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为何要同意那些商人再添一战船。万一那些绿林靠之不住,奈何?”会后,照例将商人全都交由赵传书来招待。而韩千户与章云谈两人向着他的书房走去。路上韩千户依然对于商人自己请绿林来保护他们的船有些耿耿于怀。
“大人放心。”章云谈依旧是那付风清云谈的样子:“这些商人皆胆小如鼠之辈。大人以为其会为自己找不可信任之人?”
“这……”章云谈的反问让韩千户一时无话可说。
“大人且宽心,此举还有好处。”
“是何好处。”
“船行于外,大人最担心者乃是谁。最信任之人又是谁。”
“你是说赵传书?”
“大人所言正是。这赵传书之前利用大人之利,慷大人之慨。于船上随意拉拢船工与军户。虽是完成任务,然其野心不少。若是人心转向于他,对大人绝对不利。故而若是再加一船。将他安排去指挥这战船可好?”
“这,妙妙。绿林皆由那些商人雇,平日里定然难以管教。安排他这个无根的浮萍去管理那些人。便是叫他有通天手段也无法很快收服此辈。假以时日就算他收服那些人,一但回来此辈便与他再无关系。如此,无论他能否管好那些绿林之人,回来他依然是那无根的浮萍。先生可是此意?”
“正是,且,大人虽不放心于他。然又最信任于他。那海上搏命之事,靠管总旗终不牢靠。若是由他指挥战船。则也算是目前最为放心之举了。大人以为如何?”
“妙妙妙。先生一计便得如此之利。真乃孔明再世也。我得先生如……”
=============================
就在韩千户依然沉浸在算计了赵传书的乐趣当中的时候,赵传书却没有半点被算计的感觉。因为刘禹锡之所以向韩千户提出,雇拥绿林好汉来护船本就是他的主意。而章云谈的话也是他的主意。
韩千户整天乐不可支的以为绿林好汉赵传书与之没有关系。却不知道这些人就是七海居雇佣的。所以赵传书实际上是他们的老板。而他们就是他的武装。至于林好汉不过是扯蛋。其实这些人全都是一些有经验的其他卫所成功脱藉的军户,或是身体不错的青年。经过了层层的选拔被安排为七海居的护院。
故而此辈不是有一定军事技能便是身手了得。然后再经过刘详等人依照戚继光的练兵法训练的几个月。现在这些人已经可以做到令行禁止。加上厚偿重恤,早已是对赵传书服服贴贴了。这些人放在明代那都是一些真是能战的兵士。
之所以赵传书要费尽心思的来这一手。原因很简单。卫所军户、家丁等都靠不住。所以如果要保护他的利益就必需得有一些新的武力。而这些武力只能通过雇佣来得到。
但是让韩千户去雇人,先不谈他愿不愿意花这个钱。就算是他愿意,花了钱请了人来,那些人没有训练,没有高收入的话。最多不过是过来混口饭吃了。先不谈他们是不是会听自己号令。光是战斗力就让人怀疑。所以赵传书一咬牙,为了将来的生意。这钱他准备为韩千户先出了。
在从倭国回来以后,赵传书除去坐牢的时间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干两件事,第一是写将来办学校的初级教才;第二就是研读兵书。特别是戚继光的兵书《练兵纪实》。上一次那些倭寇四十几个人能够一直压着他们八十多人的大船,还差点杀到上来的事情,给了他太大的刺激了。所以现在他除去需要一些身体结实的汉子来当他的兵以外,还需要有专门针对这个时代的好的练兵的方法。
果然他看完了戚继光的兵书以后第一反应就是这书写得太好了。然后第二反应如果想把这个时代的海战玩转,那自己需要的东西除去士兵以外还有太多了。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的兵员,他还需要有好的武器,做为后世的半个军迷,他虽然不是唯武器论者。但是多少都明白,装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战斗力的强弱。他可不想象小鬼子一样,以为学习了武士道便刀枪不入,拿着武士刀便敢冲击人家的要塞。
所以从战船到武器他都一一的认真学习,并得出了他的观点。
首先是选战船。赵传书看了多本明代的战争书。其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明军最强大的战舰并不是名扬海内外的大福船。而是许多人从来没有听过的一个名字——乌艚船。
这是什么船呢。乌即黑的意思,艚是货船的通称。那么乌艚就是指黑色的货船。
货船如何成为了最强大的战舰呢?这要从中国战船的发展说起。
古代战船与货船的分别并不明显。上面有兵的即战船,没有兵的当货船也没错。到了明代火器大量普及。于是战船之上也有大量火器了。这时战船和与货船有了分质的分别。一条强大的战船必定是速度与坚固的结合体。而乌艚战船就是其中最为优秀的。
这种船就是广船里的著名战船。赵传书知道中国明代的大船一共有四种即福、广、鸟、沙。四种船。而其中广船即是广东等地经常使用的大型船只。
而乌艚便是广东人的称呼里的“横江船”,或是“横江大哨”。因为这种船与另外一种被称为“尖尾船”的小型广船都常用黑色的漆色。所以被浙江等地的士兵称为乌船,或乌尾船。但是在官方的文件当中,它被称为——乌艚。
因为“尖尾船”乃是一种小型船只,并不适合远洋。实际上明代兵书当中所记录的乌艚战船全都是指“横江大哨”。
这种船听说是南宋时代就有了。原本是由渔船与商船发展而来。在当年与元军的战斗当中就立下过不少功劳。最大的载重能够达到七百到一千石(五百至七百吨)。至明代抗倭最为激列的嘉靖年。这种战船才被调北上。据史料记载,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官府就调拨横江大船110艘前往浙江沿海支援戚继光抗击入侵的倭寇。
之后这种广东新会地区的战船便扬威东海。明代最有名的海战大家俞大猷在《正气堂集》当上记录:“其板厚七寸,其长十丈,其横阔三丈有奇,其硬如铁,触之无不碎,冲之无不破,远可支六七十年,近亦可耐五十年。”可见乌艚战船之利。
这处坚固的大船据说是连舰载大型佛郎机炮都打不穿他。可见防御力之强大。之后浙地在横江大哨的基础之上再加上浙船的特色,发展了新的战船,即现在赵传书看中的乌艚战船。抗倭之后整个浙江近海周边卫所里都配有两艘这样的战舰,可见明庭对于此船的重视。故而便是舟山的中中所这里也是一样。
所以明人记:“盖舟山水师所用之海舟,以乌艚船为首,与大福船同列一等。”
不过这种使用坚硬如铁的铁力木建造,费四层船板的超级战舰也有很明显的弱点。那就是贵。比如舟山码头边停的两只乌艚大船,居然要八百两一艘。而相同的价位如果买普通的两层板的福船或是沙船的话可以买到五条同条吨位的大船。
而且这种战船不但造价贵,使用更贵。由于乌艚战船的用料全都使用经久耐用,坚硬如铁的铁力木。所以虽然使得其无比结实。但是铁力木本身是热带硬木。浙江等地并不出产。所以所有船上的备件都要从广东运来。
而铁力木生性坚强如铁。很难加工。远比其他木材更要工时。所以价钱也比一般的大船要贵出许多。这也就使得一条乌艚船的全寿命期间就象是一只吞金巨兽一样的折磨着大明的那些卫所。
之前赵传书便先将大号的福船改成了顺风号。而不是这种超级战舰也有资金方面的考量。
但是现在玻璃的暴利一下子让赵传子有点找不到方向了。手中的钱多了起来也让他的心越来越大。寻常百多两的福船他居然看不上眼了。打起了这两艘吞金巨兽的主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