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四日清晨,舟山群岛周边的海区里起了一阵薄薄的晨雾。但是对于那些渔民来说这些晨雾根本不算什么。整个周边的地区他们都熟得不能再熟了,每一块噍石,每股暗流都清清楚楚。所以便是这起雾的清晨渔民们依然在做着出航的准备,丝毫没有任何担心的。
但是今天他们除去做着自己的出航准备以外还在不断的关注着码上的一举一动。
只见码头之上一队队的千户所里的兵士们往来不断。一会儿抬桌子下来,一会儿又搬小缸下来。
没一会儿还见着几个大汉抬了口猪,一只羊,还有一只鸡下来。
于是这些渔民们感到了好奇,纷纷的观注着码头上的一切。有些甚至就坐在自己的船边看着这些军户们干这干那地。
待到了码头上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之后居然见着许多的军户聚集到了码上来。一直到这时好些消息灵通的人才想到之前关于千户所要有船远航倭国的事情。
“看来这去倭国的事乃是真地啊。”
“是啊,我也当那是哪个疯人的胡说。”
“你说那些军老爷们为何放着好日子不过,偏偏要玩上性命去倭国找事?”
“谁知道啊。这海上地,风里雨里。一个不好就是尸骨全无。家里连个坟头都没有。”
“我倒是听说那海贸本小利大很赚钱呢?”
“再赚的事情,没命花的银子有什么意思,不如守着几亩薄田来得实在,是吧。”
“是是是。”
渔民们的聊天并没有传到码头上来。在这里出航的仪式依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传书,传书……”柳氏紧紧的年着赵传书的手,生怕一但松开他便不再会回来一般。看得赵传书心里也是无比难受。他这个明代的便宜老娘虽然没有太大的感情。但是做为一个人他还是很痛情这个苦命的女人。她一辈子几呼都没有过过好日子。年纪四十不到却老得象是五六十一般的年纪,可见平日里操劳。所以赵传书平日里能够对她好一点便总想着办法让她过得好一点。但是现在自己还要依靠着别人也没有办法主她过得更好。所以这也一直让赵传书感到内心不平。
但是对于柳氏来说,什么样的生活都不能换她唯一的儿子的。而今日子刚有点起色儿子便要去搏命。这真是她最不想见到地。对于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来说穷无所谓,只要儿子活着就好。但是今天赵传书连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给他一个保证。所以他对于柳氏是充满着愧疚地。
“大婶,别担心了,传书现在是个大人了。他现在不但会照看自己,还得照看这许多人呢,你还担心什么。”刘翔看不过去,过来劝她。
“是啊,我的传书,我儿传书现在是个大官了。”柳氏激动的颤抖的说着。
“是啊,娘,孩儿可是大官了。还有玉皇大帝保佑。孩儿一定会平平安安的回来地。您就放心吧。”赵传书也在安慰着自己的娘。
“哦,哦……”柳氏虽然脸上的神情已经不象刚才那样的难受了,但是一双手依然紧紧的捉着她唯一的儿子,唯一的希望。
而就在赵传书正在与他的娘告别的时候,周边其他的几个青年也都在与他们的父母兄弟们告别。不过由于他们都不象是赵传书一样是单传。所以没有象赵传书这边一样出现如此悲伤的场面。
就在大家正在告别的时候,山上下一队人马走了下来。这些人就是以韩千户为首的官僚还有他们的家丁。
看到了这些人下山赵传书终于得离开他的娘了。而柳氏看到了韩千户等人过来居然越发的捉得紧了。但是,无论她的力量如何的大也不可能大得过赵传书的。
“娘,孩儿走了。”
“传书,传书!”柳氏激动的叫着。
赵传书挣开了她的手之后便跪了下来。这是赵传书来到这个世界唯一的一次真心的给人下跪。
“娘,孩儿不孝。愧对您的养育之恩。待传书成功回来,一定……一定……”赵传书突然感到悲怆。鼻子一酸居然想哭,但是他还是忍住了。没有真哭出来。但是那个一定那是不知道怎么说了。于是心一横。赵传书便“咚咚……”的给柳氏嗑了几个响头。然后便头也不回的向着韩千户走去。
只听到背后传来嘶心列肺的叫声:“传书……”
=============================
“小人赵传书,带顺风号全体船员拜见千户大人。”赵传书与这次远航的所有八十人在韩千户的面前拜了下来。
“嗯,好好好。早去早回,一帆风顺啊。”韩千户今天心情不错,带着他几呼所有亲信还有三个百户等人来到了码头边,欢送他们。
拜完,然后赵传书站了起来,大叫一声:“杀牲。拜天地,妈祖。”
于是一只猪,一只羊还有一只鸡马上便被几个兵士给杀死,并将其血倒了一部分到一只碗里。
“启封。”随着赵传书的一声令下,一坛老酒马上被拍开。一股酒香随风而飘向周边,引来无数人的馋虫。毕近这个时代好酒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而象这样能够香飘四方的好酒更是少见。韩千户这一次也算是难得的大方了一次了。可见他对这一次的远航还是有很大的期望的。
拍开了酒坛之后便有兵士将那些血倒了进去,然后八十只碗排开。一人拿着一碗的倒了过去。
“喝。”赵传书一声之下,所有人都拿起碗“咕咚咕咚”的喝了下去。
初时一股子的血腥气差点刺激得赵传书想吐。但是他还是忍住了。好在这个时代的酒比后世的度数那是低太多了。对于他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
一碗下肚,顿时感到肚子里有股热量直冲脑门。赵传书感到有点晕。他摇了摇头,忍住了不适感。为了让自己清醒,于是他用力的将手中的碗抛向地上。
“啪。”
看到了他的举动,顿时所有人一起跟着将他们的碗给抛向地上。顿时一阵有瓷器破碎的声音响起。
“点火。”赵传书一声令下。面前的一个火坛里被点上了一堆火。然后赵传书拿着自己写的祭词。当众念完扔入其中化为一团飞灰。
这种事情在明代是非常常见的求神佛的举动。其上最有名的就是青词皇帝嘉靖爷了。那老头整天喜欢干这个。
烧完了祭词以后便是上香。每一个出海的人都要拿着香给妈祖上香。这在这个时代的海上人当中是最为虔诚的。
“上船。”赵传书上完了香便第一个走上了码头边的舢板。由于舟山码头很浅。所以他们不能直接到上大船之上,必需经过舢板的运输才能上到大船之上。
“呜……”几声不知道哪里请来乐师居然吹起了唢呐。接着大家一个个的上了码头边的小船,然后到了大船的边上再沿着梯子登上了大船。
“一路顺风。”
“一路保重。”
……
岸边传来一片送别的声音。
赵传书站在船艉部的将台(战船特有的指挥台,一般在船艉楼的前部)里静静的看着岸边的那些人。在他的身边是同样肃穆的看着岸边的徐五等人。这几天以来他们都感到了自己的成长。从只知道坐在村口赌博的小混混经历了几天的磨历。他们感到了做成一件事情的不易,成功后的喜悦,还有与无聊的工作与耐心之间所做的调整。所有的一切都将是他们成功的基石。而跟在赵传书的后面他们突然非常的有自信了。
“再见了,娘,三叔。再见了我的祖国。请你们明白,我的离开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回来。为了我的海之梦。为了我的中华之梦。”
赵传书转身走到将台之上,大声喝道:“开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