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高州的地名由高凉郡演化而来,寓意为高高的凉爽的山岗。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这高高的凉爽的山岗上崛起了一座古城池——曰:高州城,遂为历代州、郡、路、府、道、专区之治所,历史上曾长时期占据粤西经济、军事、文化之要津。
公元2000年,时任总书记的江****风尘仆仆来到千年文化古郡高州,读史籍、栽荔枝、沐春风,又一路兴致勃勃巡视深圳、顺德、广州,纵览珠三角大地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大潮……此刻,他也许忆起上世纪80年代初,与谷牧同志一道考察初创的深圳经济特区时,两人的套靴里全都灌满了泥沙和污水的艰辛而又开心的情景。
浮想联翩。20年前,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江****,曾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第一个考察外国经济特区代表团团长,率领******有关部委和广东、福建两省,深圳、厦门两个特区负责干部组成的九人小组,一路马不停蹄访问了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墨西哥、爱尔兰等六国,实地考察了九个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借途经日内瓦的机会,还专门邀请了联合国组织的十多位专家举行了两天的论证会。正是这次出访和考察,就中国创办经济特区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政策措施等方面,向中央和******提供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政策性建言。
1981年11月23日,在全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江****以满腔热情向常委们推介蛇口模式——蛇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杆风向标,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第一个在全国搞工程招标,第一个搞职工聘任制,第一个搞住宅商品化改革……江****指出:蛇口的管理方式,为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时序演进至20世纪90年代,改革已进入到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的深水区。显然,以前的改革若破字当头,则此后的探索以立字为先。
1992年的深圳,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
——深圳市政府代表团飞渡重洋赴美国招聘中国留学生,成为全国首个以政府名义赴海外招聘留学生的创举。
——率先建立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险制度,为日后全国普遍推行从城镇到农村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开了先河。
——1992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做出了一个庄严的决定:授予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
这一决定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和大胆探索。决定明确规定,特区立法可依照宪法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在具体规定上根据实际有所突破。
有专家甚至把深圳的特区立法权与深圳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并称为深圳最重要的两大优势。
——1992年8月8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科技成果拍卖会在深圳举行,成为以市场原则为科技成果定价的破冰之举。
在随后的日子里,深圳经济特区以国际惯例为坐标,连续打出不断深入改革的组合拳: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使企业成为无行政上级的独立法人;取消企业内部干部、工人的身份界线,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试行企业内部员工持股制度,持股比例可高达企业总股本的30%,建立全国首个产权交易所,为全国各地企业的兼并、转让、拍卖、处置闲置资产提供了规范、透明的媒介,建立深圳外汇交易中心;将企业设立的政府审批制改为按国际惯例运作的核准登记制,进而又将企业登记的行政审批制也改为依法核准登记制,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注册官制度,实行一站式注册。
改革的成果是:1993年到1994年,深圳共新诞生了2.63万家企业,相当于特区成立前12年注册企业的总和……
在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国家体改委在向******提交的报告$明确指出: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新兴的城市和经济特区,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起点较高,新体制的框架已初步形成。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试验区,提供了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范例,值得借鉴学习。
正当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在珠江两岸高歌猛进之时,又一场关于经济特区的争论却不期而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特区还要不要继续特下去?
这一尖锐的诘问,无疑引起了深圳从高层到民间的强烈反弹……
在这个历史关口,1994年6月19日至21日,江****总书记又一次来到深圳,代表党中央、******郑重提出著名的三个不变: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基本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要搞多久,经济特区就要搞多久。他还特别强调,变了,不利于我们的改革和发展,人民群众也不答应……
抚今追昔,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制高点,新觉醒、新思想的鼓点又一次从珠江畔擂响,回荡在新世纪的天幕——
江****向全党郑重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人和******在新时期实现了第一次伟大觉醒,精辟分析和把握天下大势,洞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之主题,从而确立了我国社会的历史方位,科学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无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的征程中,又一次新的伟大的觉醒:确立了党的历史方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回答了新时期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同时表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决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在广州视察期间,江****还参观了著名的珠江钢琴厂,并欣喜地坐在这个民族品牌的钢琴前,弹奏了一曲。珠江钢琴厂今天已在世界钢琴制造行业位居第二,也就是说,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听到中国民族品牌奏响的琴音了。
1998年3月,江****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对广东特别提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要求。
2000年2月,江****又再次强调,深圳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开放务必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显然,对于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的珠江三角洲来说,引进来与走出去一直是交相辉映的。代表着当今时代财富与科技实力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有250多家进驻珠三角地区投资设厂,并从最初的试探性投资转向扎根型拓展。不少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如三星、索尼、希捷等,不但大幅增资,而且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研发中心,他们不再视珠三角这片热土只是世界加工场,而是看作能够驰骋国际市场的重要基地。
显然,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使广东一大批企业走出了国门,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大展雄风,并已培育出一批粤字号的世界级名牌。广东的华为、中兴、万科、中集、TCL、康佳、乐华,以及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盐田港集团等,已成为享誉世界的明星企业。
1999年10月5日,由国家外经贸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隆重开幕。
与此同时,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惠州国际数码节等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高端会展也相继在珠江三角洲举办,并迅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
从广交会一枝独秀到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举办,生动表明了广东产业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轨迹;珠江三角洲迅速从原来的加工制造基地成功转型,从而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出口总额最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此时的广东,随着浦东开发带来的全国改革开放格局的改变,先发优势正在弱化,面临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广东省委审时度势,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20年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正式提出全面实施外向带动,科技兴粤、人才兴粤,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四大新战略,增创开放、产业、科技、体制、环境五大新优势,把广东推向发展新阶段,同时也为此后的发展,奠定了起飞的坚实基础。
深圳骄傲地把自主创新写在了特区发展的旗帜上……
共和国也正在把自主创新写在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上……
江****一再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如果说19世纪是帝国的时代,20世纪是战争的时代,那么21世纪则是金融的时代。银行、投资公司、共有基金……共同构建起了今日全球经济之大格局。
珠三角既见证了历史,又开启了时代——承担起了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潮的先遣团的使命。
历史总是格外眷顾珠江流域这一片沃土。
2003年4月,又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春天。
癸未新岁,非典肆虐,阴霾漫天。刚刚履总书记新职不久而日理万机的胡****,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心系人民生命健康,毅然决然亲临广东抗非典第一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局势,胡****的心情是极不平静的,从湛江到深圳,从东莞到广州,他一路考察一路思索。他要求广东人民注重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注重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个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强调科学发展的战略新思维孕育而生。
显然,纵览改革之艰难曲折,廓清丛生之歧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来发展?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伟大觉醒和历史性飞跃。
2003年6月,胡****代表全党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二十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敏锐的英国著名学者彼得.诺兰惊喜地发现:中国的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改革取得了杰出成果。到了2002年11月******之际,中国已经明确地离开了河的此岸……然而,彼岸尚只能依稀可辨……为了寻找前进的道路,中国领导人正在审视中国的过去,并吸取他国的教训,以寻找到一条能建设稳定、团结和繁荣的社会的道路。
珠江滔滔,万古长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上溯至鸦片战争,纵观一百多年来中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从孙中山到******,从******到江****、胡****……珠江流域、南粤大地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机缘巧合地成为新思想、新观念宣扬发布的历史舞台。
追求天人合一、社会和谐共生,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境界。
珠海——因其珍珠般散落在珠江入海口的146个大小岛屿而得名。
珠海行政区划可一直追溯至公元前221年,自宋以降盐业和银矿业勃兴,明末筑城设寨,遂成军事要冲,兼管理澳门外交事务,近代更成为南中国门户,为抗击外来入侵者而演绎了一幕又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
1979年珠海建市,1980年创办珠海经济特区,自此经济社会实现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