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石油每桶下跌5美元,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塑胶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增。台塑在美国的几家工厂在淡季时已经完成了整改,提升了竞争力,市场旺季一到,企业立即蓬勃发展。到1983年底,王永庆在美国的PVC厂每年的产量共计达39万吨,加上台塑原有的55万吨生产能力,合计年产量达到94万吨,台塑企业成了世界上产量最大的PVC制造商。
§§§第三节 永远靠物美价廉赢市场
当今西方商界倡导的主流战略是专业化,而王永庆的台塑关系企业王国下属的100多个企业,涉及石化、信息、材料、教育、医疗、医药、环保众多领域,所有的业务都赚钱。王永庆的秘诀是不断追求合理化,降低成本,以赢得客户,这就是王永庆根据顾客心理制定的制胜策略。
年5月14日,王永庆决定由企业捐赠1亿元人民币,支援四川灾区,创下台湾企业捐款之最。他还曾一次捐助2.5亿美元巨款给一家医院。王永庆在慈善事业方面慷慨,但在企业经营上则以“抠门”闻名。
王永庆1980年收购美国工厂后,在建新的投资项目时,命令所有参与建造美国工程的工人,都要从台湾聘请过去,因为当时台湾的工人要比美国的廉价得多,而且,他还严格控制工人人数,一般一个项目只请最少的工人来完成。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工资成本。王永庆说:“为了降低成本,强化对外竞争条件,我们对于所有可能涉及成本的项目,都要一一追根究底,追到江河的源头,求到最节省才肯罢休。”例如他可以把生产的玩具车的零部件拆成1000多个,来分别核算成本,“价格精确到几厘,然后再跟制造商、承包商进行谈判”。
他自组船队以节省运费的做法是另一个经典案例。在美国建了工厂后,台塑有数量庞大的PVC原材料需要从美国和加拿大运回台湾,台塑为此支付了巨额的资金。为了降低运费,王永庆决定自组船队进行货物运输,这无疑是惊人之举,因为当时台塑几乎无人懂海运,但王永庆决心已下。最后,因为货物运输的成倍增加,其他公司的运费成本都成倍增加,只有台塑是最低的,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船队,成本被控制到最低。
由于王永庆在台塑有很高的威信,因此只要他要求各个环节降低成本,公司各部门便都积极配合。但也有人不能很好地领会他的意图。当王永庆推行了“降低成本”的政策后,长庚医院的医生们认为:医院降低成本,就必须降低药品和器械的质量,而这势必会影响医疗效果,看来王永庆是只求利润、不重医德的人。王永庆对他们解释说,讲究成本,是要以维持高品质为前提的,降低成本和维持高品质都是为了维护顾客的利益。医院肯定不能靠降低药品和器械的质量来降低成本,而要靠杜绝浪费和提高工作效率来降低成本。
如何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降低成本呢?有一次,王永庆去台塑开办的一所学校视察,在路上发现有3个工人在铺草坪,工作懒散,毫无效率,他就问他们的工资是多少,工人说60元一次,王永庆问他们对工资是否满意,工人们都摇头。于是王永庆问道:“如果我多付一倍的工资,你们能做到什么地步?”工人们兴奋地说:“如果发给我双倍工资,我们就做三倍的工作。”后来工人们果然得到了双倍的工资,而他们做的工作是原先的三倍半。原先一个工人一天只做1坪草地,要付60元钱,后来一天能做3坪半,也就是产生了210元的效益,但实际上台塑只付了120元的工资,还多赚了90元,台塑提高了工资,反而节省了成本。现在有很多商人却靠降低品质和少发工资来降低成本,这些人确实需要借鉴一下王永庆的智慧。
王永庆有一天和司机来到一家豆浆店吃早餐。司机要了一碗加鸡蛋的豆浆,王永庆则只要了豆浆,等到服务员把东西端上来,王永庆先喝了两口,再告诉服务员要加蛋。司机忍不住发问:“老板,您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加蛋?”王永庆回答说:“那样豆浆不就少了吗?”还有,他觉得长途电话费太贵,不喜欢子女给他打电话;他给子女写信选择很薄的信纸,字迹密密麻麻,防止超重后要加贴邮票;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一双总要穿上好几年;一条做“毛巾操”的毛巾,一用就是20年。可见,降低成本已经渗透到王永庆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的本能了。
其实成本不只是金钱,对顾客来说,时间和精力也是重要的成本。王永庆早年曾靠卖米赚到第一桶金,他的秘诀就是通过额外的服务降低顾客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由此赢得了顾客。
年,在父母及亲戚的支持下,16岁的王永庆带着家里凑的一点钱和两个弟弟到嘉义开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租下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有知名度。米店开张后,任凭王永庆喊破嗓子,也没卖出去多少,过了几天,生意更加冷清。王永庆开始用心寻求突破口。
那时的台湾,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还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沙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用户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淘米的程序,用起来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拣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希望能继续有所突破。有一天,一位主妇来米店买三斗米,但因为太重拎不动,又改要一斗,王永庆灵机一动,主动要求帮她把米送回家。在送米的过程中,经过了3家米店,有认识王永庆的人就问:“阿庆仔,怎么,送米上门吗?”这样问了几次之后,把王永庆问醒悟了,为什么不送米上门?他想到,自己前来买米并自己运送回家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非常不方便。那天以后,王永庆就坚持主动送货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不断地用心改进自己送米上门的方式。他添置了一些运输工具,这样就可以同时送很多家,减少路上消耗的时间。每发展一家新顾客,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有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到时候,他会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他送米时还亲自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先把陈米倒出来,擦干净米缸后,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陈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还有,当时嘉义大部分家庭并不富裕,由于王永庆是主动送货上门,要货到收款,有时碰上顾客手头紧,一时拿不出钱,就会弄得大家很尴尬。王永庆想到了按时送米,不即时收钱,而是约定到发薪之日再上门收钱的办法,这样就避免了双方的尴尬,极大地方便了顾客。
王永庆挑米、送米等精细的服务令所有顾客深受感动,那些接受服务的客户,都成了王永庆的忠实客户。王永庆的米店,也随之生意兴隆,蒸蒸日上。
§§§第四节 增强切身感提升绩效
在台塑企业电梯维修与长庚医院义齿(即牙齿脱落或在拔除后,为恢复咀嚼、美观、发音等功能而镶补的假牙)制造方面,王永庆想办法增强了员工的切身感,结果使得他们的工作绩效大大提高。
台塑关系企业内各单位加上长庚医院的电梯共有69部,原来一直是委托代理商上门服务的,每年检修成本约为20万美元,但许多代理商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因此导致工作绩效不高。
面对这种情况,王永庆觉得应该想办法改进,于是就把这69部电梯的维修工作收回来自己做。长庚医院工务部门的一个7人小组随后被安排负责此事。王永庆把7人维修小组组成一个成本中心,每年付给它20万美元的电梯维修费用。除去长庚医院工务部门抽取的三成费用,维修小组一年实际的收入达到14万美元。再由这7人平均分配,每人每年可以获得2万美元的收入。
如果这个小组中的7个人,完全以受雇的方式进行工作,每人每年的收入大概在1万美元左右;改变为成本中心之后,他们的收入每人每年能够达到2万美元,足足增加了1倍。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切身感的增强,使他们在工作时变得更加投入,将电梯维修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公司方面,每年也因此省下三成费用,即6万美元,这样安排可谓一举三得。
另外,在长庚医院制造义齿方面,共有10个人参与,可是,一直都无法高效地完成全部工作,一部分工作只能选择外包。王永庆在参照了电梯维修运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后,也在制造义齿的项目组设立了成本中心。结果大大出人意料——只要一个人即可包下全部义齿制造工作。这样一来,工作绩效是原来的10倍以上,这也是因为产生切身感的关系。
王永庆曾经说起采用这种方式的初衷:“由于产生切身感能创造更好的效益,因此我们探索其在企业内生产部门实施的可行性。将每个生产工厂成立为一个成本中心,让现任的厂长担当经营者的角色,课长成为经理人,以下的各层干部以此类推,由他们负起经营的责任,并且充分享受经营绩效提升后的成果。相信采取这种措施后,能够大大激发大家的工作切身感,彼此配合也会更加密切,全体员工都共同为追求更好的绩效而努力。这样,对公司和员工都有利,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及员工的潜力都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在台塑企业电梯维修与长庚医院义齿制造方面,成本中心的成功运作,证明了王永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