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是个舶来词,大概意思是揶揄、抬杠、拆台、掀老底。中国相声里的“逗哏”,扮演的就是吐槽的角色。网民们把被吐槽的对象称为“槽点”。一段漏洞百出的新闻,一句前后矛盾的话,一个错别字,甚至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吐槽,都可能成为槽点,招致更多围观者的猛烈吐槽。
吐槽是互联网文化中的常见现象。吐槽不是没事找事、主动嘲讽,而是用客观正确的常识对不靠谱的槽点做出反击。例如,有人说诸葛亮、诸葛孔明、卧龙先生是三个人,就构成了一个槽点。围观群众说:“博主的历史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这就是一句吐槽。
吐槽是广大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达的互联网一方面扩大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一方面也让许多以讹传讹的错误知识像禽流感一样四处蔓延。人们每天都能发现现实生活中与网络上的槽点。于是,对种种离谱之事做出快、准、狠的吐槽,成为全民免费的娱乐项目。
精彩的吐槽不仅一针见血,而且能让人捧腹大笑。刷微博的网民每天不转发一两个吐槽,感觉就跟没完成当天的上网任务一样。绝妙的吐槽会带来很高的评论数与转发量,并吸引更多人参与吐槽。吐槽复吐槽,一不小心,微博上的热门话题就出来了。这便是吐槽引发的蝴蝶效应。
企业不光要重视粉丝的点赞,也要重视路人与反对者的吐槽(粉丝有时候也会吐槽)。因为吐槽能带来争论,争论能产生热点,如此一来,知名度就上升了,品牌的口碑也就形成了。
1﹒吐槽与评分,得民心者得天下
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保罗·乔布斯从来不为苹果聘请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但不要因此以为乔帮主是凭感觉做生意,恰恰相反,他非常重视用户的反馈意见。乔帮主虽然不搞常规意义上的市场调查,但每次苹果向市场投放新产品时,都会主动给用户发一个调查网页,非苹果用户根本收不到这些。乔帮主这样做并非不尊重消费者,而是因为他很清楚,与其在非苹果用户身上浪费精力,不如提高苹果粉丝们对苹果产品的评分。
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品牌和每一款产品都要接受全民吐槽的考验。根据阿罗不可能性定理,人们的偏好千差万别,你无法同时让所有人都满意。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富有娱乐精神的广大群众,不但会把自己不喜欢的产品抨击得体无完肤,甚至连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要吐槽。
乔帮主对大环境理解深刻。他认为,用户只会抱怨,并不懂得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用户的抱怨就是企业创新的源头。谁会不停抱怨你的产品?当然是你的粉丝——产品的忠实客户。
海量的商品信息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机会。但实际上,人的精力有限,没人会在自己厌恶的东西身上浪费时间。大部分消费者只会迅速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进行长期关注。除非山穷水尽,否则一般人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喜好。所以说,愿意一直对你的产品吐槽、挑刺的用户,反而是忠诚度极高的真爱粉。
对于一个产品来说,用户评分越高,意味着产品口碑越好,品牌做得越成功。用户对产品缺点进行吐槽,并不等于做出差评,他们只是希望产品能根据自己的反馈意见改进得更完善而已。运营者应该倾听粉丝用户的吐槽,让他们参与产品的成长,并通过改良产品获得粉丝们更高的评分,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量与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得粉丝用户心者得天下”。
把用户支持率量化为可对比的参考数据,是评分体系的本质。豆瓣网和淘宝网都是通过评分体系来赢得更多用户支持的。
当代人的文化娱乐生活空前丰富,再加上发达的互联网,让广大草根网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写下自己的评论,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人们在网络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豆瓣网就是一个收集各种评论的网络平台。在那里,每个用户都能自由发表对图书、电影、电视剧、音乐的点评。假如闹书荒、片荒、乐荒的话,用户还能在豆瓣搜索别人推荐的图书、影视和音乐。
豆瓣更像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社交网络,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知音”。豆瓣主页推荐内容的分类、筛选、排序,都是由用户决定的。特别是用户对图书和电影的评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该产品的市场口碑。因此,图书出版商和电影制片方也高度关注豆瓣的用户评分。
为了宣传新上市的图书和电影,很多公司甚至会聘请专业水军在豆瓣等网络上拼命给自己的产品打高分、刷好评,为的就是提高产品的评分,让更多的人看到并进一步消费。例如,豆瓣推出了网上“选座购票”服务,让观众们购买电影票更加方便、快捷。
豆瓣会把所有新上映的电影挂在首页,并显示用户评分。虽然观众们通常会根据题材与演员来选择电影,但如果电影评分太低的话,他们可能就不愿意花钱去电影院了,而是等着几个月后的网上免费视频。尽管都能出现在推荐首页,但评分的高低将极大地影响电影的票房成绩。
例如,徐峥和王宝强主演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是小成本赢得大票房的成功典范。这部电影的火爆就离不开豆瓣等网络影评的推动。
《人再囧途之泰囧》最初在豆瓣上的评分在8.9分左右徘徊,到了数年后的今天(2014年6月3日),评分下降到了7.6分。这部小成本的电影在当时得到了许多好评。不少观众表示,徐峥和王宝强制造出的笑点让人肚子都笑痛了,甚至一直从片头笑到片尾。
豆瓣网友“和菜头”给《泰囧》打了4星评分,他说:“终于有一部真正的贺岁片了……”
面对质疑的声音,和菜头在影评中说:“我知道很多人又要说我是帮人营销,拿钱吹捧。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个分析完全是正确的。在这个故事里,徐峥从2000万的制作费里艰难地划出来一笔钱给我,要求我帮他做营销。如果票房大卖,他承诺我可以和范冰冰晚餐。关于这个故事,我还有第二个版本。在这个版本里,我根本不认识徐峥,纯粹是看完电影之后因为喜欢而义务写这篇东西,以此纪念我的朋友们当年在看完《疯狂的石头》之后,自己掏钱买票在街上发给路人以此支持宁浩的壮举。前后两个故事,你更愿意相信哪一个?”
豆瓣网友“无限逸散”只给《泰囧》打了3星,她点评道:“本来去看泰囧就是图一个乐,我从来没有在此之上的要求,从没有想过看到内涵或是什么其他的。但是现实就是我没有乐!”
豆瓣网友“隔壁家的山田君”对《泰囧》的评价很具有代表性。他说:“这是一部既没有什么文化艺术内涵,也不代表行业顶尖水平,但是至少做到了扎实稳健,忠于类型的合格喜剧片。结合国情来看,它很符合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幽默及审美趣味。对这样一部主流贺岁片,你喜欢,可以;不喜欢,也可以。不管你看完这个片子是什么反应都合情合理。但是不管你自己态度如何,只凭主观臆断就说意见不同的人是水军,糊你熊脸。”
豆瓣网友“麻绳”评论说:“遗憾的是,我看完以后,并没有找到这部电影受到如此追捧的必然性,它合格,但并不优秀;它值得鼓励,成功却难以复制,因为内在的决定性因素不够。这也可说明我们以前所做的喜剧都太枉顾创作规律和观众体验了,所以这不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它证明了以前很多人的努力实际上是徒劳的,在这一类影片上,我们还站在起跑线上。”
上述四则影评只是豆瓣用户影评中的九牛一毛。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对《人再囧途之泰囧》打分高的网友,会被网民认为是收钱炒作的水军。而对这部电影给予凶猛吐槽并打低分的网友,也会遭到同样多的质疑声。
吐槽者被吐槽,是互联网上的常见现象。我们很难弄清楚豆瓣网上那些写下长篇影评的网友,谁是普通观众,谁是拿钱造势的水军。但可以肯定的是,质量本身太烂的电影,靠水军造势也是扶不上墙的。不同的影评人,在吐槽《泰囧》并吐槽对方意见时,已经在客观上为这部电影制造了声势。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流量代表着影响力。吐槽越多的东西不一定越好,但知名度一定比没“槽点”的东西更高。没人愿意吐槽,也就没人愿意评分。没有评分,产品就不会形成口碑,也就没有知名度和影响力。
想要树立更具影响力的口碑,就应该设法引起大家吐槽。特别是那些对产品不离不弃的粉丝用户的吐槽,将成为企业完善自己的动力。让用户尽情吐槽,然后根据反馈意见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的好评。利用吐槽和评分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是玩转互联网经济的重要手段。可以说,谁能培养出一批勤于吐槽且愿意给你高评分的忠实用户,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
2﹒吐槽也能做营销——产品营销要学会“逆袭”
常听朋友感叹道:“很多好片都叫好不叫座,倒是××拍的雷剧风靡荧屏。”例如,电影《大明劫》被众多历史剧爱好者认为是近些年来少见的“良心之作”,但这部古装战争片的票房却颇为惨淡。反观被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雷剧《天机·富春山居图》,却赢得了不俗的票房,成为“叫座不叫好”的典型案例。吐槽反而让雷剧更火爆,如此毁人“三观”的现象,恰恰说明了吐槽天生就是一把营销利器。
《天机·富春山居图》是由香港影星刘德华、台湾美女艺人林志玲、内地演员佟大为等人联合出演的商业片。该片在豆瓣网上的评分目前仅有2.9分。这个惨不忍睹的评分,完全无法抹杀其“逆营销”的成功。
这部“千夫所指”的电影到底烂在哪里呢?
豆瓣网友“桃桃淘电影”吐槽道:“年度超级混搭大片:综合了科幻、特工、动作、夺宝、农村题材、国产警匪剧、古装、抗日神剧,还有点恐怖片戏份,并有SM、恋母元素,辅以魔术、杂技及艺术体操。偶尔还有几个离奇的笑点,超好笑的那种。叙事一塌糊涂,人物关系莫名其妙,转变也乱码七糟,故事讲得东一句西一句,看得稀里糊涂,一星半鼓励下。”
网友“月下离·百花杀”说:“我清楚地记得,在电影开始后15分钟,我第一次看了表。然后每隔半小时要看一次表。看到一半时,我问自己,是什么支撑着我看到现在……看完时,我很清楚。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怎么说呢。其实很简单,这是一部你不知道烂在哪里的片子,真的……我敢说,我这一生到现在,没有一部电影给我如此独特而又无法描述的感受。所以一星送给这部无法描述的影片。”
网友“芦哲峰”说:“整体不伦不类,细节不清不楚;感情不明不白,剧情不管不顾;人物不三不四,动作不上不下;一星不多不少,雷剧不折不扣。”
网友“小ZTM”说:“五流导演四流剧情三流特效二流演员一流雷剧下流思想,如果此生我还能和谁再看一遍《富春山居图》,那只能说明我是真心喜欢这个人。不!是真爱!我想和她享受一起吃苦的幸福!”
从上述观众吐槽中不难发现,《天机·富春山居图》的确是一部口碑不好的电影。然而消费者的好奇心总是出乎人们预料。已经看过这部雷剧的观众,在社交网络上不遗余力地吐槽着该片的不靠谱程度。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吐槽,涌现出不少令人拍案惊奇的犀利妙语。各种精彩的吐槽,让那些还没进电影院的观众们越来越好奇这部雷剧到底有多烂?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多原本不打算看此片的观众,也忍不住掏钱去电影院,亲自验证各种吐槽的真实性……
也许是因为心里不抱希望,部分去影院验证吐槽的观众,反而觉得此片没烂到令人发指。这又进一步勾起了其他潜在观众的好奇心。于是,大家纷纷不惜花钱买票去验证此起彼伏的“差评”。尽管大多数人最终还是将此片定为“雷剧”或者“比较烂的片”,但他们对票房的实际贡献却是不折不扣的。
雷剧引发吐槽,吐槽导致围观,围观产生好奇,好奇促成消费,消费成就票房。
到头来,全民吐槽风波反倒让《天机·富春山居图》实现了“逆营销”,用票房狠狠地逆袭了糟糕的口碑。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全国人民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不断吐槽、彰显个性的今天,奇迹就这样出乎意料地产生了。
《大明劫》在豆瓣上的评分为7.7分,远远高于《天机·富春山居图》。但它与后者最大的差距,就是无法形成吸引人关注的话题。
如果要挑刺的话,《大明劫》绝非完美无缺。这部电影的节奏太过平缓,故事的主人公对大多数非明朝历史爱好者来说太陌生。激烈的战争场面较少,全片气氛压抑凝重。故事虽有深刻寓意,但情节太过平淡。
《大明劫》算是一部比较优秀的历史剧,只是过于乏味,难以挑起大家吐槽的欲望。
在这个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年代,没有吐槽就没有争论,没有争论就不会有互动,没有互动就无法炒作成热门话题。而在互联网经济中,制造不出热门话题就等同于产品缺乏“卖点”。
现在的观众口味挑剔,欣赏视角多变。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都能挑出作品的毛病进行吐槽。但问题是,能吐槽不等于想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