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下蔡偷袭
虽然现在还只是五月,天气却已经开始慢慢转热,严象乃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不习惯南方闷热的天气,吃过午餐后,便坐在府衙后院的亭子里纳凉。
一边摇着手里的蒲扇,严象一边想着自己的过往的经历。
严象少聪博,有胆智。然而年轻时,少年轻狂,为上官所不喜,怀才不遇。三十多岁才由荀彧推荐给曹操,获得曹操的赏识,以督军御史中丞的身份去扬州讨伐袁术。正觉得这是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可是大军还没有到达寿春城下,却传来了袁术病死的消息。九江郡已经被奉命讨袁的另一路曹仁大军所占领。
原本以为自己首战无功,不会被曹操所重视,却想不到自己新近归附竟然就被破格任命为了扬州刺史掌一州大权,这让严象对曹操感激涕零,大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现今他正是领着两千士卒,日夜兼程从宛城赶往寿春上任赴职。只是连日的奔波惹得军中颇有怨言,只得在路过下蔡城时,停下驻留,休息一日。
正当严象神游物外,悠然自得之时,院子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断断续续的嘈杂声,严象猛的睁开了双眼。不多时,本地县令匆匆赶了过来,见到严象也顾不得行礼,急忙说道:“启禀刺史大人,刚才有人来报,下蔡城外三十里处一座村寨,遭到山贼攻打,形势岌岌可危,村中已经遣人前来求救。还请刺史大人赶紧派人前往救援。”
淮南刚刚经历过了袁术称帝,几路大军讨伐袁术。昔日繁华之地尽皆败坏,田地屋舍,荒芜残损,百姓流离失所,惨死路边者数不胜数。袁术败军溃散后,军中士卒虽有回归乡里者,但大部却避入山野,落草为寇。这就是严象担任扬州刺史,入主寿春后所要面对的情况。
可想不到的是还没有到达任上,就在下蔡城遇到了山贼攻打村寨的事情,严象也感到相当的意外,肃然问道:“可知道贼人人数有多少?”
“约有五百之数。”
闻言严象倒吸了一口冷气,山贼不同于正规军,终日在山林流窜,靠打家劫舍获得后勤物资,行踪不定,极难对付。能够聚集五百多人的山贼可以说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很可能就是被打散的袁术军卒。
至于现在这股山贼正在攻打的村寨,其中则很可能有某一位当地的豪门大族。山贼看上了这个家族的财富,倾巢而出,准备劫掠一番,然后远遁。而该家族则带领家族子弟,仆人拼死抵抗。
严象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他刚刚接任扬州刺史,如果对正巧在附近发生的山贼打家劫舍事件不闻不问,势必会影响到他在扬州官绅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对他掌控扬州极为不利。于是严象也不多废话,赶紧点齐兵马,率着自己所带领的两千士卒,出城向着受袭村寨所处的位置赶了过去。
当严象带着一众士卒急急忙忙赶路,途经一片树林的时候,忽然林中鼓声大作,数不清的箭矢犹如飞蝗一般射入行进中的军队,使得军阵顿时乱成一团。又有两队军马突然分别从两侧杀出,将严象的军队截成三段。严象奋力大喊,妄图镇定军心,但箭矢如雨,鼓声如雷,喊杀声此起彼伏,顾此失彼之下,命令传达不畅,兵不见将,将不见兵,军心大乱。
现在严象哪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中计,这根本就不是有山贼攻打城外村寨,而是有人在暗中打他这个新任扬州刺史的主意。可怜他还未到达扬州任上,不了解扬州的复杂形势,想不到自己无意中到底得罪了哪一方势力。
不过如今还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严象不断鼓舞聚集在自己身边的士兵,想要带兵向外突围,哪知先前截断他军马的两股军队正一前一后将他围在了垓心,左右冲突就是不得而出。只见两股队伍对他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周遭士卒虽拼命抵挡却是寡不敌众,外围士卒没有人组织抵抗也逐渐败退,或投降,或逃散。严象心下不禁哀叹一声:“吾命休矣!”
正感叹间,左面林中忽然出来一队骑兵,约五十来骑,为首一人,身着银甲,手握长剑,面容方正,留着一簇长须,颇有儒将之风。
只见那人来到垓心之外,对着严象朗声笑道:“下官庐江太守李术见过刺史大人。”
严象闻言,恍然大悟。如今孙策掌握扬州除九江外诸郡,上令下行,无可不通。但是始终不是扬州刺史,名不正则言不顺,难怪会派人前来截杀于他。
虽然知道了来人的背后势力,严象却怡然不惧,高声回答:“孙讨逆统帅江东,却暗中截杀朝廷命官,难道不怕被天下人所耻笑?”
原来自从李术得到了孙逸凡的命令“劫持扬州刺史严象”后,便亲自率领三千精兵,赶往九江郡。昼伏夜出,进山入林,避开人迹,掩人耳目。好在淮南残破,乡民大多逃亡他地,也为李术遮掩大军的行动提供了不少便利。
昨日严象到达下蔡的同时,李术也到达了附近。考虑到严象带兵两千,虽然人数不如自己,但如果要在正面交战中活捉严象显然不大可能。于是李术抓住严象初到淮南,急于稳定人心的心理,导演了一出戏。令五百士兵攻打一处村寨,却又故意放村寨中的人前去下蔡求援。然后在严象赶来救援的途中,暗施埋伏,终于一举功成。
面对严象陡然压下来的一顶重罪,李术不为所动,依旧笑呵呵道:“刺史误会了,哪里来的什么截杀之事。下官来此乃是奉吴侯之命,请刺史大人前往会稽‘视察民情’,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