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美国奠基:以IT为终身事业方向
有这样一个人,在互联网领域,他的名气或许不及微软的比尔·盖茨,甚至不及雅虎的杨致远,但他对电脑的情有独钟却并不比他们差;在风险投资领域,他那种重拳出击的方式颇有乔治·索罗斯的风范;在选择出手对象方面,他又颇有世界上最杰出的证券投资者沃伦·巴菲特的水平。他就是被人们称为“电子时代大帝”的互联网产业造梦人——孙正义。
软件银行集团的创始人、总裁孙正义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创立了一个无人可以与之媲美的网络产业帝国。然而,当他在这个帝国里身价过亿、财富位居世界前列时,他却依然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拿下整个世界。不管他的这一梦想能否实现,我们都要肯定他所带来的影响。
发现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后,就能排除万难,按部就班地坚决执行,这是孙正义的成功之道。这在他非比寻常的少年时代的经历中就可看出。
孙正义早年十分崇拜日本麦当劳经理藤田,此人把麦当劳连锁店开遍日本。为了与偶像见上一面,他专程坐飞机到东京。藤田对他说:“我不能建议你将来做什么,但我建议你去美国留学,也许你会找到你的理想。”藤田还建议他学习英语和计算机。对藤田的眼光,孙正义是完全信服的。16岁那年,孙正义利用高一暑假,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去学了一个月的英语。在那里的一个月时间,孙正义完全被美国加州所吸引,使他觉得“人生太短暂了,不能再在日本每天悠然地去上学”。一回到日本,孙正义就宣告:“我要退学,到美国去。”他突如其来的想法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但母亲的哭泣和大家的嘲讽并没有使他退却。1974年2月,年仅16岁的孙正义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美国的征途。
孙正义曾反复向人提起刚到美国不久发生的一个重要事件:他与单芯片计算机的偶然相遇。
年秋天,他偶然买到一本《大众电子》,里面有一幅英特尔生产的计算机芯片的扩大照片。“读了文章,我才恍然大悟,这就是电脑!”“当我发现实际的电脑体积竟然如此之小时,我想如果将这些晶片大批量生产的话,将带领全世界进入个人电脑的时代。如果技术更进一步发展,也许可以创造出超越人类的人工智慧生物。想到这里,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不禁流下泪来,久久无法自抑。”“我要搞计算机,企业家应走的路是计算机行业。”自那以后,孙正义把这张照片当成心肝宝贝,晚上睡觉也要放在枕边。
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时候,为了不过度依赖父母寄来的生活费,孙正义要求自己在一年内每天要有一项发明。如果他选择打工赚钱的话会牺牲念书的时间,如果是发明的话,一天可能只要花5分钟时间,一旦他的发明商品化之后,一个月也许可以取得100万日元以上的专利收入。下定决心后,孙正义就开始认真执行这一计划。一年后,在他的“发明研究笔记”中一共洋洋洒洒记载了250项发明。19岁时,孙正义开始为他的多国语言翻译机的商品化奔走。他所构思的多国语言翻译机是电子字典、电子语音合成器与计算机的组合。键盘采用日文输入,输入日文单字后,机器便会翻译成英文,并以英语发音。
在250项发明中,孙正义为什么要首先选择多国语言翻译机?这是和他的电脑梦分不开的,孙正义说:“当时市面上还没有这种机器,而我自己却很想要一台。就算是无法将电子翻译机推销出去,只要能因此接触小型电脑领域并取得经验或技术,就可以活用在其他的发明上……”
孙正义并非工程师,不可能自行制造多国语言翻译机。于是他立刻列出一张小型电脑领域中著名的大学教授名单,一一向每位教授说明自己的构想,请他们协助他制作雏形机。结果可想而知,他遭到了大多数教授的拒绝,只有一位摩萨教授对他说“yes”。孙正义以摩萨教授为首成立了一个多国语言翻译机雏形机研发小组。当时,孙正义手上并没有多余的资金,因此他特别请求他们等取得专利费后,再支付报酬。
年夏天,孙正义利用暑假,与摩萨教授带着雏形机回到日本。孙正义对他的多国语言翻译机信心十足,但日本企业界的反应却不是很好。孙正义回忆当时的情形:“我事前先发信给50家家电厂商的社长,并亲自拜访佳能、欧姆龙、横河惠普、卡西欧、松下电器、夏普等10家公司。佳能与欧姆龙表现出相当感兴趣的样子,至于松下等大多数厂商则仅派承办人员来接待。在我个人心中,夏普是第一优先,卡西欧则是第二优先。夏普公司承办人员的质询相当尖锐,这表明该公司对我的东西相当感兴趣,并没有给我留下不好的印象。”
虽然在他心中排名第一的夏普,并没有给他恶劣的感觉,但是也没有给他可以立即签约的乐观感觉。19岁的孙正义于是心生一计,打电话给大阪的律师公会,请对方介绍一家熟悉夏普公司的律师事务所给他。他得到了曾经服务于夏普专利部的西田律师的协助,西田律师打电话给当时夏普技术本部的部长佐佐木正和副部长浅田笃,介绍了孙正义及他的发明。
隔天,孙正义立刻打电话给夏普公司,约好见面的细节,同时紧急请来九州的父亲同行,一道去拜访夏普公司。“在日本,不用想也知道一家大企业不会和一个在读的19岁学生签订专利契约,因此我请来父亲陪我前往。父亲当然很乐意协助儿子完成第一笔生意,但是整个谈判过程完全是我自己掌握。”
在与“日本电子产业之父”佐佐木正的会面中,孙正义一面操作多国语言翻译机,一面清楚地回答佐佐木正与浅田笃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佐佐木正已经强烈感觉到孙正义所拥有的某种天赋。“他到松下推销失败后,便到我这边来。一开始,他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但是,当他从包裹中拿出翻译机的雏形机,开始操作时,表情就不一样了。他一心一意地说明,只希望我能了解他来找我并非为了赚钱,而是想传递自己的信念。那种认真的表情,实在太棒了。这样的年轻人已经不多见,我决定好好栽培他。”佐佐木正当场决定以4000万日元买下他的多国语言翻译机。由于这台翻译机虽然标榜“多国语言”,但当时只有英语版的翻译软件,因此佐佐木正委托孙正义继续开发德语版与法语版软件。夏普公司支付的全部费用合计约1亿日元(100万美元),这是孙正义有生以来赚到的第一笔钱。
从那时起,孙正义的坚定意志便成为他征战商场的最强大武器。
§§§第二节 软银初战:再也没有这样舒服的经营了
孙正义还在美国上学的时候,就设计了“人生50年计划”,从创业到功成身退,每10年的进度一一写上。1980年从柏克莱大学毕业后,他就回到了日本。回到日本后,他并没有急于开公司赚钱,而是花了很长时间来慎重决定从事什么行业。他拜访了各式各样的人,阅读了许多书籍与资料,然后他一共选出40项可能从事的事业。针对这40项事业,他又展开一连串的市场调查,将结果与检查项目表对照,分别编制出10年份的预估损益平衡表、资产负债表、资金周转表,以及组织图。他筛选项目的标准是:是不是能够让他在今后50年间集中全部心力投入的事业?是不是其他人想不到的独特事业?未来十年内是不是至少可以在日本名列前茅的事业?在忍受了只花钱不挣钱的一年半时间后,他最终选中个人电脑用软件的流通事业(批发业)。
年9月,孙正义在大野市创立日本软件银行,资本额1000万日元。创业之初,困难重重,在别人公司的一间房子里,只加了两张桌子,软银帝国就成立了。公司成员除了他自己之外,只有两名以前帮他做市场调查的职员。孙正义将一个装苹果的箱子搬进办公室,站在箱子上对两名下属进行了就职演讲:“5年以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以内达到500亿日元。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几万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公司。”仅有的两名下属认为他不正常,被吓跑了。
软银成立1个月后,争取到了10月份在大阪举办的电子展摊位。孙正义投入800万日元,取得一个最靠近会场入口也是最大的摊位。对一家资本额只有1000万日元的公司而言,一口气大胆投资800万日元,可以说是相当冒险的举动,而且他是在没有任何可以展示的商品的情况下租得最大的展示摊位。
孙正义的观点是:“没有软件商品,就无法开拓销售通路;没有销售通路,就无法销售进货的软件商品,这好比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推动事业总要有个开始,所以我才毅然投下800万日元来打知名度。”
孙正义一方面争取摊位,一方面打电话给当时具有影响力的软件厂商,开出免费提供展示场地、免租金与装潢费,以及不需要提供个人电脑等条件,邀请厂商参展。
最早决定参展的是制造个人电脑用薪资计算软件的内外资料服务公司,但公司的营业部长清水洋三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是个骗局?经过软银公司职员的解释,清水洋三有了兴趣。过了不久,清水去拜访刚从美国回来的孙正义。
他回忆说:“太阳直接照进孙正义的办公室,室内又没有冷气,更是炎热。孙正义见到我为电子展的事情去拜访他非常高兴,连续两个小时喋喋不休地给我分析美国个人电脑市场的现状,以及日本的个人电脑市场;他自己做了些什么,以及未来的方向等。当时市面上刚出现像玩具般的个人电脑,但孙正义滔滔不绝地说,将来个人电脑会和汽车一样,甚至比汽车更普及,成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商品。他的这番话让我看到一个新世界。”谈完后,孙正义送清水到车站去搭车。“那次见过面,孙正义就成了我的偶像。后来我才知道,当时他的B型肝炎已相当严重,尽管如此,他还是顶着炎热的太阳送我到车站,到现在我仍感到相当抱歉。”
整个事情虽然令众多软件公司觉得奇怪,但免费参展毕竟不是件坏事,最终一共有13家软件厂商表示感兴趣。经过一番努力,在电子展期间,日本软件银行的摊位参观者络绎不绝。孙正义在这场电子展放手一搏,使软银在软件流通界一下子打响了名号。从此,寻求孙正义帮助的公司一下多了起来。
上新电机是于1981年10月24日在大阪成立的日本第一家大型个人电脑专卖店“J&P”。它的大楼总共8层,规模是当时日本最大的,陈列在其中的软件与硬件商品也是日本最多的。而且它的规模优势颇能吸引人气,除了关西地区的消费者之外,还有远从东京慕名而来的电脑玩家。从成立那天起,一连好几天商场都是人潮汹涌,营业额是原计划的3倍。
但一直在店面与顾客进行实际接触的上新电机第一贩卖部部长藤原仍感到不满足:“我们为能提供日本最齐全的软件商品感到相当自豪,事实也是如此,当时店内一共陈列了300种各式各样的软件。尽管如此,无法满足想要购买某种软件顾客的例子还是相当多,真是没面子。”
想要成为“日本第一”的软件商品销售店,势必要充实商品种类。但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软件流通网络不像现在这么齐备,软件厂商几乎都是小型企业,且非常分散,销售方式大多以邮购为主。要想提供齐全的商品种类,需要花费庞大的人力,于是藤原想到去找汇集各种产品的流通业者。藤原的朋友告诉他一条重要信息:在大阪举办的电子展上有一个年轻人租到会场中最大的摊位,并展示了数十家的软件商品,他名叫孙正义。藤原朋友的公司也参加了孙正义摊位的展出。
藤原立刻在1981年12月上旬打电话给孙正义。“他完全不曾听过上新电机和‘J&P’,因此我从头开始一一向他说明,请他帮我们充实软件商品。他听完后立刻回答:‘谢谢您,请您务必给我们这个机会。’……”
就在藤原打电话的第二天,上新电机的总经理净弘刚好要到东京出差,他和搬到了东京的孙正义见了一面。“我向净弘先生表示,我没有经验,也没有资金,但是对这项工作的热情不会输给任何人。我一定会集中日本所有的软件商品,请他务必与我签订独家代理契约。净弘先生当场答应我,并承诺一起努力”。净弘对孙正义的印象是“一位充满干劲、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孙先生和他年轻时很像”。受到净弘赞赏的孙正义,终于成功地与上新电机签订了独家代理契约。
与上新电机合作不久,孙正义又成功地与日本最大的软件公司哈特森签订了独家代理契约。当时哈特森的总经理工藤裕司会与孙正义见面,也是由于大阪的电子展。
孙正义与工藤裕司第一次接触时,他说:“我已经取得电子展的摊位,希望贵公司能够在我们的摊位中展出软件商品。”当时工藤裕司并没有答应孙正义的请求,但是他对孙正义这个人产生了兴趣。他把孙正义介绍给实际负责公司经营的弟弟工藤浩:“这个人很有趣,你可以跟他见个面。不妨帮帮他的忙。”
最初,哈特森在电波新闻社的《MY COM》杂志上刊登广告,开始邮购业务,销售成绩非常好,简直出乎意料。电波新闻社一看,也想投入流通领域,通过他们自己的分公司网路,销售哈特森的软件。后来,专营电子零件批发的夏普集团子公司NIDECO,也表示有意代理哈特森公司的软件流通。日本软件银行紧随其后,也加入这个领域,成为继电波新闻社与NIDECO之后,第三家希望代理哈特森软件的流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