。”
朱允炆心里更是笑开了花,略微整理了下思绪,奶声奶气地说:“爷爷,孙儿不要赏赐,孙儿想要爷爷给孙儿找老师。”
“哦?”朱元璋迷惑了,朱雄英七岁半了,仍旧贪玩乐,不思学习,朱标催促多次未果,只能恨铁不成钢。
朱允炆才两岁半,刚刚会说话,却不要童年之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朱元璋问道:“允炆乖,皇爷爷不明白,你想学什么呢?”
“允炆想请两个师傅,一个教允炆帝王之道,将来协助皇爷爷和父亲治理天下。一个教我弓马武艺,孙儿长大就可以领大军帮爷爷扫平北元,一统海内。”
说到北元,朱元璋的心头一动。
当时的北元还很强大,占据了东北,西南以及北方的广大区域,正是朱元璋的第一心头大患,无奈多次派使者招降以及派大军寻求决战都未果。今天听两岁半的孙子说起,别提心里多高兴了。
朱元璋笑得胡子直颤,心里却没来由的一紧,一个念头陡然窜上心头:“是不是标儿事先教允炆这么说的呢,他究竟有何居心?”
朱元璋心中一寒,表面却不动声色地问朱标道:“标儿,允炆年纪还小,怎么会知道这些?”
“这......”夫妻俩不由得惶恐起来,皇帝多疑,众人皆知。
他们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呢,朱允炆心道:“难怪历史上说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心呢。”忙在朱元璋的怀里挣扎着两只小手道:“孙儿常常听父亲讲皇爷爷当年一统天下的故事,不知不觉而为之神往,孙儿人小体弱,不知何年马月才能取得皇爷爷这般伟大的功绩。人言道:‘厚积薄发’,孙儿愿及早积累,以求成为大明之栋梁。”
“好家伙,允炆有急智!”朱元璋心里面暗赞一声,“原来是这样!好,好,好。”朱元璋又是连道三声好:“允炆年小志大,其心可嘉。现如今刘基已去,标儿你看何人可做允炆的老师啊?”
朱标心暗暗舒了口气,闻听朱元璋问他,忙道:“宋濂宋景濂足以教导允炆帝王之道,只是已经告老还乡了。”沉吟了一会又道:“魏国公徐达,战必胜,攻必克,不知父皇舍得让他做允炆的老师吗?”朱元璋哈哈一笑:“宋濂这老儿多少还得卖朕点面子,至于魏国公嘛,北方战事甚多,不宜劳动,汤和事情不多,就有劳汤和吧。”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元末明初文学家,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建文朝的重臣方孝孺,就是宋濂的学生。
汤和也是明朝的开国名将,字鼎臣,在和元朝,张士诚等人的战争中屡建功勋,不久前刚被朱元璋封为信国公。
这两个人的大名朱允炆在前一世就常听说书的人讲,那可真是如雷贯耳。有这两个人做老师,认认真真学他几年,以后就不愁没有对抗朱棣的资本了。嗯,马屁拍得还不到位,让我再来个画龙点睛!朱允炆又挥舞起他那肉嘟嘟得小拳头,在朱元璋的怀里挣扎着要下来。
朱元璋诧异地笑了:“怎么,允炆不满意?”
“不是的皇爷爷,允炆很高兴,宋大人文才冠天下,汤和爷爷是威震天下的大英雄,皇爷爷给允炆找这么好的师父,允炆要下来给皇爷爷磕头谢恩才对。”
朱元璋哈哈大笑,心中更加坚定了把皇位传给朱标的想法:“允炆还小,不必多礼。来人,传旨,加宋濂,汤和为太子少保,悉心教导允炆的功课。”
祖孙三代在其乐融融的吃了一顿饭之后,朱元璋笑容满面的回宫了,临走又颁下大量的赏赐。
朱标在皇帝走后,才诧异的重新打量了一遍自己的儿子,这还是两岁半的小孩吗?这样的一番话,朱标自问自己十几岁的时候都说不出。他又惊又喜地把朱允炆抱在怀中,这才发觉自己的儿子远远不像自己平时见到的那样。
他太忙了,虽然每天都坚持看一次儿子,却并没有长时间交流过。
他终于有些自责,因为此刻他突然发觉儿子的变化其实已经很大了,只是自己根本没有留意到。他慈爱的看着朱允炆,他的头发已经长了不少,皮肤很白,五官也很端正。
自己的儿子,长大了端的是个美男子。
其实对这副躯体,两岁半的朱允炆更加的了解。
别看这副身躯虽然小,但英俊柔弱的外表下,蕴藏的是无穷无尽的爆发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他对上没穿越之前二十多岁正值壮年的他,足以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这一点是让朱允炆百思不得其解的。
他的思绪回到了两岁生日的那一天,大家都忙着张罗,朱允炆却趁着奶娘不备悄悄地跑到练功房玩耍,随手间,更是毫不费力的拉开了一张三石强弓。
“允炆啊,既然讨来了师傅你就要好好的学习,父亲相信你将来一定是大明的顶梁柱。”
“孩儿不要做大明的顶梁柱,孩儿只想学好本领,守护好父亲,还有母亲。”
小朱允炆的这句话,让坐在一旁的朱标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