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转身看了他一眼,一边走,一边对他说:“如果是较小的事件,我当然会让各职能部门自己去解决,绝对不会插手你们应该承担的事务和责任。但重大事件、对外事件、影响较大的事件,如果没有代表公司的主要领导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就会有以下几个危害:一是中下层管理者的资源与公司领导相比,毕竟是有限的,不一定能及时调动内外资源解决这类问题。特别是对外的事件,人家很多时候是要看看出面人物的‘分量’和帽子才决定给不给你行这个方便的。很多时候,公司领导出面说话与其他管理人员出面办事,效果是明显不一样的。所以,遇到这类事件,为了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不能不出面,不能不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二是这类事件的当事人在这种非常时刻,都渴望有一个坚强的依靠,渴望公司的关照,我正好可以代表公司去给予他这类依靠和关照。我们都知道一个基本常识,人在病痛或受难的时候,内心都特别软弱,特别容易被感动。比如这名员工在这种时候尤其需要人情的温暖。公司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去现场处置和看望,他本人虽然此时并不知情,但以后知道了,一定会受到感动,会感激公司不因为他只是一名普通员工而忽视他,而是在关键时候亲自去帮助他、看望他。这样一来,他就会因感激而想到回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公司。另外,我这一举动除了现实作用之外,应该还有着更深远的影响。你可以发现,今天到达救治现场的员工也有很多,他们会由别人的今天想到自己的将来,从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对公司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他们感觉即使将来自己有难处了,也一定会得到公司的依靠和帮助。有了这种联想,他们就会对公司充满感激,这也是赢得人心,形成企业凝聚力的源泉之一。三是便于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在重大事件的处置中,如果现场只有平行部门的领导,很可能会一人一个主张,一人一个方案。大家都是平级领导,究竟谁听谁的?在这个时候,就需要由公司主要领导来决断和协调了。所以,这种时候,我必须出现在现场。四是给老板和股东们一个交代,避免打扰他们。你可以想象,如果事件比今天的结局更严重一些,而我又没有出现在事故现场,没有人去处置和安抚,很多人可能就会找到老板和股东们,他们就不得安宁了。我们拿着人家的俸禄,却没有尽到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不管怎么说,都有些良心不安啊……”
人力资源经理喃喃自语:“我从来……没想过这么多啊。”
回到宿舍,我陷入深思之中:有什么办法彻底杜绝员工今后私自外出游泳而可能出现溺水的后果呢?近几年来,我们总是千方百计立足于堵塞漏洞,办法想了不少,禁令强调了若干次,甚至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监控、纠察。结果呢,堵来堵去,往往是出事的时候大家紧张一阵子,收敛一阵子。时间一长,很多人“好了伤疤忘了痛”,思想上又淡化了、忘形了,又开始偷偷摸摸地带着侥幸的心理去玩水了。看来,仅仅依靠简单的堵塞这种方式,并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隐患仍然长期存在着。客观地分析,年轻人爱运动,我们何不改变思维,采用疏导的方式来根治这一顽疾呢?如果将他们私下偷偷摸摸的行为转化成光明正大的运动,效果岂不更好?另外,虽然我们可以与员工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将出现事故的责任全部推给员工,公司可以在法律上不承担责任,但真正出事了,作为企业、作为管理者,我们当真就能做到与己无关,做到心安理得吗?
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但总是走不出堵塞的圈子……
好不容易想出一些增加其他娱乐活动,充实员工业余生活的路子,又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条条路子都离不开大把的银子……
迷迷糊糊,辗转反侧之中,手机闹钟响了起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接下来的几天,人力资源部门按计划加大了宣传培训力度,安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安全责任合同》初稿也拟制出来了,我却还在考虑疏导的方向,并且仍然没有理出一点点头绪……
大约一个星期之后的一天下午,刚刚上班,工业区管委会主任突然上门做客,我自然要出面接待。
主任一番嘘寒问暖之后,我们就一边喝茶,一边海阔天空地神聊起来。聊来聊去,话题渐渐稀少,我不得不开口进入实质问题:“主任一般是无事不光顾我们这小庙,今天大驾光临,看来,一定是给我们送来什么好政策,或者给予我们特殊关照来了?”
“不好意思开口啊。”主任咽下一口茶水,长叹一声,“是来找你要饭的啊……”
“又拿我们开涮了……”听到这话,我明知他没什么好事,一定是为银子来的,而且属于不能光明正大的收费项目,所以才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于是,我连忙打断他的叫苦:“您老人家即使要饭,也只会去找大户人家,哪里看得上咱们这穷家小户呢。不过,既然今天来了,一顿饭,我们还是请得起的。而且不管于公于私,我都应该请。今晚我就兑现,地点由你确定,如何?最好再叫上其他领导。领导们平时对我们关照那么多,我苦于一直忙于一些不上路的滥事,想找个时间请大家坐一坐,感谢领导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照也难得有机会。今天不给我这个面子,就是您老人家的不对了啊。”
主任顺梯下楼,也不过多推辞:“我们还是先说一件其他事吧。晚上吃饭的事,就这样定了,到时间再通知他们吧。”
我应和了一声,做了一个请讲的手势,然后静听主任娓娓道明来意:“你知道的,工业区内几年前兴办了一家运动馆,其中分为游泳馆、溜冰场、运动场,都是属于公益性质,服务的对象都是工业区内各企业的员工和居民,不以营利为目的。运动馆虽然也象征性地收取门票,进入者每小时每人收费10元,但收的这笔费用只够设备修缮,而设备更新和添置的费用一直没有着落。特别是工作人员的工资,始终停留在几年前的标准,导致大部分服务人员离职。几个场馆以前60多名员工,现在走得只剩下不到一半了。所以,我今天是捧钵化缘来了,希望你们各家企业捐助一点,一是用于改善场馆的设备,二是解决工作人员的工资。这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还望多多支持哦。”
“既然现在的人员不到原来的一半,运动馆也还是可以照样运营,何必还要那么多人呢?”我提出疑问。
主任叫苦:“你可能很少去那边看看,不知道那里的艰难场面。正是因为人手不够,一个人要做几个人的工作,所以,经常在人员调配上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而且员工工作量太大了,导致经常出现大大小小的漏洞。员工工资又不能增加,剩下的30多名员工动不动就说不想干了。我们实在是无法可想才来向你们求援啊。”
我提出建议:“你们现在只有30多人,你看能不能这样:我们绝对会给你面子,给你也分点忧,我们负担一名员工每月一半的工资,工业区内现在有近百家企业,如果每家企业都这样做,你的问题就解决了。”
主任得寸进尺:“不行啊,我还得招兵买马,充实队伍啊。不然,那些场馆都要空置下来,向上不好交代啊。而增加人员,预算就得同步增加,我不能不给别人工资啊。你爽快一点,给我每月负担一名员工的工资吧。”
听到这里,我突然灵机一动:既然他还要扩充队伍,我何不来一次交易呢……
“主任,我干脆好事做到底。”喝下一口茶水,我开口说道,“你现有人员的工资,你自己想办法解决,我给你包下一个场馆,你只要派人来管钱管物就行了,其他服务工作由我们来负责,并且不用你发工资,你看如何?”
主任愣住了,似乎不相信地问我:“你……不是……开玩笑吧……你老板不会答应的……”
“你放心,他会答应的。”我望着主任,“现在,就看你答不答应了。”
主任也是聪明人,立马回过神来:“说吧,有什么条件?在公事方面,这么多年了,好像从来没看到你这么爽快过啊。”
我笑了笑,一边端起茶水,一边慢慢开口:“天上当然不会掉馅饼啊。我答应给你负担这一个场馆的人员和工资,绝对是真实的,但也是有条件的。”
主任示意我继续说下去,我一一向他道明:“场馆的员工,一般只是夜间上班、节假日上班,对不对?既然这样,你把游泳馆包给我们,你也不用再招兵买马了,我派人来给你做义工!其他场馆,你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包给工业区内其他企业,这样多省事啊。”
我接着问主任:“游泳馆以前有多少员工上班?工作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主任回答:“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实行一班制,晚上工作4小时,时间是6~10点,安排14人上班,有收银人员、安全救助人员、租借物品人员、卫生服务人员等;节假日12小时开放,分三班,每班也是工作4小时。”
沉思了片刻,我对主任说道:“你看这样行不行,不管任何班次,你都安排2人管钱,2人管物,其余10名服务人员,我们派员工来做义工。我们不需要你们负担任何费用,并且所有的义工都接受你们的领导和管理。”
“说说你开出的条件吧。”主任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底牌。
我笑了笑:“您老人家千万别紧张,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本公司员工进入游泳馆,凭厂牌进入,全部免费!”
“啊?”主任吃惊地望着我,“你是想吃小亏,占大便宜啊……”
我赔着笑脸:“您千万别这样说啊,我这是在帮您的大忙,顺带也给自己的员工提供一个运动的场所。现在运动场馆因为经费不足弄得您焦头烂额,单纯从经济的角度解决这个问题,您需要去找那么多企业商谈,就算所有的企业都支持您的工作,也需要花费多少口舌、花费多少精力才能最终落实下去啊?反过来,您想一想,这些场馆全部是公益性质的,您根本没有指望用那些收费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一想,这事就好办了,在不负担额外经费的前提下让场馆运转起来。这就是您要的结果,也就是您的政绩啊。上级领导只关心这些场馆是不是在正常运转,谁还会在意是以何种形式在运转呢?反正都是服务于工业区内的员工和居民,反正都是公益性质,而且主导方仍然是您老人家领导下的管委会,这种省力、省事、省钱的大好事,您上哪儿去找啊?”
主任还在担心:“如果这样,游泳馆岂不是全被你们公司的员工塞得满满的?”
“这件事你尽管放心好啦。”我告诉他,“可能最初几天有些人图新鲜去看一看、玩一玩。时间一长,大家就失去兴趣了。而且,大多数员工平时都比较忙,想去也没时间。同时,有些人并不爱好游泳项目,你就是用八抬大轿去抬,他也不会去的。所以,这事根本不用多虑啦。”
主任好像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吧,那就试试吧。”说完,他站起身来,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我也连忙跟着站起来,叫来人力资源经理和行政主管,大家陪同主任一边向酒楼走去,一边给管委会其他领导打电话,相约在一起继续讨论义工接手游泳馆的问题。
一顿和谐的晚餐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开始,推杯换盏之际,双方基本确定了交易的方式和内容,并约定于三天内签约实施。
次日早上,人力资源经理和行政主管同时走进我的办公室,提出一个他们共同担心的问题:如果按正常一周计算,不算其他节假日,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10人晚上去做义工4小时,就要安排50人;周六、周日共安排6班,合计60人。这样一来,如果不重复安排,每周就有110人要义务加班4小时,这加班时间给不给加班费呢?如果算加班,并计算加班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老板和股东们那里肯定通不过。
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他们:“公司现有多少人,按这样轮流值班,理论上不重复安排,多长时间每个人轮到一次?”
人力资源经理回答:“按1000人计算,每个人9周轮到一次。”
我再问他们:“9周,那就是两个多月才能轮到一次,每次只有4个小时义务劳动,然后,两个月之内每天随时都可以光明正大地去那里享受免费洗浴、游泳。走遍天下,哪里能找到这样的好事?这个做法,本身就相当于是千方百计在给员工谋福利,他们还会计较这几个小时的加班费?我不相信我们的员工如此不明事理,觉悟如此之低。”
行政主管嘀咕:“有些员工不喜欢游泳,有些员工本身就不会游泳,平时他们都不会光顾这类场所,也让他们义务值班,他们肯定不会愿意,怎么办?”
我告诉他:“你去做好两件事,一是从现在起,在公司内大力宣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辛苦我一个,幸福多数人’,并给大家算好这笔账,让大家从内心里理解、想通这是一笔特别划算的交易;二是编制轮流值班表,强调纪律性,必要的时候,可以用人力资源部的名义放出风来,这类关乎集体利益的义务劳动,将纳入部门和个人的综合考评之中,对于那些没有一点牺牲精神的员工,公司也不会给予利益上的关照。”
人力资源经理提出:“有些员工在厂内连续加班,甚至有时加班到很晚。如果轮到他们接着做义工,岂不是加重了他们的体能消耗?”
我笑着摇了摇头,告诉他:“这只是派工方面的技巧问题了。管理者是活人啊,遇到这种情况,你不会灵活一点,将这些员工往后排一排?前一天的加班申请第二天就送达了你们部门,只要查看连续几天的加班单,就可以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调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