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外资进入,优惠政策现在已不是有利的决定因素,提高行政能力,改善服务软环境才是关键。”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
“创造良好环境,建设北方最优投资区域。要继续加大软硬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质量,提高沈阳对外开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硬环境建设方面,沈阳市计划投资140亿元用于城市建设,重点抓好地铁一、二号线和城市水系建设,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奥体中心、会展中心和新机场等标志性建筑,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和城市建设的水平。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诚信沈阳,切实转变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方式,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更多地放在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来”。
——2006年李英杰市长在全市开放年动员暨工业年总结大会的讲话
一软环境解析
一、何谓软环境
(一)软环境的构成
投资软环境和投资硬环境组成投资环境,投资软环境是一个地区市场化发展的程度、经济竞争能力、政府管理水平等的综合体现,区域内一切影响投资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都可以称作投资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关于我国投资环境评价的分析和实践,缺少对我国客观市场环境的分析,指标体系也缺少弹性,最大的问题是多数指标均是从政府或学者主观角度分析影响企业投资的因素,片面地套用经济学理论,忽视企业自身的因素,为了保持体系完整,大量不切实际以及无法准确衡量其影响力的指标被引入衡量指标体系。
(二)软环境评价体系的本质特征
投资软环境的评价是特定的主体对某个区域的投资软环境状况及其动态发展的评价过程。
投资软环境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其内容包括一个地区政府或城市投资环境的发展状况、发展潜力,也包括该地区政府和民众为吸引投资而做出的努力和承诺。投资软环境不是短期形成的,要经历一个地区多年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变化和多届政府与大量企业之间的了解与互动,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信息沟通存在障碍的条件下,各方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向其他主体传递某种信息,各方也会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以及对他方行为的预期而采取行动,所以,政府和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对一个地区投资软环境的形成产生影响,这种动态投资环境的形成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投资者对区域未来发展的信心比目前的状况更为重要。
虽然投资软环境的建设主体是地方政府和区域内已有的企业为主,但是运用或者参考投资软环境评价体系及其结论的主体却是当地企业或者未投资但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评价投资软环境的指标体系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分析,而非政府或第三者的角度。政府和投资者对软环境的关注度是不同的,更多情况下,投资者在投资前对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投资环境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是这种分析是有限的,他们只是根据自身以往的经验对自己关心的某些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而政府的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地区和城市的投资软环境,关注的是全面的投资环境的状况,投资者眼中的投资环境与政府和学者的观念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大量运用官方统计数据并不能客观的评价一个区域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评价过程中尽量使用与评价目标相近的指标,如果客观性指标无法满足需要,则需要直接使用主观性指标取而代之。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投资软环境建设情况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结构
在特定区域内,这些宏观因素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经济范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保持不变的,如企业银行账户的管制,资本、利润汇出管制,政府对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的控制等。而作为企业家或者投资者,他们关心的是诸如产业结构、未来发展空间等,因此我们选择以下四个指标作为衡量宏观市场的经济环境的因素:第一,企业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信心。企业家的投资信心这一主观因素反映了投资者对自身投资收益的评价和期望,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及其发展程度。避免运用笼统的统计数据,而是以生产型服务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质量来表示,可以用定性指标,如公司或商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也可以用定量指标来衡量。第三,产业集中度或市场中心性。产业集中度是指一个产业内最大的若干家企业的产量或产值之和占整个地区产量或产值的比重,市场中心性可以称作市场集中度,指区域内从事非生产型产业的最大的若干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产业集中度和市场中心性描述了某个产业的竞争环境,也表明了该产业所拥有的发展潜力。第四,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我们用非国有企业产值占一个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及其发展趋势来表示,非国有经济成分占地区经济比重越高,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动越趋于市场化,越少的进行直接干预,对投资者来讲环境越有吸引力。
2.投资法制及政策环境
健全、公平的法律制度是企业家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区域,一般认为政府部门通过透明的法律法规明确投资者的权利义务,能够使投资者的利益更有保障,使投资者形成合理的预期,增强其投资信心。投资法制和政策环境的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投资政策的稳定性。政府部门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观念吸引外资,也直接影响到投资信心和投资行为,我们通过对比政府对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的政策的一致性来表示这种政策的稳定性;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我们用企业主要管理者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在其工作中的重要程度的排序来表示;企业的税外负担,则用企业负担的摊派、收费等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表示;职能部门行政管理效率,用公司管理人员对其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私下交流与正式交流的办事效率的评价来衡量。
3.社会信用环境
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法制社会的内在品质,信用具有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含义,信用制度除了法律化的要求之外,还包含信用主体用以自律的商业道德内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体系与结构,结合我国具体的社会信用状况和发展趋势,衡量地区信用环境的因素包括:市场主体的信用咨询管理机制是否健全、有效;政府信用风险程度,可以用地方政府招商或其他吸引投资的政策落实情况来分析;微观主体是否存在恶意违反商业道德的行为,以此衡量企业是否遵守商业诚信规则,可以以企业年度核销坏账占应收账款余额比例、企业逃废债务金额占不良贷款比例来衡量。
4.融资环境
我国金融领域普遍认为中小企业普遍资本规模较小、资信度低,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我国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对大型企业及明星企业,融资相对比较容易。
5.人力资源及市场中介资源
投资者在衡量一个地区投资软环境的时候,最重视的资源因素就是人,即投资后能获得的人力资本支持,无论是高级管理及技术人员,还是普通的劳动者和技术工人,他们的质量、供给和预期报酬都是投资者所关注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和市场中介资源可以用以下几个因素来评价:企业内专职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占全部员工人数比例,通过对区域内现有企业人员学历及技术结构调查可以反映出以上指标。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则可以用本区域内注册会计师人数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例来显示。
6.创新意识与价值观
创新意识是否薄弱会直接影响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不断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个区域的文化形态与价值观与该地区的法治与社会安定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市民是否心理健康、持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市民在价值趋向上是否追求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以及道德完善的和谐统一,都是一个地区在文化形态与价值观上的集中体现。我们用以下两个因素来衡量一个区域内民众的创新意识和价值观对企业投资的吸引力:一是知识产权主体结构,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产权的构成能够反映一个区域内的企业和民众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而以非职务发明创造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比重来单独表示区域内民众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二是工作的目的和价值,我们用企业员工工作的目标和价值来衡量区域内民众的文化和价值观,内容包括成就感、独立性、社会地位和经济报酬等构成。
综上所述,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及其评估始终是一个动态性过程,其形成和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其影响也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和时效性,评价软环境的最终目的在于找出投资者投资过程中真正关心的因素。这有利于媒体选择并提供投资者真正关心的信息,吸纳投资。
二、辽宁投资软环境调查
辽宁省企业调查队曾就外商投资环境问题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抽查的227户样本企业中,49.34%的样本企业认为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外商对辽宁省投资环境最具吸引力的首选因素,对辽宁省的交通、通信、航空运输和港口装卸便捷度的满意度较高。同时,样本企业普遍认为,辽宁省在投资“软环境”建设上还有待改进,如投资手续、涉外投资管理、市场秩序、法律环境、社会保障体系、融资服务体系等。
(一)外商对辽宁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
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詹姆斯·亚当斯建议,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这些投资洼地的城市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进一步简化企业的登记注册手续和其他程序;增加土地审批的透明度,进一步简化程序;取消特殊的税收优惠;取消自行规定的行政收费;在内陆海关口岸采取最佳通关程序;加大劳动力流通灵活性;更广泛地建立信用报告制度,使中小企业更容易用资产而不是不动产做抵押。
世界银行的专家说,达到以下标准的城市,其投资环境和竞争力便可称典范:降低内资企业税费负担,总的税费应占企业销售收入的2%至4%;企业与主要的政府机构打交道的时间一年中应少于60天;进出口货物应在三天内通关;15%至20%的劳动力接受过大专以上程度的教育;超过一半的小型内资企业能得到银行贷款;政府人均教育支出超过1100元人民币;工业废弃物处理达到环保标准超过95%;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0平方米;每年空气质量为良好和优良的天数超过300天。此外,失业率不超过3%,年人均工资超过2万元人民币,婴儿死亡率低于6‰,拥有医疗健康保险的长期职工至少达到85%。
投资环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统一体,衡量一个地方投资环境的优劣,首先要从总体上去看这个环境如何,并以此来判断投资风险的大小。调查显示:
1.56%的外商企业认为辽宁的投资环境比较理想和很理想。其中认为很理想的占4.85%。有36.1%的外商企业认为辽宁投资环境总体印象一般,另有7.9%的外资企业认为辽宁的投资环境不太理想。
2.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外商对我省投资环境最具吸引力因素中的首选。我省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部位,辖黄渤二海,连接海内外,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东部起点,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被广大外商投资企业看好,认同率达49.34%;丰富的人力资源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的第二选择,认同率达48.9%;安定的社会环境和优惠政策也是吸引外商投资企业的重要因素,认同率分别达47.14%和43.6%。此外,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较大的市场潜力也受外商投资企业的青睐。排在后三位的依次是:市场潜力大,认同率为36.12%;稳定增长的经济水平,认同率为19.38%;具有魅力的社会文化水平,认同率为3.08%。
3.外商投资企业对在我省投资的前景表示乐观。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73.1%的外商投资企业对在我省投资的前景继续看好,持乐观态度。但也有24.2%的企业和2.7%的企业对在辽宁投资的前景表示一般和不乐观。
4.90.3%的外商投资企业对在辽宁投资的预期回报有信心。其中有20.7%的企业充满信心,有69.6%的企业有一定信心。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仅分别占8.4%和1.3%。
5.辽宁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投资环境居前。在问及外商投资企业,包括辽宁在内的全国各省市区中,哪个地方投资环境比较理想,外商回答的前10位中,外商把辽宁列在第四位,认同率达61.23%。把上海作为首选,认同率89.43%,其次是广东和北京,认同率分别为73.13%和66.52%;5到10位的依次为: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和重庆,认同率在46.3%至18.1%之间。从外商的选择看,有如下特点:
(1)南方省份居多;
(2)普遍看好直辖市;
(3)东南沿海省份被看好;
(4)偏重经济发达省市区。
从让外商垂青的投资地的特点看,更加开放的经济环境成为首选,其次是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以及对该地未来经济快速发展的预期,这正说明了建设软环境的重要性。此外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劳动素质、地理位置优越等等也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外商选择理想投资的地点考虑因素
考虑因素认同率(%)位次
更加开放的经济环境70.041
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67.842
未来的经济预期36.123
更为便利的交通通讯设施33.484
劳动力素质较高31.725
地理位置优越29.076
劳动力成本更低16.747
民族人文环境13.228
考虑因素认同率(%)位次更加开放的经济环境70.041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67.842未来的经济预期36.123更为便利的交通通讯设施33.484劳动力素质较高31.725地理位置优越29.076劳动力成本更低16.747民族人文环境13.228
(二)外商投资企业对辽宁经济环境的评价
1.外商对我省宏观经济环境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调查结果显示,外商对我省市场化程度、工业化水平、经济开放程度、经济增长等都有较高的评价,满意度在90%以上,对我省的税收制度、对外商所从事的产业政策等也有较好的评价;同外商有直接关系的外汇结算汇兑等满意度较高。但对融资环境、信用制度和市场规模等满意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