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的治军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严、忠、仁、礼、勇”这五字真言上。首先,从军纪军法上约束军队,是他们成为一个紧握的铁拳,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喷发出来,“严是爱,松是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军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国家机器。
“忠”字言讲的是奉献精神和忠诚信念。纪律严明的军队需要绝对的忠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利益,忠诚于领袖。关键时刻,为了大义,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需要抛头颅,洒热血,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具体到忠诚于自己的君王。
“仁”字言讲的是仁爱之心和军民之情。新一代军人还需要有一个仁爱之心,战友之间团结友爱,亲如兄弟;上下级之间相互尊敬,人格平等。对外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养的这一片土地。具体体现在军民之间鱼水之情,军民和谐,兵民一体,兵无民不坚,民无兵不固。
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必须做到兵不扰民,而且爱护百姓,不拿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正是这一思想的形象体现,“民为天下之本,兵皆处于民”人民群众是军队的衣食父母,是最根本的兵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礼”字言讲的是仁义之师,礼仪之师。社会在进步,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儒家思想教导我们以和为贵,以礼待客,以德服人。这就是常说的先礼后兵,事事站在一个理上,又不能失去礼数,体现我中华博大精深的情怀。这就是一个文明古国有别于野蛮民族的地方,有别于野蛮侵略的可贵之处。
“勇”字言讲的是一种亮剑精神和牺牲精神。对于侵略,对于危害国家的行径,不能一味的退缩,不能总抱着求和求仁的信念。该出手时就出手,国与国之间没有永久的和平,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危机关头,作为国家保卫力量的军队,必须亮出利剑,勇往直前,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消灭一切来犯之敌。敢于牺牲自己报效国家,敢于冲锋陷阵争取胜利,军队训练的是敢于拼杀的猛虎悍狮,不是圈养供人观赏的宠物。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奉献国家为宗旨,以忠于领袖为信念,以战胜敌人为使命。
奕逐步去完善军纪军法、军事指导思想、军事训练计划和军事战略战术,特别是军事纪律方便,总结从简单易懂的十条纪律,让官兵熟记于心,常言于口。比如“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缴获全归公”…..等等。
优秀是一种习惯,时常去灌输,经常去教导,把军纪军法养成一种习惯,渗透到骨子里去,军队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精益求精的执行者。
在这次大行动中,奕更多的是观察,考验他们对军纪军法的执行情况,考验他们对战略战术的运用,更考验一个军人的勇气和胆量。刚开始,出项不同程度的骚乱和不安,等打出血性后,平日的军事修养逐渐发挥出来,越战越勇。由此可见,战场和战争是最能锻炼军队的地方,也是战斗力提高最快的地方,即使这么小规模的战场也不例外。
在剿匪行动的第二天,奕被一件事情缠住了,英国要在上海强租土地的谈判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鸦片战争后,第一个向勒索租界的是英国,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国第一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积极进行勒取居留地的活动。他利用《虎门条约》第七款中有关允许英人租赁房屋和基地的规定,曲解条文,硬要划定一块纯供外国人占用的居留地,并以华洋杂处难免发生纠葛为由,引诱清地方官吏满足他的要求。
谈判从1844年就开始了,清政府当然不愿意了,后来奕知道这件事情后,与彭玉麟商议了一套攫取最大利益的方案,交给参与谈判的上海道台宫慕久参考,并作为置换条件。
奕交给他的是一份军火购置清单,详情如下:
1、一级战列舰两艘,配置舰炮100门,排水量2500吨。
2、三级战列舰两艘,配置火炮74门,排水量1800吨。
3、巡航舰两艘,配置火炮44门,排水量1000吨。
4、轻巡舰及二桅纵帆船两艘,配置火炮20门,此类舰船体形较小,行驶灵活,逆风性能好,主要担任侦察与护航等任务。
5、武装汽船六艘,以燃煤蒸汽机为动力的明轮汽船,
6、跑击船六艘,这是一种专为对地攻击而设计的经过特别加固的小型船只,优点是吃水浅,可以驶到浅水区实施炮击。船上安放10寸或15寸口径的臼炮,也有将32磅榴弹炮安放在船上使用的,但射角必须大于45度,否则会将自己的船舷轰个大洞。
7、陆军用的长管加农炮和榴弹炮,各种口径的各订两尊,先进步枪1000支,子弹和各类炮弹若干。
蒸汽机用作船舶动力,只有在发明出螺旋桨以后才有可能,虽然爱尔兰人富尔顿的轮船实验早在1807年就获得了成功,而英国皇家海军在1820年开始便有了第一艘汽船,但大型战舰的设计师们对这种新式的动力一直不太感冒,直到1845年之前所有较大型的战舰都仍然保持用风帆作为唯一的动力,只有一些比较小型的二桅或一桅军舰采用了蒸汽动力。
直到17年后,埃里克松才造出世界上第一艘以蒸汽机为动力、用螺旋桨推动、有旋转装甲炮塔的铁甲舰“监控号”,同时也宣告了木质风帆战船时代的终结。
英国人虽然没有独霸中国的意图,但是也不愿意看着中国强大,希望中国永远是他们的附庸,成为他们的原料掠夺地和产品倾销地。如此一份军购清单,足够装备一支战斗力不错的舰队,因此并没有完全答应下来。
现在谈判进入僵持阶段,双方都作出了让步,英国人重新回复了一份清单,一级战列舰不予出售,二级战舰出售一艘,巡航舰和轻巡舰各售一艘,武装汽船只售两艘,炮击舰不变,火炮和步枪数量不变。
签约是迟早的事情,奕所要做的就是尽量争取一些利益,哪怕是多花些钱,目的学习先进技术,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
这一份订单总价值一百七十多万两白银,奕预交了一半的订金,另外派人贿赂巴富尔等英国人二十万两白银,获得派出监工和学习人员的权利。预计1846年3月份派遣30人的学习小组,监督军舰的建造,同时学习舰船的驾驶和各种武器的操作等等。
而且从《上海租地章程》内容上看,暂时没有丧失主权,损失的只是一片租用土地。而此时道光帝当家,自己这个为成年的皇子根本就没有表决的权利,只能见缝插针,走边缘路线。
经过近两年的谈判,双方于1845年11月29日达成协议,以上海道台宫慕久的名义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23款。章程议定以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厂(今北京东路)以南、东临黄浦江为自然界限之地,谁许租与英国商人建屋居住,西边未划界。
租界是中国官方在通商口岸指定给外国人居留的地段,中国政府拥有租界内的行政、司法权,即拥有租界内的领土主权。《上海租地章程》规定,当外商向中国业主租赁土地或房屋时,须经中国官员与英领事约请公证人估定房价、地租和移屯各费,然后申报上海道和英领署发给“道契”,“道契”规定土地为永租而非卖绝。
但是上海英租界的出现,为资本主义列强在中国许多通商口岸划分租界开了先河,当然这是后话,暂且略过。
同样,这也是一个信号,西方列强又要获取更大利益和特权了,开始了新一轮的侵略,逐步蚕食中国的主权。中国的南方是一个火药桶,说不好那一天就爆发新一轮的战争,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的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而且愈演愈烈。
农历十二月十八(公历1846年1月15日),风传广州知府刘浔与英国人秘密商定入城日期,上告示一贴出,立即被群众撕毁,且“屡示屡毁”,并提出警告:“倘有不测变端,我中华百姓先杀勾通卖国之汉奸,然后与鬼子决战。”
传闻府衙藏有英人,数千群众冲入府衙,烧毁刘浔的朝珠公服和房屋数间,刘浔吓得从后墙爬出逃走。耆英迫于群众斗争的强大压力,不得不下令将刘浔撤职,并贴出禁止英人入城的告示,同时致函英公使表示:“若贵国人进城,不但贵国人难以保全,即本大臣及满城大小官员,以及各国在粤官民均难自保。”德庇时只得表示暂缓进城,但仍要求一旦形势允许,“再准英人入城”。这一年,英人多次想混入城内,均在城门被发现而受阻止,间或有混入者,亦被群众驱逐出城。
这一风波刚平息下来,奕的新军也出现问题了,宪兵队总队长克图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暗中观察,发现异状。参加剿匪的队伍,有人消极应战,拉帮结派,通过仔细侦查,大部分都和四阿哥有关,留在军营的官兵中也有类似情况。
士兵和军官都有,有确切证据的已发现上千人,还有一部分正在调查。奕心里极为不舒服,本来对四哥没有怎么上心,没想把自己的后院给点着了。普通士兵还不可怕,最担心的是那些被看重的连长和排长,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呀,如果被腐蚀拉拢,将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损失。
看来斗争在所难免了,奕告诉克图只管暗中监视,做到心中有数即可,以免打草惊蛇,从内心里希望他们能迷途知返,悬崖勒马。
--------------------------------------------------------------------
本书第一卷到此结束,从下一章开始,情节进入“第二卷双龙夺嫡”,精彩纷呈,好戏频频。敬请拜读!同样期待您的支持,投上一票,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