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云。洞山垂語。要體得佛向上人。方有說話分。萬松道。體得佛向上人。方無說話分。洞山已過犯彌天。萬松更彌天過犯。更有箇不識好惡底僧。問如何是佛向上人。此喚作望空啟告。洞山道。非佛。此喚作傳言送語。我且問你。佛向上人。還解問答麼。張無盡。舉傅大士頌曰。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皓布裩曰。此即頌得法身邊事。頌不得法身向上事。無盡曰。請和尚頌。皓曰。昨夜雨霶烹。打倒蒲萄棚。知事普請行者人力。拄底拄。撑底撑。撑撑拄拄到天明。依舊可憐生。雲居膺初見洞山。山問闍黎名什麼。居曰。道膺。山曰。向上更道。居曰。向上則不名道膺。山云。與吾在雲巖時祇對一般。這箇喚作識尊卑。分貴賤。法眼道。方便呼為佛。大似奴郎不辨。賓主不分。所以天童道。二老宿相去多少。直是刀刁相似。柰何魚魯參差。我且問你。洞山道。非佛。法眼道。方便呼為佛。如何是刀刁魚魯處。洞山轉劫外機。法眼放風前箭。一箇是全提那畔。一箇是曲為今時。洞山是撒手承當。法眼是橫身擔荷。具這般眼目始得。水中擇乳。還辨得麼。須是鵞王。易分雪裏粉。幸遇洞山。難辨墨中煤。皆因法眼。鏡清道。毗盧有師。法身有主。雲門嘗云。矢上加尖。法眼道。形興未質。名起未名。諸方皆謂如水作波。波即是水。雪粉各異。墨煤性同。不是天童。分疎不下。忽若圭峰道。鎔瓶盤釵釧為一金。攪酥酪醍醐為一味。又作麼生。也不如石頭道。衲被蒙頭萬事休。此時山僧都不會。
第三十六則脩山凡夫
舉修山主垂語云。具足凡夫法。(少一物不成世界)凡夫不知。(當局者迷)具足聖人法。(眼中添屑)聖人不會。(身賢不覺賢)聖人若會。即同凡夫。(但有纖毫即是塵)凡夫若知。即是聖人。(一念迴光。便同本得)天童拈云。收得安南。(及盡凡情)又憂塞北。(猶存聖解)到這裏十成底事。(半是私房半是賊賍)一時颺却。(公私得濟)始得穩坐地。(更須趕起)還端的麼。(更須了細)一等平壞(兩既不成)泯然自盡(一何有爾)。
師云。撫州龍濟山主。紹修禪師。始與法眼輩。同參地藏。謂己已臻其極。暨辭至建陽途中談法次。眼忽問長慶道。萬象之中獨露身。是撥萬象。不撥萬象。修曰。不撥。眼曰。說甚撥不撥。修懵然。却回地藏。地藏曰。子去未久。却回何為。修曰。有事未決。豈憚跋涉。藏曰。汝跋涉許多山川。也還不惡。修不諭。乃問。古人道。萬象之中獨露身。意旨如何。藏曰。汝道撥萬象不撥萬象。修曰。不撥。藏曰。兩箇也。修駭然。沈思。乃曰。未審古人撥不撥。藏曰。汝喚甚麼作萬象。修方省悟。即辭追見法眼。眼語意與地藏如一。眼既住崇壽。修隨眾淘汰言句。放曠游處。後唐永和初。十數禪人堅請令住龍。濟山之寶峰巖。修雖不務聚徒。而徒自至。提訓之暇。作諸章句。盛行於世。一日上堂道。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背覺合塵。迷己逐物。法眼道。微言滯於心首。恒為緣慮之場。實際居於目前。翻成名相之境。虗生浪死。不自覺知。修公打草驚蛇。貴要迴光返照。忽然自肯直下承當。本自圓成。不勞修證。眼不見眼。心不知心。於無了知。不辨真實。智證雙亡。打成一片。故曰。聖人不會。情存一念悟。寧越昔時迷。故曰。聖人若會。即同凡夫。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故曰。凡夫若知。即同聖人。宋孝宗皇帝注圓覺經。賜徑山慈辯禪師。寶印作序。序中有曰。裴相云。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凡夫也。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如來也。印乃倒其說曰。具足圓覺。住持圓覺者。凡夫也。終日圓覺。未嘗圓覺者。如來也。萬松道。正合修山主意。本錄中更有語。天童略之。錄云。此兩語。一理二義。萬松道。一句是凡。一句是聖。不知不會是一。有迷有悟是二。所以天童道。收得安南。又憂塞北。不見玄沙道。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藏盡楚天月。猶存漢地星。更須將十成底事。對眾颺却。祇如適來道。真空為緣慮。即同凡夫。三祖信心銘道。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天童以一種為一等更佳。但略前兩句。即前一理二義。故不重出。萬松撮來完成四句。使三祖與修山相見。天童與萬松同參。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
第三十七則石梯問去
舉石梯問侍者什麼處去。(不覆堂頭。便屬偷暇)者云。上堂齋去。(不可別道)梯云。我豈不知汝上堂齋去。(何須更問)者云。除此之外。別道什麼。(文不加點)梯云。我祇問汝本分事。(早是分外)者云。若問本分事。某甲實是上堂齋去。(幾不問過)梯云。不謬為吾侍者。(和尚大善知識)天童拈云。放過即不可。(和尚照顧禪床)如今直與扭得鼻孔痛。(便好下手)打得骨頭出始得。(暫借和尚拄杖)免見瞎驢趂大隊。(牽來拽磨)所以道平地上死人無數。(此病最難醫)透得荊棘林是好手。(劈口掌云。透也有甚難)且道適來這僧透得也未。(更要第二摑)多虗不如少實(逆水撑舟。不離舊處)。
師云。石梯法嗣鄂州茱萸。師資皆亡其名。萸嗣南泉。梯。泉孫也。一日侍者請梯入浴。梯曰。既不洗塵。亦不洗垢。浴作什麼。者云。和尚先去。某將皂角後來。梯乃笑。佛鑑拈云。石梯年老。侍者年少。雖然老少不同。其奈頭腦相似。天童拈這公案。便覺佛鑑能判而不能斷。一日石梯問侍者什麼處去。本分宗師。常以本分事為人。侍者却道我上堂齋去。若總恁麼。胡張三。黑李四。也合罷參。祇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梯云。我豈不知汝上堂齋去。水浸麻繩。一股股緊。者云。除此之外。道什麼。火燒竹筒。一節節熱。這老漢著甚死急。我問汝本分事。且道是侍者不本分。石梯不本分。洞山聰嘗自負柴上山。路逢一僧。問山上有柴。何故更將上去。聰便放下柴於地云。會麼。僧云。不會。聰云。我要燒。侍者也甚奇怪道。若問本分事。某甲實是上堂齋去。佛事人情。一時周足。石梯無奈之何。滿口許他道。不謬為吾侍者。石梯既許他。天童為甚却道放過即不可。更要扭得鼻痛。打得骨出。天童前來拈雪峰問僧甚麼處去。僧云。普請去。峰云。去。拈道動著三十棒。恐人一向學平實禪。這裏却道免見瞎驢趂大隊。曹溪波浪如相似。無限平人被陸沈。所以道平地上死人無數。天童引入荊棘林中道。透得底是好手。侍者且置。忽有人問萬松。這荊棘林作麼生透。向道今日實是從希家齋來。不見道。多虗不如少實。
第三十八則法眼聲色
舉僧問法眼。聲色兩字如何透得。(莫錯認)眼云。大眾若會這僧問處。透聲色也不難。(實是聲色端的難透)天童拈云。從前不了。(滿眼滿耳)祇為家賊難防。(識得不為冤)直下分明。(見聞不昧)且向草庵止宿(這客作漢)。
師云。無盡燈僧問法眼。聲色兩字。甚麼人透得。眼謂眾曰。且道這箇僧透得也未。若會此僧問處。透聲色即不難。天童略之道。僧問法眼聲色兩字。如何透得。這箇喚作當陽顯露。這僧恁麼來。莫作色會。這僧恁麼問。莫作聲會。所以白水道。山僧不欲向聲前句後。鼓弄人家男女。何故。為他聲不是聲。色不是色。僧問壽州資壽院圓澄巖禪師。一大藏教中。還有奇特事也無。巖云。恐汝不信。僧云。如何是奇特事。巖云。黃底是紙。黑底是墨。恁麼會得。莫去言句上咬嚼。聞聲見色。直透那邊有甚麼難。纔入言思。影響礙却。卒難領會。赤窮官長。使偷錢奴。上陣將軍。騎齧人馬。誰知頑僕劣馬。解用成功。得力兒孫。不紹家業。長者審知是子。客作自為賤人。縱能跨色騎聲。不離驢前馬後。要識宅中長者麼轉身就父無標的。拈却花冠不得名。
第三十九則夾山目前
舉夾山云。目前無法。(背後底聻)意在目前。(莫錯認)他不是目前法。(是你眼睛)非耳目之所到。(聲色縱然。見聞不昧)天童拈云。夾山老子解開布袋頭。(財不著身。痛不著己)將差珍異寶(山材野物)撒向諸人面前了也。(見者有分)正當恁麼時作麼生(任情取捨)路不拾遺。君子稱美(不義之財。於我如浮雲)。
師云。北院通禪師問夾山。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豈不是和尚語。夾曰。是。通乃掀倒禪床叉手立。夾起來打一拄杖。通便下去。法眼云。且他掀倒禪床。何不便去。須待他打了纔去。意在什麼處。萬松道。我當時見道豈不是和尚語。驀面唾云。咬屎橛漢。拽棒打出。北院也好有後手。法眼拈出令後人見。可謂為眾竭力。禍出私門。洛浦嘗舉此話問彥從上座。那句是賓。那句是主。也權借此問以為影草。今天童特舉此話。著實為人。王婆嬭子行人事。紫羅帳裏撒珍珠若是識便宜底。其珠遍地。目覩如泥。僧問圓通秀鐵壁。知師久蘊囊中寶。今日筵前略借看。壁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還知天童路不拾遺處麼。滿船珍寶沈江去。誰羨芒繩十陌錢。
第四十則趙州把定
舉趙州云。把定乾坤眼。(眉毛有幾莖)綿綿不漏絲毫。(老賊何消強出頭)我要你會。(見我見你。眼裏眼外)你又作麼生會。(問取乾坤眼)天童拈云。還端的也未。(疑則別參)直饒你這裏會得七穿八穴。(空使童人。下鍬下钁)我也知你出趙州棬繢不得(為什麼却在萬松眼窩裏)。
師云。僧問九峰虔禪師。如何是乾坤眼。峰曰。乾坤在裏許。僧曰。乾坤眼何在。峰曰。正是乾坤眼。僧曰。還照燭也無。峰曰。不借三光勢。僧曰。既不借三光勢。憑何照燭。喚作乾坤眼。峰曰。若不如是。髑髏前見鬼人無數。所以趙州把定乾坤眼。綿綿不漏絲毫。又道若有一絲毫。即是一絲毫。所謂但有纖毫即是塵。又道一法若存。翳入眼睛。眼睛不明。世界崢嶸。尚有人道。山河大地。豈不磕破眼睛。有底見道。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那裏放鼻孔。萬松道。盡大地是沙門鼻孔。何處著眼。直饒你互奪互存。雙收雙放。我更問你耳朵向什麼處著。所以趙州道。我要你會。天童道。還端的也無。又道直饒你這裏會得七穿八穴。我也知你出趙州棬繢不得。天童恁麼道。是眼內語。眼外語。爭如[翟*支]瞎趙州眼。方見眉毛向上人。
第四十一則靈雲露柱
舉鏡清問靈雲。混沌未分時如何。(誰教汝鑿竅)雲曰。露柱懷胎。(暗中書字。文彩已彰)清云。分後如何。(許多時甚處去來)雲曰。如片雲點太清。(話作兩橛)清云。祇如太清還受點也無。(事無一向)雲不對。(何不早道)清云。恁麼則含生不來也。(將頭不猛)雲亦不對。(重說偈言)清云。直得純清絕點時如何。(猶有這箇在)雲曰。猶是真常流注。(合口了却開得)清曰。如何是真常流注。(無風起浪作麼)雲曰。似鏡常明。(猶為剩法)清云。向上更有事不。(不可即這裏坐殺)雲曰。有。(何不道無)清曰。如何是向上事。(乞聞一聲)雲曰。打破鏡來與子相見。(有甚麼眼)天童拈云。分與未分。(已築界墻)玉機夜動。(踏飜關捩)點與不點。(帶累晴空)金梭暗拋。(已彰文彩)直是一色純清。(黃河上源濁)未得十成安穩。(店司安下)且道打破鏡來。向什麼處相見。(慚惶殺人)還會麼。(是何心行)清秋老兔吞光後。(誰共澄潭照影寒)湛水蒼龍蛻骨時(高出層霄望不窮)。
師云。首楞嚴道。如急流水。望為恬靜。流急不見。非為無流。靈雲喚作真常流注。圓覺經道。潛續如命。為壽者相。諸方謂之命根不斷。一條紅線掌中牽。分與未分。點與不點。是衲僧家常茶飯。最好是打破鏡底時節。命根斷處。妄識銷鎔。流注枯乾。無壽者相。正恁麼時。向甚麼處與靈雲相見。天地黯黑。如一錠墨相似。喚作衲僧奪胎換骨。轉身一路。吹殘劫燒灰飛後。突出虗空未兆前。
第四十二則石鞏弓箭
舉石鞏上堂。乃張弓架箭。(各自念得佛堂經)三平擘開[离-禸+月]當之。(宿世冤家。因緣聚會)鞏云。一張弓。兩隻箭。祇射得半箇聖人。(未拈弓箭。好箇圓全長老)天童拈云。石鞏習氣不除。(却不酸醋氣)三平相席打令。(恰似箇丈夫兒)却云。三十年一張弓。兩隻箭。祇射得半箇聖人。(天不降全)豈不是以己方人。(仁者見之謂之仁)大都不入驚人浪。(却解折折弓箭)到了難尋稱意魚(人心難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