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偷东西,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很多人小时候都偷过家里的钱。一般的孩子偷钱只是偶尔行为,带有父母不会发现的侥幸心理,与“学坏”、“犯罪”无必然联系。
按理说,现在的家庭条件好多了,人们再也不会为吃穿发愁,孩子偷东西的事是不会发生的。但是,很多家长发现,家里生活条件很好,孩子也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玩儿的,但孩子还是时常会偷拿别人的东西。
这时,家长就要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偷钱,是孩子零用钱不够,是受人指使或胁迫,是物欲诱惑,还是有恶癖?从儿童心理学来分析,孩子偷拿东西大致是由以下几种心理因素引起的:
1.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
他对自己没有玩儿过的东西,既好奇又想获得,而且企图马上获得。在私欲的引领下,他便悄悄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2.孩子有一种异乎成人的冒险心理
他们心想,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
3.自觉花钱的理由不“正当”
上网玩儿游戏,买零食吃,买豪华的文具、玩具,给同学送生日礼物,跟同学出去玩儿等等,需要很多钱。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孩子如果不能以正当方式从家长那里要到钱,就只好“私拿”。
4.虚荣心强
为了满足虚荣心,一些孩子从家里拿来钱买东西分给同学摆阔气。而有些家长的钱到处乱放,孩子拿了也不知道,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自己拿钱的习惯。
孩子有了偷东西的毛病,家长一定要帮助和鼓励孩子克服掉,而且越早越好。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过偷拿别人东西的经历,只要改正了,还是好孩子。
那么,怎么帮助孩子克服偷拿东西的毛病呢?
1.帮孩子分析问题
家长发现问题后,不要怒不可遏,对孩子连打带骂,而应尽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来,坐下来认真交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花钱买了什么东西,怎么处理的。根据实情,给孩子重点分析两方面问题。一是是非问题。联系实际,给孩子讲清如何对待钱会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小的毛病发展下去,会铸成大错。二是想花钱应该怎么办。告诉孩子,想买什么跟家长说,家长给钱或不给钱是经过思考的,要钱就给对孩子成长没有好处。如果家长平时忽视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应该向孩子做自我检讨,让孩子服气。
2.让孩子认识到偷东西是可耻的
偷东西的行为大多发生在孩子幼年时,大多数孩子并不清楚偷盗这种行为的卑劣之处。因此,家长要注意在这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偷东西是多丢人的一件事,如果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就都会笑话他,但你又不能张扬出去;你要让孩子知道如果偷东西别人会不在喜欢他,但是知错能改大家也会原谅他,待他和以前一样。重要的是,家长应该多多关心孩子,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这样才能往正确的方向教育孩子。
3.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切忌当着外人的面来处理孩子偷东西的事情,更不要把孩子曾经偷钱的事情挂在嘴边,时不时“揭孩子的短”,随意惩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知道,孩子都是很要面子的,偷钱的事如果被别人知道了会很丢人的,那样他会更加灰心。
4.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
如果孩子犯了这方面的错误,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鼓励孩子勇于改正错误,让孩子知道,改正了错误他依然是个好孩子。
当孩子再犯的时候,一定让他将偷来的东西当面还给人家,最好让他自己去。如果他不自己去,就带着他一起去。让他当面向人家道歉。培养他的羞耻心,强化他的自制意识。
5.让孩子参与家庭经济活动
有的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是因为他发现父母对自己有多少钱不是很清楚,以为自己拿了父母也不知道。专家认为,家长有必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家庭收入支出,做比较详细的记录,同时让孩子参与家庭的经济活动乃至预算。这可以让孩子从中了解金钱的意义、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使用方法。孩子会因此感到自己是家庭的主人,不再偷偷拿钱。
此外,专家建议,对孩子拿家里钱的行为,轻易不要用“偷”这个字。这样,在心理上给孩子施加的压力会小些,更有利于教育。
教子点拨
当孩子已经偷拿了别人的东西时,父母要冷静分析原因,认真对待,不要骂孩子是“小偷”,更不要指责其“屡教不改”。父母要改变孩子偷拿东西的行为,出发点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随意惩治孩子,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满理智,要有孩子出现反复的心理准备,用反复的教育去解决反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