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1.护理方面:室内要空气流通室温以18~20℃为宜,并保持适当湿度(相对湿度以55%左右为宜),以防呼吸道分泌物变干,不易咳出,经常翻身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急性期应卧床;恢复期可在室内适当活动,活动可增加肺通气。促进分泌物排出。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要小量多餐。
2.饮食方面:有的病儿高热呼吸增快,丢失水分较多,应注意维持足够的摄入量,给以流食,如:人乳、牛乳、米汤、果汁等,并可酌情补充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及A、D等,如果有缺钙史则同时补充钙剂,退热后可以加半流质食物。但不宜增加过快,以免引起腹泻。对恢复期延长者,要注意加强营养,防止发生营养不良。
(二)抗菌素治疗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细菌性肺炎或疑为病毒性肺炎。但一时难以排除细菌感染者选用抗菌素时要考虑三个问题:①疾病的严重程度;②可能的致病菌种类;③用药途经。病原未明时、轻症先选用青霉素肌注2次/日对年龄小或病情重者选用两种广谱抗菌素联合应用。并尽可能静脉注射或滴注,如果疑为葡萄球菌肺炎则用苯甲异恶唑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或红霉素、先锋霉素之类等。如疑为大肠杆菌肺炎时,可用氨基卡青霉素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之类,用药三天后如果无效或病情反而加重,则需改用其他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类。治疗真菌性肺炎可选用克霉唑或二性霉素B,并停用抗菌素及激素。抗菌药物一般用至体温正常后5~7日,肺部体征基本消失时才停药。停药过早易致复发。使用抗菌素时一般应根据痰培养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剂量及疗程应足够。
由腺病毒所致肺炎可采用中西药结合辨证施治。
(三)对症治疗
1.高热惊厥:如果患者病情尚可而体温高达40℃以上,应适当注射退热剂(在出疹期体温39℃左右不必应用退热剂)以防惊厥,但剂量不可过大,常用复方氨基比林0.5~2毫升/次(视年龄而定注射量)肌肉注射,年长儿童可服APC10毫克/公斤/次,如果出现惊厥即注射退热剂及鲁米那,可用至5~8毫克/公斤/次,必要时可肌注冬眠灵1~2毫克/公斤/次。
2.咳嗽气促:改善通气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肺泡通气量,以纠正缺氧和减轻CO2潴留,这些是治疗肺炎的重要措施,应及时清除鼻痂及鼻腔分泌物,有痰时可用祛痰剂,小儿痰多时可吸痰,如有气促不安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现象则应立即输氧。
3.心力衰竭:患严重肺炎的幼儿及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肺炎病儿,往往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心率加速(达每分钟100~160次),烦躁不安,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浮肿、面色苍白发灰,甚至心脏扩大及有奔马律。高原地区病儿更易发生突然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时除给氧、祛痰、止喘、镇静等一般处理外,可用强心药物如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①毒毛旋花子甙K饱和量为每次0.005~0.01毫克/公斤加于10%葡萄10~20ml中10分钟内缓缓静注或直接加入莫非管内慢滴。根据病情需要,6~1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②西地兰饱和量0.03~0.04毫克/公斤分次给药,首次给饱和量1/2,余量分两次,每隔4~6小时给药一次,可肌注或加于10%葡萄溶液10~20ml中缓慢静注,一般经洋地黄制剂治疗1~2日后心力衰竭症状即可改善,故不需用维持量。伴有能先天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严重者维持用药。
合并低钙抽搐使用钙剂时,这是因为钙和洋地黄对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协同,但应用洋地黄时,快速静脉注射钙剂可引起洋地黄中毒,应尽量避免两药同时静脉应用。必须用时,两药可间隔4~6小时应用。注射宜缓慢,注意心音及节律的变化。
4.氧气疗法:有缺氧表现时应及时吸氧。一般采用鼻前庭导管持续吸氧,新生儿或鼻腔分泌物多者或经鼻导管吸氧后缺氧症状不缓解者,可用口罩、鼻塞、头罩或氧帐。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0.5~1L/分、头罩氧流量为2~4L/分,氧浓度不宜超边过40%。严重缺氧出现呼吸哀竭时,使用呼吸器间歇正压给氧或持续正压给氧以改善通气。
(四)液体疗法
一般肺炎:病儿可经口保持液体入量,不需输液。对不能进食者,可进行静滴输液,总液量以60~100毫升/公斤/日为宜。幼儿用量可偏大,较大儿童则应偏小。对高热及喘重的病儿,由于不明显性失水过多总量可偏高。急性病儿易发生钠潴留,故钠的入量不宜过多,一般不合并腹泻者,不应超过3毫克量(相当于生理盐水20毫升)公斤/日静滴可以10%葡萄糖与生理盐水配制成4:1或5:1的混合液或用生理盐水和1/6克分子乳酸钠溶液配成2:1液代替生理盐水则更好。静脉速度不可太快,应控制在5毫升/公斤/小时以下。输液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影响休息和变换体位。能口服时应停止输液。热量的供应争取达到50~60卡/公斤/日以上,严重病儿可考虑输血浆或全血一般每次25~50毫升,必要时每日或隔日一次连输2~3次。
有明显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儿,可用1/2~1/3的等渗的含钠液补足累积丢失量,然后用上述液体维持生理需要。在液体疗法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五)激素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少炎症渗出,解除支气管痉挛,在重症肺炎严重喘憋或有中毒性脑病的患者可短时间应用。一般肺炎不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严重的细菌性肺炎,如果病原菌对抗菌素敏感,在下列情况下可加用激素:①中毒症状严重,如出现休克、中毒性脑病超高热(体温在40℃以上持续不退)等:②毛细支气管痉挛明显或分泌物多。③早期胸腔积液为了防止胸膜粘连也可局部应用。用法以短期疗法不超过3~5天为宜,一般口服强的松,需要静滴药物时,可同时加入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磷酸钠。用激素超过5~7天者,停药时宜逐渐减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对病毒性肺炎一般忌用激素,因有时可使病变恶化,但遇危重病例或毛细支气管炎喘憋。较重时也可短期应用。
(六)中医疗法
麻疹并发肺炎中医认为“麻毒闭肺”多发生在出疹期,由于正气不足而皮疹欲出不透;或感受风寒出而复没;或毒热壅滞,疹色紫黯,均可发生肺炎证候,在治疗上根据疹期的用药和临床分型相结合辨证施治随症变通。
疹期用药:疹前期并发肺炎见于麻疹发热三至五天左右麻隐欲出不出,疹与皮肤同色,症见身热无汗,目合鼻干双唇青紫,鼻扇喘息,身热而手足反凉多,主要由风寒袭表阻遇毒邪出路的表闭,亦有个别虚弱患者疹难外透毒,反内攻所致,治宜宣肺发表清热解毒,以清热解毒汤(6)加减。方药:葛根、荆芥、防风、蝉衣、浙贝、牛蒡子、杏仁、枳壳、前胡、连翘、木通、薄荷、西河柳等味为剂。加减:冬寒加适量苏叶、炙麻黄,夏秋加紫浮萍以透表。
麻后并发肺炎,见于发疹六至九天甚至十余天内,疹点遍布全身,疹色焦赤或变黑,证见壮热口渴,鼻扇喘息,小便短赤或大便秘,多由麻毒内壅肺热所致,治宜化毒清表以化毒清表汤(5)加减。方药:葛根、蝉衣、前胡、连翘、玄参、地骨皮、瓜蒌皮、牛蒡子、酒黄芩、炒栀、知母、木通、薄荷、淡竹叶等。鼻孔气热不舒加生石膏、桑白皮、葶苈子以泻肺,大便闭的用大黄以导肺热下行,大便一通即停用,以防余毒内陷生变。当疹出齐后身热不退、喘促为热灼津液、肺阴被劫,则宜清热滋肺药如北沙参、桑叶、枇杷叶(去毛)、鲜石斛、薄荷、知母、连翘、淡竹叶之类。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普通型肺炎、重型肺炎两大类型。
1.普通型肺炎(邪在卫气)的证治:主要表现高热、咳嗽有痰呼吸急促轻度喘憋鼻扇,有汗或无汗,面赤口渴、咽红舌尖红,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治法:宣肺清热化痰,宜用麻杏石膏汤(19)合三味消毒饮(17)加减。方药:生石膏、杏仁、牛蒡子、荆芥、蜜炙麻黄、寒水石、金银花、连翘、黛蛤散、随证选加,发热无汗加芦根、发热有汗重用石膏、咳喘痰多加天竹黄、莱菔子。
2.重型肺炎(气血两燔或热入营血)的证治:①气(营)血两燔:高热持续、咳嗽喘憋躁扰不安痰声漉漉,精神萎靡不振,舌质红,苔黄腻而干,脉弦数或滑数。治法清宣肺热、平喘化痰,宜用麻杏石膏汤(19)加减。方药:麻黄、光杏仁、生石膏、白茅根、芦根、黄芩、天竹黄、青黛。②热入营血: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喘憋加重,气促鼻扇明显,呼吸极度困难、痰壅咳头、胸腹胀满、烦躁不安或口周发绀,口唇焦裂、舌质红绛苔黄厚或垢腻脉弦数或滑数。若出现脉细数无力,应注意出现气阳衰竭。治法清营解毒,平喘化痰宜用清营汤(20)加减。方药:金银花、连翘、生地、炒黄芩、青黛、栀子、玄参、炒葶苈子、炒苏子,随证选加高热惊厥加钩藤、生石决明,高热持续加紫雪散(21)、神昏加莲了芯、菖蒲、郁金。
3.合并症治疗、重型肺炎容易出现正不胜邪,气阳衰竭的证候,此时宜中西结合治疗。临床常见合并症如下:①合并心力衰竭;宜加用独参汤(25)人参(5~10克),也可用参附汤(22)或四逆汤(23)加人参等以益气固脱,可煎水兑服或鼻饲。②合并中毒性脑炎:宜羚羊勾藤汤(24)加减,方药:羚羊角、桑叶、川贝、生地、勾藤、菊花、茯神、竹茹、菖蒲、郁金各10克(同煎分服)。
4.肺炎恢复期的证治:邪势虽减,气阴耗伤,余邪末尽,大多数患者仍有低热,咳嗽痰喘,精神萎靡,饮食不振,舌质淡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治法益阴清肺理脾化痰,常用沙参麦冬汤(16)加减。方药;北沙参、天麦冬、贝母、知母、杏仁、白桑皮、地骨皮、茯苓,咳重加白前百合、痰多加竹沥,低热加白微、生地。
病案举例:
(一)朱××,男,4岁1月,19702月5日上午6时,平阳县怀溪乡人。
病史:患儿疹出已三天,以头部、面部、胸背为多,四肢较少,手足心未见。疹色紫暗,因昨晚多汗更衣受凉半夜突然高热、咳嗽有痰、呼吸急促、轻度喘憋、鼻扇有汗,面赤口渴。烦躁不安、四肢厥冷。
检查:体温39.5℃,心率130次/分,两肺可闻及于湿性罗音,咽喉壁红、舌质红降苔黄、脉数。
初诊:麻疹并发肺炎(普通型)。
中医辨证:护理不当,感受风寒,疹毒闭肺,邪在肺卫。
治法:宣肺清热化痰。
方药:麻杏石膏汤(19)合三味消毒饮(17)加减,以生石膏20克、贝母3克、牛蒡子3克、杏仁3克、荆芥3克、蜜炙麻黄3克、寒水石5克、金银花5克、连翘3克、天竹黄3克、牛膝4克、丹皮4克、黛蛤散4克,一剂用清水煎,分二次服。
治疗经过:服中药一剂后,下午六时半体温39℃,面色转淡红,头面、胸背部、四肢疹子加密,至于手足心色红,咳嗽减轻,呼吸平稳,两肺罗音基本消失。再予上方减去牛膝、丹皮、黛哈散,服二剂。三日后皮疹见退,体温降至正常,神志清楚如常。
按语:本例麻疹出三日,是疹毒透达于表高潮,但由于护理不当,突然受凉风寒,出现麻毒闭肺,为逆证。故本例采取宣肺清热化痰。方中随证选加,因发热有汗重用石膏,咳喘痰多加天竹黄,四肢疹稀加牛膝,疹色紫暗加用丹皮治之。
(二)王××,女,3岁2个月,1972年3月8日,文成县双桂乡人。
主证:患儿在十日前开始发热、伴有咳嗽流涕喷嚏,泪水汪汪,畏光,七日前全身出现皮疹至今未退。发热持续38.0℃以上,身热无汗咳嗽昨夜开始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大便5天未解,食欲不振。
检查:体温;38.5℃,昏睡,鼻翼略扇动,听干性罗音,全身疹点满布,尤以头面颈部为多。成紫红色片状斑疹,双目红赤,多眵,口唇干裂出血,口糜口臭,舌苔黑紫,舌质暗红,脉弦数。
初诊:麻疹并发肺炎。
中医辨证:麻疹热毒壅滞,热入血分之逆证。
中医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少佐宣肺导热下行。
方药:清营汤(20)加减。以犀角、生地、玄参、丹皮3克、金银花5克、大青叶5克、生栀子3克、荆芥3克、芦根5克、山豆根、板蓝根、黄芩、连翘、紫雪散1.5克,一并分两次冲服。
治疗经过:服一剂后汗出,身热渐退,大便已解,色黑恶臭、精神安定。原方用服二剂,大便稀一日行3次,口渴随饮,舌苔黑紫渐退,口唇滋润唇裂减轻、脉数。
三诊:体温37.2℃,大便日行二次,偶有咳嗽,精神如常,疹瘢渐退,声音嘶哑。再以养阴清肺利咽止咳之品以善后。宜用养阴清肺利咽汤(44)加减,方药:生地、玄参、丹皮、金银花、大青叶、生栀子、板蓝根、山豆根、黄芩、连翘、麦冬、干青果。
按语:本例为麻疹热毒壅滞,传入血分之逆证,用清热解毒凉血之剂,少佐宣肺,导热下行之品。生地、玄参丹皮,益阴清热凉血;金银花、大青叶、生栀子,清热凉血解毒;板蓝根清解血分热结;荆芥、芦根宣肺散热疏表;山豆根降肺经余热:黄芩清气分之热;连翘清热解毒,能解气分血分阳火毒邪;麦冬、干青果养阴润肺利咽止咳;紫雪散导热下行,使热从大肠分解。
二、喉炎
患麻疹年幼儿病情较重时,大都有轻度喉炎,多见于出疹期或皮疹消退后。咽喉是肺胃对外界交通要道,而且麻疹病毒感染难免要侵入咽喉黏膜,常见咽喉肿痛,声音沙哑等。喉炎几乎是麻疹自身症状之一,随着麻疹恢复而以上症状消失。由于年幼儿喉狭小,黏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驰,当喉炎的局部发生严重水肿,黏液分泌增高易致喉梗阻。如继发细菌性(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病毒性(腺病毒、流感病毒)感染,常使喉炎加重,患儿出现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有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吸气性凹陷,严重者面色青紫,烦躁不安,甚至哮吼很像白喉的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抢救可能窒息而死亡。
麻疹小儿并发喉炎,病情发展快,易并发喉梗阻、支气管肺炎和纵隔气肿等,治疗应及时,以免危及患儿生命。主要增加室内湿度,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预防严重并发症。
(一)抗菌素治疗
麻疹并发喉炎病势进展迅速,多有病毒与细菌感染,应及早应用适当足量的抗菌素控制感染,一般患者用一种抗菌素即可,病情严重者可用二种以上的抗菌素,并取咽拭,作细菌培养及敏感试验,以便参考而选用适当抗菌素。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