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典故:在东晋时期,面对前秦百万大军兵临城下之际,群臣诚惶诚恐,而大政治家谢安依然镇定自做,喝茶下棋,最后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队。他的这种表现是在对大家说:天塌不下来,事要做,仗要打,但尽量不要让这些情绪来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否则别人还没怎么样,自己就先乱了套。
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把,但看似紧张得状态下,从容淡定,运筹帷幄的人成为具有大将风范。在这个世界上,什么叫做强大呢?任何人,任何事,如果你认为他“强大”,那他就是强大的。如果你不认为他“强大”,那他就不是强大的。你既然必须要去面对它,那么首先就要淡看它,这样,你的行为,才不会因为自己加给自己的压力而变形。
压力横竖是要来的,当你摆脱不了,又挣脱不出之时,不如学学谢安,让它“既来之,则安之”。与其手足无措,不如坦然接受,学会与其和平共处,这样才不至于被这个难缠的家伙搞得你神经错乱。总之,既然你无法逃避压力,那只好退而求其次,学会如何在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下与压力共存,甚至借压力来促成自身的成长。
珍子是日本人,她们家世代采珠,她有一颗珍珠是她母亲在她离开日本赴美求学时给她的。在她离家前,她母亲郑重地把她叫到一旁,给她这颗珍珠,告诉她说:
当女工把沙子放进蚌的壳内时,蚌觉得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又无力把沙子吐出去,所以蚌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抱怨,让自己的日子很不好过,另一个是想办法把这粒沙子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处。于是蚌开始把它的精力营养分一部分去把沙子包起来。
“当沙子裹上蚌的外衣时,蚌就觉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异物了。沙子裹上的蚌成分越多,蚌越把它当作自己,就越能心平气和地和沙子相处。”
母亲启发她道:蚌并没有大脑,它是无脊椎动物,在演化的层次上很低,但是连一个没有大脑的低等动物都知道要想办法去适应一个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把一个令自己不愉快的异己,转变为可以忍受的自己的一部分,人的智能怎么会连蚌都不如呢?尼布尔有一句有名的祈祷词说:“上帝,请赐给我们胸襟和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请赐给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请赐给我们智能,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对于我们来说,不能改变的是压力的去留,能改变的只能是我们与压力相处的方法。从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不妨试试以下几点:
1.不可抱怨。谁没有压力呢?学生升学有压力;员工工作有压力;企业竞争有压力;患者看病有压力……你的压力比起别人也许根本不算压力。不要总是把自己想象得无比可怜,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幸福,这样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更懦弱。懦弱的人很容易让别人把你看扁,失去别人的帮助,而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你的不幸赢得了一部分人的同情和怜悯,但你如果向每一个人不停的诉苦,告诉他你背负了多么大的压力,天长日久,你的听众就会把那仅有的一点同情变成鄙视,认为你是个无能的人。所以,抱怨是没用的,与其抱怨,不如正视,事实既然已经这样了,那么就一切顺其自然,采取积极的态度迎接它。
2.遇到难题,想办法解决。生活与工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出现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现了问题肯定会有压力,绝对不出现问题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比如大龄女青年没有男朋友,失眠,数羊,喝酒、抽烟,吃安眠药……都无济于事,唯有解决问题,找到了男朋友,才能真正解除压力。生活就像一张考卷,想拿到满一点分数,必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去解决。
3.学会换位思考。工作中的某些压力实际上来自不愉快的人际关系,基于不同角度人们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建议人们在工作中无论发生了哪些不愉快的事情,事过之后,不妨换个角度为上级想一想,替下属考虑考虑,自己内心的感受就会发生变化,或许留下的不只是愤怒、郁闷和恼火吧。
减压光靠心理调节还不够,还需要行动的配合,通过一些快乐的活动才能彻底地摆脱心理上的烦恼:
(1)压力太重背不动了,那就放下来不去想它,把注意力转移到让你轻松快乐的事情上来。比如做一下体育运动,运动是一个很好的发泄方法,当运动之后,人就会感到很轻松,这样就可以把压力释放出去。
(2)还可以多关注一些快乐的事情,比如风景、幼童天真的笑脸等等。学会为自己创造轻松愉悦的心境,创造生活的乐趣。
“毋恃敌之不来,正恃吾以待之”,您无法控制压力的大小和去留,但绝对可以做的是找到与压力相处的方法。只有认识到这一点,你才能在压力的管理之中迈出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