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网最初也只是个视频网站,与其他网站没有什么不同,买进版权,提高流量,吸引广告商,但2014年乐视网却跨界玩起了电商,并逐渐往多方向、多行业发展,例如乐视电视。依靠乐视此前拥有的庞大用户基础,乐视网推出的乐视盒子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免费基础上的增值服务效果在此得到了最佳的体现。又譬如在2013年6月,乐视影业与《小时代》的出品方和发行方展开合作,互联网资源与传统院线资源的强强联合,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全方位的观影及增值服务并形成宣传矩形,这也是乐视增值服务的最佳体现。
乐视网从视频网站跨界到电视硬件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传统电视机的开机率一直在下降,年轻人的时间已经向电脑以及手机方向转移,乐视针对这一现象,在跨界硬件领域推出了超级电视,为年轻人提供大屏超酷的流畅高清的极致电视观赏体验,并配置了游戏、娱乐、生活、工具等应用软件。
“跨界——我从网络来”是乐视网的标语,甚至可以说是整个视频产业的标语。不止乐视开启了跨界创新的尝试,三星也开始为微电影的制片方推出系列作品,而传统的影视公司也开始与视频、网络文学网站进行合作,打造从影视内容生产制作到播出的O2O联合推广模式。
3﹒增值服务就是“既是做生意,更是做人情”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盈利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赚钱的方式不单是靠卖产品,还可以从关注用户的体验中改变方式,从服务和平台中赚钱。免费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成为一种终极商业模式,而且这种模式的普及速度非常快,现如今的很多用户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所以想要摒弃也很难,而一旦操作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比如马化腾在QQ免费已经成为大众习惯的时候,为了企业能多盈利选择了收费,结果致使许多用户放弃了QQ而转投其他交友工具。后来马化腾宣告这一收费停止,才制止了用户的大量流失。但经营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而腾讯QQ又是免费的服务,那在这种情况下腾讯要如何盈利呢?这就要积累在免费用户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增值服务。例如,腾讯游戏、QQ秀、黄钻等。
互联网思维中的增值服务还包含着另一种含义:增值服务既是做生意,也是做人情。
企业的利润来自客户资源的保持和不断拓展,所以说维持老客户并赢得新客户是企业不断盈利的基础,而“人情”则是企业在产品上做增值服务的一个出发点。
在做增值服务的人情关系中,基本上是呈现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交换运行。也就是说,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别人,别人就以什么样的态度对你。
好的产品、好的增值服务才能让生意中的朋友关系日渐稳固。服务中的每一个点都要当作大事件来落实;会损害形象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小细节,都不能当作小事而置之不理。即使客户不懂,也绝不能欺骗,而且还要不断地与客户进行沟通,时时把握客户的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新服务,捕捉新的商机。
在与客户长期的接触当中,交易、交心,然后成为朋友,最后将客户变成忠实的用户。在发展成用户的过程中,有些企业主会把朋友视为理所当然的客户,从而不像以前那样全心全意地提供服务。这样客户就会感觉到对他的懈怠感,但是为了维持彼此之间的友谊,他们很少把自己的不满和失望迅速反馈给对方,而是选择继续让情况恶化下去,久而久之,企业不但不能因为友谊而让客户变为忠实的用户,反而会导致客户的流失。所以无论做什么生意,都必须背负一种责任感,把握好与客户之间关系的尺度,维持好客户的忠诚度,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人情不在礼重,你提供的增值服务能打进客户的心里,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你提供的增值服务对客户来说没有什么用处,那么即使你投资再大,客户也不会对你满意。与客户成为朋友不是以金钱为手段,而是以打动为基础,即使是一张小小的贺卡,一句小小的祝福,只要客户感受到了你的真心,你就算迈出了与他建立用户关系的第一步。
现在大家都在说互联网思维,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呢?什么又是互联网思维中的增值服务呢?上面所说的腾讯、阿里都是大案例,那么怎样才能将这种思维运用到普通的创业过程中呢?
互联网思维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方法、规则等来指导、处理、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钛媒体的作者土妖讲述了一个关于他表弟的创业故事,从中就可以看到蕴藏在普通百姓中的互联网思维。
土妖的表弟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一个农贸市场内经营着一家小餐馆,餐馆的面积只有五十多平方米,别看面积小,地点也不是什么高档区域,但这家餐馆的年收入却达到了120万元。
“少即是多——我的小餐馆只卖25种菜”,这是餐馆老板的经营宗旨。在那个农贸市场中,类似的小餐馆就有十几家,而每一家小炒的菜式都达到了50多种,有些甚至达到了百八十种,但是他的小餐馆只卖25种。
很多人都在疑问为什么他只卖25种菜?这样不是流失了很多的客户吗?餐馆老板透露了他这样做的原因:第一,他的餐馆所推出的这25种菜基本上覆盖了消费者80%的日常点菜种类;第二,把菜品的种类减少有利于采购,还能因为量大而获得额外的优惠;第三,对于厨师来说,炒菜能轻松点,而长时间炒这25种菜,自然能熟能生巧,不仅炒出来的味道更好,上菜的速度也更快;第四,这25种菜基本上都是西红柿鸡蛋、醋熘土豆丝、小炒肉等同一个阶层的菜,档次的统一能让每一个进店的消费者减少压力;第五,“规模采购”能让每一样菜品都比周边的店便宜上一两块钱,消费者也会因为价格因素选择这家餐馆。
“免费只是诱饵,有舍才有得”,这是这家餐馆的经营策略之一。在菜品价格比其他小店便宜的同时,这家餐馆还有其他店没有的免费食品——一碟腌萝卜、一小碟花生米、一碗小米粥或鸡蛋汤。虽然送给客户这么多免费的食品,但每天下来也只有三十多元的成本。然而这小小的三十几块钱却可以给顾客带来美好的体验:一分钱都没花,桌上就有三四样食品,这让人感觉特别舒服。而这三十几块钱的花费,只要多来三四个客人就能弥补。
“面子比天大,一定要给足”,餐馆老板还能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着想,兜售体验感。在他看来,虽然自己经营的只是一个随处可见的普通小店,但是走进餐馆的每一位顾客都是上帝,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可口的饭菜、免费的食物,更要给足他们面子。除了要热情和眼疾手快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两点:第一是在过了饭点后,向进店的客人发根烟。餐馆老板的口袋里每天都会放上三种烟,10块钱的白沙和红双喜,还有15块钱的利群——客人进店后可以根据客人的档次发烟。第二是当有熟人请客吃饭时,送上两瓶免费的啤酒或是一份凉菜和炒菜。虽然花的钱不多,但是却让做东的顾客很有面子,这样只要他们以后要请客,这个餐馆肯定是选择之一。
“数字简单好记,并且不容易出错”,这是餐馆老板为店内送餐制定的方法。只要点够30元,就可在方圆2公里内免费送餐。为了提升送餐速度,餐馆老板根据顾客消费的频率和金额,把顾客按照数字序列进行了编排,米饭则是默认为一个菜一碗饭。这种编号化、数字化的模式不仅能减少沟通过程中的错误,还能提升送餐的效率。后来餐馆老板用微信订餐取代了电话订餐,顾客只要在微信群中说“16号,订餐2、9”,店员就知道要送给谁,送到哪里去,而且微信还有记录功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还可查看聊天记录,这就大大减少了餐馆犯错的频率。
为什么要把客户组建到一个群中呢?因为餐馆老板考虑到吃饭也会有跟风的现象,一个人订了,其他人也会跟着订。
“增值服务:既是做生意,更是做人情”,这是这家餐馆能年收入过百万的最重要原因。餐馆旁边有一个幼儿园和两个不小的小区,幼儿园每天下午4点就放学,但是许多父母要下午5点以后才能下班,中间的这一个多小时成为了许多家长的烦恼。为此,餐馆老板在饭店二楼自己居住的客厅移出一块地方,布置成“翻斗乐”,让孩子们在里面玩耍。餐馆老板的热情受到了许多家长的欢迎,许多周边的家长有事时都会将孩子寄放在这里一两个小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老板的这项举动完全是免费服务,他自己也认为这是小事一件,没什么可提的,但是很多家长在接孩子时会顺便把午饭或晚饭吃了,或者是直接打包,有的即使不想在外面吃饭,也会多少消费一点。这就在无形中为餐馆增加了一批忠实顾客。
4﹒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和服务是一个有机的生命
创业者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殚精竭虑,不过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标——对用户需求的探索。用户的需求就像一个黑匣子,不打开它,不去研究它,根本不知道里面装了多少千奇百怪的东西。
有些产品可以让用户一见钟情,喜爱不已,但有些产品虽然也很优秀,但却无法引起用户内心深处对它的共鸣,致使用户只是匆匆看过一眼便离开了。
许多商家会在自己店铺显眼的位置上供着陶朱公或者关公的神像,每天开门做生意前烧香焚拜一番,让神佛保佑自己生意兴隆,而也有许多企业家迷信风水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其实商家这种行为也不能全说成是迷信,这种行为根本的动机是对神秘莫测的消费者需求的敬畏感。在过去,人们都认为营销才是打开消费者之门的钥匙,产品之所以会滞销,是因为缺少一句打动人心的广告语,或是因为广告的预算不够大,甚至将原因归结于市场人员的推广不力。
于是,商家开始花大笔的资金在大众媒体上投放广告,制作大量的优惠券和打折信息。诸如此类的营销手段有时确实能发挥大作用,并为企业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时代在前进,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地变革,今天的大众媒体已经无法和过去一样拥有绝对的权威地位,现在它们已经没有能力通过广告来引领消费者的需求,在市场上制造热销产品。
在这个消费者占主权的时代,市场的真正需求与这些手段并没有多少关联性。真正的需求只是关乎人,关乎人性因素中与其他因素相关联的产物,甚至与人性中不好的一面——恐惧、贪婪和懒惰相关联。所以,一个极致产品的设计者,通常都是一个有天才般才能的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他们对社会生活以及人性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人性非常复杂,它和我们的希望、失望、痛苦、快乐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情绪相关,同时它也是非理性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一种“正确”的手段可以安抚人性中的种种情绪,它只会呈现出隐隐约约的相关性。所以商家在探索消费者需求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很少有人能未卜先知地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也很少有产品一经推出就能一炮而红、广受欢迎——不是人人都能成为乔布斯。如果说有一种方法能够知道用户的需求是什么,那就是不断地测试,即对用户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测试,直至产品的特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即使企业已经找到了用户的需求,并把它简化成了一个“痛点”,但也还是需要通过对产品的不断迭代开发来应对用户的需求变化。比如微信一年更新了44次,小米手机的操作系统甚至每周更新一次。这些都是为了使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的需求,使消费者的体验变得更加完美。
世界上根本没有能一劳永逸的产品,更没有所谓的正确产品,在互联网的时代,服务和产品都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需要不断地发展变化。成功的产品就像一场蝶变,在蜕变的风暴中越显完美。
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与服务就像一颗萌芽的种子,在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中成长,最后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产品与服务要想成长为一个有机生命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专注,在专注的基础上去设计产品,去设计产品的增值服务。
专注就是做到极简。从专注产品,到专注商业模式,企业在不同阶段所专注的点肯定不同。“只有极简,方能不被超越”,这是微信团队的设计原则,也是乔布斯的原则,其实更应该是所有产品的设计原则。极简不代表简陋,而是精益求精,将最好的东西浓缩在一起。极简的背后是终极的复杂。一个好的产品就是将复杂的解决方案隐藏在极简的背后,让用户得到最好的体验。
“互联网思维在以横扫一切的姿态袭来,传统企业若不积极拥抱互联网,或用互联网思维经营自己的产业,那么将逐渐淹没在时代的浪潮中。”贡一汇米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珍稀谷物运营商,贡一汇一直是行业里的领头羊。它牢牢地把握住了客户的需求,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希望能全力传承发展中国的珍稀谷物,也希望能为消费者带来一站式购物的便捷,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直接体验产品的机会。
渐渐衰退的米行已经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现在大多数人购买谷物都是选择去超市或者传统菜市场,然而集贸市场的谷物质量参差不齐,而超市里的米也没有以前传统米行的味道。有些消费者表示,如果现在还有昔日的江南米行,他们还是会选择去米行购买。在国内,即使有些地方还保留着米行,大多数也成了旅游景点,已经很少有像贡一汇这样拥有高品质谷物的米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