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公司错误地认识和判断竞争环境,不能正确定义自己的竞争空间,因此在竞争中失败。还有些公司不顾自身条件而一味追求多元化,盲目进入一些自己陌生的领域,结果往往遭遇失败。
对于个人来说,目标越大,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大。人应当务实一点,与其企望遥不可及的事物,不如把远大的理想分成几段,从容易的着手,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1916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获得连任,他在此期间试图说服国会通过《凡尔赛合约》,但最终没能让美国加入他本人倡导的国际联盟。因为没有分析好形势,目标不切实际,威尔逊在他的第二个任期里遭受了打击。
1938年,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试图在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赶走所有反对“新政”的民主党人,就当时的形势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此举显然很不明智,最终,这一努力以失败告终。
尽管前车之鉴足以让美国前任总统布什胆战心惊,但是没能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才是可以达到的目标。在布什的第二个任期里,因为提出了一些“过于不切实际”的目标,而让他的第二个任期变成了一场灾难。
对于布什提出的中东大民主计划以及国内安全改革等第二任期内的工作目标,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历史学家里克·申克曼这样评价:“布什有可能被极度自大的情绪冲昏头脑,提出一些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申克曼还说:“许多进入第二任期的总统,通常会担心他的政府被一成不变导致的倦怠情绪包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会提出一些振奋人心、甚至是大而无当的目标来激发属下的工作热情。”虽然布什总统提出的第二任期目标甚至比他的第一任期目标还要远大,但是,远大的目标并不能带给他极高的人气,反而让他陷入自己设定的牢笼里。
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的能力,每一个社会团体都是有限的。就拿创业来说,刚开始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当公司越办越大时,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就开始模糊了,似乎感觉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事实上,人的精力、经验和财力都是有限的,这样无限地去使用你有限的资源,其结果只会与目标背道而驰。
工作的意义在于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不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去奢求更多的资源。只有时刻保持清醒,时刻抱有自知之明,才不会因为盲目而失败。
8.不要因为困难而降低目标
不必因为一时的困难而降低目标,如果你在挫折面前妥协,不但不会得到成功的眷顾,反而会因为退让被成功抛弃。臣服就意味着你的意志不够坚强。轻易低头的人,会在妥协中慢慢地沉沦。
吴军的目标是在一年内买一台配置优良的笔记本电脑,由于刚工作不久,所以这个目标不能立刻实现。于是他强迫自己每个月必须拿出工资的1/3存入银行。虽然吴军曾因为朋友结婚、家中急需用钱想减少存入的金额。但一想到那个目标,他就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10个月后,他的目标实现了,买到了心仪的笔记本电脑。如果当时吴军降低存款金额,就可能出现多种结果:买一台一般的电脑;明年或是后年才能完成目标;彻底放弃目标。
只要不断地努力奋斗,你的梦想就有变成现实的可能!如果因为挫折就降低目标,那么即使你实现了较低的目标,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感。
很多营销大师都在探讨成功的理念,从陈安之、拿破仑·希尔到安东尼·罗宾,从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到西方的心理学,其理念都是惊人的相似——专注如一。当你设定目标后,就一定要做到对它专注如一,而不是任意地改动它,降低它。只有坚持这个理念才可以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有一次,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想制造一种V8型发动机。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工程师后,几乎所有的工程师都认为V8型发动机所要求达到的标准太高,根本不可能实现。但福特却固执己见:“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制造出来。”无奈之下,工程师们只好硬着头皮去尝试。几个月过去了,他们给福特的回答是:“我们无能为力。”福特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说道:“继续尝试,直到成功!”
一年之后,研究出的发动机仍然不能达到V8型所设想的标准。当所有的工程师都觉得该放弃时,福特还在继续坚持。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工程师突发灵感,竟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根本不可能实现”的V8型发动机终于被成功地研制出来。如果没有亨利·福特的坚持,V8型发动机可能只会变成V6、V5或者其他低标准的发动机了。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把“降低标准”的想法彻底抛弃。如果你任意地降低目标,目标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只有坚持最初的目标,不因为它的困难而降低标准,才能在困境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被誉为“全球互联网投资皇帝”的孙正义,在他20岁时就完全凭着自己的智慧赚到了100万美元。在此之前,他还只是一个留学美国的穷学生。当时他逼迫自己不断地思考各种能最快赚到钱的办法,于是他想到了发明“多国语言翻译机”。
但他不是工程师,对组装机器一窍不通。于是他开动脑筋,向很多一流的电脑领域的著名教授请教,请求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一位名叫摩萨的教授答应帮助他。但问题又来了:孙正义手头没有钱。他又说服教授,表示在这项技术销售出去后,再给他们研究费用。终于,他的执著打动了教授,他答应与孙正义签订合同。
产品研发出来后,他到日本进行推销。夏普公司购买了这项专利,而这笔生意让他赚了整整100万美元。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轻易放弃,不要轻易降低自己的目标,哪怕你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哪怕你觉得再也无法突破。当你逼迫自己向前再迈进一步时,你的智力潜能就会再次被开发,从而帮助你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9.对目标有多专注,你成功的可能性就有多高
董思阳说:只有拥有“一定要成功”的决心,你才能够成功。仅仅是“想”,或“很想”,都不一定能使你成功。也就是说,有目标并不一定能成功,有很想达到目标的心情也不一定能成功,只有那些有坚定的决心的人,才最有可能取得成功。你对目标的专注程度,决定了你成功可能性的高低。
有一位老猎人要带着三个儿子去草原上打野兔。一切准备妥当,四个人来到了草原上,这时老猎人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垠的草原。”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回答道:“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无垠的草原。”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
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果然,老三打到的猎物最多。
同样都是有目标的人,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失败了。这是因为在为一件事做准备时,不但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而且要始终专注于这个目标,不能因为其他事情的出现而分散你的注意力。如果你今天想成为一个营销高手,明天想成为一个管理专家,后天又想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那么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被其他事物分散了注意力,以至于忘记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事实证明,那些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都是专注的人。
斯蒂芬·茨威格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奥地利作家。有一天,他去拜访雕塑大师罗丹,罗丹热情地邀请他到乡下的雕刻室去看自己最近的作品。那是一尊女性的半身像,罗丹觉得已经完工了,但审视一会儿后,又喃喃自语道:“只有那肩膀上面,线条仍旧太硬……”
罗丹捡起一柄塑像用的木质小刀,在柔软的泥土上轻轻拂过,使像身的肌肉发出一种更细腻的光泽。他的手指活泼了起来,眼睛里放着光芒:“还有这里……这里……”
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茨威格的存在,接着他又修改了其他几个地方,再退后一步,细细观察。然后他又把架子转过背来,喉咙里喃喃地发出奇怪的声音。他时而欣然微笑,时而眉头紧皱,时而捏了一点泥,加到像身上去,又轻轻地抓掉一些。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他没有和茨威格说一句话,除了创造他理想中的塑像之外,他什么都忘记了。
直到他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了,放下手中的小刀,才想起茨威格来。他忙说:“对不起,先生。我简直把你忘记了。但是……”罗丹对自己的失礼非常过意不去,茨威格却十分感激地紧握着他的手,在他看来,这一天的收获比在学校里多年的用功还有益处。
专注成就一切,我们对待工作要专注,对待人生的目标更应该专注。新加坡女作家尤今出过几十本书,作品风靡新加坡及中国内地。但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她不仅担任教师工作,而且还是三个孩子的妈妈,那么她何以有如此旺盛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来创作?
原来,尤今不看电视,也不看电影,平常更是不逛街、不应酬,她下了班就把自己“囚禁”起来,开始写作。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进家门,我便把自己变成一只蜘蛛。文字是丝,我用丝来织网,勤奋苦心地织,有一种快乐绝顶的感觉。在整个编织的过程中,我用我的耐性和韧性,将千条万缕的细丝织成疏密有致的网。然后,我再以我的感情和经验,为这张网的雏形设计独特的图案。”
如果你已经设定了自己的目标,并且渴望实现它,那么,尝试向自己的“自制力”挑战吧!我们常说不要常立志,要立长志,就是要求我们要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地靠近目标。
10.想想三年后的自己
许多人之所以盲目,是因为头脑里完全没有人生的方向,而是走到哪里算哪里。没有规划就没有动力,当你想象三年后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比现在的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进步时,你就会产生动力,并促使自己一步步地实现人生目标。
付博言在大学里学的是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许多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但因为家庭原因,付博言不得不工作挣钱。刚从大学毕业时,他感到很茫然,不知道哪里是自己要去的地方,但有一点他是肯定的,就是做设计。
不太好的家境让付博言有很强的雄心抱负,他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三年之后,年薪一定要达到15万元。
到了北京之后,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付博言先去了一家小公司,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一开始付博言的底薪是800元,提成另算。他本以为只要自己设计得好就可以有很多客户,但是由于缺乏材料及说服客户的技巧,他在前两个月基本上没有拿到提成。
但付博言有他自己的打算。他把这里当成一个跳板,等积累了经验后,再跳槽去大公司。一年后,付博言不仅在设计水平上大有长进,而且熟悉了家庭装修方面的知识,这和他一年来的辛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后来,付博言跳槽去了一家知名的装饰公司,也就是在这里他的命运有了转折。大公司的人非常多,付博言借此机会积累了很多人脉。虽然钱挣得比以前高出好几倍,但这离自己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于是付博言开始思索如何找到更多的客户。
有一次,他和朋友们聚会,听见有人在谈论坛,他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怎么就没有想到在网上找客户呢?于是付博言注册了一个账号,论坛里面那些说自己家要装修的人就是他要找的客户。果然,网络又为付博言提供了一个庞大的资源,他的客户越来越多了。
后来,有朋友提议让他做集体采购,就是如果大家都想买同一个品牌的商品,可以联合起来去购买,这样就能有比较优惠的折扣价。而付博言所要扮演的就是这个中间联系人的角色,他可以按照成交额收3%的费用。这是一个三方获利的好办法,大家省钱,商家赚钱,自己也能从中获利。
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付博言决定用自己积累下来的积蓄开一家做这种业务的公司。起初,公司的规模并不大,但由于有以前自己积累下来的大量的人脉资源,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
就这样,付博言用三年时间,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蜕变成为拥有自己公司的年轻老板。如今他的年薪已经远远超出他当时定下的15万的目标。而这一切,都是付博言三年前为自己设想将来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没有想过三年后的自己、未来的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子,所以迷茫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最终,我们将很难取得成功。
其实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不难。因为自己怎样才能安心,怎样才能开心,只有自己最清楚。成功就是自己获得的成就达到了让自己感到安全和满足的一种状态。当你设想未来自己应该属于哪种状态时,你就会制订实现这一梦想的计划,并努力使自己取得成功。而如果随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成功只会离你越来越远。
陶平塑毕业于一所著名师范大学的中文系,他被大家称为中文系的大才子。大学期间,他出版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是个很有才气的人。陶平塑爱好文学,可能是由于文人天生的浪漫气质,他对未来总是抱着随遇而安的态度。
毕业后,他觉得自己适合当老师,可看见有的同学报考公务员,他也想“从政”。想象着自己夹着一沓资料出入政府办公楼的样子,他心动了。于是,他放弃了从教,开始没日没夜地准备公务员考试。
最终,他凭着出色的成绩被录取。但工作半年后,他发觉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尤其是每日都要撰写程式化的文案,而且必须得署上别人的名字时,他觉得特别不愉快。他有些后悔自己的选择,但对于自己真正想做什么,他仍然很迷茫。
不要被虚荣和物欲遮蔽了双眼,也许你可以风光一时,但你仍然很盲目,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自己的主宰者,问问自己内心最希望得到什么,三年后能达到什么程度,这样你才会有动力,实现理想后也会颇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