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云。青華嚴拈此話云。洞山恁麼道。是甚道理。雖然一色乾坤。爭奈山高水濶。所以野人云。功夫不到不方圓。言語不通非眷屬。乃代云。淘砂去米。淘米去砂。無影長生桂。經霜結子頻。大眾喫箇什麼。金鳳採香衘不盡。玉雛食蕋葉長新。萬松道。青華嚴雖然答盡深深意。爭奈投機句未親。忽有人問。萬松代云。淘砂去米。淘米去砂。祇向道滌盡塵砂。不遺顆粒。大眾喫箇什麼。向道粥將木杓舀。飯用笊籬撈。雪峰全機大用。投子說妙談玄。行令底祇知盡法。不管無民。談玄底祇解敲唱俱行。未得應時納祜。萬松不能天水合同秋。要且不壞世間相。何也。厨中典座窮精細。且作長行粥飯僧。
第九十一則芭蕉好惡
舉僧問芭蕉。有一人不捨生死。(減之太短)不證涅槃。(增之太長)師還提携也無。(彼自無瘡)蕉云。山僧粗識好惡。(勿傷之也)天童拈云。芭焦雖然識好惡。(一服平胃散)且不能牽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醫病不得。害命不得)如今若有人問。長蘆便和聲打。(一服見効)為什麼如此。我從來不識好惡(當爐不避火)。
師云。郢州芭蕉五世徹禪師。嗣芭蕉慧清。清嗣南塔光湧。湧嗣仰山徹。乃溈山五世孫也。師於宗門大有拈提。具在燈錄。一日僧問有一人不捨生死。不證涅槃。師還提携也無。蕉云。山僧粗識好惡。這僧飽看教乘。兼通禪理。拈出箇無孔銕鎚。咬嚼無處下口。拈掇無處下手。定當芭蕉。芭蕉是別機宜。識休咎底漢。向線道難分處。不可妄生穿鑿道。老僧粗識好惡。雖不犯手傷鋒。要且無為人手段神清有言曰。可救而不救。是謂不仁。不可救而不救。可謂不仁乎。雖然有救人成患害。不救却慈悲。芭蕉有之。天童善用驅耕奪飢手段道。這僧纔問。便和聲打道。我從來不識好惡。還見二老為人處麼。李陵持漢節。潘閬倒騎驢。
第九十二大慈行說
舉大慈示眾云。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非但口言而得清淨)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多虗不如少實)洞山云。說取行不得底。(還有口麼)行取說不得底。(還有足麼)雲居云。行時無說路。(踏破乾坤)說時無行路。(橫吞宇宙)不行不說時。(不妨省力)合行什麼路。(不是山東。便是河北)洛浦云。行說俱不到。則本分事在。(真不掩偽)行說俱到。則本分事無。(曲不藏直)天童拈云絕是非。(言滿天下無口過)沒蹤跡。(行滿天下無怨惡)相逢不識面。(見則無口無脚)識面不相逢。(瞎則能說能行)諸尊宿各有長處。(誰肯賣苦瓜)如今舌頭上無十字關。(甚底不得道)脚跟下無五色線。(那裏不得去)要行便行。(舉步踏着)要說便說。(開口道盡)若有人問。長蘆如何是要行便行。(是必早回程)天童云步。(蹉過了也)如何是要說便說。(留取煖肚)天童云。啊(錯下名言)。
師云。鳳翔府。石柱禪師。始遊方。至洞山。遇青林垂語曰。有四種人。一人說過佛祖。一步行不得。一人行過佛祖。一句說不得。一人說得行得。一人說不得行不得。那箇是其人。柱出眾曰。一人說過佛祖一步行不得者。祇是無舌不許行。一人行過佛祖。一句說不得者。祇是無足不許說。一人說得行得者。祇是函葢相稱。一人說不得行不得者。如斷命求活。洞上語言。似存知解。不落今時。大慈示眾。恐人唯尚空言。不務實行。高麗僧統義天曰。古之所謂禪者。藉教習禪者也。今之所謂禪者。離教而說禪者也。萬松道。禪果可說可行乎。大慈可謂入草求人。真大慈也。洞山道。說取行不得底。雲居道。說時無行路。青林道。一人說過佛祖。一步行不得。石柱云。祇是無舌不許行。僧問雲葢本。說不得作麼生行。本云。踏著舌頭。洞山云。行取說不得底。雲居云。行時無說路。青林云。一人行過佛祖。一句說不得。石柱道。祇是無足不許說。僧問雲葢本。行不得底作麼生說。本云。脚下著口。雲居道。不行不說時。合行什麼路。洛浦云。行說俱不到。則本分事在。青林云。一人說不得行不得。石柱云。如斷命求活。洛浦云。行說俱到。則本分事無。青林云。一人說得行得。石柱云。祇是函葢相稱。這般說話。喚作金針雙鎻。玉線貫通。圓鑑喚作妙叶兼。洞上喚作唱玄路。便見大慈示眾。犯風烟。露鋒骨。雖然。雲葢本嗣白雲端。解道脚下著口。踏著舌頭。晦堂嗣先佛覺道。脚跟下踏著三寸舌。行說俱到。萬松將諸家。說底公案。一類相從。互為指註。令人易解也。不似天童。分明拈出無舌人說底玄談。無足人行底玄路。天童不行玄。不說妙。牙不瀝水。足不沾塵。信步行時無遠近。開懷說處不隄防。
第九十三則水潦大悟
舉水潦和尚。問馬大師。如何是佛法大意。(馬祖脚不小)馬祖與一踏倒。(何不再問)水潦豁然大悟。(不因不由)起來呵呵大笑。(謝他不啼哭)云。百千法門無量妙義。祇向一毫頭上識得根源去。(猶成剩法)天童拈云。馬大師不合放過。(天童脚更大)待伊起來恁麼道。(劈口便與)但問祇這一毫從什麼處得來。(適來和尚脚跟痛)待伊擬議。更與一踏(把火助熱)。
師云。洪州水潦和尚亡其名。初參馬師。因踏而悟。出世後告眾曰。自從一喫馬師踏。直至而今笑不休。上堂曰。若說一法。則十方諸佛收一法中。百千妙門。一一毛頭上。千聖同輙。決定不別。此皆一踏上薦得。百千法門。無量妙義。祇向一毛頭上。識得根源去。梵網經云。心地法門。如毛頭許。是諸佛之本源。行菩薩道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雪竇道。古今何人知此情。一毛師子眾毛畢。所以道。一葉落。天下秋。一塵起。大地收。智覺禪師道。如一滴之水。與渤海之潤性無差。若芥孔之空。等太虗之容納非別。雖是重言不當吃。一迴拈出一迴新。所以天童踏了更踏。趙州一日於僧堂前問南泉。異則不問。如何是類。泉以手托地。州以脚踏倒。却歸涅槃堂呌悔悔。泉令侍者問。悔箇什麼。州云。悔不更與兩踏。所以天童道。馬祖當時。不合放過。為他猶有一毫頭命根不斷在。還會天童道。待伊擬議更與一踏底意麼。不見道。馬駒踏殺天下人。
第九十四則古德法身
舉古德云。長者長法身。(主山高按山低)短者短法身。(拄杖長。拂子短)天童拈云。且道舜若多神。喚什麼作法身。(虛空無面目。不用巧粧眉)良久云。(十字打開)還會麼。(兩手分付)不可續鳧截鶴。夷嶽盈壑去也(持鉢不得道不飢)。
師云。教中道。無邊身菩薩。窮上界而有餘。劬尸羅長者。覩三尺而無盡。萬松道。釋迦老子。能為下劣。忍於斯事。老老大大。舞罐灯戲。見人道。長也長也。便長。見人道。短也短也。便短。祇如清淨法身。還有長短也無。若無。古德為甚道。長者長法身。短者短法身。不見道。佛真法身。猶若虗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此頌兩聯。大似前言不副後語。殊不知鉤鎻連環。血脈不斷。棱嚴經道。舜若多神。無身覺觸。舜若。西音。此云虗空。天童道。舜若多神。喚什麼作法身。他祇知佛真法身。猶若虗空。忘却應物現形。如水中月。還知天童不可續截夷盈處麼。隨分三尺一丈六。明明觸處露堂堂。
第九十五則布袋彌勒
舉布袋和尚頌云。彌勒真彌勒。天童著語云。拶破面門。(話作兩橛)分身千百億。天童著語云。築著鼻孔。(煉成一塊)時時示時人。天童著語云。高著眼。(且莫撒砂)時人皆不識。天童著語云。當面諱却。(許你親見)天童復拈云。憨皮袋攔街截巷。(錯認絆索)直是無迴避處。(撞著駕頭)還辨得麼。(和尚是天童)腦後見腮。莫與往來(識人多者是非多)。
師云。善財開樓閣門。見遍法界。皆是彌勒。而今樓閣門開也。諸人還見麼。若更道不見。你指出箇不是底來。五祖演道。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無事街頭立。被人喚作賊。晉陽賈文振。誦王梵志詩云。我若有錢時。更肥更能白。無事街頭立。人要請做客。我要借十文。忙言與一百。我若無錢時。更瘦更能黑。無事街頭立。被人喚作賊。我要借十文。一文借不得。此二詩證之前頌。激諷諸人。不為不切矣。湛然居士著辨邪論。以辨糠[薜/虫]之祖劉紙衣。自稱彌勒下生。廣引上生下生二經。以佛言為定量。經云。却後五十六億萬歲。爾乃下生。糠[薜/虫]下生。何太早乎。謂傅大士憨皮袋。亦不當為彌勒化身。答曰。傅大士造像寫經。不可勝數。糠[薜/虫]大毀經像。憨皮袋剃髮披緇。飲啖無擇。糠[薜/虫]垂髮白衣。米亦不食。若例二大士。甚不類也。方當下無間地獄盡。轉徙他方獄中。當來彌勒下生時。名亦不聞。輙敢竊比於我聖流。因辨於此。學者應知。洞山謂雲居曰。昔南泉問講彌勒下生經。僧曰。彌勒甚麼時下生。僧曰。見在天宮。當來下生。泉曰。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居隨舉便問曰。祇如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未審誰與安名。洞山直得禪床震動。乃曰應闍黎。青州和尚道。二十年雲山坐斷。衲帔塵生。一句子針芥相投。禪床震動。萬松道。洞山家風。嚴密不通風。天童便道。憨皮袋攔街截巷。迴避不及。還與洞山相違也無。萬松道。天童有後手。何也。不見首。腦後見腮。莫與往來。
第九十六趙州揀擇
舉趙州云。至道無難。唯嫌揀擇。(看你分詹擘市)纔有語言。是揀擇。是明白。(却又伶俐)老僧不在明白裏。(賊兒膽底虗)是汝還護惜也無。(映山曲[((┐@一)/一/(暴-(日/共)))*見]脊)時有僧問。和尚既不在明白裏。護惜箇什麼。(就身打劫。快便難逢)州云。我亦不知。(推聾作瘂)僧云。既不知。為什麼道不在明白裏。(拏麤[打-丁+客]細。放鵰戲尾)州云。問事即得。禮拜了退。(來日大悲院裏有齋)天童拈云。這僧也如切如磋。不能見機而變。(一生把定死蛇頭)趙州也如琢如磨。幾乎事不解交。(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眾中祇管道退身有分。(祇見錐頭利)殊不知盡力提持。(不見鑿頭方)還體悉得麼。(我亦不知)焦甎打著連底凍(直至而今消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