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508600000039

第39章 诗乃天地之心——天道与文学(3)

于是,《诗纬》说:“诗乃天地之心。”

于是,《文章流别论》说:“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表。”

于是,刘勰主张,文“与天地并生”,文“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文心雕龙·原道》。。

在古代文坛百花园中小采数朵,已经足以睹其风采、显其特色。不同时代的批评家,都把文学与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最终把文字之源一直追溯到天的最高概念。这样,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文学是与天地并生、与宇宙同在,反映“天经地义”之真理的一种形式,因而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

美国学者刘若愚看到中国文学理论的这种试图“把表现宇宙原理看作文学的基本宗旨”的特点,他称这类文学观为“玄学观”,明确指出,中国文学理论的出发点,在于“保持天文与人文的一致性”刘若愚:《中国的文艺理论》,赵帆声等译,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5—29页。。

的确,中国的文学观把艺术地表现天道、揭示宇宙之真理视作文学的天职。人生的真谛、文学的归宿都包孕在宇宙万物(自然)之中。文学家、艺术家应该回归自然,在自由的精神活动中,不期然而然地发现真理,得到与天的冥合。这是艺术上的最高境界。把这种境界记录或表现在文字上,即产生了真实揭示天地之理的文学。所谓“诗乃天地之心”、“文为天之心”即是如此道理。

古代的理论家在宇宙色彩浓重的冥合物我、发现“道”之所在的直觉活动中,创造了“游”、“忘己”、“心斋”,以及以心中之“天”去合自然之“天”的“以天合天”的理论。后世文学家遵循此道,于审美、创作活动中,成就了中国独到的艺术精神。

《庄子》的第一篇是《逍遥游》,开宗明义即提出“游”的概念。什么叫“游”?《说文》解释:“游,旌旗之流也。”《段注》说:“又引申为出游,嬉游。”其本义为旌旗所垂之旒随风飘荡而又无所系缚,由此引申为游戏之游。看来,庄子取后一义,并进行了创造性发挥。《庄子·在宥篇》中鸿蒙释“游”为“不知所求”、“不知所往”、“仙仙乎归矣”。

这种“仙仙乎”自由驰骋,似登瑶台,如上紫府的“游”概念,从本质到形式都是自由的,除了适合本性即得到本能(自然之性)的满足之外没有其他目的。从美学角度看,不受经验限制、没有功利目的,正是审美活动的一个前提条件,只有在这样一种空灵的心境中,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所以,徐复观先生认为,“游”是“精神的自由解放”,是对“天乐”的追求参阅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52—63页。。

“坐忘”、“心斋”等概念,也源于庄子。《庄子·人世间》对“心斋”解释是:“虚心者,心斋也”,“瞻彼阙者,虚室(心室)生白”。说的是人心要虚静、无杂念,自然会充满光明,易于悟道,产生艺术感受。庄子借颜回之口,进一步地阐明这一道理:“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庄子·人世间》。没有得要义之时,颜回就是颜回;一旦得了要义,物我冥合为一,便忘记了还有颜回的存在。这便已经是“坐忘”的境界了。

《庄子·大宗师》对“坐忘”的解释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心斋的“未始有回”,坐忘的“堕肢体、黜聪明”,其核心都是“无己”、“丧我”。因此,心斋的境界,就是坐忘的境界。由心斋——坐忘——游的历程,正是一个美的观照与升华的历程,直到以胸中之天合自然之天的境界实现,这一过程宣告结束。

“坐忘”的“我”,正是美的观照得以成立的精神主体,也是艺术得以成立的物质根据。海德格尔认为:“在作美的观照的心理考察时,以主体能自由观照为其前提。站在美的态度眺风景,观照雕刻时,心境愈自由,便愈能得到美的享受。”参阅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第52—63页。应该说,海德格尔与中国艺术家、文学家的心是相通的。心境的空灵、自由,摆脱杂念与功利目的,的确是审美过程完成的前提条件。

二、神与物游

中国文学注重观察自然,有自觉的宇宙意识与审美观照的“坐忘”传统。中国人的诗心总是那么容易与天地相通,一旦接触自然,往往沉浸在、俯仰于山水之腹、宇宙之间。于是,观山则情满于山,望海则意溢于海。当年,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送有秀才之名的弟弟嵇喜入军,流磻丘泉,秣马华山,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写下了“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诗句,潇洒从容,诗心又何其玄远!

中国诗人正是用这种“俯仰自得”的精神来观照宇宙,于不自觉中忘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和着大自然的律动,逍遥驰骋,“游心太玄”,发现宇宙奥秘,追求艺术真谛,领略美的风仪……正所谓:“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诗人对宇宙俯仰观照的传统,由来已久。它是中华民族的发现能力、创造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开始,尧舜禹汤,代代相袭,文学也颇受濡染。诸如汉代苏武诗:“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曹丕诗:“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王羲之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均为实例,即使是没有使用“俯仰”二字,像陶渊明的“望云惭高鸟,临渊愧游鱼”、左思的“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一类多得难以确估的诗句,不正是一种俯仰宇宙、吐纳乾坤的气魄在流动吗?

这是一种节奏化、音乐化,而又超然独特的宇宙意识!

它不像代表希腊宇宙意识的立体雕像,也不像表现埃及空间意识的金字塔甬道——一种实实在在的、沉重而不飞升的节奏。我们的作家与艺术家之所以用心灵的俯仰,音乐化的节奏观照空间万象,正是因为它那来自民族信仰原型的空灵的天人一体、物我相合的宇宙意识,因而表现为轻盈而腾飞、天马行空式的艺术精神——天人合一的精神。

——故而,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之下,悠悠然见彼南山,目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之景时,方能不由人进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物我两忘的境界之中。

——故而,谢灵运执著于纵情山水,唱出“清晖能娱人,游子淡忘归”,“披拂趋南径,愉悦掩东扉”的诗句,继而从自然山水中悟出“虑淡物自轻,意惬理无违”的玄机妙理,于是,欣欣然得意洋洋,立马要寄言于养生的朋友。

这是真正的神与物游的境界!

中国的玄学文学观主张“言所以在象,象所以在意,得意忘言,得意志象”,诗人借助语言文学,或借助“象”来表现“化境”,并在这一化境中与天道浑然一体,实现诗的艺术境界,于是语言便成为多余的东西:观照——领悟——得道——忘言,形成完整的艺术审美过程,这就是以“我”心中之“天”,吻合于外界之“天”的过程,也就是自庄子提出“以天合天”美学原则以来,中国人追求的艺术创作法则与境界曹础基:《以天合天——庄子关于艺术创作的法则》,载《学术研究》1986年第3期。。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天与人,物与我实现高度一致,中国文学的基本追求于是乎得以合乎逻辑的满足。

三、实象与虚象

中国文化理论主张“文象同源”,指的是包括人身之纹、鸟兽之纹、器物之纹、绘画之纹和文字之文在内的“文”,其道理从理论上讲共同来自上天,是圣人先贤根据宇宙万物之理,进行符号化活动的产物。

《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象,就是像,模仿式的表现之义。所以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两段论述中都存在两种“象”概念。前者“天”所显示之“象”,是自然与社会所呈现的现象。其中最重的是天文现象。这是“象”的一重意思。前段所谓“圣人象之”,后段所谓“拟诸其形容”的“象”,是把来自天界的与社会的现象加以揣摩、概括、模拟而创造的一套特有的象征符号。因此,“象”所产生的文化过程是:从形而下的具体事象,发展到形而上的符号化的文化过程是:从形而下的具体事象,发展到形而上的符号化的“象”,再以这种抽象化了的“象”为准则,衡量或再生产具体的“器(器物)”,叫做“以象制器”。这其实是一个来自天又返回天的过程。不过,这个“天”是包括天文预兆在内的自然现象的总括罢了。

“象”这一概念产生于天文观测。把神秘的神示抽象化为“象”,更含蓄、更神妙,更不可言传。要得其真谛,更得苦心孤诣地“悟”。因为,“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统统不过是“道之文”,天道的表现形式。“象”是“道”的载体。通过“象”悟出“道”,这才叫做得“意”。“言所以在象,象所以在意。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这些玄学理论,对中国直觉把握式审美习惯的形成,影响极为深远。尤其是诗。既然号为“天地之心”,自然是“明道”的工具,自然是要“丽以则”——华丽而又有原则,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多“品”多“悟”,方能得其真趣。中国的长篇叙事史诗,为什么不像希腊以及其他民族那样发达?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多妙不可言的抒情短诗?一言以蔽之,与这一重要文艺理论的重了悟、重明道不无关系。

按照人类学家形象的说法,文化,就是“纹花”,就是一套象征符号系统。人是会创造符号的动物。符号就是人创造“纹花”,纹花符号负载着民族文化的象征系统,是一套民族的文化语汇。文化靠其“纹花”在人际和代际传播,靠其象征符号系统表现与记录民族文化风貌。

对于“象征符号系统”这一词组,往往容易被人简单地理解为直观的、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符号。事实上,作为文化的象征符号,既可能是直观的、直接感受到的,又可能是非直观的、间接感受到的。

中国文化中,“河图”、“洛书”、阴阳太极、八卦、五行,甚至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文字,都是直观的象征符号。它们包孕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带着普遍性、稳定性和极强的适用性。

间接的表现形式,如中国古代视经典为天书,它不是通过语言在典籍本文中直接表现,而是通过体例编排、结构组合,以象征的形式,表现文学与天同源同构的追求。

再如,中国文学与艺术对于“大团圆”的癖好。无论写人写事,中国文艺总追求一个理想结局,总要留一条光明的尾巴。否则,民众就不愿意接受。一部《红楼梦》,写荣、宁二府的兴衰,宝黛爱情的悲剧,使多情的文人学士、闺阁佳丽,一洒同情之泪,甚至闹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地步。谈来论去,终因曹雪芹笔下这对绝代才子佳人的悲剧结局深感遗憾。于是,不惜动用起死回生之术、天才的浪漫联想,你也续,我也补,各骋其才,硬要求个“大团圆”!清末民国以来,洋洋洒洒,不知出现多少补续《红楼》的版本,在文学史上叹为佳话。扪心推论,这佳话形成的内趋力,自然是“大团圆”文化心理在起作用。

中国戏曲艺术尤为典型,它以类型化、脸谱化、程式化见长。当然,一坐、一念、一唱、一打,招招式式都有讲究,剧情可以张三、李四不论,莺莺、香君随心,但故事却自有走向,结局却总不离理想与光明。有好事者总结道,中国戏曲无非是几句话:“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奉诏完婚大团圆。”这种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恩恩爱爱,百年好合的结局,的确是中国人心中积淀潜藏着的一个“圆”。

这“圆”便是个“虚象”,它来自实象——可直接观照的天之象,是实象的“文”化——“天圆地方”观念对象化到文学艺术中的具体表现。按照现代哲学的观念,这个实象就叫做“在场(presence)”。这个虚象就叫做“缺席(absence)”。从学理上讲,二者不可或缺,而“缺席”比“在场”更本质。虚象不因其虚而苍白,相反,某种意义上讲它反映出更具有本质意义的特征参阅张世英:《中国哲学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一章。。

总之,“天圆地方”理论长盛不衰,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观念的产物,它浸染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天道曰圆,地道曰方”理论,确立了一个理想的文化标准,所以,在政治上,天尊地卑,等级分明,有益于建立等级森严的政治统治机制。在文化上,出现了难以计数的表现天圆地方的实物,使人耳濡目染,始终生活在天道地道的提示之中。在审美上,不仅实在的圆在图形中最赏心悦目,使人舒服,而且,虚象的团圆、圆熟、圆通,也是与天同义的快事,最容易收到舒心遣兴的娱乐效果。

观念既定,衍以成俗,文学艺术随俗雅化,从而走向心理的定格,此后便是习以为常,见惯不惊,偶尔或缺,即产生失落与缺憾。现代学术称这种现象叫“民族心理积淀”。

同类推荐
  • 云阳风情录

    云阳风情录

    云阳被列入国家、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迹有40多处,在三峡库区乃至全国都不多见。张飞庙、磐石城、彭氏宗祠、千年盐业古镇……遍布全县的文化遗存宛如历史前行中镌刻在岁月间的印痕,成为今天云阳人的骄傲和财富。
  • 中华上下五千年断案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断案趣话

    古代的断案方法不拘一格,格格诙谐幽默,像是星辉夜空下模糊的山峦,黑得看不清脊和山路,却在峰回路转时候,雄鸡一唱天下白。古人断案时的智慧,古人的机智和幽默,妙不可文言!
  • 文学名著(下)

    文学名著(下)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菊与刀

    菊与刀

    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一手造就了一场世界大战,另一手造就了二战后世界最大的经济奇迹。战中的日本为什么要扮演令人发指的侵略者?日本的野心到底有多大,真的想吞掉美国吗?成为唯一一个被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后,又是怎样迅速复兴崛起的?当今经济衰退、政局混乱的日本,是否还秉持大国情怀……所有问题都能在这本《菊与刀》中得到解答。“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以一个西方人的冷静视角,通览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既抓住了日本文化细致的地方,又将它置于东方文化与太平洋岛屿文化的人类文化学视野里。时至今日,她被公认为历史上最懂日本人的作者,《菊与刀》这本书被公认为史上描写日本文化的第一书。此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其极大的影响至今不减。
  • 中国创造中华美食(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中国创造中华美食(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中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古代的制造业非常发达,其中不少都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帝国盛宠:国民男神是女生

    帝国盛宠:国民男神是女生

    亦家二少,能屈能伸,撩得了汉子,泡得了妹子。她曾是学校中人人皆知的废材少爷,同学们眼中的娘炮,卷土重来,变成帝国救世主,众所瞩目的国民男神。大意被小魔王打入人间,一朝重生,元气值手到擒来,上能炼丹药,下能炼神器,绝世秘籍,不好意思,爷有一大把,撩妹技术哪家强,帝国穆少找亦潼。她看着压在身上的男人“穆哥,我是男的”,他邪魅一笑“都一样,是男是女,只能我在上面”她一个翻身,将他压在身下“那可不一定”她天生异瞳,一朝穿世,强势回归,妖孽临世,四方必大乱。
  • 重来的世界

    重来的世界

    半世殒命,重生幸运进入一个修炼世界。终归免不去人世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
  • 误入魔法世界的狂战士

    误入魔法世界的狂战士

    在人类即将灭亡的时代,出现了一位特别强壮的男人,凭借先天强壮的体魄和刻苦的锻炼,成为了世界上最强的人类,并击败了毁灭人类的元凶天帝巨人。但似乎天帝巨人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将他带到了一个充满魔法与未知的世界,本故事讲述主角胡杨穿越到魔法世界后的生活故事。
  • 大宋第一商

    大宋第一商

    超市老板秦商因为在潘家园买了个破戒指,竟然就穿越到了北宋末年。寒风之中,单衣薄衫,本以为要被冻死饿死的秦商却无意中发现了戒指里面的秘密,这居然是一个商品丰富的大商铺。于是秦商打算重操旧业,在这大宋朝打造自己的大超市,做个大商人。一件件新奇的商品让这个本来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居然成为了汴梁城乃至整个大宋朝最风光的人物。一时间各路闲人、牛人都想来这儿淘点新奇玩意儿。皇帝老儿你说你想要吴道子的画?打印的你也要?得,卖你,以后多罩着我点就行。高太尉、蔡太师,你们想要最新款的时装啊?对不住了,设计师太忙,预订的都到下个月了,记住了先预约!岳将军,这是您要的诸葛连弩,保证威力无穷,替爷们我好好教训那帮孙子!李师师,这是你要的洗面奶,保证脸更光滑漂亮!哎呦,这不是皇后娘娘吗?您要的钻戒早就准备好了!
  • 没你多好

    没你多好

    曾经一句一句重复感叹有你多好现在只有苦涩的微笑没你多好
  • 乌鹭传

    乌鹭传

    天才围棋少年左隐闯荡江湖,偶得《尧帝弈经》,修炼上古围棋秘笈称霸天下,还有天元帮十二金仙,清风门清风七子,蓬莱岛上的不死棋仙,欢迎来到气势恢宏的围棋传奇世界!
  • 公主的男人之缘随她去

    公主的男人之缘随她去

    没有架空,这里是属于一代天骄的时代,这是史实,也是事实,我想要一段纯纯的爱恋,没想到却穿越千年,遇到了四王子托雷,历史长河的汹涌波涛,我的爱情将何去何从?有缘会有分吗?穿越过来的我,摇身一变成了即将亡国的西夏公主,一纸诏书和亲蒙古,和亲之人却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是没想到却遇上痴情的四王子托雷,情路坎坷,不怕,为你,无悔。
  • 火居道士传奇

    火居道士传奇

    主人公王元是茅山密宗第九十三代掌门,在机缘巧合下破解了百年凶局。而后在动身前往苗蛊消灭老毒物的过程中又意外陷入了一个由藏传邪教、日本阴阳师、欧美吸血鬼等邪恶势力的惊天阴谋中。到底最后事情会如何发展,主人公的吉凶如何,敬请拭目以待!
  • 到了宋朝

    到了宋朝

    (以本文以祭奠我正在逝去的青春)原本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却真让她到了宋朝。不过这又何妨?!她是嗜血的杀手,亦是有着“拼命女三郎”之称的才女,她将御姐的姿态,带着本性中的呆萌,和精通占卜的恶魔姐姐一起,在真实的宋朝,实现当时在姐妹间谈及的梦想,活出自己的风采!(我站在现在,回忆着过去。用这部小说,记录曾经的点点滴滴:曾经的年少轻狂、放荡不羁;曾经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曾经的......欢迎你走近我最美好的回忆。)
  • 穿越江湖之红情玉凤

    穿越江湖之红情玉凤

    她叫楚昭雪,活脱脱的现代人,不料,被她一直佩戴的玉佩带到了千百年前的江湖之中,本不会武功的她,一步一步走向不可思议他叫端木甫,逍遥谷谷主,在遇见她之前,谁也不知他是何模样,他为她取下面具,他为她多次离开逍遥谷,他为她卷入江湖她叫阿鹿桓?锁蕙,蒙古国的郡主他叫凌云,黑风潭的少主她叫……他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