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84400000013

第13章 概念辩证分第九(1)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①能②作是念③,我得须陀洹果④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⑤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⑥色、声、香、味、触、法⑦,是名须陀洹。”⑧“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⑨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⑩

“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①须陀洹:梵文Sortapanna,意译为入流、预流、逆流、至流等,指通过思悟四谛之理而断尽见惑之圣者所得的果位,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的圣果,又称初果。因为从此进入无漏的圣者之流,故称入流;又因已断三界之见惑,逆生死之流,故称逆流;初证圣果,预入圣道,故称预流。《字轮论》说:“诸预流者,心心所法,能了自性(引自《印度佛教史》,P69)。”指出这个果位的人能够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各各不同。

②能:能否。

③念:认为。

④果:佛教的果位以未成熟时称为果。此处“果”字似应理解为“者”字,须陀洹果即须陀洹者。如果说,须陀洹是“是”,须陀洹果便是是者。下面的斯陀含与斯陀含果、阿那含与阿那含果、阿罗汉与阿罗汉果也似应这样理解。

⑤何以故:追问了须陀洹与须陀洹果有何不同。

⑥不入:起否定作用。

⑦不入声、香、味、触、法:即不可以通过范畴来认识须陀洹,或说,须陀洹在知识论之外。

⑧“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可改写成:入流者,即非入流,是名入流。指出了修须陀洹的目的在于消除知识论(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的影响,所以,入流实以不入为前提。并且,这里还暗示了须陀洹是分析的,它可以分析为色、声、香、味、触、法。而须陀洹与须陀洹果的区别,由于须陀洹在知识论之外,意味着须陀洹果则属于知识论的,或说,须陀洹果“入”色、声、香、味、触、法。下面的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也同此。

⑨斯陀含:梵文Sakrdagamin,意译为一来、一往来,是部派佛教修行四种果位的第二果。这个果位的人仍需一次生天上,一次生人间,才可最后解脱,所以称一来果。笔者以为,往来似应代表着“是”、“不是”。

⑩何以故:追问了斯陀含与斯陀含果有何不同。

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可改写为:一往来,即非往来,是名往来。它指出了斯陀含没有了“是(来)”“不是(往)”的判断。或说,它已超越到“是”、“不是”的认识。

阿那含:梵文Anagamin,意译为不还、不来,是部派佛教通过修行完全断除欲界修惑而达到的四种果位中的第三果。达到此位者不再生还欲界,即不需还有一生再来此世间,所以称不来、不还。

何以故:追问了阿那含与阿那含果有何不同。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可改写为:不来,即非不来,是名不来。这一果位者,对本体的认识已超越到“不是”的认识,也即超越了否定本体论阶段。

阿罗汉:梵文Arhan的音译,意译为杀贼、应供、不生、无学、真人等,是部派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它已断尽三界见、修二惑,进入涅槃,不再受生死轮回的果位。因其达小乘胜境,应得一切天人所供养,故称应有尽有供;因其业报已尽,不再转生,故称不生;因其果位杀尽烦恼之贼,故称杀贼。广义而言,阿罗汉也泛指大、部派佛教中所得的最高果位,也为如来的十种称号之一。

道:佛教的果位以成熟时称道。“道”字似意味着阿罗汉属于超越的,它超越了“果”的境界。

何以故:追问了阿罗汉与阿罗汉道的不同。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揭示了阿罗汉没有了“什么”,因此,我们必须停止分析和综合,而借助于无条件的断言。

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指出了如果认为阿罗汉是什么,阿罗汉就成为了什么。

无诤:能令诸有情不生贪瞋痴等烦恼之智,并具有止息他人烦恼之力。《华严经》:“有诤说生死,无诤说涅槃”。

三昧:梵文samadhi的音译之略,意为正受、正见,即获得了正确的认识。指心注一境,无分毫散乱的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

无诤三昧:指因了解空理而自不烦恼,无欲无念,不起争辩、争胜之心的一种精神状态。陈雄曰:“无生法忍,证寂灭乐,是所谓无诤三昧(悟真子:《金刚经全注全解》,P101)。”也就是说,无诤三昧认识到“是”是“无”。

第一离欲阿罗汉:是阿罗汉中认识最高级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等都是从假定上升到阿罗汉,意味着它们是逻辑系列中的,“离欲”两字则似乎暗示第一离欲阿罗汉已经脱离了欲界,即脱离了经验界,或说,它是非假定的。

我若作是念:如果这样来思考阿罗汉,便意味着将阿罗汉置于逻辑系列中。

乐:喜欢。

阿兰那:梵文Aranyaka或Aranya的音译,原意为树林,意译为寂静处、空闲处、无诤处、远离处,指适合于出家人修行与居住的僻静场所。凡按此规定修行的,就叫乐阿兰那行者。这里透露出林中之地是佛教哲学的寻隐之处。或说,佛教哲学提倡从林中空地处悟“是”。如佛陀就是在伽耶城之南的优娄频罗村苦行林的森林寂静处苦修了六年才认识到“是”。而这一思想很可能继承了《森林书》所提倡的在森林寂静处传授深义密意的思想。

阿兰那行:须菩提只是借助林中斑驳的阳光之影悟到“是”,因此,自称阿兰那行,而不称阿兰那行者,因为行者是一个是者。

【译文】

“须菩提,你是什么看法,能否这样认识须陀洹:须陀洹是须陀洹果?”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

“为什么须陀洹与须陀洹果不同?”

“须陀洹称为入流,但实际是没有什么可入,它已经括去了色、声、香、味、触、法等,才称为入流。”

“须菩提,你是什么看法,能否这样认识斯陀含:斯陀含是斯陀含果?”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

“为什么斯陀含与斯陀含果不同?”

“斯陀含称为‘是’、‘不是’,但实际上不存在是’、‘不是’两种不同的具体存在,只是达到‘是’、‘不是’的认识阶段。”

“须菩提,你是什么看法,能否这样认识阿那含:阿那含是阿那含果?”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

“为什么阿那含与阿那含果不同?”

“阿那含称为‘不是’,但实际上不存在称为‘不是’的具体存在,只是达到了‘不是’的认识阶段,便称为达到‘不是’果。”

“须菩提,你是什么看法,能否这样认识阿罗汉:阿罗汉是阿罗汉道?”

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

“为什么阿罗汉与阿罗汉道不同?”

“实在没有办法定义阿罗汉。世尊,如果认为阿罗汉即是阿罗汉道,那么,阿罗汉就有了什么。世尊,佛说我已经认识到‘是’是‘无’,是人中第一个有这一认识的阿罗汉。世尊,我没有认为,我是离欲阿罗汉。我如果这样认为,我便获得了阿罗汉是什么的认识,那么,世尊便不说我已经认识到经书的隐喻作用。因为须菩提认识到经书只具“林中空地”的隐喻作用,才喜欢借助林中斑驳的阳光之影悟‘是’。”

【评析】

西方哲学对于概念的认识,是诉诸于一种类似于数学的逻辑推演方法,即柏拉图称之为概念的辩证法。它由某一最近便的概念入手,通过不断排除谓词所说的是什么,逐渐达到一个概念体系的最高概念,这一最高概念就是所要寻求的一切存在之物、可思想之物和可表达之物的终极根据。

本品中,佛教哲学由同一律和辩证法共同组成了对立同一律,由同一律揭示概念的同一性,辩证法揭示着概念的对立性,通过对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概念加以规定,揭示了概念之间存在着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和变化,使概念在辩证发展过程中,同时也是同一发展过程,而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逐级上升过程,使概念在同一与差异的统一中,发生了质上的变化,而展现了一系列概念范畴的辩证发展历程。

同类推荐
  • 万物皆有欢喜处

    万物皆有欢喜处

    这是一本关于当下喧嚣社会中静得下来的那群人的书,讲述的是45个城市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有我们身边常见的蛋糕师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上过《国家宝藏》的传统染料制作人仇庆年老先生,也有网红手艺人。打铁、制香、染布、修笔、斫琴、做团扇、刻砚、金缮、刺绣、铸剑、竹艺、酿酒、做面……他们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他们代表一种惜物的生活美学态度,他们教给我们在虚无的人生中找到意义,在为生计所苦的同时发现美好。
  • 胡竹峰作品:竹简精神

    胡竹峰作品:竹简精神

    胡竹峰十年创作笔记短文精选集。遥遥呼应古人所推崇的竹简精神,把一个字一个字刻在竹简上,字挟风霜、声成金石。故每篇文字短者十来个字,长也不过三五百字。追求文字的精炼,并以短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核心。其所写内容与禅宗的“亲自然,远尘世”之风相契合,呈现出一种幽柔纤巧的审美风格。
  • 昆仑山的爱情:王宗仁散文,报告文学选

    昆仑山的爱情:王宗仁散文,报告文学选

    《昆仑山的爱情》这本书中的散文,象《昆仑桥》、《情满不冻泉》、《月落沙滩》、《女兵墓》、《昆仑雾》等,都是作者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联想。作者不用采访,不用四处奔波搜集素材,就从自己的口袋里随手拿材料,随心所欲地运用。二十多年前作者在青藏高原经历的那些事情,有不少当时并没有发现它有什么值得可写的,但是还是把它们存放在生活的仓库里,过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对这些库存进行“反刍”,嚼出了新味,写出了具有新意的散文。对生活进行多思,对过去的积累进行反思,这是关键,《戈壁滩一夜》便是这样写出来的。
  • 弘一法师全集02书信

    弘一法师全集02书信

    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本文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水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水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终于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热门推荐
  • 踏上星云

    踏上星云

    在大星际时代下,一个痞气的青年进入了军队成为了一名炮灰级轻机甲兵,然而坐以待毙当炮灰是不可能的,且看他如何猥琐发育别浪!
  • 换妃记

    换妃记

    无意的邂逅,造就这对来自于千年之后的双生姐妹对同一个人的爱念,可是男子究竟心属于谁?离开的时刻,谁会离开,谁会为爱留下?错误的配对,造就了多人的感情交错的人生。换妃,还可以将心爱的女人换回来吗?屡次承受打击的爱人,会怎样面对属于自己的爱情。两姐妹是否能够拥有属于自己最美满的爱情?
  • 20岁,我所理解的生活

    20岁,我所理解的生活

    你还记得自己20岁时的样子吗?那段未来充满无限种可能的时光。你怀念刚刚逝去的高中,你遇见想用余生去保护的人,你望着北京的夜空感到深深的绝望。你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对的,你纠结错过的种种过往。可惜呀。可惜时光之里山南水北。这里有35个故事,我整理好那个年纪能写出的最走心的文字,每一篇都曾是我最喜欢的。给那段时光做一段总结。给20岁的我,也给20岁的你。
  • 仙途剑心

    仙途剑心

    仙途坎坷,唯有剑心。诛魔降妖,天下太平。
  • 从童话里走出来的我们

    从童话里走出来的我们

    几个合租女孩从学校走入社会遇见的各种蜕变,青春路上的所见所闻,她们身边发生的各种各样亲情,友情,爱情的考验。她们从小女生,成为女人经历的各种曲折和磨难,心理上的各种成长。生儿育女过程中遇见的种种事情。
  • 默幽

    默幽

    再好的简介也没你直接看好........
  • 双枪皇帝

    双枪皇帝

    1279,厓山断魂,十万蹈海,神州陆沉。华夏薪火摇摇欲熄。左手左轮,右手黑星,杀出个黎明!黑枪救国,七子逆战,五百条枪抗蒙元。这是一条地狱级难度的反攻之路。1279,绝地反击,开启!~~~~~~~~~~~~~~~~~~~~~~~书友群:196152028。欢迎加入,共同探讨。
  • 哈哈神通成仙记

    哈哈神通成仙记

    小人物大事件,校花女神爱上我,我却只沾花惹草。看我哈哈神通如何一一破解。一路有美女有兄弟还有它们…
  • 猎魔手札之我真不是刺客

    猎魔手札之我真不是刺客

    兄弟,把刀放下好吗?我不是刺客,我真不是刺客!你问我为什么在禁地,我不知道这是禁地啊,我只是一个游客。你别不信啊,我真的只是随便溜溜…门口那些人怎么倒下的也真不知道…哎哎哎,别不信啊,唉唉唉,别砍啊,会死人的我都说了,我不是刺客啊~
  • 查理九世之遇见你时阳光正好

    查理九世之遇见你时阳光正好

    一次偶然的穿越使我遇见了他,爱上了他,但自己的使命牵绊了我们的爱情,光明?我可以迎接光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