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要突破固有的用人局限,尤其是地位的限制,能够摘掉这副有色眼镜用人。事实证明,大凡用人不设限的人,都能在用人上有神来之笔,伊尹之于商汤,就是这样一个神来之笔。
商汤是古代黄河下游商国的国君。据传说,其祖先是帝喾的小儿子,名字叫契。契曾帮大禹治水,立了功,禹赐其姓氏,封他在商地。子契就在封地建立了一个小国家,叫做商,商是夏的属国。夏桀胡作非为的时候,正是子契第十四代孙商汤执政商国之际。又据传说,夏桀身体高大,力大无比,可赤手空拳同虎豹搏斗。但他自负勇武,总认为天下无敌,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管百姓死活。他嫌宫室太简陋,就耗费巨资,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奴隶,花了7年时间,在洛阳修建了一座倾宫。为讨宠妃妹的喜欢心,命人把府库中存放的精美绢帛搬出来,一匹一匹地撕给她听。在宫苑还特建一处酒池,偕宫女驾舟荡桨在池上嬉戏。还嗜酒如命,一旦醉酒,就拿人当马骑。骑不尽兴,把人杀掉。如此昏庸残暴,惹得众叛亲离、天怒人怨。商汤见状,决定顺乎民心,推翻夏朝。但他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反复权衡之后,总觉得万事齐备,还缺一位足智多谋的大贤来辅佐他。大贤在哪儿?他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正当他忧心忡忡之际,忽然感到妻子的陪嫁奴隶伊尹这几天做的饭菜,不是淡得没有一点点咸味,就是放盐过多,咸得发苦。商汤很恼火,就派人把伊尹找来大加训斥。可伊尹不慌不忙地说:“我也知道,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有把佐料放得适当,吃起来才有味道。我这几天做的莱时咸时淡,且咸淡出奇,是我有意借此提醒大王:治理国家也和做菜一样,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如愿以偿”。商汤听了大吃一惊:一个做菜的奴隶怎能讲出这番话来?他略加思忖,便开始了解伊尹的身世,并惊喜地发现:他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大学士,曾一度做过莘国国王女儿的宫廷教师,由于莘国灭亡而至今日。他还了解到,伊尹很有抱负,很有见解,对夏桀极为不满,对自己确是位“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人才。于是当即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他为右相。
接着,商汤根据伊尹的建议,先历数夏桀骄奢淫逸,倒行逆施的种种罪行,规劝那些被夏控制的部族反叛夏朝,归顺商国。又对不听规劝的葛伯族出兵进攻、直至消灭,还剪除了夏的羽翼韦、顾、昆吾等方国。同时,也采用了伊尹“网开一面”的策略:给部族中某些人以改邪归正的出路。于是,商汤美名大震,很快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商汤又发表宣言,挥师伐夏,并于鸣条之野,大败夏桀。夏桀本人也在溃逃中死于南巢。
不久,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建立了商朝,定都于毫。伊君又帮助商汤制订了各种典章制度,规定官吏要勤恳工作,做出成绩,否则就要受罚,甚至罚作奴隶。因此,商朝初期,官吏都遵纪守法、兢兢业业,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商汤死后,因其长子太丁早死,伊尹就辅太丁之弟外丙继位。外丙死后,传位给中壬,伊尹又辅中壬继位。中壬死后又把王位传给太丁的儿子太甲,伊尹又辅佐太甲。可惜,太甲开始不遵祖训、吊儿郎当,满朝文武为此急得团团转。伊尹在此关键时刻,毅然将太甲送到桐宫软禁起来,让他悔过自新。同时,自己代他掌管天下。三年后,太甲果然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伊尹欣喜异常,亲自迎他回宫,并交还政权。后来,太甲成了勤政爱民的一代贤君,而伊尹“放太甲于桐宫”的故事,也为人们称颂不已。
用人的神来之笔固然不会常有,但在使用关键位置上的关键人才时,有一两次也就足够了。有谁能否认商汤之用伊尹这一神来之笔对他的帝王基业的巨大意义呢?
[智慧方圆]用人的神来之笔可遇而不可求,但是大凡用人的高手多能以一次神来之笔找到左膀右臂,因为高手用人懂得以圆阅人之道。其实,只要放开眼界看人,三教九流中到处都有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