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谈麻疹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增强体质,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
一般护理
麻疹的护理甚为重要,麻疹护理的好坏与预后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护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就可以减少或不必要服药,所以说麻疹的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医家对病家在治疗时须要耐心嘱咐,现将对麻疹病人的护理分为:衣着方面、饮食方面、住室方面、个人卫生四个方面分别叙述如下:
一、衣着方面
1.衣被不要过少、过簿,病人的衣服寒温要适宜,若病人的衣服过少、过薄不能抵卫周围寒冷的气候,麻疹难以透出皮肤,麻毒内攻很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特别是支气管肺炎的发生。衣被不要过厚、过多,有的病人出疹子本来高烧不得己。如果再给病人衣被过厚、过多,轻则多汗伤阴加重热邪;重则大汗亡阳伤其正气,将使病人的体内代谢功能受阻,影响麻毒不能顺利充分外泄,也很可能出现惊搐、痉挛、烦犹、昏睡、喘息现象。
2.不要随便更换衬衣、沐浴和突然掀去被。在出疹时换衬衣、沐浴和突然掀去被,使肢体暴露过多过久,造成患者受凉,易感受风寒而出疹骤感风寒,必然引起变故。但是有的病人经常出汗,内衣服汗水浸湿,切不可让病人勉强穿着,潮湿的内衣服,要撑握适宜的温度卧室里勤换。
二、饮食方面
1.在整个麻疹过程,应按一定时间少量多餐给以饮食,食物以适宜容易消化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稀粥、藕粉、百合粉、蒸杏仁、茶、蛋羹、豆浆、牛奶、豆腐之类。
2.要多喝开水和热汤,既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易于发透,又有利于祛除体内毒素。如果消化不良可暂用米汤或去脂牛奶。我先师有时利用白茅根水煎和淡薄清茶代替开水,疗效较好。
3.在病人发疹阶段中不要食鸡肉、兔肉、猪皮、牛肉、鱼类、油面、荤腥、胡椒、生姜、大蒜、葱以及酸辣的辛热之品,因为辛热之品能助阳化火。牛肉、鸡肉、兔肉等虽富于营养,但性偏热,热病初愈当少服。此出《温热论》所谓“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之意。在身热退清,咳嗽已止,粪便正常后可试吃簿烂的干饭和去尽肥油的精肉汤以滋养胃阴。
4.不要食生冷饮食,如冰棒、雪糕、冰淇淋、冰水等冷食之类。中医学说认为;“麻疹忌食生冷,麻本火候自发热至出疹必有口渴、烦躁、内热炽盛、喜食生冷食物症状。”然而,麻疹又最要透达,因此,只宜温暖饮食。以顺应病机,助邪气处达,若过食生冷饮食尤其是冰淇淋等冷饮之类,则冷热悬殊过大,容易冰伏火邪,使疹难出,产生并发症。
5.不要食桃、李、石榴、杨梅等滑肠和酸涩水果,但宜应病机予食少量加热或煮熟的橘子、梨、苹果、橘子能开胃顺气化痰,梨能清肺止咳,苹果温中健脾止泻。
6.不要食煎炒油炸、香燥、甜腻、硬性食物,不然则难以消化,容易腹胀气滞、中焦壅塞,酿成口舌生疮、口唇干裂、鼻血、大便干结或使身热不退等。
7.不要食油腻荤腥物,油腻荤腥之物,容易引起胃肠壅滞,避免“油腻、荤腥”之物,是为了减轻中焦的负担使正气能集中抗邪,故宜忌食。
8.在农村中麻疹初起时,有的有食山笱、虾皮等腥味“发物”习惯,说服此可帮助透疹。实际上乱吃此类厚味腥物,不仅无助于疹子的正常透达,更有因而致呕恶泄泻及疹出不顺,甚或高热持续不退者,应引为注意。
9.婴儿麻疹病后应充足量的母乳供给。
三、住室方面
1.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病人引起恐惧和烦躁不安,室内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要保持适宜的温度。而且还要防备风寒的侵袭,病人的床位不可对着窗口与门口避免直接吹风,若遇大寒天气,若有帏帐宜放下,一般室温保持在18~20℃,还要新鲜的空气和日光,因畏光不宜密闭窗户。
2.要保持住室适宜的湿度,卧室中应经常洒宜量水或用湿拖布擦地,冷天也可以在炉子上放个水壶,打开水壶盖烧开壶水,使适量的水蒸气散发室内,保持空气湿润。一般室温保持在18~20℃,相对温度55%~60%。温暖、湿润就可减少病人呼吸道刺激。可适当使用空调,但不宜全日密闭窗户。
3.要避免强光直接刺激病人的眼睛,有条件的话挂好门帘、窗帘。
4.要避免在住室内炒、烙、煎、烧等强烈气味和刺激性强的气味的物质。
四、个人卫生方面
1.病人要经常保持眼鼻口腔的清洁。
2.如果眼部有炎症可用温暖的2%硼酸溶液洗涤,若鼻痂引起鼻腔通畅,可用棉签蘸水将鼻痂湿润后掏出。加强口腔护理,每日应用3%硼酸水洗涤口腔数次或用淡盐开水漱口,如果因泪液、洗脸水、药液不慎入耳要及时用干棉签轻轻擦拭干净,如高热,口唇和鼻孔黏膜干燥,皲裂或出血,可涂沫植物油或凡士林,使之润滑,加以保护。
3.病人用具如饮食的碗、筷,洗沐的巾帕不可再给还没有患病的人用。
4.病人的卧室亦应隔离,特别是没有感染的儿童,禁止进入病人的卧室,病人的用具要按时洗涤、清洁卧室预防传染。
5.在治愈麻疹落屑后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发生疮疖。
对症治疗
一、高热惊厥
惊厥为突然发生全身性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头向后抑,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惊厥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甚至更长,继而转入嗜睡和昏迷状态。麻疹高热惊厥一般患者年龄在6个月至6岁之间,惊厥多在体温上升早期发生,常见于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早期。
麻疹患者一般体温在39℃左右为适,体温在38℃以下疹子不易出齐,但体温过高则可引起惊厥、失水、循环衰竭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即使高热40℃,疹子也常潜皮内出不来。
当麻疹患者病情尚可,而体温已达到40℃以上,应注射退热剂以防惊厥,但是退热剂不可过大,以免退热过快引起虚脱。一般常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0.5~2毫升/次(视年龄而定)作肌肉注射,年长儿童可用A.P.C,口服10毫克/公斤/次(视年龄而定)要供给充足水分,必要时输液,在出疹期一般体温控制39℃左右。
当出现高热惊厥必须立即控制惊厥,分秒必争,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先设法制止惊厥,然后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
(一)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
1.控制惊厥
(1)针刺法,针刺人中、合谷、十宣、内关、涌泉、少商等穴。在2~3分钟针不能止惊者应迅速用下列药物。
(2)止惊药物
可用10%水合氯醛0.4毫升/公斤/次,加等量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或用苯巴比妥钠5~8毫克/公斤/次肌肉注射,可视年龄而定,二者可交替应用,(可选一种或合并使用)。
(3)控制高热可用物理降温(头足冷敷)和药物降温(注射退热剂或服中成药紫雪散)。
2.一般处理松解衣服,取侧卧位,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不致吸入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吸入窒息;防止摔伤,并将清洁布或纱布包裹压舌板插入上、下门齿间,防止舌咬伤。若有憋气及青紫的病人可用人工呼吸,有条件给氧气吸入,并用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山梗菜硷等)或用中成药紫雪散(21)、羚羊角粉等。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无严重本液丧失时,接基础代谢50Cai/kg/日补充液量60~80ml/kg日,用1份生理盐水和4份10%葡萄糖液作维持液,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轻重,尿量、尿比重、血清电解质、血PH和渗透压测量结果,以及脑、心、肾功能情况调补液量及液体成份,保持轻度脱水及低钠,以利控制脑水肿。在代谢补充液体针对病因用药,由感染性惊厥者应控制感染,应选用适当有效抗生素。
(二)中医辨证论治
麻疹在祖国医籍中属于“温热病”的范围,认为麻疹的发生是和感受“时邪厉毒”有关。“麻为阳邪”,因温邪,疫疬之气属阳,感人之后,化热化火最速,易现气营两燔,邪陷厥阴,生风生痰,由于麻毒之火干犯心神而引起病变痰热阻扼,互相搏击,故临床表现惊厥突然出现抽搐、昏迷、牙关紧闭,两目上视等症状外,常伴有烦燥惊叫、痰鸣、吐泻等症状,同时见眼、鼻、唇、舌干燥口渴、尿色赤量少、舌苔黄厚或黄干,脉象弦数、指纹青紫等。
在治疗中可先以通关散(50)喷入鼻内引起喷嚏或灌服牛黄抱龙丸(51)、紫雪散(21)等待苏醒后治宜清热,熄风,祛痰,镇惊为主,高热者兼服紫雪散(21),抽搐剧烈加羚羊角,要针对麻疹各个疹期的用药。
在前驱期皮疹未透时体温增高而发抽搐,治法宜辛凉宣解以清解透肌汤(4)加减。一般方药石膏、玄参、牛蒡子、荆芥、防风、前胡、葛根、薄荷、瓜蒌仁、淡竹叶治之。
在皮疹收没后,发抽搐宜清热之剂以清热解毒以导赤散(28)加减,一般方药生地、木通、车前子、淡竹叶、灯芯草、玄参、连翘、炒黄连、贝母、瓜蒌仁等味。若痰涎壅塞喉间妨碍吞噬,先用瓜蒌仁一味煎汁服,採吐痰液再服煎药。
落屑期高热持续不降、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口渴引饮、抽搐频繁剧烈、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洪数。为气营两燔,病毒侵脑,治法宜清气凉营,佐以熄风开窍,以清温败毒饮(28)加减,一般方药金银花、连翘、炒黄莲、生石膏、知母、生地、丹皮、犀角、羚羊角、石菖蒲、郁金、莲子芯加减。若抽搐重者加全蝎、僵蚕、地龙或加安宫牛黄丸(55)、紫雪散(21)、至宝丹(56)口服或鼻饲;腹饱便秘者,可加大黄、元明粉治之。
二、咳嗽辨证论治
麻疹咳嗽是由呼吸道被病毒侵入,导致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吐痰液的一种病症。
在麻疹前驱期发热、喷嚏的时候就有连声干咳的现象,因为毒火由肺外泄,咳嗽越密则麻子透出越顺,以其毒邪有外泄的道路,所以在发疹期不妨咳嗽,轻度咳嗽帮助透疹使达于肌表。如果疹子收没后咳嗽仍然很频繁,反复发热,痰中带血,是由肺火留恋或风寒复盛或饮食失宜,阻遇餘邪的出路。如果日久肺叶焦举以致虚赢形成,能诱发潜在性肺结核及营养不良症。
疹前期咳嗽:皮疹没有透出以前发热打喷嚏,流眼泪,咳嗽连声疹子有自然透表的趋势。治法宜宣肺透疹,以宣毒发表汤(1)加减,一般方药:葛根,荆芥,防风,蝉脱,浙贝母,牛蒡子、枳壳、前胡、连翘、木通、淡竹叶、杏仁、薄荷。
出疹期咳嗽:疹子出正盛的时候,发热、鼻孔干燥、咳嗽很密,中气虚弱而皮疹难于透表。治法:宜用化疹清肺法,以蝉衣消毒饮(2)加减,一般方药:蝉衣、荆芥、防风、连翘、木通、牛蒡子、蒌皮、薄荷、杏仁、浙贝母、前胡、炒黄芩。
疹后期咳嗽:麻疹病后余毒溜滞肺部,咳嗽以致发热胸痛,咯出腥臭脓血浊痰为肺痈。治法:宜用百部化痈汤(3)加减治之。一般方药:百部、地骨皮、天冬、麦冬、知母、玄参、瓜蒌仁、百合、浙贝母、生苡米、银花、白及、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咳嗽剧烈时要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应给祛痰止咳剂如复方甘草合剂。如果咳嗽气急厉害肺部罗音明显则选用有效的抗菌素进行治疗,同时慎防并发支气管肺炎等。
中医辩证论治
麻疹在祖国医籍中属于“温热病”的范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和感受“时邪厉毒”有关。人体感受后,蕴于肺脾二经,然后邪毒由内而外,由里达表,发出疹子。前医家已把麻疹与当时流行天花(痘疹)加以区别,总结出。“痘为阴毒,疹为阳邪”的规律(“痘”指天花,“疹”指麻疹)。在治疗上归纳为“麻喜清凉,痘喜温”的原则。在用药上,“疹前不可用辛热助阳之品,疹后须用平寒养阴之药”,“先发散以表阳毒之有余,后清凉以滋阴血之不足,首尾用药,一切辛热燥悍之品,皆忌”。
本病的治疗,故按照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分别论治。以“麻为阳邪,麻喜清凉,麻不厌透”的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体会,按照不同的病程和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在治疗过程中,按其不同阶段采取透发、解毒、养阴三个方法,同时还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症状属性的寒热和气候冷暖等内外因素,随机应变,临证变通,不可固执一方一药,其关键在于使疹点出透,使邪气有外透之机,故治法上总以透邪外出,防止内陷为目的进行辨证施治。现分顺证、逆证和麻疹后常见症叙述:
一、顺证
在治疗过程中从始到终必须贯串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按其不同阶段采取透发、解毒、养阴三大法,即在前驱期(或称初热期、疹前期从发热开始到出疹)治法以辛凉解毒,宣肺透疹为主;出疹期(或称见形期,发疹期,从见疹点到透齐)治法以清热解毒,透疹为主;恢复期(或称疹后期、收没期,从疹点透齐到收没)治法以滋养阴液,清化余热,调理脾胃为主,作为善后收功的措施,这三个疹期的用药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为用的,但是在先后次序不可混乱,既不能忽视各个阶段所出现不同证候的辨认,又要照顾麻疹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还要考虑,麻疹初期热盛,忌寒凉而宜透达,疹出时以上行外达为顺,须防疹子内伏下陷:疹没后余热未净,忌温补而宜清养,除了遵循这些宜忌的特点外,还须注意发病时令,患者体质及居住环境不同因素,灵活施治。以透疹法为例:严寒气候可用葛根解肌汤(52)加减,此为辛温透达之品;炎热季节则以银翘散(53)、桑菊饮(54)加减辛凉透发为宜,同时还要撑握因时、因人、因地的用药,在雨水淫溢湿气弥漫的季节时又当另为权衡(因时):平素体强秉性偏热,不能过服辛散。透发中每寓以养阴,秉赋不足,或病后感染麻疹透发中稍加参芪扶正气,以鼓邪外出(因人)。平原和山区的病孩虽同患麻疹,其治疗与护理方法亦有区别(因地)。如有其他兼症,当酌加减。如麻疹初起,有少量鼻衄、牙衄,是为红汗,乃邪毒有外达之机的佳兆,稍有呕吐,亦可助邪外捻。所以古人有“麻疹吐泻不须嫌”的说法,但衄血过多,呕吐甚剧或泄泻多者,则为危候,不可轻视。还要特别注意,当麻疹初热未出或正出的时候不要过早用甘寒滋润的药物。这些药物能阻滞毒邪向外宣泄,因此麻疹早期宜用辛散透发开泄肺气的药物以助疹外达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麻疹在各个阶段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变证,应在各个阶段要作具体分析,灵活变通,分别论治。现将麻疹顺证分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的治疗分期叙述如下:
(一)前驱期
前驱期(或称初热期疹前期)从开始发热到出疹经过三天左右,这个时期疹子还没有出现,口腔颊黏膜上见麻疹粘膜斑,这是麻毒将出的先兆。此期的治疗以辛凉解表、宣肺透疹为主,使经常地出微汗以助麻疹顺利透出。同时佐以清热解毒药以防毒热过甚,而使病情加重,用药不宜过寒以免使热邪遏伏,毒火内陷,不利透发。亦不宜过于温燥,温燥会使热毒猖獗,耗伤气液引起不良后果,应当顺着病毒的发展而宣泄。使毒邪由胃而肺,而血液而肌肤尽透出于表皮,遍身现疹到“足”为目的。
处方举例:
治法:辛凉解表以宣肺透疹为主,用宣毒发表汤(1)加减即于上方内减去升麻、桔梗、甘草,加杏仁、浙贝母、蝉衣,利肺宣表。
方药:葛根、前胡、杏仁、荆芥、炒枳壳、防风、薄荷、木通、连翘、炒牛蒡子、淡竹叶、浙贝母、全蝉衣。
加减法:
减去古方、升麻、桔梗、甘草,因升麻升上升,桔梗致诸药上至高三分,甘草缓滞,不适用本症;加入浙贝母、全蝉衣,以利肺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