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34400000036

第36章 大师与传统——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演讲现场全记录(4)

刘梦溪:有虚也有实。“实”,是说很多地方做了不少实事。“虚”,是炒得太过厉害。对一种学问来说,无论“虚热”还是“实热”,都未必是好事。当年的“鲁迅热”、“红学热”如何?大家都看到了。说开来,学术研究不需要动员群众,真正的学问,不需要也不可能热,如同钱锺书先生所说,“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在种种“热”的背后,难免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真假莫辨。

《解放周末》:比如说?

刘梦溪:真古董没了,假古董出来了。学术书籍装帧设计越来越好看了,内容却单薄了。很多题目很好,完成得却马虎了。一个问题热起来,不管有没有研究,大家一窝蜂地拥在一起,比赛着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发表言论。如此下去,学术必然在一阵一阵的“热”中走向浮躁。甚至哪一个问题是谁最先发现的,谁最早提出了什么问题,最后连提出问题的人自己也装在闷葫芦里了。

《解放周末》:文化赝品纷纷登场,对真正的学术,对传承文化记忆的载体是一种伤害。

刘梦溪:当然,我们不能用商业目的来衡量一切,世俗化和商业化是学术的大敌。“国学”如果走向商业化,势必极大地伤害“国学”。当然这些年的学术进展也是很明显的。古籍整理的成绩最大,许多有价值的典籍都重新出版了。一批有实力的青年学者活跃于学术舞台。只不过风气所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即使严谨的学者也无以辞避。而“取之无道”者,是不是也并非绝无仅有的孤立存在?我不知矣,我不知矣。

《解放周末》:对大师心存礼敬也许是矫正学术风气的一种途径。

刘梦溪:所谓大师,其实是一种文化典范。许多历史文化的遗存物,比如一尊青铜器,一组编钟,一座古建筑,一个古村落,或者一种礼仪形式,它们本身就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体文化典范,里面藏有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系列密码。现代人和这些文化典范之间建立某种对话与沟通的机制,是文化信息和文化精神传递的必要途径。学术大师作为一个时期的文化典范,身上也藏有普通人不具备的文化密码。

《解放周末》: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在哪个国家,中小学生都会时常被带去博物馆、美术馆,去瞻仰、参观,实际上就是要与文化典范建立起接触、对话的桥梁。

刘梦溪:成年人也不例外。文化典范对文化的传承与濡化有直接作用。人们在享受现代化带来的种种便利时,应该身上有文化,胸怀虔敬心,而不是一味地以经济指标来换算一切。

《解放周末》:文化遗存有一部分是文化的物化载体,保护物质的东西再难也是容易,更难的是文化精神的传承。

刘梦溪:对。因为物化的东西可触可看,而文化精神,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靠文化所寄之人,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来薪火相传。深邃的学术思想是文化的最高形态,杰出的大学者是学术的“所寄之人”,是国家的荣誉,是“邦家之光”。所以一个文明的国度,一个重视文化的国家,必然重视学术,尊礼大儒。

当下恶搞泛滥,学术讨论夹杂辱骂与炫吓。纯洁与庄严,成了不被人接受的陌生词汇。长远改变之道,应从教育入手。

《解放周末》:可我们正面临,能够代表“邦家之光”的学术大家越来越少了,可以带领我们与历史上那些文化典范进行交流的人,越来越难于寻觅了。

刘梦溪:这确实是我们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症结主要在教育上。历来文化传承主要有三个渠道——家族、学校和宗教。晚清民国以来传统的家族解体了,这一传承渠道基本上行不通了。而宗教传承在中国一直居于非主流位置。这样,只剩下学校一个渠道了。但传统的书院向现代教育体制转变,遗漏了传道的内容。现代学校从事的主要是知识教育,教师只教书,不再育人。然而,道之不传,何以为教?这会极大地影响人文学者的境界。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传道是最重要的一环。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放在第一位。

《解放周末》:所谓道,其实蕴含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道的不传,也许意味着价值观的模糊与偏失。

刘梦溪:说得很对。古人讲读书明理,明理也就是明道。现在读书不明理的人,所在多多。理在哪里?人的本身就具有,只不过尚处在初昧状态,需要天下之大道、天地之至理来接引。马一浮认为,“六艺之道”就是中国文化最高的义理。所以金耀基先生看到我主张中小学教育中应设有国学的课程,以“六艺”为主要内容,而以《论语》和《孟子》开其端,他说这是在现代知识教育体系中,补充了价值教育的内容。

《解放周末》:教育的缺失,必然引发文化的缺失。该如何改变呢?

刘梦溪:反过来也成立,文化的缺失,也导致教育的缺失。文本经典的阅读,我以为是比较有效的一个途径。阅读可以变化气质,从而转移社会风气。还有中学和大学应该设立“修身”方面的课程。政治化的教材代替不了学子生命个体的修为。《中庸》里说:“修道之谓教”,“修身则道立”。《中庸》还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等于给我们挑明了修身的直接目标和具体途径。好学、力行、知耻,应该成为我国国民的公德和共德。

《解放周末》:文化传统的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涵养一位大师也需要健康、文明的社会大环境。尽管,大师辈出的年代已经远去,但是我们依然应该向大师致敬,用温情与敬意对待我们的文化传统。

刘梦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我最重视的一个概念是“敬”。孔孟都讲敬,宋儒更大讲特讲,提出了“主敬”的概念。“敬”不止是对他者而言,主要是一种内心的庄严。敬和诚相连接,无诚则不敬,不敬也就没有诚。按《说文》,诚和信互训。孝的内涵主要是敬,礼仪的内核也是敬,无敬不成礼。所以孔子说:“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我认为“敬”是一个带有终极关怀意味的范畴。

《解放周末》:可惜的是,当下有多少失礼失敬的事情存在。

刘梦溪:是的,像季先生这样少有的德高望重之人,在人生的尽头居然也会被一些细琐的芜杂所纷扰,这在一个文化生态健康的社会里是不应该发生的。又比如当下恶搞泛滥,学术讨论夹杂辱骂与炫吓,一旦有一个学术或其他领域的先进出现,都伴随着无止无休的无谓纠缠。纯洁与庄严,已经成为不被人接受的陌生的词汇。

《解放周末》:这样的失礼不敬很可怕,它会丧失文化的最基本的庄严感。

刘梦溪:六十多年前,郁达夫在《怀鲁迅》这篇短文中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一个失去礼敬和敬畏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我想,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纪念,是需要懂得孔子的话:“执事敬”、“修己以敬”、“行笃敬”。学会了“敬”,我们的文化传统的重建工作就找到了连接古今的精神桥梁。

(载2009年8月7日《解放日报》之“解放周末”,记者吕林荫采写,高慎盈、黄玮、尹欣总策划,文字经作者校改定稿)增订版后记|增订版后记

2007年12月15日,我应邀担任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讲嘉宾,题目讲的是“大师与传统”。为此,事先写好了一篇完整的文字稿,曾刊载于《文汇报》的“学林”。后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我的学术随笔集,即以此一篇名作为书名,现已过去五个年头。初版《大师与传统》舛误较多,文章采择亦有未尽意处,故一直期待有再版重订的机会。刚好不久前广西师大出版社上海贝贝特的阎海文先生以书稿盛意相约,遂促成此次重编和增订得以实现。真是“重编”,因为篇目次序都重新编过。确为“增订”,书的内容竟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初版收文40篇,此次重编,撤去6篇,新增30篇,卷前小语外,共得64篇,恰合大易之数。

新增加的文字多为近两年所写,大都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与重构有关,如《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价值理念的现代意义》、《对话是人类的生活准则》、《一国之内也应尊重文化差异》等。只不过关注点更侧重价值观念的梳理和学术思想的探讨。两篇附录,一是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演讲“大师与传统”的现场全记录,由于有主持人的对话和现场答问互动,当为读者所乐读。二是2009年季羡林和任继愈两先生同日远行,《解放周末》编者就“我们该怎样向大师致敬”的话题,远道枉顾,对我作了一次访谈对话,所谈内容颇与本书题旨有冥合贯通之处,特附载于此作为我的增订版《大师与传统》的收括。

更主要是此次增订重编,使我得以将书中全部文字都重新校读一过,改正了多处文字舛误,引文也复核原书逐一重新厘定。个别篇章的内容亦不无增删润色。引文出处也一律改为随文注。虽不敢说已订正无讹,但漏网的吞舟大鱼也许不容易被轻易捕获了。2008年年初,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的宋立林先生,尝以初版《大师与传统》之勘误见呈,我看后非常感动,今比照原函,多所采纳焉。在此谨向立林先生表示谢意。

曩昔钱锺书先生删润订益《谈艺录》,引梵志归乡告白邻人“吾犹昔人,非昔人也”之语,称所著“犹昔书,非昔书也”,而又“非昔书,犹昔书”。今次拙著《大师与传统》的重订再版,也可以说,是昔日之书,但也是今日的一本新书。时在壬辰中秋后五日,作者附记于京城之东塾。

2012年10月5日

又,此书发排前之打印稿,经出版社专业校对复校、责编阎海文先生再校,又发现不少错讹误植之处,因此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吞舟之大鱼”虽未之见,漏网之鱼被他们的敬业法眼捉了个不亦乐乎。一本书的出版,编辑之功,岂可忽哉,岂可忽哉!附此不备,谨致谢忱。

2012年10月30日二校看后补记。

同类推荐
  • 中华典故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典故,所谓典故,就是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

    读好书系列:消逝的世界(彩色插图版)

    楼兰古国消逝了,庞贝古城覆灭了,佩特拉城从人间蒸发了,“沙漠之狐”的珍宝不知所踪,渡渡鸟灭绝了,华南虎芳踪难觅,青海湖有什么危机?月牙泉还会存在吗?
  • 旅游时代的文化叙事:闽西的客家化进程和客家符号的建构

    旅游时代的文化叙事:闽西的客家化进程和客家符号的建构

    本书将闽西区域历史置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旅游时代进行观照,引入后现代主义新史学观,运用历史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强调区域历史是一个不断书写的进程。为更好地融入全球化时代旅游市场,凝聚全球客家原生情感,强化客家人归宿感和文化认同,地方政府、民间组织、社会精英通过有选择的、世俗化的、功利性的文化叙事和文化实践,重建客家传统社会,将闽西打造成全球客家祖地、客家核心区。用区域社会小历史丰富国家大历史,塑造了全新的闽西形象,提升了闽西的影响力,对闽西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热门推荐
  • 全世界都在为我助攻

    全世界都在为我助攻

    重生,末世,系统,小白文,谈恋爱,女主余夏,男主林轩
  • 仙路九州

    仙路九州

    正魔之分,心中执念,天下苍生,多赖林志。
  • 等你到每个路口

    等你到每个路口

    几位少年穿越到过去,享受着过去的小幸福,又穿越去未来,体验着新世纪的欢乐。这是一个梦幻、神秘,和美好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 好孩子模样的坏孩子

    好孩子模样的坏孩子

    讲述主人公的成长故事……他的隐藏,他的乖孩子行为的背后,让人唏嘘。
  • 凯爷之我已深深爱上你

    凯爷之我已深深爱上你

    《凯爷我对你动了心第二部》强势回归,如果你没有看到第一部,那么我推荐你还是先看过第一部再来看这一部哦。内容介绍:五年后的重逢,让这一对彼此爱着对方的男女主人公如愿的走到了一起。但是,也许因为情路坎坷,也许因为彼此都有着很多的爱慕者,他们的爱情并不是很称心如意。最后会有怎样的一个结局呢?简介中就不多透露了,大家还是打开本文观看吧。
  • 变奏之天空

    变奏之天空

    [花雨授权]她是富家的千金,而他是寄住在她家的孤儿。同样淡漠的孤寂令他们无法走到一起。八年之后,两个人再次相遇,这一次,同等淡漠孤寂的心,可又能将彼此吸引?
  • 班长日记之新的朋友

    班长日记之新的朋友

    学校里,五一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引起班里的轰动,还有几个调皮蛋,会发生什么事呢?
  • 晨鹿安好,物是人非

    晨鹿安好,物是人非

    当我在高考中写下最后一笔时,我知道,我写下了重要的转折。当我迈出这个教室的时候,我知道,我将永远不会再来。当我最后一次和同学微笑时,我知道,我将与同学各奔东西。当我向学校大门走去的时候,我知道,我的高中生涯即将结束。当我在门口回眸时,我知道,这所高中的大门已不对我敞开。
  • 除却巫山不是云

    除却巫山不是云

    她,爷不疼奶不爱,母亲早逝,遭姐姐陷害,又遇心上人背叛。纠缠过往只会令人更加心痛,可是面对已携手他人却对她恋恋不舍的初恋情人江怀睿、仅有两面之缘却向她求婚的多情富豪冯轩、只会一味说好的腼腆博士李健仁,她的天平又会向哪方妥协?
  • 我的丞相大人

    我的丞相大人

    前世,身为戚国的公主,戚瑶偏偏就看上了敌国的丞相,眼看就要成功拐到手,结果还没高兴几天就被情郎逼死了!时空转换,重生一世,没了前世的记忆,戚瑶在娱乐圈混得“风生水起”,没想到旧情人敌国丞相也紧随其后,从古代穿越而来,两人再次相遇,本该陌路,却又冥冥中有了交集。看倒霉小天后和高冷帅丞相,如何从欢喜冤家到亲密爱人。